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花魚苗“悶塘”怎麼辦?看這裡

魚苗(本文特指水花, 下同)下塘後全部死亡或成活率很低, 稱之為“悶塘”。 這種情況在魚苗生產過程中時有發生, 且損害較大, 往往使養殖戶錯過生產時機, 造成苗種短缺, 影響魚種生產。 根據多年水產苗種培育經驗, 現將魚苗悶塘的發生原因及預防總結如下。

1、魚種悶塘的發生原因

引起悶塘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綜合起來, 有以下四種情況:

一是水質原因。 這也是主要原因。

首先水體過瘦, 餌料生物嚴重不足, 魚苗自身卵黃已消耗貽盡, 得不到及時的營養供應;

其次, 如水體過肥, 有機溶解物和餌料生物耗氧較多, 同時, 透明度小, 影響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造成水體溶氧不足, 導致窒息死亡。

第三, 清塘藥物藥效尚未消失而引起中毒死亡。

第四, 池水水溫與裝魚苗容器水溫存在較大溫差, 引起應激死亡。

二是魚苗體質原因。

體質較差, 不能適應新的池塘環境, 對外界水溫等理化因素的刺激較為敏感, 同時, 索餌能力較弱, 易發病死亡。

三是氣候原因。

突發性惡劣天氣導致水質、水溫、水流、餌料生物等發生劇烈變化, 造成魚苗應激死亡。

四是生物原因。

魚苗池中野雜魚、蛙卵、水生昆蟲等較多, 吞食魚苗。

2、防控措施

1嚴格魚苗池的選擇與整修

培育池面積以2~5畝較為適宜, 長方形, 池深為1.5~2.0米。 池底淤泥厚10~15釐米, 水萆很少, 水源充足, 水質優良, 無污染, 注排水方便。 冬季漁閑將池水排幹, 挖出過多淤泥, 清塘消毒, 填補塘埂, 利用一個冬季的冰凍和日曬, 可減少病蟲害發生, 並使土質疏鬆, 加速土壤中的有機質分解, 達到改良底質和提高池塘肥力的目的。

2嚴格控制敵害生物

加水過濾以促防止池外有害生物進塘, 或者在放養前一天, 可用密眼網拉空網1~2次, 清除塘中重新滋生的有害昆蟲、蛙卵、野雜魚等, 減少魚苗的敵害生物。

3嚴格檢查清塘藥物的藥效

當前清塘主要採用生石灰, 一般有幹法清塘和濕法清塘兩種。 幹塘生石灰用量為60~100kg/畝, 帶水清塘用量為200-150kg/畝左右。

清塘後5天左右, 浮游生物大量出現, 使pH值降低, 7天后才能穩定在8.5左右, 因此, 用生石灰清塘至少應在7天后再放魚苗。

漂白粉等含氯製劑的清塘效果也較好, 藥性消失較快, 對於急於使用的魚塘較為適宜, 但清塘後也要在3~5天后才能放苗。

無論採用什麼方法清塘消毒, 最好的辦法是“試水”, 將數十尾魚苗放入池塘中的特製小網箱中觀察半天或一天, 如無異常, 說明藥效確已消失, 可以放養魚苗了。

4嚴格檢查魚苗體質, 正確下塘

魚苗孵化後4~5天, 腰點出現, 說明膘已充氣, 魚苗可以正常平遊和攝食, 應立即下塘。

下塘過早, 魚苗活動能力弱, 攝食能力差, 會沉入水底而死亡。

下塘過遲, 卵黃囊已吸收完, 身體會因缺乏營養而消瘦, 加之魚苗在孵化池中逆水游泳, 體質消耗很大, 成活率低。

除通過檢查腰點來判斷外, 還應通過看體色、游泳活動情況進行鑒別。

5嚴格控制溫差, “緩苗”下塘

用塑膠袋、塑膠桶充氧運輸魚苗, 下塘時要經過“緩苗”綜合水溫處理, 即魚苗到塘時, 把裝魚袋或桶放到塘中,待袋或桶中水溫和池水溫一致後,再放魚。

外購魚苗下塘時,裝苗容器內的水溫和池水溫差不得超過5℃。如果溫差過大,可採用向裝魚容器內慢慢加入池水的辦法,使裝魚苗容器內水溫緩慢降低或升高,使其接近池水水溫後再下塘。

6適時肥水下塘

魚苗池清塘後,魚苗下塘前1周左右,加水0.5~0.6米,新塘或瘦質池塘可以施足底肥(老塘或肥水池塘則勿需投肥),培養魚苗的天然餌料,使魚苗下塘後即可吃到可口的食物,稱之為“肥水下塘”。

肥水下塘成活率高,生長快,飼料週期短,節省精飼料。

魚苗池池水施肥後,各類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出現高峰的先後順序是:浮游植物---原生動物---輪蟲類和無節幼體---小型枝角類---大型枝角類---橈足類。

魚苗下塘後食性轉化是:輪蟲類和無節幼體---小型枝角類---大型枝角類。

一般一周左右,是輪蟲的高峰期,可延續3~5天,此時是魚苗下塘的最適宜時間,水體肥度適中。

如因生產不正常或運輸中出了事故,魚苗不能按時下塘,枝角類開始出現,可施用0.03~0.05克/立方米晶體敵百蟲,即水深1米,每畝施敵百蟲100-200克,不僅可以殺滅和防止枝角類大量發生,而且還可以延長輪蟲高峰期。

7飽食下塘

放苗前先將魚苗放入魚苗網箱中,等魚苗恢復正常後,潑灑熟蛋黃水投喂,10~20分鐘後再下塘。

魚苗下塘應傾斜緩緩倒入水中,不可垂直倒入水中,以防潛入泥中,且在池塘上風頭放苗種較好。

把裝魚袋或桶放到塘中,待袋或桶中水溫和池水溫一致後,再放魚。

外購魚苗下塘時,裝苗容器內的水溫和池水溫差不得超過5℃。如果溫差過大,可採用向裝魚容器內慢慢加入池水的辦法,使裝魚苗容器內水溫緩慢降低或升高,使其接近池水水溫後再下塘。

6適時肥水下塘

魚苗池清塘後,魚苗下塘前1周左右,加水0.5~0.6米,新塘或瘦質池塘可以施足底肥(老塘或肥水池塘則勿需投肥),培養魚苗的天然餌料,使魚苗下塘後即可吃到可口的食物,稱之為“肥水下塘”。

肥水下塘成活率高,生長快,飼料週期短,節省精飼料。

魚苗池池水施肥後,各類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出現高峰的先後順序是:浮游植物---原生動物---輪蟲類和無節幼體---小型枝角類---大型枝角類---橈足類。

魚苗下塘後食性轉化是:輪蟲類和無節幼體---小型枝角類---大型枝角類。

一般一周左右,是輪蟲的高峰期,可延續3~5天,此時是魚苗下塘的最適宜時間,水體肥度適中。

如因生產不正常或運輸中出了事故,魚苗不能按時下塘,枝角類開始出現,可施用0.03~0.05克/立方米晶體敵百蟲,即水深1米,每畝施敵百蟲100-200克,不僅可以殺滅和防止枝角類大量發生,而且還可以延長輪蟲高峰期。

7飽食下塘

放苗前先將魚苗放入魚苗網箱中,等魚苗恢復正常後,潑灑熟蛋黃水投喂,10~20分鐘後再下塘。

魚苗下塘應傾斜緩緩倒入水中,不可垂直倒入水中,以防潛入泥中,且在池塘上風頭放苗種較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