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大美涼山|德國人拍攝的珍貴聲像帶,記錄涼山百年前的社會風情

這幾年來, 關於涼山旅遊熱的話題, 早已不是新鮮事了。 冬天到西昌曬太陽, 夏天到西昌躲清涼, 涼山秀美的湖光山色、濃郁的民俗風情, 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現在, 在朋友圈曬旅途風光已經不稀奇了, 更“潮”一點的數碼達人, 甚至會拍攝一段視頻讓朋友聽聽來自他鄉的聲音。

可是, 有兩個德國人, 在一百多年前就背上了相機和最早的愛迪生留聲機, 把大涼山的聲像帶回了遙遠的德國。

1913年11月, 這兩名來自德國的“遊客”, 走進了那時還十分偏僻和神秘的涼山地區。 他們的到訪, 也讓百年前涼山人生活的場景和歌聲得以記錄。

在如今的柏林人類學博物館和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檔案館, 就保存有這對夫妻遊客留下的珍貴的檔案資料, 讓人們得以窺見100多年以前的涼山風貌。

彝族貴族少年看見外國人羞澀好奇的樣子

去涼山看看

在《中國鞋子》的開頭,

電影的拍攝者塔瑪拉•魏司講起了她祖父母的故事:一百多年前, 一個德國領事同夫人, 雇了一條風帆木船, 沿長江逆流而上, 直至四川成都……

那是1911年, 德國外交官弗裡茨•魏司被委任為駐川總領事。 他經由武漢、宜昌乘船至重慶, 最後到達成都。 弗裡茨對成都並不陌生, 早在1907年, 他就在成都擔任領事, 他借著工作的機會在四川遊覽, 要麼騎馬, 要麼徒步。

請輸入標題 bcdef

在四川西南的安寧河畔, 弗裡茨遇到了一個彝族人。 他覺得, 彝族人有點像德國人———彝族人大多住在野外, 而德國的日爾曼人最早也是住在地廣人稀的森林地帶, 在野外建立了文明。 弗裡茨想去彝族人居住的涼山地區看看, 但在當時, 這裡被視為禁區, 而清政府的官員, 也不支持他這麼做。

後來, 他回國休假, 遇見了一個同樣喜歡旅行和冒險的女人, 結了婚, 又帶著新婚妻子回到中國。

這次, 弗裡茨帶上了相機, 還有最早的愛迪生留聲機。 在旅途上, 他忙著拍照片, 繪製地圖, 給地理雜誌寫文章, 還要從陸路穿過印度,

飽覽風光。 在長江三峽, 他則錄下了縴夫們的號子聲。

重回成都, 弗裡茨還是念念不忘要去涼山看看。 在經歷了清朝的覆滅和民國的興起後, 1913年11月, 他終於成行。 這次, 他沒有通知任何人, 就和妻子一起, 悄悄前往大涼山的深處。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百年前的聲像

“當歌聲響起, 彝族人黑色的眼睛閃閃發光, 隨著歌聲一起狂呼呐喊……我們好像觸摸到了這個陌生部落的靈魂。 ”弗裡茨在日記中寫道。

這些歌聲都被他用蠟盤錄了下來。 他一共錄製了30首諾蘇傳統民歌, 這些聲音保留至今。

諾蘇

是涼山等地彝族人的自稱, 意為“尚黑之族”。 黑彝也就是諾蘇社會中的貴族和統治者。 弗裡茨能進入當時十分封閉的涼山地區, 是因為他通過一個人的介紹,

認識了一個黑彝。 這個彝族貴族, 准許這對德國夫婦, 在他所管轄的領地裡旅遊。

當時的彝族平民生活場景

弗裡茨 攝

旅行中的弗裡茨, 依舊是穿著西裝戴著眼鏡, 他會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所有物品, 清晨起來, 跟隨騾隊和挑夫們出發。 他把羅盤掛在胸前,一路上要記錄海拔和溫度。

相機,也是他的記錄工具,他拍攝的內容,不僅僅是獵奇,他更關注彝族人的日常生活。在他的照片中,有穿著繁複的傳統服裝的貴族婦女,也有普通人居住的草棚子。在西昌古城,奴隸們像牲口一樣被買賣,在茶館裡依舊是市民雲集。

弗裡茨先後到過現在的大堡包、三河口、峨邊、馬邊等地。一路上,他和妻子一邊拍照一邊錄音,還要購買一些彝族人的手工藝品。

孫女重游舊地

但這次旅行十分短暫。1914年,弗裡茨就離開四川,前往雲南新開設的德國領事館。他們從成都出發,沿南絲綢之路到達雲南。但也是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了1917年,中國加入協約國,所有在中國的德國人被迫撤離,他們夫婦也不例外。後來,弗裡茨還被任命為駐衣索比亞大使,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旅行中度過。

他在涼山地區拍攝的照片,最後留在了他們家的地下室,無人留意。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的孫女塔瑪拉•魏司在搬家時,偶然在地下室的皮包裡發現了這些照片的底片,“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裡,一些是玻璃底片,一些是硝基底片,當時我很激動,因為我從來不知道它的存在!”。

現代畢摩祭祖儀式

素材來源 | 涼山陽光

綜合整理 | 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

溫馨提示,長按下方兩個二維碼

驚喜等著你哦

五彩涼山APP

注☞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長期對外徵稿,徵稿郵箱:yy@sofmit.com。一經採用,優先享受我們的免費試吃試睡體驗遊活動。

他把羅盤掛在胸前,一路上要記錄海拔和溫度。

相機,也是他的記錄工具,他拍攝的內容,不僅僅是獵奇,他更關注彝族人的日常生活。在他的照片中,有穿著繁複的傳統服裝的貴族婦女,也有普通人居住的草棚子。在西昌古城,奴隸們像牲口一樣被買賣,在茶館裡依舊是市民雲集。

弗裡茨先後到過現在的大堡包、三河口、峨邊、馬邊等地。一路上,他和妻子一邊拍照一邊錄音,還要購買一些彝族人的手工藝品。

孫女重游舊地

但這次旅行十分短暫。1914年,弗裡茨就離開四川,前往雲南新開設的德國領事館。他們從成都出發,沿南絲綢之路到達雲南。但也是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了1917年,中國加入協約國,所有在中國的德國人被迫撤離,他們夫婦也不例外。後來,弗裡茨還被任命為駐衣索比亞大使,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旅行中度過。

他在涼山地區拍攝的照片,最後留在了他們家的地下室,無人留意。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的孫女塔瑪拉•魏司在搬家時,偶然在地下室的皮包裡發現了這些照片的底片,“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裡,一些是玻璃底片,一些是硝基底片,當時我很激動,因為我從來不知道它的存在!”。

現代畢摩祭祖儀式

素材來源 | 涼山陽光

綜合整理 | 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

溫馨提示,長按下方兩個二維碼

驚喜等著你哦

五彩涼山APP

注☞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長期對外徵稿,徵稿郵箱:yy@sofmit.com。一經採用,優先享受我們的免費試吃試睡體驗遊活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