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曾經,那些在生活中強勢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她在職場上是個女強人, 回到家中對丈夫指手畫腳, 家務活基本都是丈夫在做, 丈夫任勞任怨, 稍微有一點不情願, 她就會數落他, 最後她怎麼了?最後他們離婚了, 丈夫說了一句話:我想找一個和我一樣的人。

他經常帶著她參加朋友的聚會, 而很多次都的聚會在談論到她的時候, 他總是會將她的脆弱無限放大, 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強大, 最後他怎麼了?最後他們分手了, 她說:和你在一起很開心, 但你能不能給我點自尊?

他們感情其實很好, 但他總覺得很累, 每一次出門似乎都已經預料到了即將發生的事情, 因為路人不小心碰了一下她, 她就得理不饒人的要求人家道歉, 人家道歉後, 她仍然仗勢打壓人家, 他看不過去上前勸了幾句, 她反而指著他說:你是我男朋友, 你不站在我這邊卻反過去幫人家說話, 你還是不是人;最後他們怎麼了?最後他們各奔東西了,

是女方主動提出來的, 她說:我沒有感受到你的愛, 只感受到了你的軟弱。

他們考上了同一所大學, 但父親卻不讓他去, 說已經幫他聯繫好了更好的大學, 在離她很遠很遠的城市, 他反抗, 父親說: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我不會讓你和她在同一所大學,

這樣會耽誤你的前途。 最後他們怎麼了?最後他去了父親安排好的大學, 和父親的聯繫漸漸的少了起來;後來她給他打電話讓他回去, 看到父親躺在病床上, 看到她站在病床邊, 心如刀絞, 後來父親病逝了, 走的時候在他耳邊說:我錯了, 她是個好女孩。

男友和她出去都會問她很多東西要不要買, 要的話就會買給她, 但是在女友的三觀裡認為, 男友問她要不要, 她再對男友說要的話就會變成她求著男友給她買, 然後她就會被這個莫名其妙的奇葩想法傷了自尊, 認為不管我要不要你買給我就行。

不管我願不願意你都要主動提出來, 不管我要不要你都要主動給我拿過來。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但肯定有人有過這樣的童年:

在你還很小很小的時候, 有小夥伴來你家玩耍, 你的父母對你說:把玩具給小妹妹玩會兒, 人家是客人;或者當你不願意的時候, 父母可能會從你手中奪過你喜愛的玩具, 拿給做客的小妹妹玩。

然後父母會教育你安慰你應該怎樣的懂禮貌、待他人。

在柔弱的女性面前, 表現強勢的男性通常都會對她們有一種吸引力, 她們在心裡將這種吸引力歸納為安全感之一, 心裡會覺得, 至少自己不會受到欺負, 就算受到欺負也會有人替自己出頭。 但長期相處下去, 替自己出頭的時候倒是沒遇到過幾次, 在一起的期間會覺得越來越厭惡,會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存在。偶有父母會把孩子所有的決定都做了,孩子只需要按照父母制定的計畫去做便可;這種行為就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被動、變得軟弱、變得習慣依賴以及失去主動思維。

當孩子長大成人後,父母卻又告訴他們凡是要有主見,要強勢些,別被人欺負,而軟弱的他們又該如何面對今後的世界?所以,在內心就會渴望著這麼一個強勢的人出現,來替自己做決定、拿主意,來保護自己。

“那個誰,去把門關一下。”

“我佈置的任務,今天必須完成,不完成別想下班。”

“這位置以前都是我在座,你去那邊坐。”

“他成績那麼差,以後不許和他來往,否則你就不是我兒子。”

面對這些強勢的人說的強勢的話你心裡多少有些不舒服甚至反感,本身便是如此,“強勢”這個詞本就是貶義的,是讓人聽了會避而遠之的詞。人們在遇到強勢的人的時候通常所採取的行為要麼主動放棄,要麼被動分離。

那麼,強勢的人都有那些特徵呢?

太自信

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或者在某個程度上抬高了自己的能力,從而貶低了“非我”群體或者說疏忽了對“非我”的認識,也正因為如此,他們通常都會對“非我”群體產生一種不屑、輕蔑的態度,即使遇到比自己厲害的“非我”群體,他們更多的不是在乎後者是否比自己更加的厲害,而是在乎能不能從對方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從而來強大自己,超越對方;

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容易發現錯誤,即使發現自身的錯誤,他們一般也不會去改變這種錯誤,也就是在心理上是拒絕自己有錯的,用類似“是他們的方法不對”,“我這樣做是沒錯的,他們才是錯的”的語言來自我安慰,長期下去就在心裡形成了一個“自我領域”的思維,很明顯,這種“自我領域”是給他們帶來自信的根本,在這個思維領域中,他們無論做什麼都是正確的,所以,就很容易否定他人。

當然,這種“自我領域”也並非一直存在以及影響他們的主觀思維,他們只是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短暫的受到這種自我思維方式的影響,短期內不會接受任何人的任何建議。

但事後他們也會去反思,即使認識到自己是不對的或者態度有些過了,他們也不會輕易的低下頭主動承認,所以,想要一個強勢的人低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出否你對於他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缺乏信任溝通

因為自尊心和自我思維的因素導致他們不太願意與人分享心中的想法,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是最厲害的,心裡的想法即使說給別人聽,也無法得到理解;

因為自我因素,他們缺乏溝通信任,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太相信別人,即使與人溝通也未必是內心真實所想;他們通常會以“事”的觀點去出發,很少會從自我內心想法出發,所以,很難與人形成一種思想上的共鳴。

“自我”也是他們的煩惱,他們心裡會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真的瞭解他,不信任的溝通導致心裡壓力變大,煩惱增多,但又不允許自己將這些負面情緒和煩惱表現出來,因為一旦表現出來,人們就會覺得他很軟弱,這是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他們的世界不允許人們的同情,因為人們的同情對於他們而言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是否定自己能力的行為。

傲慢

因為自我認為能力超然出眾,所以,高傲是強勢的人共同點,高傲是他們的資本,代表著他們的能力,是他們能力的一種體現;但他們因為以“自我”為中心而排斥“非我”群體,他們眼中看到的是“自我增值”,從而忽略了身邊的事物所附帶的作用;而不強勢的人在意識上會比較薄弱,容易陷入被動,但不強勢的人比較注重團體作用,遇到問題會主動和人交流、協作,從而一起解決問題;強勢的人很少會有團隊意識,他們認為自己本身能力就很強,沒必要和其他人溝通,即使溝通也很少會採納。

強勢的人渴望得到他人對自己能力的欣賞,渴望能有人共情到自我內心細微的情感,渴望有人有辦法對付自己的強勢,也就是能治得了自己。

但是不可能期望柔弱的人來治自己,如果是一個比你更加強勢的人呢?結果卻也要考慮到兩個人的性格,強勢的人總是遇強更強,如果兩個人都很強勢,那就必須要有一個人率先放低姿態,這樣問題才會得到緩解。

強大和強勢

強勢的人主要表現為外在強勢:這類人通常態度強、能力強、目的性強、執行力強,他們是實打實的有自己的優勢,他們允許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的見解,通常情況下他們會去糾正別人的想法,而很少去自我反省;這類人通常會被貼上“自負”、“大...主義”的標籤。

他們的缺點也顯而易見:爭強好勝、脾氣焦躁和倔強,很少聽從他人的勸導,屬於那種八頭牛都很難拉回來的,因為表現的太極端,所以他們的這種表現很容易被人利用。

還有一種強勢就是內在強勢:有一句話很好解釋他們“你越在意的地方就是你越自卑的地方”,這類人通常都是內心很脆弱,他們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別人,但也要通過表現來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因此需要通過外在的表現來保護自己,不輕易讓別人發現自己的軟弱。

而強大通常是指內在的,因為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是低調的,他們懂得內斂自己的鋒芒,懂得給予他人尊重,他們懂得謙讓,懂得寬恕,懂得如何和別人融洽的相處;

他們不卑不亢,不焦躁,舉手投足間就有一種氣場,這種氣場非強勢者的氣場,強勢者的所展示出來的氣場給人壓迫感、緊張感、厭惡感;而強大者展示的氣場給人親和感、依賴感、安全感。

和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相處,你不僅會感到很安全,還會感到很舒服,你會敬仰他,佩服他。

人之所以會敬仰他人,其原因之一便是,他人的行為恰好映照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嚮往;比如做自己不敢做卻想做的事。

我們身邊處處可見強勢的人,曾幾何時我們厭惡他們,遠離他們,如今,他們仍然像當初那樣強勢嗎?他們現在的生活又是怎樣的?會不會因為內心特別重要的事物而收斂自己的氣焰?會不會躲在某個地方悄悄地感傷?也或者仍然那麼強勢,正和他人因為小事而爭論?

你身邊遇到過怎樣強勢的人?

(備註:文章來源九九文章網。文丨酒醒書香 。如有侵權,聯繫我們隨時刪除)

在一起的期間會覺得越來越厭惡,會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存在。偶有父母會把孩子所有的決定都做了,孩子只需要按照父母制定的計畫去做便可;這種行為就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被動、變得軟弱、變得習慣依賴以及失去主動思維。

當孩子長大成人後,父母卻又告訴他們凡是要有主見,要強勢些,別被人欺負,而軟弱的他們又該如何面對今後的世界?所以,在內心就會渴望著這麼一個強勢的人出現,來替自己做決定、拿主意,來保護自己。

“那個誰,去把門關一下。”

“我佈置的任務,今天必須完成,不完成別想下班。”

“這位置以前都是我在座,你去那邊坐。”

“他成績那麼差,以後不許和他來往,否則你就不是我兒子。”

面對這些強勢的人說的強勢的話你心裡多少有些不舒服甚至反感,本身便是如此,“強勢”這個詞本就是貶義的,是讓人聽了會避而遠之的詞。人們在遇到強勢的人的時候通常所採取的行為要麼主動放棄,要麼被動分離。

那麼,強勢的人都有那些特徵呢?

太自信

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或者在某個程度上抬高了自己的能力,從而貶低了“非我”群體或者說疏忽了對“非我”的認識,也正因為如此,他們通常都會對“非我”群體產生一種不屑、輕蔑的態度,即使遇到比自己厲害的“非我”群體,他們更多的不是在乎後者是否比自己更加的厲害,而是在乎能不能從對方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從而來強大自己,超越對方;

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容易發現錯誤,即使發現自身的錯誤,他們一般也不會去改變這種錯誤,也就是在心理上是拒絕自己有錯的,用類似“是他們的方法不對”,“我這樣做是沒錯的,他們才是錯的”的語言來自我安慰,長期下去就在心裡形成了一個“自我領域”的思維,很明顯,這種“自我領域”是給他們帶來自信的根本,在這個思維領域中,他們無論做什麼都是正確的,所以,就很容易否定他人。

當然,這種“自我領域”也並非一直存在以及影響他們的主觀思維,他們只是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短暫的受到這種自我思維方式的影響,短期內不會接受任何人的任何建議。

但事後他們也會去反思,即使認識到自己是不對的或者態度有些過了,他們也不會輕易的低下頭主動承認,所以,想要一個強勢的人低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出否你對於他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缺乏信任溝通

因為自尊心和自我思維的因素導致他們不太願意與人分享心中的想法,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是最厲害的,心裡的想法即使說給別人聽,也無法得到理解;

因為自我因素,他們缺乏溝通信任,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太相信別人,即使與人溝通也未必是內心真實所想;他們通常會以“事”的觀點去出發,很少會從自我內心想法出發,所以,很難與人形成一種思想上的共鳴。

“自我”也是他們的煩惱,他們心裡會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真的瞭解他,不信任的溝通導致心裡壓力變大,煩惱增多,但又不允許自己將這些負面情緒和煩惱表現出來,因為一旦表現出來,人們就會覺得他很軟弱,這是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他們的世界不允許人們的同情,因為人們的同情對於他們而言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是否定自己能力的行為。

傲慢

因為自我認為能力超然出眾,所以,高傲是強勢的人共同點,高傲是他們的資本,代表著他們的能力,是他們能力的一種體現;但他們因為以“自我”為中心而排斥“非我”群體,他們眼中看到的是“自我增值”,從而忽略了身邊的事物所附帶的作用;而不強勢的人在意識上會比較薄弱,容易陷入被動,但不強勢的人比較注重團體作用,遇到問題會主動和人交流、協作,從而一起解決問題;強勢的人很少會有團隊意識,他們認為自己本身能力就很強,沒必要和其他人溝通,即使溝通也很少會採納。

強勢的人渴望得到他人對自己能力的欣賞,渴望能有人共情到自我內心細微的情感,渴望有人有辦法對付自己的強勢,也就是能治得了自己。

但是不可能期望柔弱的人來治自己,如果是一個比你更加強勢的人呢?結果卻也要考慮到兩個人的性格,強勢的人總是遇強更強,如果兩個人都很強勢,那就必須要有一個人率先放低姿態,這樣問題才會得到緩解。

強大和強勢

強勢的人主要表現為外在強勢:這類人通常態度強、能力強、目的性強、執行力強,他們是實打實的有自己的優勢,他們允許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的見解,通常情況下他們會去糾正別人的想法,而很少去自我反省;這類人通常會被貼上“自負”、“大...主義”的標籤。

他們的缺點也顯而易見:爭強好勝、脾氣焦躁和倔強,很少聽從他人的勸導,屬於那種八頭牛都很難拉回來的,因為表現的太極端,所以他們的這種表現很容易被人利用。

還有一種強勢就是內在強勢:有一句話很好解釋他們“你越在意的地方就是你越自卑的地方”,這類人通常都是內心很脆弱,他們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別人,但也要通過表現來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因此需要通過外在的表現來保護自己,不輕易讓別人發現自己的軟弱。

而強大通常是指內在的,因為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是低調的,他們懂得內斂自己的鋒芒,懂得給予他人尊重,他們懂得謙讓,懂得寬恕,懂得如何和別人融洽的相處;

他們不卑不亢,不焦躁,舉手投足間就有一種氣場,這種氣場非強勢者的氣場,強勢者的所展示出來的氣場給人壓迫感、緊張感、厭惡感;而強大者展示的氣場給人親和感、依賴感、安全感。

和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相處,你不僅會感到很安全,還會感到很舒服,你會敬仰他,佩服他。

人之所以會敬仰他人,其原因之一便是,他人的行為恰好映照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嚮往;比如做自己不敢做卻想做的事。

我們身邊處處可見強勢的人,曾幾何時我們厭惡他們,遠離他們,如今,他們仍然像當初那樣強勢嗎?他們現在的生活又是怎樣的?會不會因為內心特別重要的事物而收斂自己的氣焰?會不會躲在某個地方悄悄地感傷?也或者仍然那麼強勢,正和他人因為小事而爭論?

你身邊遇到過怎樣強勢的人?

(備註:文章來源九九文章網。文丨酒醒書香 。如有侵權,聯繫我們隨時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