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民靠“吹糖人”成藝術大家,將糖人吹出了國門

馬福利, 1970年3月生, 河南省滑縣老店鎮嶽村集人。 他的行囊和他的人一樣簡單, 一個背包和一個裝滿工具的拉杆箱就是他的工作室。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邱琦 攝影報導

二十年前, 老馬還是小馬, 幹這個只是農閒的時候出來掙個閒錢, 各種廟會和趕集, 經常是起早貪黑的趕場, 也掙不到幾個錢, 慢慢的, 隨著認識的人越來越多, 得到了一些民間藝術專家的指導和青睞, 人們的讚揚讓他對吹糖人這門手藝的理解和追求也起了變化,

他不再僅僅為了掙錢, 而是開始認真的思索要做什麼, 要怎麼做和為什麼做。 朋友的支持和社會的認可促使他在民間藝術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2016年作為河南民間藝術的代表, 他受邀參加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河南省新聞辦公室承辦的感知中國哈薩克行活動。

馬福利跟我說, 吹糖人這門手藝, 看著很簡單, 但要把一團團糖稀吹成糖人——吹成牛、馬、豬、羊、雞、狗、貓、兔, 或吹成老虎、豹子、黑熊、松鼠、飛鳥……並且吹得逼真、形象、幽默、風趣、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還真的不容易。 很多動物造型就是通過觀察和自己的想像力, 觀察它們發怒的時候、溫順的時候, 利用吹糖人的造型手段給展現出來, 比如牛, 就做它發怒的動作, 看著特別的猛, 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馬的造型很多, 單抬腿扭頭, 和雙立腿向上躍起的姿態, 光是表現馬的鬃毛和尾巴, 就實踐了無數次。

栩栩如生的糖人作品。

最難的作品就是搞原創作品, 吹糖人和其他面塑泥塑不一樣, 因為有時間限制, 熱了不行, 涼了也不行, 有時創作一個作品要費好長時間, 這位樸實的河南漢子毫無保留地說出了他的秘密和訣竅。 吹糖人, 一是捏、二是吹, 以吹為主, 以捏為輔, 吹捏並用, 吹捏結合, 但在吹捏過程中, 關鍵是要掌握好糖稀的溫度和製作時間。 溫度低了不行, 時間長了也不行。 初學吹糖人者, 十指常常被燙起水泡。 不過, 沒有苦哪有甜, 沒有勤學苦練哪有手藝精巧。

做好準備後,老馬仔細地洗了洗手,用潔白手巾擦乾淨,便不緊不慢地忙起來。他從用電磁爐加溫的小鍋裡揪出一撮糖稀,放在手心上,捏捏、揉揉、團團、拉拉、扯扯,最後捏成一個小糖球。

轉眼間,他在小糖球上很炫地那麼一抽,抽出一個小糖管子,慢慢把小糖管子拉細拉長。再把小糖管子上端掐掉,然後噙著小管子的管口吹氣,小糖球就膨脹起來。

一邊吹一邊捏……不大工夫,就吹出了頭、吹出了臉、吹出了身子、吹出了腳……吹成了《老鼠偷油》。

大概的造型結束後,整形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現在,他的熱情更高了,創作和展演之餘,他積極參與各種學習和集體創作,他希望自己的手藝除了能為家人帶來收入,還要成為孩子們的驕傲,他最希望的是能成為河南民間工藝的驕傲。

做好準備後,老馬仔細地洗了洗手,用潔白手巾擦乾淨,便不緊不慢地忙起來。他從用電磁爐加溫的小鍋裡揪出一撮糖稀,放在手心上,捏捏、揉揉、團團、拉拉、扯扯,最後捏成一個小糖球。

轉眼間,他在小糖球上很炫地那麼一抽,抽出一個小糖管子,慢慢把小糖管子拉細拉長。再把小糖管子上端掐掉,然後噙著小管子的管口吹氣,小糖球就膨脹起來。

一邊吹一邊捏……不大工夫,就吹出了頭、吹出了臉、吹出了身子、吹出了腳……吹成了《老鼠偷油》。

大概的造型結束後,整形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現在,他的熱情更高了,創作和展演之餘,他積極參與各種學習和集體創作,他希望自己的手藝除了能為家人帶來收入,還要成為孩子們的驕傲,他最希望的是能成為河南民間工藝的驕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