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皮膚暗黃、發紅瘙癢?不同肌膚症狀的中醫調養處方彙集!

“‍一個好膚色給人的是一種健康的印象, 而有些女性面部暗黃則給人一種缺乏生機的印象。 那麼女性皮膚護理要注意些什麼呢?中醫內調外醫有什麼打造好氣色的妙方呢?HB幫大家整理了一份中醫保養指南, 趕快收藏起來吧!

‍‍皮膚隱疹色白

診斷:多由於風寒之邪與燥邪相合, 侵襲人體, 傷及肺氣而導致。 風寒停留於體表, 羈留不去;而人體為了抵禦寒邪入侵, 腠理閉塞, 在這種情況下, 就會出現斑疹透發不暢, 隱於肌膚之內, 皮膚發白則為有寒之象。 並常伴有發熱, 怕冷, 頭痛, 無汗等症狀。

另一方面, 燥邪犯肺, 肺氣失宣, 因而出現咳嗽少痰, 鼻塞不通。 燥邪傷陰, 又會導致鼻幹, 口唇乾燥, 舌幹少津等症狀。 此時的潤燥, 就不能一味養陰潤燥, 而是要在祛除風寒之邪之後, 再採用養陰藥物來幫助補充津液。

如果寒邪未除就過用養陰藥物, 其黏滯之性就會使得風寒之邪滯留不去, 難以消除, 即中醫學中所說“關門留寇”。

處方

選用蘇葉薑棗茶:取蘇葉10克, 甜杏仁10克, 大棗5個, 生薑15克。 將以上原料洗淨, 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後取藥汁飲用, 每天1次。

蘇葉性味辛而微溫, 能透散入侵體表的風寒邪氣, 杏仁宣肺潤燥, 化痰止咳, 生薑辛溫佐助發汗, 大棗滋陰養血潤燥, 以克制辛溫藥物的燥烈之性。

平時的預防措施:可在每天早起後, 選擇空氣清新之處, 進行深呼吸, 洗漱時用涼水蘸濕毛巾, 擰乾後擦臉、頸部, 以增強機體對冷刺激的適應能力, 減輕因感受風寒而發生的皮膚症狀。

‍‍‍皮膚發紅瘙癢

診斷:由於風熱之邪與燥邪相合, 侵襲人體而導致。 風熱邪氣傷及人體, 其性熱而容易導致皮膚發紅、瘙癢等症狀, 同時還會出現發熱、頭痛等。 燥邪損傷人體津液, 故而出現皮膚乾燥, 伴有乾咳無痰, 口鼻乾燥, 咽幹口渴等津液受損的表現。

此時的潤燥, 首先要清瀉停留於體表的熱邪, 然後再用生津潤燥的藥物, 來滋養人體津液。 如果熱邪未除而用過多的養陰藥物, 容易使邪氣滯留, 也是“關門留寇”的另一種表現。

處方

可選擇桑葉豆豉粥:取桑葉、淡豆豉各10克, 炒山梔6克, 粳米50克。 將前3味藥物加水煎煮之後濾取藥汁, 加入洗淨的粳米,煮粥食用即可。

桑葉味苦而性寒,其質輕而能疏散風熱,山梔性寒而能清瀉心火,為了防止其苦寒之性傷及脾胃的消化功能,所以採用炒制的炮製方法,留其清熱之效而去其傷胃之弊。

淡豆豉清除煩熱,解表發汗。粳米養胃護胃,可保護脾胃免受苦寒藥物的傷害。

平時的預防措施:平時在風和日麗的時候進行散步、做健身操等活動鍛煉,採用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有助於體內鬱熱的散發,具有祛風清熱的功效。

‍‍‍皮膚疔癤濕疹

診斷:燥邪侵襲人體,如果沒有及時地採取清解措施,導致其滯留時間過長,化熱化火,或者因為傷及陽氣而導致水濕停留不化,郁滯於皮膚而出現疔癤、濕疹等表現,同時伴有身熱煩渴,乾咳、口鼻乾燥等症狀。

肺與大腸相關,肺經的燥熱下移至大腸,則會導致大便幹結,肛門灼熱。這些症狀都是肺中燥熱傷陰的表現。此時的潤燥,重在清肺泄熱,養陰潤燥。

處方

可以選用枇杷葉石膏凍:取生石膏15克,枇杷葉10克,麥冬10克,阿膠20克。先將生石膏加水煮15分鐘,再放入枇杷葉、麥冬,煮20分鐘後濾取藥汁。阿膠打碎,倒入藥汁中用小火慢煮,邊煮邊攪動,防止粘鍋。煮至阿膠完全溶化後關火,倒入碗中冷卻後,成凍狀時,放入冰箱保存。

每次服用10克,每天2次。生石膏清瀉肺熱,枇杷葉清肺化痰,麥冬清熱養陰,阿膠則能滋陰養血。

平時的預防措施:平時注意,調節居所保持在適宜的濕度。經常食用山藥、扁豆、茯苓、赤小豆等具有健脾除濕功效的食物,有利於體內水濕的排出而緩解濕疹症狀。

秋高氣爽之際,也要加強身體的保養哦~

加入洗淨的粳米,煮粥食用即可。

桑葉味苦而性寒,其質輕而能疏散風熱,山梔性寒而能清瀉心火,為了防止其苦寒之性傷及脾胃的消化功能,所以採用炒制的炮製方法,留其清熱之效而去其傷胃之弊。

淡豆豉清除煩熱,解表發汗。粳米養胃護胃,可保護脾胃免受苦寒藥物的傷害。

平時的預防措施:平時在風和日麗的時候進行散步、做健身操等活動鍛煉,採用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有助於體內鬱熱的散發,具有祛風清熱的功效。

‍‍‍皮膚疔癤濕疹

診斷:燥邪侵襲人體,如果沒有及時地採取清解措施,導致其滯留時間過長,化熱化火,或者因為傷及陽氣而導致水濕停留不化,郁滯於皮膚而出現疔癤、濕疹等表現,同時伴有身熱煩渴,乾咳、口鼻乾燥等症狀。

肺與大腸相關,肺經的燥熱下移至大腸,則會導致大便幹結,肛門灼熱。這些症狀都是肺中燥熱傷陰的表現。此時的潤燥,重在清肺泄熱,養陰潤燥。

處方

可以選用枇杷葉石膏凍:取生石膏15克,枇杷葉10克,麥冬10克,阿膠20克。先將生石膏加水煮15分鐘,再放入枇杷葉、麥冬,煮20分鐘後濾取藥汁。阿膠打碎,倒入藥汁中用小火慢煮,邊煮邊攪動,防止粘鍋。煮至阿膠完全溶化後關火,倒入碗中冷卻後,成凍狀時,放入冰箱保存。

每次服用10克,每天2次。生石膏清瀉肺熱,枇杷葉清肺化痰,麥冬清熱養陰,阿膠則能滋陰養血。

平時的預防措施:平時注意,調節居所保持在適宜的濕度。經常食用山藥、扁豆、茯苓、赤小豆等具有健脾除濕功效的食物,有利於體內水濕的排出而緩解濕疹症狀。

秋高氣爽之際,也要加強身體的保養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