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世界強國被一條20米寬線分割,5塊飛地

1880年代, 德國決定修一條南北走向的鐵路, 連結亞琛與盧森堡, 德國人稱為芬邦鐵路。 亞琛是德國西部工業中心之一, 盧森堡是個小國, 鐵礦資源豐富。 一個有需求, 一個有產品, 這是修築這條鐵路最大目的。

由於比利時領土突入亞琛與盧森堡之間, 這條鐵路如果只修在德國境內, 將要繞行幾十公里。 德國與比利時談判, 鐵路雙方共同修建, 各自承擔修築任務。

比利時為何答應如此爽快呢, 因為這條鐵路對比利時也大有好處。 比利時與德國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布科鐵路, 連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與德國重鎮科隆, 布科鐵路與將要修築的芬邦鐵路相交。 而比利時的列日與芬邦鐵路南終點站布魯塞爾之間, 也有一條鐵路相連。

1885年到1889年, 芬邦鐵路各段陸續通車, 德國與比利時雙贏。

一戰過後, 戰勝國對德國邊境, 進行了全方位的限制與壓制, 其中在比利時這一段, 進行了一個奇怪的設定。 在1919年《凡爾賽條約》中規定, 芬邦鐵路沿線德國段, 歸屬比利時。 也就是說, 20米寬的鐵路和路基屬於比利時, 鐵路西側的德國領土成為飛地。

飛地一共有5塊, 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 Mützenich , 12.117平方公里, Roetgener Wald, 9.98平方公里, Münsterbildchen, 1.826平方公里, Ruitzhof, 0.937平方公里,

Rückschlag , 0.016平方公里。

英法如此劃分, 目的一是從領土上分割德國, 二是通過比利時來控制這條鐵路, 抑制這條線上的德國經濟和工業。 不過看整個《凡爾賽條約》種種對德國的不平等, 這只能算九牛一毛。

二戰爆發後, 德軍佔領整個比利時, 並從比利時出兵法國,

繞道馬奇諾防線之後徹底擊潰法軍。 在德軍佔領比利時期間, 芬邦鐵路的歸屬, 自然沒有懸念。

二戰後, 英法再次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規定, 讓比利時佔據這條鐵路, 讓德國產生五塊飛地。

芬邦鐵路主要是工業用途, 以運輸煤炭和鋼鐵為主。 隨著各國環保意識逐漸提高,

第三世界經濟發展起來, 德國許多生產線都搬到了國外, 像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國家。

芬邦鐵路使用頻率逐步減少, 到2001年, 這條一百多年的鐵路徹底停運。 比利時拆除部分鐵路, 並且修築部分自行車道, 供居民和遊客鍛煉。

現在有個問題, 按照《凡爾賽條約》,比利時擁有鐵路所有權。但現在鐵路沒了,這20米寬的國界線,是否應該還給德國呢?

這件事德國顯得非常大度,德國外交部已經證實,說即使鐵路消失了,這20米寬的地方,仍屬於比利時。

德比兩國都是歐盟國家,互相來往不用簽證,而且兩國關係和睦,國旗還那麼相似,這20米寬也就不是事。假如德國西部不是比利時,而是俄羅斯這樣的霸權國家,大戰恐怕難以避免。

按照《凡爾賽條約》,比利時擁有鐵路所有權。但現在鐵路沒了,這20米寬的國界線,是否應該還給德國呢?

這件事德國顯得非常大度,德國外交部已經證實,說即使鐵路消失了,這20米寬的地方,仍屬於比利時。

德比兩國都是歐盟國家,互相來往不用簽證,而且兩國關係和睦,國旗還那麼相似,這20米寬也就不是事。假如德國西部不是比利時,而是俄羅斯這樣的霸權國家,大戰恐怕難以避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