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腦癱兒步態練習及步行的升格和實用化

步態練習是重要的訓練內容, 許多腦癱患兒多因異常走步模式固定而難以矯正。 故當患兒開始學步時, 就要按正常的走路模式進行訓練,

在患兒仰臥位和坐位時, 治療師訓練小兒的下肢控制能力。 對痙攣型患兒進行屈, 伸髖關節;屈曲膝關節;背屈踝關節的練習。

1、患兒仰臥在床上。 治療師幫患兒屈曲下肢, 足底平放床上並使足稍外旋、外翻, 然後將腿放回原處。

讓患兒自己學會慢慢屈曲和伸展下肢, 使小兒學會控制髖, 膝關節輕微屈曲狀態的位置上保持患腿不倒向床面。 下肢屈伸動作可兩腿同向進行、交替進行或交互伸屈活動。

2、在仰臥位時屈曲患腿, 治療師使其在充分屈髖, 屈膝情況下進行膝關節交替伸屈活動。

3、令小兒坐在椅於上, 兩足平放帶輪平板上, 練習兩腿同時向前、後方向滑動, 然後使一腳踩在地上, 固定不動, 另腳仍平放板上,

繼續使帶輪板向前後作小幅度滑動, 兩側交替練習(圖9-11)。

此外, 可令患兒坐在椅子上, 兩足平踩地上, 使兩足向前後交互平移滑。

在進行上述動作時, 治療師手法要輕柔, 緩慢, 始終保持踝背屈或伴足稍外旋, 外翻, 並使患兒思想放鬆, 不可用力, 防止下肢出現聯合反應和強化伸肌痙攣。

4、讓小兒坐在床邊進行兩腿擺動練習, 先練兩膝同向屈伸擺動。 後練交互屈伸擺動。

對股四頭肌肌力減退而致步態拖拽者, 可鼓勵其反復練習跨越地上放置的障礙物。 練習上下樓梯。

手足徐動型患兒的步幅常較紊亂, 治療師可先在地上畫些等距離的腳印或劃線(按患兒步幅), 教患兒走步時將腳踩在劃線或足印上。

若小兒行走時雙手不能交替協調擺動,

可讓患兒原地雙臂擺動。 先學習站立位雙手臂向前後擺動。 後學習原地踏步並作雙臂前後同向擺動以及左右臂向前後交互擺動, 後者就像踏步操練模樣。

行走只不過是在平地上移動, 足以應付日常生活。 下一步的訓練目標, 則是慢慢培養走的距離增長和速度的加快。

訓練跨過門檻時應從邁窄板條開始訓練, 慢慢加高和增加寬度, 以後練習上低臺階, 在真的臺階上把著扶手一步一步上下練習。

一般肌肉有痙攣性的兒童, 較難完成下臺階動作, 所以家長拉著患兒走時, 切忌硬拉和提得過高, 以防因行走不穩而摔倒。

要教給他們安全的摔倒方法和摔倒後自己站起來的要領。

隨著這些可增加活動內容和實用化,

以進一步教他上下汽車、過橫道, 以及熟悉警車、信號燈等, 之後就可以上街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