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播」聽科學大咖聊聊幾年的諾貝爾獎——曹則賢&李雪明諾獎專題講座

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已經落下帷幕, 但是人們對科學的追求永不止步。 為了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物理學中有關波的概念和冷凍電鏡的歷史, 在物理所的M樓將會舉辦兩場相關講座。

去不了現場的人也不用著急, 因為我們為熱愛科學的你準備了網上直播(連結見文末), 足不出戶就可以聽科學家的講座, 是不是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下面就是兩場講座的簡介:

什麼是波?

題 目:什麼是波?-兼論引力波及2017年度諾獎

報 告 人: 曹則賢 研究員,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地 點: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M234會議室

報告人簡介:

曹則賢, 研究員, 博導。 1987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 1997年在德國Kaiserslautern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1998年加入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至今。

報告摘要:

波是貫穿物理學的一個關鍵概念。 本報告對物理學中涉及的機械波(各種水波)、光波、麥克斯韋方程組與電磁波、物質波/波粒二象性與量子力學波動方程, 傅裡葉分析,

以及廣義相對論/引力波等紛亂的波相關概念進行系統的梳理, 希望能夠為此一物理概念提供一個清晰的演化圖像, 澄清一些關於波之理論和測量認識上的誤區。 對於引力波探測獲得2017年度諾獎一事也稍作評述, 為此將對樸素的相對論-伽利略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的發展歷程作一個簡短的回顧。

冷凍電鏡史話

題 目:冷凍電鏡史話-2017諾貝爾化學獎解讀

報 告 人:李雪明 研究員, 清華大學

地 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M樓234報告廳

報告人簡介:

李雪明研究員200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獲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 2009-2013年在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

2014年至今進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 北京結構生物學高精尖中心任研究員。 李雪明研究員主要從事冷凍電子顯微學理論和方法研究, 著重于開發和利用最新的電子顯微學技術, 以提高冷凍電子顯微學三維重構的解析度到原子水準;同時致力於將電子顯微學應用到結構生物學研究中去, 以解決與結構相關的重要生物學問題。 在生物方面, 從事細菌外膜分泌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報告摘要:

冷凍電子顯微學三維重構技術, 簡稱冷凍電鏡技術或cryoEM, 經過近40年的發展, 現在已經成為結構生物學中的一個重要結構解析手段。 最近幾年, 在幾個頂級科學期刊中幾乎每期都能看到冷凍電鏡的身影。 隨著技術方法的不斷的進步, 冷凍電鏡技術正在基礎生物學、人類疾病的分子機理以及分子藥物設計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和發展潛力。 或許也是因為冷凍電鏡技術的巨大影響力和潛力,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三位元冷凍電鏡技術的開創者,

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 用於表彰他們在冷凍電鏡生物大分子結構解析中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相對於其他學科, 冷凍電子顯微學的發展歷程並不算長, 但是作為一個跨越多個學科的複雜技術, 其中凝結了眾多科學家的不懈努力, 以及對理想的堅持, 才獲得今天眾人矚目的巨大成就。 李雪明研究員自物理所博士畢業後, 從材料高分辨電子顯微學轉到了冷凍電鏡技術研究, 恰逢其時, 有幸見證了冷凍電鏡技術從取得突破到崛起的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本次報告, 他將與大家一起交流冷凍電鏡背後的故事以及心得, 也希望借此機會讓大家更瞭解冷凍電鏡, 吸引更多的優秀學者參與到這項令人耳目一新的技術研究中來。

線上直播

看完講座預告是不是很期待呢,除了親臨現場,還有兩個線上直播平臺:鬥魚和中國數字科技館供你選擇。

途徑一:鬥魚直播間2144558

觀看方式

APP:用手機或智慧電視打開“鬥魚”APP,輸入直播間號2144558即可觀看直播。

溫馨提示:在鬥魚上關注物理所直播間,直播開始時會有提醒哦!

途徑二:中國數字科技館直播平臺

觀看方式

編輯:Aprilis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線上直播

看完講座預告是不是很期待呢,除了親臨現場,還有兩個線上直播平臺:鬥魚和中國數字科技館供你選擇。

途徑一:鬥魚直播間2144558

觀看方式

APP:用手機或智慧電視打開“鬥魚”APP,輸入直播間號2144558即可觀看直播。

溫馨提示:在鬥魚上關注物理所直播間,直播開始時會有提醒哦!

途徑二:中國數字科技館直播平臺

觀看方式

編輯:Aprilis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