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每天500噸垃圾需處理 眉山垃圾的“消失”之旅

9月26日早上5點, 在眉山城區詩書路, 環衛工人吳鳳英已經開始打掃路面。

在眉山城區, 每天有811萬平方米地面和65萬平方米水面的衛生需要打掃, 有2677個果皮箱和378個垃圾房的垃圾需要收集轉運。 統計下來, 全市每天有500噸垃圾需要處理。 眉山市環衛處處長謝志偉坦言, 垃圾必須日產日清, 收集、轉運、處理一個環節都不能“卡殼”, 否則就容易出現“垃圾圍城”的情況。

那麼, 眉山的500噸垃圾是如何“消失”的?

□馬莉 本報記者 袁麗霞

1470名環衛工每天收集500噸垃圾

就在吳鳳英負責打掃的詩書路上, 彭福明正騎著三輪轉運車,

不停地巡迴收集26個果皮箱裡的垃圾和吳鳳英等環衛工人打掃的地面垃圾。 當1噸的垃圾裝滿車後, 他又趕往順河街中段的生活垃圾收集站。

在這裡, 收集站負責人陳萬軍幫著把垃圾倒進可容納10噸的地庫。 每隔兩個小時, 陳萬軍還要打一次滅蠅除臭藥。 因為垃圾立產立清, 因此現場很難聞到臭味。

每天淩晨2點-6點, 正是眉山城區主要交通道路的清潔工作時間。 眉山市環衛處副處長鄧德利說, 目前眉山城區共有1470名環衛工人、121個三輪轉運車, 每天500噸垃圾都被收集到24個生活垃圾收集站裡, 所有垃圾將被運送到位於眉尚路的眉山1號生活垃圾壓縮處理站, 經處理後這些垃圾最終被運往垃圾焚燒發電廠。

“轉運的過程全程是密封的。

”運輸作業所所長孟濤表示, 壓縮處理站到垃圾焚燒發電廠有28公里鄉道, 有時遇到修路, 車輛就必須繞道。 為了確保垃圾能及時運走, 他們共確定了3條路線, 確保不因道路問題影響垃圾轉運。 同時, 為了確保安全, 眉山垃圾轉運全程由GPS定位管制, 轉運車輛速度控制在時速50公里之內。

變廢為寶 垃圾實現再利用

在中機眉山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裡, 垃圾最終“變廢為寶”。

公司總經理楊靖超介紹, 垃圾被卸入垃圾貯坑後, 經過5-7天發酵就可進入焚燒爐。 焚燒後產生的熱量經鍋爐吸收後成為蒸汽, 再經過管道進入沖轉汽輪機, 帶動發電機發電。

“去年12月8日開始第一次並網發電, 今年以來已經發電4917.4萬千瓦時,

企業自用後剩下3754.5萬千瓦時上網。 ”楊靖超說, 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規模為日處理1000噸, 還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為了實現達標排放, 在垃圾處理過程中, 中機眉山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採取了一系列環保措施。 比如, 通過噴射氨水降低氮氧化物量;通過噴射活性炭, 吸附重金屬顆粒物;過濾粉塵後才能排放等。 目前, 垃圾焚燒發電整個運行情況實行24小時監測, 各種環保資料直接接入眉山市環境保護局和省環境保護廳。

“你看這水清亮不?”楊靖超指著辦公樓前的一個景觀池介紹, 不只垃圾“消失”了, 垃圾貯坑內的污水通過相關工藝處理達標後, 回收用作企業綠化用水、道路灑水及迴圈水冷卻用水。 不僅如此, 焚燒後的爐渣經過再處理,

最終被製作空心磚或者作為路基輔材, 成為新型的建築材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