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0後女大學生大涼山支教 給當地“帶”去個大學生創客基地

黃倩雯與支教班級學生合影。 受訪者供圖

這5年

黃倩雯和其他同學一起參加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的研究生支教團專案,

在大涼山地區進行支教幫扶, 並助推四川大學在甘洛縣設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獲得感

黃倩雯在支教和扶貧幫扶中收穫了圓夢的成就感。 現在, 她盼望著黨的十九大召開, 盼望著青年人在新航向中找到自己的路, 去追逐理想。

人物名片 黃倩雯

四川大學第17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 作為90後, 和同學一起, 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想法帶入當地的扶貧幫扶, 搭建起校地智力扶貧橋樑。 並登上四川省委宣傳部、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聯合主辦的“圓夢中國人”百姓宣講台。

黃倩雯身後的螢幕上, 滾動顯示著照片, 一張又一張紅撲撲的小臉和小手、渴望的眼神、純真的笑容、簡單的文具……都是黃倩雯從四川大涼山地區捕捉的畫面,

也是她親歷過的回憶。

9月, 黃倩雯帶著這些照片和她的故事, 登上省委宣傳部、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聯合主辦的“圓夢中國人”百姓宣講台。 以四川大學第17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的身份, 黃倩雯分享了把個人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偉大夢想之中, 收穫的幸福與感動, 她盼望著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 在“中國夢”中追逐自己扶貧濟困的理想。

大學生支教 公益專案共資助109個學生

“支教於我而言, 不僅是一次特別的人生經歷, 還是無價的人生財富, 期間經歷的感動、感恩讓我更成熟, 更懂生命。 ”黃倩雯從自己的收穫開頭, 回憶起2015年夏天。 那時她和其他同學一起參加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的研究生支教團專案, 在大涼山地區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幫扶。

黃倩雯所在的支教團, 由四川大學的23個90後大學生組成, 負責教育幫扶昭覺、美姑和甘洛三個縣。 “雖然提前做過心理準備, 但到了目的地看到眼前的一切, 還是忍不住悸動。 ”她說, 一餐只有土豆的午飯, 化肥袋子改成的書包, 零下五度依然只穿著單衣涼鞋的孩子, 這些情景讓心底止不住湧出酸楚。

因而, 在完成上課的教學任務外, 黃倩雯等人主動攬下更多事情。 2015年11月, 她所帶的班級出現大量孩子外出打工而失學的情況, “這些孩子大多是被同鄉帶進城的。 孩子見到從外邊打工回來的人, 穿得比自己好, 吃得也比自己好, 便心動了。 ”

當時, 支教團通過公益專案共資助109個學生, 黃倩雯和同伴每天挨家挨戶上門做家長和孩子的思想工作,

說服孩子繼續讀書, “除了一個小姑娘沒回來, 其他人都回來了。 ”每次想起那個小姑娘, 黃倩雯都覺得惋惜, “那是我們班上成績拔尖的學生, 特別乖。 ”

諸如此類的事情, 激勵著黃倩雯, “失學不僅是教育觀念的問題, 貧困才是根源。 ”她深刻認識到, 教育不是孤立的, 只有讓當地人真正在經濟上富起來, 才能解決教育問題。 黃倩雯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支教團成員, 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他們嘗試探索扶貧幫扶的辦法, 迫切希望説明當地人改變生活狀態。

做調研報告 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落戶甘洛

計畫從一份詳細的調研報告開始實施, 黃倩雯帶隊的90後支教團利用休息時間, 開始深入當地農戶家庭,

調查現狀和瞭解需求。 在當地, 從學校到縣城, 或從學校到孩子家裡, 一百多公里的山路時常要花費八九個小時, 黃倩雯笑稱:“那段時間, 我總是微信運動步數排名榜首的人。 ”

辛苦換來的, 是一份詳實的考察報告, 還有支教團提出的在涼山支教地建立創客基地的設想。 “我們想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很多想法帶到當地的扶貧工作中來。 ”黃倩雯說, 一方面通過大學生組建銷售團隊, 搭建川大創客達人與當地農戶的溝通平臺, 將當地的土豆、黑山豬等特色農產品精細化包裝後, 進行市場銷售。 另一方面, 依託彝族的優秀民族文化, 組織藝術設計專業的川大學子到涼山寫生, 提取特有的文化符號與民俗元素, 發掘出更多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

可喜的是,黃倩雯把報告和方案報送給川大校團委後,得到了學校的充分肯定與大力支持。2016年6月,四川大學代表師生一起到甘洛縣開展了實地考察調研,大學生創客基地與當地政府達成共識,並正式在甘洛縣掛牌設立四川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同年10月,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副校長李旭鋒率隊到了甘洛縣開展對口幫扶甘洛縣“扶貧日”系列活動,深入考察調研學校對口扶貧情況,並開展幫扶慰問、捐贈與幫扶指導等,川大與甘洛校地智力扶貧的橋樑越來越通達。

吃土豆扶貧 幫助一個鄉賣出10萬斤核桃

上個月,四川大學的“土豆宴”一度成為輿論熱點,學校各校區的食堂開闢了一個“土豆”專屬視窗,原味土豆、土豆泥、麻辣土豆、孜然土豆、白味酸菜土豆、幹鍋土豆……賣的只有土豆,此外還有專門銷售新鮮土豆的攤位擺在校內,全校師生每天消耗的土豆超過2噸。

這些土豆正是來自甘洛縣,是川大實施精准扶貧的定點專案。黃倩雯也是“吃土豆扶貧”的人之一,“我本來就挺喜歡吃土豆,現在吃起來,感覺味道更好了。”在來自甘洛縣的土豆裡,她吃到了幸福的味道。

除了土豆,還有更多東西牽引出黃倩雯的幸福感。如今,四川大學-甘洛“青年創客空間”裡,四川大學創新創業學生團隊結合甘洛縣區域特色開展的農產品、刺繡工坊、文化皮雕開發、工業物聯網升級服務等雙創專案如火如荼。今年8月,一支創業團隊建立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説明甘洛縣則拉鄉統一包裝銷售了10萬斤鮮核桃。

“一年的支教生活很短,卻足以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情,收穫終身受益的幸福和滿足。”黃倩雯覺得,支教一年的時間或許並不能給當地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是支教團將一屆又一屆地無限延續,“憑一口氣,點一盞燈,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得益于國家對創新創業的政策幫扶,以及對口扶貧的各種激勵,90後大學生黃倩雯在支教和扶貧幫扶中收穫了圓夢的成就感。現在,她盼望著黨的十九大召開,盼望著青年人在新航向中找到自己的路,能夠把個人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偉大夢想之中,追逐理想。

發掘出更多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

可喜的是,黃倩雯把報告和方案報送給川大校團委後,得到了學校的充分肯定與大力支持。2016年6月,四川大學代表師生一起到甘洛縣開展了實地考察調研,大學生創客基地與當地政府達成共識,並正式在甘洛縣掛牌設立四川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同年10月,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副校長李旭鋒率隊到了甘洛縣開展對口幫扶甘洛縣“扶貧日”系列活動,深入考察調研學校對口扶貧情況,並開展幫扶慰問、捐贈與幫扶指導等,川大與甘洛校地智力扶貧的橋樑越來越通達。

吃土豆扶貧 幫助一個鄉賣出10萬斤核桃

上個月,四川大學的“土豆宴”一度成為輿論熱點,學校各校區的食堂開闢了一個“土豆”專屬視窗,原味土豆、土豆泥、麻辣土豆、孜然土豆、白味酸菜土豆、幹鍋土豆……賣的只有土豆,此外還有專門銷售新鮮土豆的攤位擺在校內,全校師生每天消耗的土豆超過2噸。

這些土豆正是來自甘洛縣,是川大實施精准扶貧的定點專案。黃倩雯也是“吃土豆扶貧”的人之一,“我本來就挺喜歡吃土豆,現在吃起來,感覺味道更好了。”在來自甘洛縣的土豆裡,她吃到了幸福的味道。

除了土豆,還有更多東西牽引出黃倩雯的幸福感。如今,四川大學-甘洛“青年創客空間”裡,四川大學創新創業學生團隊結合甘洛縣區域特色開展的農產品、刺繡工坊、文化皮雕開發、工業物聯網升級服務等雙創專案如火如荼。今年8月,一支創業團隊建立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説明甘洛縣則拉鄉統一包裝銷售了10萬斤鮮核桃。

“一年的支教生活很短,卻足以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情,收穫終身受益的幸福和滿足。”黃倩雯覺得,支教一年的時間或許並不能給當地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是支教團將一屆又一屆地無限延續,“憑一口氣,點一盞燈,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得益于國家對創新創業的政策幫扶,以及對口扶貧的各種激勵,90後大學生黃倩雯在支教和扶貧幫扶中收穫了圓夢的成就感。現在,她盼望著黨的十九大召開,盼望著青年人在新航向中找到自己的路,能夠把個人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偉大夢想之中,追逐理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