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雪山草地樹金碑

大益陽用戶端記者 譚紹軍

“松潘縣的川主寺鎮, 你們一定要去看看。 ”9月11日, 我們今日長征路考察隊剛剛到達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時候, 迎接我們的阿壩州政協副主席秦開金就這樣跟我們提議。 他說, 紅軍長征沒有到過川主寺鎮, 但你們考察今日長征路, 川主寺鎮卻是必定要去的。 不為別的, 就因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總碑以及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建在那裡。 它不同於其他地方修建的紀念紅軍長征某一事件或某一戰鬥的紀念性建築, 綜合反映了長征期間, 從紅七軍團北上抗日先譴隊開始,

依序由紅六軍團西征、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戰略轉移、紅二十五軍挺進陝南、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 以及紅二、紅六軍團開始長征、直至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整個長征宏大場面。 考察今日長征路, 看看紅軍長征紀念總碑及其碑園, 對於從宏觀上整體把握長征的全過程, 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穿越了大半個阿壩後, 我們於9月15日下午抵達了川主寺鎮紅軍長征紀念碑園, 一睹了被譽為“中華第一金碑”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總碑的風采。 所見所聞, 一位政協委員用“震憾”來形容。

紅軍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壯舉, 也是中國軍人書寫的一個不朽傳奇。 據我們所掌握的資料, 為紀念這一偉大壯舉, 在長征沿途11個省有1300餘處大大小小的紀念碑、紀念亭、烈士墓等紀念建築, 我們考察路上看到的, 也不下百處。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城的湘江戰役紀念碑園, 應該說是紅一方面軍長征路上規模最大的紀念碑園了。 但與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頂這座氣勢恢宏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總碑”以及周圍雕塑群比較起來,

明顯遜色。 碑園講解員小王跟我們講, 碑園占地面積19.27萬平方米, 主碑、也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總碑, 高41.3米, 重10噸, 海拔3100米, 是海拔最高的紅軍長征紀念碑。 這在各類紅軍長征紀念碑中, 無論是整體規模還是海拔高度, 這座紀念碑都要數第一。 加上亞金銅貼面的碑體, 在陽光的照耀下, 金光閃閃, 璀璨奪目。 小王說, 要是天氣好的話, 每一個晴天的下午6時前後, 受陽光斜射, 亞金銅的碑體金光四射, 通體閃耀, 不時在四周映射出五彩的虹影, 極為壯觀, 5公里外都能清晰看到, 而且各個方向都有不同的景觀, 這就是聞名四海的“金暉夕照”, 這也是此碑被譽為“中華第一碑”的原因之一。
不過, 當初設計的時候, 還真沒有想到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也許, 這正是偉大的長征精神永放光芒的神奇力量吧。 可惜, 我們到達這裡時, 正好下著雨, 整個天空都是陰沉的。 我們未能觀賞到這一人間勝景, 大家都不免有些遺憾。 “下次再來吧, 機會多的是。 ”小王一迭連聲地安慰我們。

在碑園門口, 有用黑花崗石鐫刻的《碑誌》, 文字精煉, 書法秀勁, 雕刻精細, 值得一看。 往裡走, 就是“種子廣場”。 廣場中心的雕塑名為“黎明火種”, 將一個亞金銅球放置在三塊黑色巨石交替組成的“火山”下, 比喻在風雨如磐的舊中國, 深受三座大山重壓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一切進步力量, 就象生機勃勃的種子, 要破土而出, 推翻舊世界,

創建新中國。 陪同考察的松潘縣政協副主席張天虎一邊走一邊跟我們聊著雕塑的象徵意義。

說話間, 小王領著我們走進了碑園陳列館。 走進碑園陳列館, 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油畫, 是紅軍手牽手前進的宏偉場面, 畫中的人物既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 也有普通的紅軍戰士。 在陳列館內, 依次展出反映紅軍艱難長征歷程的數十幅油畫, 還採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表現, 有場景, 有實物, 有複製檔……我們依次看下去, 猶如沿著長征路, 重溫了中國革命歷程中最艱苦的一段歷史。

從陳列館出來, 我們本想爬到山頂, 近距離用手摸一摸這塊享譽海內的中華第一金碑, 因山高路滑上不了, 我們只得站在山下的廣場上遠觀。 還是講解員小王理解我們的心情,他一直都在悉心地為我們講解:大家再細看山頂上那塊主碑,那是一位身披羊皮背心的紅軍戰士,他迎風挺立,雙手高舉成“V”字形,一手持步槍,一手持花束,表情多振奮!這象徵著長征的勝利;那個漢白玉的碑座,大家看看,像不像雪山?這寓意為雪山草地樹金碑。“總碑下那裡好像還有不少雕塑,看上去既像展開的紅旗,又似奔騰的駿馬,那是什麼?”眼尖的市政協常委、市政協文史學習委主任余文武急切地問小王。“那是一組表現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戰鬥歷程的大型花崗石群雕,用1440塊紅色花崗石精雕細刻,組合成九組大型群雕,分別為開路先鋒、勇往直前、團結北上、山間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禮、前仆後繼、回顧思考、英靈會聚。正是這組群雕,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要是能夠近距離欣賞的話,就能直觀而深刻地把紅軍長征這一偉大壯舉展現在你們面前。小王的話,又把我們的心說得癢癢的。

“這碑園是什麼時候建的?為什麼要建在這裡?”我們當中一位政協委員忍不住問道。小王正準備轉過話頭解釋,站在一旁的松潘縣政協副主席張天虎接過話頭說,碑園1988年4月動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修建的。說著,他手一指,你們看,還是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碑名呢。“至於為什麼要建在我們這裡嘛,”張天虎停了停,一字一頓地說,“大家知道的,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長征都經過四川省,紅軍長征在四川省滯留的時間最長,前後達20個月,足跡遍及73個縣、市的30多萬平方公里,取得了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輝煌勝利,進行了大小戰鬥上百次。並且,紅軍翻越的大雪山,絕大部分都在四川省境內,經過的草地都在當年的松潘縣內。而松潘縣境不僅是紅軍三個方面軍都經過的地方,而且,我們縣的川主寺鎮又臨近國道,也是到九寨溝、黃龍風景區的路口,過往人流大,影響面廣。把紅軍長征紀念總碑建在川主寺鎮,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便於各地遊人來此參觀,讓更多人受到教育。再說,這元寶山背靠雪山,面對草地,在這裡修建紀念碑,可以更準確地展現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的艱難歷程,讓廣大人民更好地紀念紅軍長征。”

聽著張天虎副主席的講解,仰望元寶山頂上高聳入雲的紅軍長征紀念總碑,我們連連點頭,紀念紅軍長征這一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事件,真該有這麼一座宏大的紀念碑。它時刻提醒人們,必須永遠銘記那段苦難與輝煌的歷史,傳承偉大的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太需要這種偉大的長征精神了。大家也都忍不住從心底高呼:“紅軍萬歲!”“長征萬歲!”

作者:譚紹軍 編輯:湯革新

還是講解員小王理解我們的心情,他一直都在悉心地為我們講解:大家再細看山頂上那塊主碑,那是一位身披羊皮背心的紅軍戰士,他迎風挺立,雙手高舉成“V”字形,一手持步槍,一手持花束,表情多振奮!這象徵著長征的勝利;那個漢白玉的碑座,大家看看,像不像雪山?這寓意為雪山草地樹金碑。“總碑下那裡好像還有不少雕塑,看上去既像展開的紅旗,又似奔騰的駿馬,那是什麼?”眼尖的市政協常委、市政協文史學習委主任余文武急切地問小王。“那是一組表現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戰鬥歷程的大型花崗石群雕,用1440塊紅色花崗石精雕細刻,組合成九組大型群雕,分別為開路先鋒、勇往直前、團結北上、山間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禮、前仆後繼、回顧思考、英靈會聚。正是這組群雕,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要是能夠近距離欣賞的話,就能直觀而深刻地把紅軍長征這一偉大壯舉展現在你們面前。小王的話,又把我們的心說得癢癢的。

“這碑園是什麼時候建的?為什麼要建在這裡?”我們當中一位政協委員忍不住問道。小王正準備轉過話頭解釋,站在一旁的松潘縣政協副主席張天虎接過話頭說,碑園1988年4月動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修建的。說著,他手一指,你們看,還是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碑名呢。“至於為什麼要建在我們這裡嘛,”張天虎停了停,一字一頓地說,“大家知道的,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長征都經過四川省,紅軍長征在四川省滯留的時間最長,前後達20個月,足跡遍及73個縣、市的30多萬平方公里,取得了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輝煌勝利,進行了大小戰鬥上百次。並且,紅軍翻越的大雪山,絕大部分都在四川省境內,經過的草地都在當年的松潘縣內。而松潘縣境不僅是紅軍三個方面軍都經過的地方,而且,我們縣的川主寺鎮又臨近國道,也是到九寨溝、黃龍風景區的路口,過往人流大,影響面廣。把紅軍長征紀念總碑建在川主寺鎮,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便於各地遊人來此參觀,讓更多人受到教育。再說,這元寶山背靠雪山,面對草地,在這裡修建紀念碑,可以更準確地展現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的艱難歷程,讓廣大人民更好地紀念紅軍長征。”

聽著張天虎副主席的講解,仰望元寶山頂上高聳入雲的紅軍長征紀念總碑,我們連連點頭,紀念紅軍長征這一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事件,真該有這麼一座宏大的紀念碑。它時刻提醒人們,必須永遠銘記那段苦難與輝煌的歷史,傳承偉大的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太需要這種偉大的長征精神了。大家也都忍不住從心底高呼:“紅軍萬歲!”“長征萬歲!”

作者:譚紹軍 編輯:湯革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