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秦武公:堪與秦始皇、康熙比肩的偉大國君

說起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 人們自然會想起秦始皇, 他統一六國, 統一文字、度量衡、貨幣, 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其實, 秦始皇的祖先, 有不少人的文治武功並不亞于後代, 如秦穆公、秦孝公、秦昭襄王, 而秦武公更是其中霸氣之主, 堪與秦始皇、康熙比肩的偉大國君。

一、大智若愚, 三年除奸

翻開中國的歷史長卷, 我們不難發現, 無論是春秋戰國, 還是後來的封建王朝。 如果國君懦弱, 尤其是國君早逝而世子尚幼的時候, 就可能出現一些權臣跋扈, 操縱君位繼接, 從而控制國家政權。 秦武公就有這樣的人生際遇。 秦武公之父秦憲公英年早逝, 作為長子的他本是天經地義的第一繼承人, 然而朝中權臣大庶長(相當於宰相)弗忌、威壘、三父三人廢長立幼, 廢嫡立庶, 擁立他只有5歲的弟弟出子為國君。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秦武公被廢太子的那段日子,

過得也是誠惶誠恐, 如履薄冰。 但是秦武公想盡辦法活了下來, 而且重新獲得朝中權臣集團的信任。 西元前697年, 三位大庶長把“不聽使喚”, 當了六年國君的秦出子殺害了, 改立秦武公這個原太子為國君。

秦武公充分吸取弟弟秦出子的經驗教訓, 大智若愚, 對弗忌、威壘、三父三位權臣是“言聽計從”, 堅持“攘內必先安外”的基本國策。

秦武公的“安外”之舉, 卓有成效:一是對外開疆拓土, 他即位的第一年(西元前697年)就親自率軍征伐彭戲氏, “至於華山下, 逼近黃河西岸”, 將秦國的勢力範圍向東大大推進;二是熟悉掌握政治軍事資源, 掌控了兵權, 為剷除權臣集團做好了準備;三是通過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培植了自己的親信, 用軍功在國內臣民之中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攘內”, 主要是剷除弗忌、威壘、三父三位權臣, 徹底解決內部隱患, 鞏固自己的君權。 據《秦本紀》記載, 武公即位第三年(西元前695年), “誅三父等而夷三族, 以其殺出子“。 此時的秦武公才只有十六歲, 自古英雄出少年呀!

秦武公的謀略和果敢比起秦始皇也毫不遜色, 秦始皇二十五歲時才剷除成蟜、嫪毐、呂不韋三位權臣, 而且歷時三年。 秦武公在十六歲時剷除輔政權臣, 能夠與之PK的少年君王, 在中國歷史上大概只有生擒鼇拜的康熙皇帝啦!

二、開天闢地, 推行“縣制”

郡縣治, 天下安。 治理好縣域, 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 即使在今天的中國, 依然是治國安邦的“定海神針”。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 :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

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 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 也是幹部幹事創業、鍛煉成長的基本功訓練基地。

那麼中國的縣制是何人推行的呢?秦武公是也!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 初縣之”;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初縣杜、鄭”。 意思是說在春秋初, 秦武公就開天闢地設立邦縣(今甘肅天水市)、冀縣(今甘肅甘穀縣), 第二年又設置杜縣(今陝西杜陵縣)、鄭縣(今陝西華縣)。 秦武公開天闢地, 推行“縣”這種行政建制, 反映了他的政治遠見和改革精神, 是他一生最為後世稱道的偉舉。 縣作為行政建制的出現, 標誌著一種全新的地方政權形式的產生, 以及國家體制的趨於完善和君權的強化。

秦武公置縣之舉為後來的秦君所承接, 尤其是到秦獻公時, 加快了設縣的步伐, 商鞅變法時, 全面推行縣制, 秦國全境共設41個縣。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郡下轄縣。 漢承秦制, 形成了州郡縣三級行政管理工作, 從此形成了中國地方政制的基礎。

三、國賴長君, 兄終弟及

秦武公兩經廢立, 他對於國家內耗給秦國帶來的傷害, 有著切膚之痛, 深知“國籟長君”是社稷之福。 秦武公在位二十年, 去世時立其弟德公繼位。 秦武公的這個英明大度的安排, 讓秦國的最高權力層“和平過渡”, 在中國的歷史上, 這樣的國君並不多見, 彰顯了秦武公毫無私心的偉岸人格。 後來, 秦德公也“蕭規曹隨”, 王位在自己的三個兒子宣公、成公、穆公之間傳承。 數代秦王兄終弟及,保障了秦國的平衡發展。

雖然秦武公的兒子——公子白未能繼承王位,但是秦武公子嗣繼承了他的雄武之風,其中以被太史公司馬遷稱讚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的白起為佼佼者,他為秦國的崛起,為後來秦始皇的統一大業居功至偉,青史留名。(左文韜)

數代秦王兄終弟及,保障了秦國的平衡發展。

雖然秦武公的兒子——公子白未能繼承王位,但是秦武公子嗣繼承了他的雄武之風,其中以被太史公司馬遷稱讚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的白起為佼佼者,他為秦國的崛起,為後來秦始皇的統一大業居功至偉,青史留名。(左文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