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無大事,執行無小事——讀美國雷內·羅森布拉姆

《你必須去學校, 因為你是教師》是美國女教師雷內·羅森布拉姆-洛登的教育隨筆集。 洛登老師有著女教師特有的細緻觀察, 書中以飽含深情的細膩筆觸,

輕鬆幽默的語言, 敘述了250條課堂管理策略。 全部都是寥寥數百字的短文章, 講述教育故事和教育思索。 短小生動, 輕鬆易讀, 又給人深刻的提示, 正如書封面上所說, 這裡有“250條使你的工作變得輕鬆愉悅的課堂管理策略”。

全書分為為新教師和師範生提供的策略、開始富有成效的一年、幫助學生學會負責、表明你與學生同屬一個團隊、通過表揚確立自信、避免衝突、安全問題、利用你身邊的支出系統、臨別贈言等九個大的版塊, 然後還細分為學生還沒到校、學生已經到校、建立常規、給學生放權、明確後果、確保公平等17章具體內容。 全書比較全面地講述了一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如何做好日常教學當中的每件小事,

來成就教育學生這件大事。

書中所說的方法都簡明扼要又行之有效。 比如“學生已到校”中應對課堂有學生不認真時, 作者給了5條策略, 條條簡單已操作又行之有效。 策略31:代替大聲喊叫的方式一:注視, 策略32:代替大聲喊叫的方式二:“請原諒”的微笑, 講的就是課堂上學生吵鬧不專心聽課時使用的調整方法, 筆者都曾使用, 尤其是“注視”, 筆者常用, 效果非常好。 學生發現老師安靜地注視他們, 很快就明白了老師是需要他們安靜下來的意思, 陸陸續續就會停止講小話, 安靜地等待老師講課。 還有策略33:代替大聲喊叫的方式三:放低音量, 作者不像很多發怒的老師那樣大喊大叫, 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放低音量,

筆者試過, 效果也不錯。 學生會注意聆聽, 然後發現是老師特意吸引他們聽課。 策略34:代替大聲喊叫的方式四:手勢藝術, 策略35:代替大聲喊叫的方式五:拍手, 拍手, 全部都很有效。 這些方法可以視情況和心情交錯使用, 一般都能讓學生安靜下來專心聽課, 不需要大喊大叫。 老師大喊大叫自己生氣傷神, 學生聽了也心理不舒服, 或者害怕或者內疚或者既害怕又內疚, 甚至對老師反感厭惡, 這樣教育效果將大打折扣。 學生其實也並非有意擾亂課堂, 他們內心是知道應該遵守紀律的, 但小孩子的克制力畢竟有限, 注意力集中的持續時間也有限。 除了書中的以外, 筆者還曾用過“講故事”、“講笑話”等策略, 效果也不錯。 講的故事或笑話要恰好針對當時出現的場景來講,
學生聽完發現老師是通過故事、笑話提醒他不要開小差了, 於是師徒會心地輕鬆一笑, 繼續上課。 所以教師不要大喊大叫, 而應採用輕鬆的方法, 能達到提醒學生的效果即可。

再有“表明你與學生同屬一個團隊”當中也有很多策略引起筆者共鳴。 比如, 策略100:用“讓我們”代替“你們”, 對學生說話時, 把“你們”改成“我們”, 把“你們班”改成“我們班”, 這確實很重要。 有些老師, 特別是沒有擔任班主任的老師, 或者擔任其他班班主任、任這個班課程的科任老師, 通常沒有注意就是一句“你們班如何如何”, 如果講的是好話、是優點, 還無妨。 如果是講的壞、是缺點, 那學生聽到肯定覺得與老師的距離感頓時拉開了,

好像這是別人的班級, 與這個老師毫不相干。 更有甚者, 有些老師還會把自己課堂上學生的不好表現回饋給班主任時, 也這樣說:“你們班如何如何, 而他們班如何如何。 ”這樣不僅影響師生關係, 對同事之間關係也大有傷害, 沒有同事間的和諧配合, 教育效果肯定也打折扣。

策略103:一對一, 強調了對有情況的學生要單獨談話的重要性。 其實就算沒有出現問題的學生, 單獨談話的教育效果也不容忽視。 筆者擔任班主任期間, 曾規定自己每天至少找一個學生單獨談話, 並且不限定談話地點, 隨時隨地隨機單獨談。 下課後, 路上偶遇時, 體育課自由活動時, 學生來辦公室送作業本時, 等等, 隨意的場合教育效果反而更好。 如果生硬地把學生喊到辦公室, 他可能潛意識裡覺得犯錯了,要進辦公室挨批評了。辦公室,早已異化成批判學生的慘烈現場。所以我們還是選擇更隨機、更自由的、開放式環境更好。學生在輕鬆氛圍中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即使是批評,也會覺得老師是為他好,易於接受。

如此等等,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雖然作者是美國的教師,但很多方法都是通用的。美中不足的是:我們國家的班級大都大班制,50人上下,而美國的班級一般20人以內,老師能給個別個體關注的時間更充足。另外,我們身邊的支援系統,來自家長的力量,相對比較微弱。家庭教育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的家庭教育是純放養,甚至有的學生的家庭教育部分觀念和做法是與學校背道而馳。不過,排除國情的不同,書中大部分方法都非常有實際指導作用。

此書是擁有30多年教齡的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的實戰經驗,滿滿的都是乾貨,值得一讀。教育無大事,執行無小事。我們把教育中的小事當作大事來做,大事也就是小事,小事也就是大事了。(陳南玉)

他可能潛意識裡覺得犯錯了,要進辦公室挨批評了。辦公室,早已異化成批判學生的慘烈現場。所以我們還是選擇更隨機、更自由的、開放式環境更好。學生在輕鬆氛圍中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即使是批評,也會覺得老師是為他好,易於接受。

如此等等,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雖然作者是美國的教師,但很多方法都是通用的。美中不足的是:我們國家的班級大都大班制,50人上下,而美國的班級一般20人以內,老師能給個別個體關注的時間更充足。另外,我們身邊的支援系統,來自家長的力量,相對比較微弱。家庭教育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的家庭教育是純放養,甚至有的學生的家庭教育部分觀念和做法是與學校背道而馳。不過,排除國情的不同,書中大部分方法都非常有實際指導作用。

此書是擁有30多年教齡的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的實戰經驗,滿滿的都是乾貨,值得一讀。教育無大事,執行無小事。我們把教育中的小事當作大事來做,大事也就是小事,小事也就是大事了。(陳南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