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琪、朱曉明、沈逸讀世界:國家關係、智慧互動、網路秩序

【導讀】第二屆“讀懂世界”上海論壇昨天在跨學科、三代學人的精彩主旨演講和熱烈互動中落幕。 論壇有9位元學者做主旨演講, 話題涉及十大領域:歐洲局勢和中歐關係, 中美關係, 全球化和逆全球化, 全球治理和G20, “一帶一路”倡議, 網路空間治理, 人工智慧, 新的思潮與意識形態, 宗教與文明, 系統集成與“全面深化改革”等等。

李琪:G20合作夥伴關係——存異求同下的創新、開放、共用

▲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教授李琪

我認為要“讀懂世界”就要先讀懂G20。 記得千禧年之際, 我和黃仁偉、俞新天等教授參與由鄭必堅校長總負責的“中國和平崛起”(後改為“和平發展”)的中央委託課題,

當時研究的核心詞就是這個世界要合作不要對抗, 要共贏“WIN——WIN”, 中國應當以融入全球化的發展姿態, 來迎接世界的經濟、政治, 包括地緣政治的一系列變化。

如今17年過去了, 當時的預見還是正確的, 儘管目前世界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 但是還是要強調合作、共贏, 而G20就是這樣一個大平臺。 G20夥伴關係的核心詞就是合作, 我從兩方面來闡述。

第一, 以問題為導向的思考路徑:存異求同

為什麼不叫求同存異呢?因為“異”是絕對的, 是大勢, 是前提, 是條件。 “同”則是相對的, 是協作, 是協同。 中國人歷來善於把各種不同的觀點、不同的主張通過中庸的方式來達致和諧,

G20裡面, 既有聯合國“五常”, 又有金磚國家、國際和地區的經貿組織以及各方面的合作夥伴。 有人認為G20是大雜燴, 我認為所謂的大雜燴就是理念各異, 利益訴求各異, 在條件因素變數大的前提下, 我們以求同來思考相異的問題, 本身是一種大智慧。

要“求同”, 就要提出能夠適應各方面不同的利益主張衝突的相對比較折中的辦法, 我想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很多智慧, 教我們怎麼處理相異各方之間的關係。 《國語·鄭語》強調“和實生物, 同則不繼”, 《道德經》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 沖氣以為和”, 《論語》則提出“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的著名論斷, 都是將矛盾雙方的衝突和諧、對立統一, 視為長遠發展的動力源;“和而不同”的實質是在存異的前提下追求內在的統一,

因為不同, 所以相輔相成。 因為求同, 所以偕作偕行。 這讓我想到我們的唐詩, 裡面充滿著釋道儒融合的智慧。 比如王維代表禪宗, 李白代表道家, 杜甫代表儒家, 或空靈博大, 或瀟灑出塵, 或經世務實, “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 這給我們處理各類衝突問題有很多啟示, 而G20這個平臺恰恰可以實踐這些智慧。

當年周恩來總理在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在世界上引起極大的反響。 這麼多國家怎麼處理關係?他打了個比方, 說鋼鐵和水泥是完全不同性質的東西, 結合起來卻變成鋼筋水泥為我們所用, 科學家能把自然界不同的物質組合、統一起來, 難道不能把有不同見解和脾氣的人統一起來嗎?”“存異”就是承認和保留不同利益、不同主張,

是“求同”的對立性條件。 “求同”就是尋找共同利益和共同主張的耦合性, 以及最大公約數, 是“存異”的統一性基礎;存其異、求其同, 異中求同, 對立統一。  同時在對“存異”認可的前提下求同, 最終形成命運共同體。 一旦“求同”的意識、理念、措施以及路徑成立, 我們當前的G20平臺也可以抵禦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等各種思潮。 當然我們還需要做很多艱苦的工作, 但必須執著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切莫在這股逆全球化的浪潮中讓自己不知所措。

第二, 存異求同的“三重合作夥伴關係”:創新、開放、共用

首先是建立存異求同的創新型合作夥伴關係。 杭州峰會提出, 要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

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這個方子就是創新。 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 法國作家尼古拉《創新拯救世界》一書, 書中講到當代創新是經濟增長唯一的引擎。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第五次創新的年代, 主要把幾個新的技術用四個字母歸結起來, 叫NBIC, 即納米技術、生物技術、資訊技術、人工智慧, 這是推進創新要掌握的關鍵點。 “要向創新要動力, 向改革要活力, 把握創新、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 二十國集團應建立創新型的合作夥伴關係, 根據世界經濟發展和創新的需要, 樹立合作創新戰略, 共同開拓創新路徑, 利用G20這個大平臺放大創新正面效應。 各國不能搞“鄰避效應”,不能倒退,而應當在創新的政策制定上形成共識、實施機制上相互協調。這是最難的課題,但又是當務之急的共同任務。

二是建立存異求同的開放型合作夥伴關係。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是中國的戰略選擇。我國近40年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實際上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請進來、走出去”的“雙向”進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才能切實拓展經濟發展空間。中國正在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貨物貿易國、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中國的資金流、商品流和服務等將更多“走出去”,進一步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中國繼續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一帶一路”(今年5月將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多國政要和商貿巨頭確定參加)、亞投行、絲路基金等,使中國與世界發展進程深度融合。同時,中國也將更好地學習與利用外國資本和技術。

三是建立存異求同的共用型合作夥伴關係。杭州峰會提出,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合作為動力,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性應對,合作是必然選擇,各國要加強溝通和協調,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當前談得較多的話題是全球經濟治理的問題,這方面更應當以共用為目標,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不能搞貿易壁壘和逆全球化,而是尋求利益共用,實現共贏目標。

沈逸:“後移交時代”的網路空間治理,美中是何角色?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沈逸

美國對互聯網監管許可權的移交僅是形式上的移交

首先,我解釋一下什麼是移交時代。2016年9月30日,美國商務部按期結束了對互聯網名稱和數字位址分配當局(IANA)的監管合同,在程式和形式上把對頂級根伺服器、根區檔和根區檔案系統的行政監管許可權移交出來了,所以稱之為後移交時代。之所以說是在形式和程式上移交,是因為在此前8月的時候,為了阻斷移交進程,參議員克魯茲在美國國會發起一個緊急聽證會,主要理由之一,就是認為移交給非美國政府的實體管轄會導致美國政府的財產流失,聽證會的結果,當然就是美國商務部通管局(NTIA)明確說了,不會把產權屬於美國政府、軍方和高校的那些根伺服器的產權移交出去。從移交方案的設計來看,新的ICANN章程裡,做了各種比較明確的安排,確保美國能夠在移交之後,繼續實際上保持對ICANN以及包括頂級根伺服器、根區檔和根區檔案系統的司法管轄;同時表現出了很明顯的針對中國政府的防範心態,在制度和程式上確保了中國無法通過這次移交進程來增加在ICANN治理架構裡的影響力,特別是阻斷中國政府及其代表在其中的影響力的增加。

從對移交進程的分析看,雖然在今天的全球網路空間運行和治理的實踐中,功能變數名稱解析、根伺服器、根區檔和根區檔案系統的實際地位、作用、價值和影響力有所下降(因為越來越多的移動互聯運用無需通過傳統意義上功能變數名稱解析就可以運行),但這仍然是全球網路空間治理結構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部分,而整個移交進程表現出來的態勢,就是美國,而非中國,日趨明確地將全球網路空間看作是主權國家展開戰略博弈的新領域。

後移交時代治理新秩序的主要特點:主權化、安全化

從移交進程的特點展開去,可以說,“主權化”與“安全化”成為了後移交時代治理新秩序結構建設的主要特點。首先,主權化指美國之外的主權國家開始持續介入全球網路空間治理的戰略互動,並且著手構建網路空間治理。但是當其他國家越來越重視網路空間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價值的時候,網路空間成為新的戰略競爭領域,主權化變得不可避免。

其次,安全化指全球網路空間的治理,日趨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空間安全正在具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戰略意義,這個戰略意義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直接的戰略意義,比如我們經常講的關鍵基礎設施或軍事設施的安全等,另一種是隨著網路的使用和普及,許多網路屬性彙聚起來之後就會產生安全問題。

第三、能力分配不均衡,網路空間現有治理結構內生缺陷成為主要的驅動力。

但是美國在這方面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去年12月份以來,美國國防部科技局(DSB)發了兩份報告,一份是關於下一屆政府必須重視的7個防務重點,其中防務重點三就是衝突和戰爭之間的灰色區域,網路空間較量是灰色空間的主要內容。美國可以在網路空間保持足夠的行動自由,並且壓制行動自由。在今年2月發佈的第二份報告中,網路威懾能力建設將成為新重點。

現實與網路空間存在嵌套影響,中美能力不對稱

各國開始著手加速網路空間的戰略建設和能力建設,軍事戰略和國際合作成為主要行為體是國家大戰略的研究方向。這面臨著一些挑戰:現實空間與網路空間嵌套影響,實力分佈以非對稱方式來形成。現在的情況是,現實空間中美國霸權衰落的速度慢於網路空間中美國霸權衰落的速度,美國認為可以依靠網路空間上的霸權重新維繫或者鞏固在現實空間中的霸權優勢,這種在網路空間中構建新秩序所必需的認知和心理基礎還有待完善。

中美之間的信任和戰略協調如何先行?之前有50多個美國議員給崔天凱大使寫信,主要是關於中國向美國雲服務企業開放市場服務,就是穀歌、推特進入中國市場的問題,不過不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講互聯網自由,而是講違反自由貿易原則。此外,中美之間還有能力不對稱的問題,比如美國已經形成了明確的對於海底光纜監控的能力,而且在對海底光纜進行監管的時候,法律依據和國內制度建設已經完善,《對外情報監控法》在2008年修正案裡面已經做了相關規定。因此,對中國來說,怎樣和美國形成對等的能力是比較關鍵的。

建設後移交時代的網路空間治理新秩序,中國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網路應用和治理能力、網路關鍵基礎設施的分佈與治理能力、全球網路空間關鍵資料資源的分析及其有效管轄,是全球網路空間治理新秩序建設的主要議題。競爭網路空間治理新秩序的主導權,必須納入全球主要行為體宏觀戰略的大框架中加以認識和理解。

推進後移交時代的全球網路空間治理新秩序建設,對中國來說,有三方面需要做。第一、我們要增強自己的影響力,“以實力+貢獻換影響力”,尋找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入點,單純依靠中美之間的交易,或者顯示中國在網路經濟中取得的成果並不能等效或者自動轉化為影響力。第二、以網路發展為主軸,細化落實網路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目標、路徑與早期實踐。這是中國具有優勢的地方。第三、以重新闡釋“多利益相關方”內涵為主目標,依託中俄戰略協調,發展金磚戰略合作,推動全球網路空間治理新秩序建設沿著“國際化”方向前行。

朱曉明:數位化智慧化教學,讓中歐與世界零距離互動

▲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朱曉明

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進步,都源于創新。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人們,一代又一代、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著與創新有關的命題。今天,中國也正在以前所未有力量重視創新,努力做創新引領進步的國家。

2009年至2015年,我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擔任院長,同時又擔任教授。中歐是一所國際化學校,來自不同國家的學員在同一個教室中求學,數位化、智慧化教學手段能為中國學生“讀懂世界”、外籍學生“讀懂中國”助一臂之力。

數位化教學,化解時空差距

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年我在授課時所採用的硬體與軟體。2009年起,中歐國際商學院與中國電信合作,引進會議系統,可以讓北京、上海、深圳三校區的師生多屏互動。2012年起, 我採用平板電腦與智慧手機通過無線視頻、無線音訊、無線投影作演講與授課。2012年7月,當中歐上海三期校園奠基時,我用3Ds Max製作中歐新校園虛擬動畫,兩年後新校園建成,中外學生讚美新校園的建築文化、建築藝術在虛擬與現實中得到了高度融合,該建築得到了國際LEED金獎,中外學生身處上海這所偉大的城市,也讀懂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種種偉大成就。2013年起, 我採用智慧軟體演示三維數學模型,採用書法軟體演示中國書法藝術,一位外籍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寫下了“我愛中國,我愛中歐”的楷書墨蹟。2014年起,我組合應用了多種軟體,編撰視覺化案例、視頻與教材。從2011年至2016年的6年間裡,我做了近400份演講稿(PPT)與課程講義,形成了自己的資料庫。

智慧教學,用翻譯軟體消弭語言障礙

2016年起,我們採用訊飛語音轉寫軟體,全程即時顯示師生與嘉賓語音變文字的轉寫結果。今年,又嘗試採用訊飛語間翻譯軟體,全程即時顯示翻譯結果,逐步克服教學中語言差異帶來的困惑與障礙。2017年3月,我在為中歐EMBA授課時,當我念了“訊飛語音技術為高等學校實現智慧教學,提供了一項強大的核心技術”時,螢幕上同步出現兩行字:一行是中文轉寫結果,一行是英文翻譯結果。中歐是首家由科大訊飛提供語音服務的高等院校。

今天,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已經成為亞洲地區第一個在課堂中採用多媒體手勢控制技術的教學點,能夠暫態將教授的資料庫多維度地展示在寬大與清晰的六塊顯示幕上,未來該系統能與校園內外多個終端設備協同,多畫面、多角色地討論同一個熱點問題,分佈在異地的分享者猶如坐在同一個屋簷下參與氣氛熱烈的論壇。

探索零時間差異、零空間差異的異地課堂教學與師生互動,讓中國學員便捷地瞭解世界、讀懂世界;也讓國際學員便捷地瞭解中國、讀懂中國。(整理編輯 李念、袁琭璐、張師楷)

*本文系文匯講堂公號id:wenhuijiangtang 獨家提供。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各國不能搞“鄰避效應”,不能倒退,而應當在創新的政策制定上形成共識、實施機制上相互協調。這是最難的課題,但又是當務之急的共同任務。

二是建立存異求同的開放型合作夥伴關係。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是中國的戰略選擇。我國近40年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實際上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請進來、走出去”的“雙向”進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才能切實拓展經濟發展空間。中國正在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貨物貿易國、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中國的資金流、商品流和服務等將更多“走出去”,進一步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中國繼續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一帶一路”(今年5月將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多國政要和商貿巨頭確定參加)、亞投行、絲路基金等,使中國與世界發展進程深度融合。同時,中國也將更好地學習與利用外國資本和技術。

三是建立存異求同的共用型合作夥伴關係。杭州峰會提出,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合作為動力,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性應對,合作是必然選擇,各國要加強溝通和協調,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當前談得較多的話題是全球經濟治理的問題,這方面更應當以共用為目標,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不能搞貿易壁壘和逆全球化,而是尋求利益共用,實現共贏目標。

沈逸:“後移交時代”的網路空間治理,美中是何角色?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沈逸

美國對互聯網監管許可權的移交僅是形式上的移交

首先,我解釋一下什麼是移交時代。2016年9月30日,美國商務部按期結束了對互聯網名稱和數字位址分配當局(IANA)的監管合同,在程式和形式上把對頂級根伺服器、根區檔和根區檔案系統的行政監管許可權移交出來了,所以稱之為後移交時代。之所以說是在形式和程式上移交,是因為在此前8月的時候,為了阻斷移交進程,參議員克魯茲在美國國會發起一個緊急聽證會,主要理由之一,就是認為移交給非美國政府的實體管轄會導致美國政府的財產流失,聽證會的結果,當然就是美國商務部通管局(NTIA)明確說了,不會把產權屬於美國政府、軍方和高校的那些根伺服器的產權移交出去。從移交方案的設計來看,新的ICANN章程裡,做了各種比較明確的安排,確保美國能夠在移交之後,繼續實際上保持對ICANN以及包括頂級根伺服器、根區檔和根區檔案系統的司法管轄;同時表現出了很明顯的針對中國政府的防範心態,在制度和程式上確保了中國無法通過這次移交進程來增加在ICANN治理架構裡的影響力,特別是阻斷中國政府及其代表在其中的影響力的增加。

從對移交進程的分析看,雖然在今天的全球網路空間運行和治理的實踐中,功能變數名稱解析、根伺服器、根區檔和根區檔案系統的實際地位、作用、價值和影響力有所下降(因為越來越多的移動互聯運用無需通過傳統意義上功能變數名稱解析就可以運行),但這仍然是全球網路空間治理結構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部分,而整個移交進程表現出來的態勢,就是美國,而非中國,日趨明確地將全球網路空間看作是主權國家展開戰略博弈的新領域。

後移交時代治理新秩序的主要特點:主權化、安全化

從移交進程的特點展開去,可以說,“主權化”與“安全化”成為了後移交時代治理新秩序結構建設的主要特點。首先,主權化指美國之外的主權國家開始持續介入全球網路空間治理的戰略互動,並且著手構建網路空間治理。但是當其他國家越來越重視網路空間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價值的時候,網路空間成為新的戰略競爭領域,主權化變得不可避免。

其次,安全化指全球網路空間的治理,日趨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空間安全正在具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戰略意義,這個戰略意義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直接的戰略意義,比如我們經常講的關鍵基礎設施或軍事設施的安全等,另一種是隨著網路的使用和普及,許多網路屬性彙聚起來之後就會產生安全問題。

第三、能力分配不均衡,網路空間現有治理結構內生缺陷成為主要的驅動力。

但是美國在這方面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去年12月份以來,美國國防部科技局(DSB)發了兩份報告,一份是關於下一屆政府必須重視的7個防務重點,其中防務重點三就是衝突和戰爭之間的灰色區域,網路空間較量是灰色空間的主要內容。美國可以在網路空間保持足夠的行動自由,並且壓制行動自由。在今年2月發佈的第二份報告中,網路威懾能力建設將成為新重點。

現實與網路空間存在嵌套影響,中美能力不對稱

各國開始著手加速網路空間的戰略建設和能力建設,軍事戰略和國際合作成為主要行為體是國家大戰略的研究方向。這面臨著一些挑戰:現實空間與網路空間嵌套影響,實力分佈以非對稱方式來形成。現在的情況是,現實空間中美國霸權衰落的速度慢於網路空間中美國霸權衰落的速度,美國認為可以依靠網路空間上的霸權重新維繫或者鞏固在現實空間中的霸權優勢,這種在網路空間中構建新秩序所必需的認知和心理基礎還有待完善。

中美之間的信任和戰略協調如何先行?之前有50多個美國議員給崔天凱大使寫信,主要是關於中國向美國雲服務企業開放市場服務,就是穀歌、推特進入中國市場的問題,不過不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講互聯網自由,而是講違反自由貿易原則。此外,中美之間還有能力不對稱的問題,比如美國已經形成了明確的對於海底光纜監控的能力,而且在對海底光纜進行監管的時候,法律依據和國內制度建設已經完善,《對外情報監控法》在2008年修正案裡面已經做了相關規定。因此,對中國來說,怎樣和美國形成對等的能力是比較關鍵的。

建設後移交時代的網路空間治理新秩序,中國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網路應用和治理能力、網路關鍵基礎設施的分佈與治理能力、全球網路空間關鍵資料資源的分析及其有效管轄,是全球網路空間治理新秩序建設的主要議題。競爭網路空間治理新秩序的主導權,必須納入全球主要行為體宏觀戰略的大框架中加以認識和理解。

推進後移交時代的全球網路空間治理新秩序建設,對中國來說,有三方面需要做。第一、我們要增強自己的影響力,“以實力+貢獻換影響力”,尋找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入點,單純依靠中美之間的交易,或者顯示中國在網路經濟中取得的成果並不能等效或者自動轉化為影響力。第二、以網路發展為主軸,細化落實網路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目標、路徑與早期實踐。這是中國具有優勢的地方。第三、以重新闡釋“多利益相關方”內涵為主目標,依託中俄戰略協調,發展金磚戰略合作,推動全球網路空間治理新秩序建設沿著“國際化”方向前行。

朱曉明:數位化智慧化教學,讓中歐與世界零距離互動

▲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朱曉明

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進步,都源于創新。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人們,一代又一代、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著與創新有關的命題。今天,中國也正在以前所未有力量重視創新,努力做創新引領進步的國家。

2009年至2015年,我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擔任院長,同時又擔任教授。中歐是一所國際化學校,來自不同國家的學員在同一個教室中求學,數位化、智慧化教學手段能為中國學生“讀懂世界”、外籍學生“讀懂中國”助一臂之力。

數位化教學,化解時空差距

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年我在授課時所採用的硬體與軟體。2009年起,中歐國際商學院與中國電信合作,引進會議系統,可以讓北京、上海、深圳三校區的師生多屏互動。2012年起, 我採用平板電腦與智慧手機通過無線視頻、無線音訊、無線投影作演講與授課。2012年7月,當中歐上海三期校園奠基時,我用3Ds Max製作中歐新校園虛擬動畫,兩年後新校園建成,中外學生讚美新校園的建築文化、建築藝術在虛擬與現實中得到了高度融合,該建築得到了國際LEED金獎,中外學生身處上海這所偉大的城市,也讀懂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種種偉大成就。2013年起, 我採用智慧軟體演示三維數學模型,採用書法軟體演示中國書法藝術,一位外籍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寫下了“我愛中國,我愛中歐”的楷書墨蹟。2014年起,我組合應用了多種軟體,編撰視覺化案例、視頻與教材。從2011年至2016年的6年間裡,我做了近400份演講稿(PPT)與課程講義,形成了自己的資料庫。

智慧教學,用翻譯軟體消弭語言障礙

2016年起,我們採用訊飛語音轉寫軟體,全程即時顯示師生與嘉賓語音變文字的轉寫結果。今年,又嘗試採用訊飛語間翻譯軟體,全程即時顯示翻譯結果,逐步克服教學中語言差異帶來的困惑與障礙。2017年3月,我在為中歐EMBA授課時,當我念了“訊飛語音技術為高等學校實現智慧教學,提供了一項強大的核心技術”時,螢幕上同步出現兩行字:一行是中文轉寫結果,一行是英文翻譯結果。中歐是首家由科大訊飛提供語音服務的高等院校。

今天,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已經成為亞洲地區第一個在課堂中採用多媒體手勢控制技術的教學點,能夠暫態將教授的資料庫多維度地展示在寬大與清晰的六塊顯示幕上,未來該系統能與校園內外多個終端設備協同,多畫面、多角色地討論同一個熱點問題,分佈在異地的分享者猶如坐在同一個屋簷下參與氣氛熱烈的論壇。

探索零時間差異、零空間差異的異地課堂教學與師生互動,讓中國學員便捷地瞭解世界、讀懂世界;也讓國際學員便捷地瞭解中國、讀懂中國。(整理編輯 李念、袁琭璐、張師楷)

*本文系文匯講堂公號id:wenhuijiangtang 獨家提供。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