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見過最上進的人是怎樣的?

你見過最上進的人是怎樣的?



作者 | 李栩然

曾經看《奇葩說》有個議題是“沒有上進心, 我錯了嗎”?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看完下面文章,

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小讀

集團某下屬科研所的負責人, 非常厲害。

單位裡應該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過去, 至少我進單位後, 所有人提起他都是三句話:

中科院博士畢業, 專業帶頭人, 前途遠大的青年領導骨幹。

直到去年年中, 我們集中審核所有人特別是領導的個人檔案。

深夜裡, 第一次翻開他厚實得有些不合常理的檔案時, 我震驚了。

因為他的履歷, 不僅超越了我的想像, 甚至超越了我的理解。

這個現在牛逼閃閃到大部分人只能仰望的“專家型青年領導”。

最初的第一學歷是:

中專。

換算過來, 差不多就相當於初中畢業。

我當時覺得:這TM一定是看了一份假檔案。

比這還過分的是, 他的第一份工作寫著:

XX省XX市XX縣XX村XX小學物理老師。

也就是傳說中的鄉村教師。

我查了一下, 那個地方在中部省份山區, 出了名的窮。

一個家境普通、學歷很低、工作起點也很低的普通村小老師。

你能想像到的, 最上進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差不多也就是努力教書, 努力跳出村小, 去鎮上、縣裡教書, 然後當優秀老師, 最後牛逼閃閃的成了教育局領導或者小學校長。

在任何一個小地方, 在這樣的基礎上, 要做到這一點已經非常非常難了。

在他的檔案裡, 工作前幾年也確實是這麼過的:在市里的刊物上發表教學論文, 獲得學校“優秀教師”, “全縣師德模範”什麼的。

但如果他僅僅只是這樣, 也就不會出現在我們單位裡, 更不會出現在本文裡了。

工作的頭幾年, 他在好好當村小老師的同時,

還函授了大專, 然後自考了某大學本科。

幾年後, 拿到大學學歷證書的他再次走出了關鍵的一步:繼續考。

然後, 考上了一所211高校的研究生。 (我當時看的時候, 一直覺得這是個BUG, 因為這樣會比正常大學畢業考研的人節約好幾年時間。 )

三年後, 他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

然後, 畢業進了我們單位, 做了很多成果, 獲得很多榮譽。

再然後就這樣了。

某大型央企的副廳級領導。

有車有房有地位有關係, 有受人尊敬的事業成就。

所有人都知道他現在很牛逼, 但沒有幾個人知道, 和現在比起來, 他的過去更牛逼。

你以為這是上個世紀的勵志故事?你以為這樣的經歷只會出現在八九十年代的社會裡?

NO!

他是個75後, 現在也才40出頭。

他讀完博士到我們單位的時候,

超女們都才剛出道。

我所在的單位裡, 多的是清北名校畢業的學生, 甚至還有不少高考狀元。

多的是勤奮刻苦、努力上進的人。

他們的基礎都比他要好, 不是好一點兩點, 而是望塵莫及。

但大部分人都沒能在這個年齡段, 做到這個程度。

然而, 我只能描述他的履歷和他的成就。

但我描述不出來他在這過程中究竟付出了什麼。

一個普通的中專生, 鄉村小學的老師, 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走到這一步。

說真的, 我想像不到。

我也無法想像, 他當年的那些“村小同事”們, 現在看他是不是就像是在看一個活的奇跡?

當我看完他那本厚實複雜的檔案材料後, 曾第一次對“天賦”這個東西產生了懷疑。

我甚至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想法:這世界上,

是不是真的有開竅這種東西啊?

所以, 我對那些起點很低、基礎很差, 卻能走上高位的人, 都會心存敬畏。

這樣的人, 或許在形象氣質上帶著與生俱來的土, 或許總有一些地方讓你覺得low,

但他們身上一定存在著某種那些基礎更好的人所比不上的特質。

這個人無疑是很上進的。但如果我只是寫到這裡,那麼,也就不過是講了一個看似深刻實則淺顯的故事而已。

大家感歎一陣:哇,好牛逼,好神奇……

然後,什麼也不會留下。

我所思考的是,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現在這樣的?

因為他所跨越的臺階,所實現的巨大逆襲,在我看來,已經不是只靠上進心或者勤奮刻苦就能做到的了。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直到去年下半年,我按慣例參加了單位裡的招聘面試。

社招的時候,遇到一個人,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現場我在翻看他簡歷的時候,帶給我的思考絕不比我講的第一個領導少。

不是因為他表現太優秀。

也不是因為他學歷多好,履歷多華麗。

而是,他表現出了與他的學歷和履歷絕不相稱的——平庸。

他的本科是某985名校。

研究生是另一所985名校。

讀書期間,獲得過國家勵志獎學金,校級優秀共青團員,優秀畢業生;參加了很多志願者活動,學生會幹部,研究生還發過幾篇C刊……

總之,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一定是學校裡很上進優秀的學生。至少,比當年讀大學時的我要上進優秀的多。

第一份工作是地方公務員。

第二份工作去了某專科學校教書。

第三份工作去了一家企業做項目。

每一份工作都幹的不算差,總有很多獎勵和榮譽,比如徵文比賽獲獎啊,工會活動拿第一啊,擔任團委委員啊;也有不少成功的工作案例可以講,成功組織了一場會啊,寫了一個方案獲得領導高度讚賞啊,當公務員的時候還獲得了“優秀公務員”啊……

但是,在三十多歲的年紀,他的這種“優秀”早已不符合我們的期望了。

因為,有太多沒他基礎好的人,在這個年紀,不管是個人素質、專業能力或是取得的工作成績,都早已超越了他。

他不是不上進,也不是不努力,他只是在不自知的狀態下,一步步地滑向了平庸。

就像是《三體》裡,三維物體總會向著二維平面跌落一樣,無論你保持什麼樣的前進狀態,無論你有多努力。

除非——

你突破了光速。

正是在把他和之前那個領導作對比的過程中,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們很多時候都高估了“上進”對一個人的人生所能產生的作用。

我們總是覺得一個人擁有上進心,覺得一個人一直向前奮鬥,就一定能取得還不錯的成功,如果他起點低,能夠憑此逆襲;如果基礎好,能飛得更高。

但是我們忽略了,當你在向前邁步的時候,時間也一直在無情地、一刻不停地向後流逝。

你3歲的時候,為大家表演從1數到1000,將會獲得“天才”的稱號。

但如果你經過不懈努力,在30歲的時候,為大家表演從1數到100000,很可能會被人報警抓起來。

因為這個時候,誰也不會關心你能數到多少了。

人生有點像環法自行車賽。

你必須要在不同的時間段裡,做出超越這個時間段裡你能做到的事情來,才算真正的進步。

誰也不會記得你在某段路程曾經遙遙領先,在哪個坡道你曾奮力騎行,在哪兒的拐角你摔倒了仍爬起來繼續前進。

大家只關心你有沒有在這個賽段、下個賽段、下一個賽段、下下一個賽段以至人生的總賽程獲得好名次。

更可怕的是,這個社會所給予一個人的獎勵,也從來不是平均的。

他們不會在賽程中突然給你一個獎牌,獎勵你這段窪路騎得漂亮。

他們只會守在某個賽段的終點,給那些率先沖過線的人以巨大的獎勵,鮮花、掌聲以及熱情的擁抱。

其他的人,其他的時候,顆粒無收。

上進,只是一種不斷向前的狀態。

而人生,更應該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

要麼廣泛撒網,尋找突破的機會;要麼做到極致,每一次堅持都是為了跨上一個臺階。

第一個領導,從中專、村小到大專、自考、研究生、博士,每一步都是人生的巨大跨越,跨到最後,已經沒人知道他最初的起點了;後面的那個應聘者,雖然也在不斷的努力,但每一次都像是在原地高抬腿。

你如果每一次都沒有突破,那所謂的“不斷上進”,也不過是徒費精力而已。

這才是,我在這個問題下,真正想說的話:

沒有去試圖突破人生的人,不足以談上進。

這幾年裡,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觀察,去總結,去思考,就是為了求得一個答案: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我們這一生?

家境?天賦?努力?機遇?習慣?還是更玄乎的一命二運三風水之類的……

說實話,我至今沒有得到最完美的回答。

但在這過程中,卻發現,有很多特質雖然不一定能真正做到影響我們的一生,但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卻真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個人無疑是很上進的。但如果我只是寫到這裡,那麼,也就不過是講了一個看似深刻實則淺顯的故事而已。

大家感歎一陣:哇,好牛逼,好神奇……

然後,什麼也不會留下。

我所思考的是,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現在這樣的?

因為他所跨越的臺階,所實現的巨大逆襲,在我看來,已經不是只靠上進心或者勤奮刻苦就能做到的了。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直到去年下半年,我按慣例參加了單位裡的招聘面試。

社招的時候,遇到一個人,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現場我在翻看他簡歷的時候,帶給我的思考絕不比我講的第一個領導少。

不是因為他表現太優秀。

也不是因為他學歷多好,履歷多華麗。

而是,他表現出了與他的學歷和履歷絕不相稱的——平庸。

他的本科是某985名校。

研究生是另一所985名校。

讀書期間,獲得過國家勵志獎學金,校級優秀共青團員,優秀畢業生;參加了很多志願者活動,學生會幹部,研究生還發過幾篇C刊……

總之,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一定是學校裡很上進優秀的學生。至少,比當年讀大學時的我要上進優秀的多。

第一份工作是地方公務員。

第二份工作去了某專科學校教書。

第三份工作去了一家企業做項目。

每一份工作都幹的不算差,總有很多獎勵和榮譽,比如徵文比賽獲獎啊,工會活動拿第一啊,擔任團委委員啊;也有不少成功的工作案例可以講,成功組織了一場會啊,寫了一個方案獲得領導高度讚賞啊,當公務員的時候還獲得了“優秀公務員”啊……

但是,在三十多歲的年紀,他的這種“優秀”早已不符合我們的期望了。

因為,有太多沒他基礎好的人,在這個年紀,不管是個人素質、專業能力或是取得的工作成績,都早已超越了他。

他不是不上進,也不是不努力,他只是在不自知的狀態下,一步步地滑向了平庸。

就像是《三體》裡,三維物體總會向著二維平面跌落一樣,無論你保持什麼樣的前進狀態,無論你有多努力。

除非——

你突破了光速。

正是在把他和之前那個領導作對比的過程中,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們很多時候都高估了“上進”對一個人的人生所能產生的作用。

我們總是覺得一個人擁有上進心,覺得一個人一直向前奮鬥,就一定能取得還不錯的成功,如果他起點低,能夠憑此逆襲;如果基礎好,能飛得更高。

但是我們忽略了,當你在向前邁步的時候,時間也一直在無情地、一刻不停地向後流逝。

你3歲的時候,為大家表演從1數到1000,將會獲得“天才”的稱號。

但如果你經過不懈努力,在30歲的時候,為大家表演從1數到100000,很可能會被人報警抓起來。

因為這個時候,誰也不會關心你能數到多少了。

人生有點像環法自行車賽。

你必須要在不同的時間段裡,做出超越這個時間段裡你能做到的事情來,才算真正的進步。

誰也不會記得你在某段路程曾經遙遙領先,在哪個坡道你曾奮力騎行,在哪兒的拐角你摔倒了仍爬起來繼續前進。

大家只關心你有沒有在這個賽段、下個賽段、下一個賽段、下下一個賽段以至人生的總賽程獲得好名次。

更可怕的是,這個社會所給予一個人的獎勵,也從來不是平均的。

他們不會在賽程中突然給你一個獎牌,獎勵你這段窪路騎得漂亮。

他們只會守在某個賽段的終點,給那些率先沖過線的人以巨大的獎勵,鮮花、掌聲以及熱情的擁抱。

其他的人,其他的時候,顆粒無收。

上進,只是一種不斷向前的狀態。

而人生,更應該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

要麼廣泛撒網,尋找突破的機會;要麼做到極致,每一次堅持都是為了跨上一個臺階。

第一個領導,從中專、村小到大專、自考、研究生、博士,每一步都是人生的巨大跨越,跨到最後,已經沒人知道他最初的起點了;後面的那個應聘者,雖然也在不斷的努力,但每一次都像是在原地高抬腿。

你如果每一次都沒有突破,那所謂的“不斷上進”,也不過是徒費精力而已。

這才是,我在這個問題下,真正想說的話:

沒有去試圖突破人生的人,不足以談上進。

這幾年裡,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觀察,去總結,去思考,就是為了求得一個答案: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我們這一生?

家境?天賦?努力?機遇?習慣?還是更玄乎的一命二運三風水之類的……

說實話,我至今沒有得到最完美的回答。

但在這過程中,卻發現,有很多特質雖然不一定能真正做到影響我們的一生,但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卻真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