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英語越“學”越爛,真是方法問題嗎?

請點擊右上角藍色“+關注”, 關注英語周報頭條號, 及時接收精彩內容。

【家長】

從小上各種外語補習班, 新概念、SSP、外教課, 甚至在英美國家出生上小學、口語接近母語者……可是到了國內上了初中, 發現小時候的這些“基礎”都沒什麼用!

同樣的到了高中, 又會有這感覺:“我們初中時候英語蠻好的, 回回滿分, 怎麼到了高中就走下坡路”?

【老師】

小學生——包括剛上初中的孩子——上課愛舉手、積極講英語, 到了初二開始沉默了, 等讀到高中、大學……豈止是“啞巴英語”, 其實讀寫能力還不如初三高三的畢業生!

【學生】

什麼從句啊不定式啊,

就一個字“暈”。 我做題就憑語感。

(語感是什麼?就是“懵”和“蒙”的代名詞。 )

這就奇怪了。 為了學好英語, 我們背單詞背課文刷練習, 周考月考堂堂清各種紙筆訓練, 要說起來輸入量不算小了。

有人說:你這是應試英語。 學不好就是因為考試太多、學習動機不純。 那麼我們用所謂“正確的”方式吧——我追美劇、讀原著、上網跟老外聊天, 怎麼樣呢?結果並不像想像那樣。

又有人說:你這是淺度學習, 泛讀不如精讀, 聽說不如讀寫——等於又回歸到紙筆測試的英語學習上了。

關於英語怎麼學這個話題, 都成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了。 到今天為止, 除了讓個把雞賊的人借此出名火一把, 就是給各種商業機構提供了客戶。

其實, 我們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

始終停留在“怎麼學”這個表面的、技術的層次。 這就必然陷入一個各說各有理的困境。 如果把學英語中各種問題的深層次根源找出來, 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 有個叫做克拉森的德國語言學家, 帶著一幫人, 就把這個問題說的很清楚了。

他們提出了一個叫做“言語加工策略”的理論。 其實說白了, 就是我們學習一門外語, 心理上會經過怎樣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做:直接運用策略。

什麼意思呢, 簡單說, 就是把外語單詞直接套用到自己母語的結構中來——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就是這種的。 你家娃學了幾個單詞, 就會說“daddy, I love you.”, 而不是“I love you, daddy”。 因為他還不知道這個稱謂放在前面, 是咱們中文的習慣。

第二個階段叫做:前置和後置策略。

也就是說, 這時候我們學習了更多的語法結構知識, 知道了“no zuo no die”這麼說是不對滴。 可是到底怎麼說呢?我很想說“正確”, 可是又會不停地犯錯誤。 換言之, 我們意識到, 這個外語跟我們的母語原來有那麼多結構上的不同, 怎麼才能適應它, 這是一個很漫長、很痛苦、最糾結、接近“自虐”的過程。

最為可怕的就是:這也恰好是我們正式進入學校課堂, 學習“考試英語”噩夢的開始。

什麼是考試英語呢?就是從爹媽到老師, 分分秒秒都盯著你, 不允許你出半點“錯”!

這時候我們又得科普另一個術語, 叫做“仲介語”。 什麼是仲介語呢?就是“學習者通過一定的學習策略, 在目的語輸入的基礎上, 形成的一種既不同於其第一語言、也不同於目的語, 隨著學習的進展向目的語逐漸過渡的動態的語言系統。 ”

聽起來很繞口對吧。 說簡單點, 就是既不算“中式英語”、又不是地道的英語。 舉個例子來說吧:我們寫作文, 開頭都愛用一個“With the developing of …”, 你說它錯了嗎, 它語法上沒問題;但是你說它對吧, 好像你幾乎見不到英語文章用這個。

老師改作文, 看到這個, 最多也只能告訴你:(developing應該改成development)……

你看:不中不洋、不對不錯。 這個狀態會長時間存在。

語言學告訴我們, 這個階段, 學生之所以出錯, 其實他是在創造語言, 他利用簡化、泛化、遷移、格式化等等策略, 嘗試著用英語表達。

但是很可惜, 考試的存在, 就決定了:“你可以保持沉默, 因為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被當作‘呈堂錯誤’”。

換個說法:仲介語階段, 意味著學生在摸著石頭過河。 原本我們老師應該做的, 是用最大的耐心, 鼓勵和矯正並舉, 用最多的時間和精力, 讓他去接觸地道的表達, 以便他自己對比、自我修正。 但是很可惜, “分數之下, 安有完卵”。

所以, 從這個意義上說, 我們學外語還真的是“你不教我還會, 你一教我越發糊塗了”。 原因很簡單:不單單是考試評價的問題,老師自己的語言功底如何呢?

假如這個時候,老師自己都不能消化和提供足夠量的“地道英語”素材,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坐在一旁,手拿“標準答案”,對學生的作品挑三揀四、冷嘲熱諷或疾言厲色。

難以想像,能“活”過這一關的人,必然是有非凡之人品和學品啊。熬過去了,你就進入一個新時代——

第三個階段叫做:從句使用策略。

這個階段,他將能夠識別複雜結構中,哪些是主、哪些是次,知道如何劃分層次、靈活地轉移某些成分。這個階段,在詞彙理解、語法駕馭上,他已經接近了母語者的學習狀態。

你看,這跟我們熟悉的、王國維的學問三層境界,異曲同工。

第一重: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最後,我們給這三種策略,用公式來表示——

1、英語=母語(生拉硬套階段)

2、英語≠母語(糾結往復階段)

3、英語=英語(英語思維階段)

明白了這個道理,再看看自己現在處在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應該是很清楚了。再不要被各種歪門邪道忽悠了。

本文它能讓我們清楚幾個問題:

一、每個階段做每個階段的事。比如,你給小學生學從句,他是理解不了的。因為他沒有主次概念。這個道理放在別的學科也是一樣。

二、犯錯誤比不犯錯誤好。諱疾忌醫,不敢表現,是絕大多數學習失敗者的通病。這都是急功近利和別人家孩子惹的禍。

三、教師的恐懼是學外語的剋星。老師把對“錯誤”的恐懼轉嫁給學生,在消滅錯誤的同時,也消滅了“用英語”的熱情。

四、要同時做好心理準備和學習路線圖。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出錯、那些挫折必須要面對,這是我們要提早告訴孩子的。這樣才能提前走好每一步。

五、告訴學生你這個錯誤的價值。“標準答案”是個可怕的東西,它讓我們止步於“正確”,而不再深究原因,就無法防止連鎖的錯誤。

本文版權屬於英語週報,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英語課堂遊戲集錦(全學段適用)

什麼英語單詞值得你死記硬背?

後語: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每一次您的轉發,就是對我們的認同和鼓勵!親們,喜歡就積極轉發吧,您的每一次轉發,都是我們持續的原創動力。原創的路上感恩有您一路同行!!!

關注“英語週報”頭條號,最原創、最海量、最有價值、最有內容、最有情懷的深度閱讀平臺。

你愛看英語周報頭條號的哪些內容 (單選) 0人 0% 英語學習方法 0人 0% 英語教學方法 0人 0% 心靈雞湯(雙語) 0人 0% 英語音訊 0人 0% 英語視頻 0人 0% 英語乾貨 投票

原因很簡單:不單單是考試評價的問題,老師自己的語言功底如何呢?

假如這個時候,老師自己都不能消化和提供足夠量的“地道英語”素材,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坐在一旁,手拿“標準答案”,對學生的作品挑三揀四、冷嘲熱諷或疾言厲色。

難以想像,能“活”過這一關的人,必然是有非凡之人品和學品啊。熬過去了,你就進入一個新時代——

第三個階段叫做:從句使用策略。

這個階段,他將能夠識別複雜結構中,哪些是主、哪些是次,知道如何劃分層次、靈活地轉移某些成分。這個階段,在詞彙理解、語法駕馭上,他已經接近了母語者的學習狀態。

你看,這跟我們熟悉的、王國維的學問三層境界,異曲同工。

第一重: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最後,我們給這三種策略,用公式來表示——

1、英語=母語(生拉硬套階段)

2、英語≠母語(糾結往復階段)

3、英語=英語(英語思維階段)

明白了這個道理,再看看自己現在處在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應該是很清楚了。再不要被各種歪門邪道忽悠了。

本文它能讓我們清楚幾個問題:

一、每個階段做每個階段的事。比如,你給小學生學從句,他是理解不了的。因為他沒有主次概念。這個道理放在別的學科也是一樣。

二、犯錯誤比不犯錯誤好。諱疾忌醫,不敢表現,是絕大多數學習失敗者的通病。這都是急功近利和別人家孩子惹的禍。

三、教師的恐懼是學外語的剋星。老師把對“錯誤”的恐懼轉嫁給學生,在消滅錯誤的同時,也消滅了“用英語”的熱情。

四、要同時做好心理準備和學習路線圖。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出錯、那些挫折必須要面對,這是我們要提早告訴孩子的。這樣才能提前走好每一步。

五、告訴學生你這個錯誤的價值。“標準答案”是個可怕的東西,它讓我們止步於“正確”,而不再深究原因,就無法防止連鎖的錯誤。

本文版權屬於英語週報,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英語課堂遊戲集錦(全學段適用)

什麼英語單詞值得你死記硬背?

後語: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每一次您的轉發,就是對我們的認同和鼓勵!親們,喜歡就積極轉發吧,您的每一次轉發,都是我們持續的原創動力。原創的路上感恩有您一路同行!!!

關注“英語週報”頭條號,最原創、最海量、最有價值、最有內容、最有情懷的深度閱讀平臺。

你愛看英語周報頭條號的哪些內容 (單選) 0人 0% 英語學習方法 0人 0% 英語教學方法 0人 0% 心靈雞湯(雙語) 0人 0% 英語音訊 0人 0% 英語視頻 0人 0% 英語乾貨 投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