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正陽一家五代吹嗩呐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孟祥瑞文/圖

徐甯(後排左二)和家人在進行嗩呐演奏。

一支嗩呐, 一代代的嗩呐高手, 吹著農家日子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吹響了十裡八鄉,

響徹正陽及周邊縣市……有著200多年歷史的正陽縣寒凍鎮翁崗村的徐氏嗩呐, 至今已傳了五代。 經過徐家一代代人的傳承和發展, 這項傳統技藝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近日, 記者探訪了這個嗩呐世家, 聽徐家父子講述這項民間藝術背後的故事。

爺爺90歲時還在吹嗩呐

“我家從曾祖父那輩開始吹嗩呐, 至今已有五代傳人。 ”今年58歲的徐家第四代傳人徐學傑說, 聽爺爺講, 曾祖父當時為了生計, 向老藝人學習吹嗩呐, 學習非常刻苦, 後來成為當地有名的嗩呐藝人。 從那時開始, 徐家一吹就是幾代人, 吹來了幸福, 吹來了歡樂, 也吹來了興趣, 吹來了傳承, 更吹來了幾代人割捨不斷的嗩呐情懷。

徐學傑說, 受曾祖父的影響, 爺爺自幼喜歡吹嗩呐, 四五歲時就會吹, 16歲時成了當地有名的嗩呐高手, 誰家有紅白喜事都會請爺爺吹上一曲。 有些家庭條件不好的請爺爺吹嗩呐, 爺爺就免費為他們演奏。 爺爺不但嗩呐吹得好, 人品也受到當地人的高度讚揚。

“爺爺一生都在吹嗩呐。 ”徐學傑說, 爺爺活到96歲, 身體很棒, 一口氣吹能奏多首曲子, 90歲時附近接親的還請爺爺去吹嗩呐。 爺爺成了當地的“名人”。 吹嗩呐是爺爺的絕活, 人們聽後無不稱讚。

徐家先輩憑著一支嗩呐闖天下, 從此代代相傳, 直至徐學傑的兒子徐甯這一輩, 已是第五代傳人。 經過200多年的發展, 徐家嗩呐以其獨特的演奏技巧在正陽縣家喻戶曉。

成立家族嗩呐藝術團

曾祖父、爺爺、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嗩呐高手。 受祖輩的薰陶, 徐學傑自幼喜歡吹嗩呐。 出於好奇, 他經常趁父親不在家時偷偷拿著父親的嗩呐學著父親的樣子吹, 7歲便能獨立吹奏嗩呐。 雖然當時父親百般阻攔, 不希望他學吹嗩呐, 但沒能擋住徐學傑學習嗩呐演奏的興趣及強烈的願望。

“15歲那年, 我上小學5年級。 沒經父親同意我從學校跑到正陽縣城, 加入當時的正陽縣說唱團。 ”徐學傑說, 父親多次到縣城找他, 但他就是不回家。 為了把技藝學精, 徐學傑每天第一個起床到野外練習, 無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 手被凍爛, 腫得很高, 他仍堅持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 他成了說唱團裡的嗩呐高手。

徐學傑19歲時, 經人介紹,

與20歲的晏克榮結為連理。 他們共育有6個孩子。 受徐氏嗩呐影響, 在生完第三個孩子後, 晏克榮也開始學吹嗩呐, 每天把孩子哄睡後, 就開始練習, 有時練到天亮。

由於徐學傑兄弟三人以及妻子和幾個孩子都會吹嗩呐, 1982年, 徐學傑成立了一個家族嗩呐藝術團, 一共20多人, 在當地非常紅火。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徐學傑的家族嗩呐藝術團生意相當火爆。

“那時候來邀請的人特別多, 一個活接著一個活幹。 ”徐學傑說, 由於徐氏嗩呐音調優美, 吹出來的音質清晰, 深受大家歡迎, 漯河、周口、信陽等周邊縣市前來邀請他們的人絡繹不絕。 徐學傑說, 當時不論白天黑夜都有活幹, 累得他常常從舞臺上下來就去輸水, 輸完水又跑上舞臺演奏。

吹奏嗩呐不但給別人帶來了歡樂, 也讓他收入頗豐。 他是村裡第一個在鎮上建起兩層小樓的農民, 成為村裡人的驕傲。

徐學傑還多次帶領家人代表縣、鄉參加市、縣舉辦的藝術表演比賽, 並多次榮獲市、縣各種榮譽。 1982年, 他參加了駐馬店行署嗩呐文藝比賽並獲獎。 1988年起, 先後參加縣委、縣政府工作會和全市鄉鎮企業產品展銷會, 深受人們歡迎。

兒子5歲登臺表演嗩呐

徐學傑的兒子徐甯對嗩呐更是情有獨鍾, 成為徐家第五代傳人。 1991年出生的徐寧, 3歲就跟著父母學習吹嗩呐, 會吹奏《抬花轎》等多個曲子。 5歲時, 就在一次比賽中登臺演奏嗩呐。 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嗩呐演奏, 台下觀眾無不叫絕。

徐甯小時候與姐姐徐娜一起學習吹嗩呐, 經常隨表演團隊穿梭于駐馬店各縣區進行演奏,由於其表演風格獨特,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徐甯14歲時,為了更好地交流學習,徐學傑把徐寧送到新鄉藝術學校學習。在學校學習期間,徐寧表現出很高的藝術天賦,學什麼都快,特別是嗩呐演奏,更是讓老師刮目相看。後來,徐甯又跟郝玉啟的大徒弟趙克峰學習嗩呐、笛、笙、琴等樂器演奏,使徐家的演奏藝術更上一層樓。

徐甯的妻子劉亞傑也是新鄉藝術學校畢業的,曾跟小香玉的徒弟、豫劇大師王素梅學戲曲,練習軟硬功。

如今的徐氏嗩呐藝術團生意興隆,人才濟濟,不但有家族成員,還有來自確山、汝南、平輿、新蔡等縣的嗩呐藝術人員50多人。

徐氏嗩呐藝術團經常採取內部培訓、外出學習等方式,提高他們的嗩呐演奏技藝和表演水準,還將本村殘疾人徐留根吸收到嗩呐藝術團學習吹嗩呐,讓其樹立生活的信心。

每年演出近300場

“為讓老百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絕不演奏低俗的節目。”徐學傑說,多年來,徐氏嗩呐藝術團演奏出一些成功劇碼,每年演出近300場。如今,徐學傑全家齊上陣,各顯本領,以嗩呐、笙、笛、琴為主要特色的嗩呐藝術團,越辦越好,越辦越紅火。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徐寧的兩個兒子也非常喜歡嗩呐,經常拿起家裡的嗩呐學著大人的模樣吹奏,有時嘴裡還哼著曲調,像模像樣。

“希望我的孩子能成為徐氏嗩呐的第六代傳人。”徐甯說,希望兒子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也喜歡吹嗩呐,對嗩呐有更高更深的研究以及獨到見解和自己的演奏風格。

經過全家人的共同努力、辛勤演出,徐家年收入頗豐先後蓋了樓房,購置演出台車3輛、小轎車1輛。徐學傑和兒子徐甯對此並不滿足,他們決心把嗩呐藝術一代代傳承下去,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新的貢獻。

經常隨表演團隊穿梭于駐馬店各縣區進行演奏,由於其表演風格獨特,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徐甯14歲時,為了更好地交流學習,徐學傑把徐寧送到新鄉藝術學校學習。在學校學習期間,徐寧表現出很高的藝術天賦,學什麼都快,特別是嗩呐演奏,更是讓老師刮目相看。後來,徐甯又跟郝玉啟的大徒弟趙克峰學習嗩呐、笛、笙、琴等樂器演奏,使徐家的演奏藝術更上一層樓。

徐甯的妻子劉亞傑也是新鄉藝術學校畢業的,曾跟小香玉的徒弟、豫劇大師王素梅學戲曲,練習軟硬功。

如今的徐氏嗩呐藝術團生意興隆,人才濟濟,不但有家族成員,還有來自確山、汝南、平輿、新蔡等縣的嗩呐藝術人員50多人。

徐氏嗩呐藝術團經常採取內部培訓、外出學習等方式,提高他們的嗩呐演奏技藝和表演水準,還將本村殘疾人徐留根吸收到嗩呐藝術團學習吹嗩呐,讓其樹立生活的信心。

每年演出近300場

“為讓老百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絕不演奏低俗的節目。”徐學傑說,多年來,徐氏嗩呐藝術團演奏出一些成功劇碼,每年演出近300場。如今,徐學傑全家齊上陣,各顯本領,以嗩呐、笙、笛、琴為主要特色的嗩呐藝術團,越辦越好,越辦越紅火。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徐寧的兩個兒子也非常喜歡嗩呐,經常拿起家裡的嗩呐學著大人的模樣吹奏,有時嘴裡還哼著曲調,像模像樣。

“希望我的孩子能成為徐氏嗩呐的第六代傳人。”徐甯說,希望兒子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也喜歡吹嗩呐,對嗩呐有更高更深的研究以及獨到見解和自己的演奏風格。

經過全家人的共同努力、辛勤演出,徐家年收入頗豐先後蓋了樓房,購置演出台車3輛、小轎車1輛。徐學傑和兒子徐甯對此並不滿足,他們決心把嗩呐藝術一代代傳承下去,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新的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