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瀾湄合作為湄公河沿岸人民帶來福音

國際線上報導:瀾湄合作啟動一周年紀念暨回顧與展望研討會3月31日在中國雲南昆明舉行。 主辦這次會議的雲南大學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盧光盛教授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瀾湄合作為湄公河沿岸人民帶來了福音。

2016年3月23日, 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中國海南省三亞市舉行, 正式啟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 這一機制是由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六個沿岸國家共同推動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 談到瀾湄合作一年來取得的成果, 盧光盛說:“瀾湄合作一年以來的成果至少有兩個方面,

一是高層協調與國家間的制度層面的架構已經建立起來了。 另一方面, 早期收穫專案進展順利, 瀾湄合作專項基金已經成立, 並且在運行。 總的來說, 瀾湄合作的進度和成效超乎了人們的想像。 ”

瀾湄合作專項基金是指中方在5年內提供3億美元支援六國提出的中小型合作項目。 在早期收穫方面, 首次領導人會議確定的45個項目已有大半完成。 盧光盛認為, 早期收穫是中國-東盟合作中的一個有創造性的合作理念。 他說:“在一般的項目還沒有成熟沒有收穫的時候, 先找一些小的、相對投入比較少、成效快的項目推進, 就像農作物還沒有收成的時候, 先找一些簡單的去做, 做出來的成果讓大家去分享,

感受它實實在在的好處, 從而帶動更多的合作。 ”

在首次領導人會議上, 各方確定了3+5的合作框架, 即以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為三大支柱, 以互聯互通、產能合作、跨境經濟、水資源和農業減貧為五個優先方向, 推動六國開展深層次的互利合作。

盧光盛認為, 瀾湄合作的三大支柱與東盟共同體建設的三大支柱完全契合, 瀾湄合作的目標是推進次區域的整體發展和振興。 他指出, 水資源合作為區域人民帶來了福音。 他說:“水資源合作為區域人民帶來了福音。 跨境水資源是下游國家很關心、很迫切地跟中國合作的一個領域。 以前的合作機制沒有明確講水資源合作, 現在各國同意推進水資源合作, 也是讓下游國家感謝到高興的。

盧光盛認為, 在推動早期收穫如期完成的基礎上, 應更加重視瀾湄合作的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可以使瀾湄合作獲得湄公河沿岸國家的信任和支持, 使雙方的合作可以持續性地開展下去。 他說:“制度建設是任何一個高層次區域合作必須要走的方向。 制度建設會確定在我們的合作中誰受益, 誰付出, 從一開始就確定下來, 以免將來發生爭端。 如果合作只是商量來商量去, 隨意性的合作的話, 就沒有持續性, 所以未來的重點是制度建設。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