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為書香守夜的新華人——訪張亞君和他的團隊

為書香守夜的新華人——訪張亞君和他的團隊

“奮戰四十天干高產刷記錄, 立足本崗位爭一流創實績”。 在山西新華印業公司的裝訂車間, 一條紅色的標語橫幅懸掛在車間的上方。 正值秋季教材教輔印刷最緊張的兩個月, 全廠上下正開展勞動競賽大比拼, 張亞君和他的團隊晝夜之間輪流奮戰, 決心趕在學校開學之前按時交付任務, 確保“課前到書, 人手一冊”。

張亞君是1979年生人,

在廠內有18年工齡, 他所帶領的班組共有17人, 操作一台廠內新進的精密達牌無線膠訂機。 為了嚴把課本印刷品質, 減少出錯率, 廠領導年內新購了這台在國內具有領先水準的機器。 有多年豐富工作經驗和老資歷的張亞君承擔起了這台機器的“大領機”工作。 在各個車間, 人們為了準確辨識不同的生產環節, 所以都用其所操作機器的品名相互冠名, 一提“精密達”, 自然就能找到張亞君和他的團隊。

機器裡的專用刀片能把十幾釐米厚的紙張瞬間切割, 我們平常看到棱角分明的書籍都是這樣形成的。

書裝訂好後都要以12本為一組合有序疊放, 疊放的方式和排列都是有學問的, 擺位、摩擦力的巧妙的結合才能使摞起來一米多高的書不會塌散

每一處都需要專注, 夜深人靜時考驗的不僅是精力, 還有一雙不能放鬆警惕的眼睛。 溫大姐也是廠裡的老人了,

新機器入廠後, 作為同一組, 他隨張亞君過來負責膠訂機位的領機工作

黃燈不亮, 安全生產無小事

淩晨兩點半,英語書的裝訂接近尾聲,張亞君忙著準備下一批即將裝訂的書頁

餐後,大家都會自覺地把餐具清洗歸位。食堂的裝修陳設還保留上個世紀的風格特點

雖為大領機,每一處幾乎都有張亞君忙碌的身影

每個人的身影都在不足一平米的活動空間裡交錯,身後垛的像小山一樣的配頁被一點點輸送到機器裡,這樣的動作總會無數次的被忽略和遺忘,儘管枯燥,“愚公移山”的真諦卻賦予了這個工作和當代更深刻的意義

機器除了每週一有兩小時的停機檢修和偶爾交接班的時候有五六分鐘停機時間外,其餘時間基本24小時連軸轉。配頁區的人手是整個機位最多的,主要以暑期工為主,這幫孩子能吃苦,幹活賣力,工作中利用不需補充配頁的間隙享受下相對寧靜的片刻

機器以平均以每小時7500冊的數量運行,為防止書籍在傳送帶上堆積,負責傳送帶的人員經常小跑著穿梭在傳送帶周邊

在車間辦公室的牆上掛了許多榮譽獎牌,榮譽的背後必定是辛勞的付出

當晚十點多鐘,機器刺耳的轟鳴聲早已響徹車間內,在這個組,除了少數幾個廠內的老員工,還有幾張最鮮亮的面孔。張亞君說,這是一些暑期打工的學生,平均年齡都在20歲左右,廠內每逢學生放假也正好是春秋兩季教材教輔印刷工作最忙的時候,通過招募假期工,為願意在假期打工實踐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他們的加入不僅活躍了工作氣氛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踏實認真的工作也會為這些年輕人帶來一定的收入。他們大多都是和同學結伴而來,一放假在跟家裡打過招呼後就直接應聘到生產第一線了,通過培訓然後上崗操作。他們的工時和待遇與廠內員工沒有任何區別。由於印刷行業的特殊性,忙的時候機器24小時連軸轉,人員必須分晝夜兩班倒替,同時,廠內會為大家提供食宿,這樣,假期所掙的錢基本都能存得住,多數人都會把所掙來的錢用於學費、生活費。夜班的工作從晚上八點持續到第二天早晨八點。張亞君說,一般在淩晨三點是最犯困的時候,可在機器前幹活是最不能忽視安全生產的。在最炎熱的那段時間,他們在水龍頭下洗洗臉,車間外換換空氣,都能暫時緩解困意。

那日的拍攝,我也僅堅持到淩晨三點左右,腦袋裡塞滿了節奏感雖強但很刺耳的機器聲。結束採訪後,我站在車間外隔過廠門遠遠地望著馬路對面亮著的霓虹燈,親切感油然而生……

我負責精彩好看,您只需分享點贊!

《山西畫報》

見/證/山/西/發/展/ 傳/播/三/晉/文/化

報導: 王國偉

編輯:小 欣

淩晨兩點半,英語書的裝訂接近尾聲,張亞君忙著準備下一批即將裝訂的書頁

餐後,大家都會自覺地把餐具清洗歸位。食堂的裝修陳設還保留上個世紀的風格特點

雖為大領機,每一處幾乎都有張亞君忙碌的身影

每個人的身影都在不足一平米的活動空間裡交錯,身後垛的像小山一樣的配頁被一點點輸送到機器裡,這樣的動作總會無數次的被忽略和遺忘,儘管枯燥,“愚公移山”的真諦卻賦予了這個工作和當代更深刻的意義

機器除了每週一有兩小時的停機檢修和偶爾交接班的時候有五六分鐘停機時間外,其餘時間基本24小時連軸轉。配頁區的人手是整個機位最多的,主要以暑期工為主,這幫孩子能吃苦,幹活賣力,工作中利用不需補充配頁的間隙享受下相對寧靜的片刻

機器以平均以每小時7500冊的數量運行,為防止書籍在傳送帶上堆積,負責傳送帶的人員經常小跑著穿梭在傳送帶周邊

在車間辦公室的牆上掛了許多榮譽獎牌,榮譽的背後必定是辛勞的付出

當晚十點多鐘,機器刺耳的轟鳴聲早已響徹車間內,在這個組,除了少數幾個廠內的老員工,還有幾張最鮮亮的面孔。張亞君說,這是一些暑期打工的學生,平均年齡都在20歲左右,廠內每逢學生放假也正好是春秋兩季教材教輔印刷工作最忙的時候,通過招募假期工,為願意在假期打工實踐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他們的加入不僅活躍了工作氣氛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踏實認真的工作也會為這些年輕人帶來一定的收入。他們大多都是和同學結伴而來,一放假在跟家裡打過招呼後就直接應聘到生產第一線了,通過培訓然後上崗操作。他們的工時和待遇與廠內員工沒有任何區別。由於印刷行業的特殊性,忙的時候機器24小時連軸轉,人員必須分晝夜兩班倒替,同時,廠內會為大家提供食宿,這樣,假期所掙的錢基本都能存得住,多數人都會把所掙來的錢用於學費、生活費。夜班的工作從晚上八點持續到第二天早晨八點。張亞君說,一般在淩晨三點是最犯困的時候,可在機器前幹活是最不能忽視安全生產的。在最炎熱的那段時間,他們在水龍頭下洗洗臉,車間外換換空氣,都能暫時緩解困意。

那日的拍攝,我也僅堅持到淩晨三點左右,腦袋裡塞滿了節奏感雖強但很刺耳的機器聲。結束採訪後,我站在車間外隔過廠門遠遠地望著馬路對面亮著的霓虹燈,親切感油然而生……

我負責精彩好看,您只需分享點贊!

《山西畫報》

見/證/山/西/發/展/ 傳/播/三/晉/文/化

報導: 王國偉

編輯:小 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