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17年!諾貝爾獎金為什麼還沒發完?

進入10月份, 備受矚目的諾貝爾各獎項開始首輪公佈, 除了無上的榮譽, 今年的獲獎者也將幸運地獲得更豐厚的獎金。 諾貝爾獎基金會早先宣佈, 要將今年諾獎的各獎項獎金提高 100 萬瑞典克朗(約 82 萬人民幣), 每位獲獎者的獎金總額能達到 900 萬克朗(約 736 萬人民幣)。

之前,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時, 得到的獎金總額約為800萬瑞典克朗, 折合約722萬人民幣。 而屠呦呦獲得的獎金總額大約是400萬瑞典克朗。

據說, 最初諾貝爾的遺產只有3100萬瑞郎, 從1901年至今的117年裡, 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遠超過諾貝爾的遺產。 最初諾獎金額並不高, 1901年首次頒獎, 根據諾貝爾當初的遺願: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 但此後獎金數額開始縮水, 甚至1923年已經降到了最低11.49萬瑞郎。 儘管此後獎金名義數額在增大, 但因瑞郎的數次貶值, 實際價值一直難以達到1901年的水準。

從投資國債到股票

2014年諾貝爾基金會總資產高達38.69億克朗,

諾獎基金會對遺產以及後續所捐財產進行的投資管理, 使得獎金不但沒花光, 數額反而不斷上漲, 基金的盤子也越來越大。 可以說, 是依靠著理財專家的出色表現, 諾貝爾的精神才得以在100多年的時間裡延續。

據悉, 諾貝爾基金最早只是投資於國債與貸款等安全的證券上。 但是由於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運作的開銷, 到1953年, 該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 為了能夠持續運營, 諾貝爾基金會開始了投資股票、房地產為主的理財, 由此資產快速增值, 獎金額也不斷上漲。

據瞭解, 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並不是一帆風順。 運營初期, 由於投資策略比較保守, 加上賦稅較重, 所以經營狀況很不理想,

一度面臨運營不下去的風險。 直到1946年, 在瑞典王國政府的支持下, 基金會終於獲得了免稅待遇。 1953年, 瑞典政府允許基金會獨立進行投資, 可將錢投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 這成為基金會投資規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改變。

根據諾獎基金會的財報, 2016年基金會的投資組合中,

50%的資金配置股票, 17%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 剩餘33%配置房地產等其他類型資產。 而在2015年股票配置的比例就只有44%, 更多錢、都拿去做其他類型資產投資了。

財報中還顯示, 去年基金會總投入資本市值達到42.41億克朗, 在刨除基金會直接擁有的資產部分後, 投資組合資本總計為40.07億克朗, 兩者均同比增長4%。 不過6.9%的投資回報率相比前一年7.3%的水準還是略有下降。 不過從今年獎金上漲來看, 諾獎基金會的投資收益應該比較可觀。

獲獎者怎麼花?

諾貝爾獎項的單項獎金已經高達800萬瑞郎, 相當於600多萬人民幣。 面對這樣一筆鉅款, 這些各領域的高級知識份子會怎麼花呢?

● 2001年諾獎物理學獎得主之一麻省理工大學的沃夫岡·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就用諾獎獎金買了一棟房子;

● 1993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飛利浦·夏普(Phillip Sharp)用獎金購置一棟已有近百年歷史的住宅;他的搭檔英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理察·羅伯茨(Richard Roberts)在自家的前院修建了一個私人的槌球草坪球場。

● 據悉, 就連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也在北京五環外買了套房子。

● 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女士與其他兩位學者分享獎金, 她曾與先生李廷釗開玩笑地說:“這點獎金還不夠買北京的半個客廳吧?”

● 當然也有些日子過得比較困難的, 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博弈論創始人約翰·納什(John Nash), 他在獲獎之前甚至連一個固定的職位都沒有, 獲獎之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我真的需要一張信用卡”——他就是電影《美麗心靈》的男主角原型。

文/阿波羅之光

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以上內容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文/阿波羅之光

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以上內容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