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互聯網發達了,可人怎麼越來越傻?

湯瑪斯·弗裡德曼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裡面, 提出了一個受人關注的觀點:在未來, 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平。 這個觀點的起源, 是印度互聯網公司Infosys首席執行官奈裡卡尼,

在接受作者採訪時說:“湯姆, 當今世界的競技場已經被夷為平地。 ”

從這個觀點出發, 弗裡德曼揭示了一個正在發生的全球變化。 在他的描述中, 開放原始程式碼、外包、離岸生產、供應鏈和搜索技術等被稱為鏟平世界的10大動力, 世界從一個球體變成平原。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全球的分工協作正在一體化, 同時資訊也在一體化, 在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 全球的資訊也在快速的共用和平等化。 但是, 在這美好的表像之下, 由於資訊獲取和認知能力造成的新的不平等, 正在越來越嚴重, 互聯網正在加大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和不平等。

資訊的不平等從沒有消失

互聯網創業者安德森是互聯網鼻祖網景核心成員之一,

後來創辦了高科技公司森尼韋爾。 他說:“今天我感到最深遠的變化是, 一個 14 歲的小孩子, 不管他是在羅馬尼亞、印度、 俄羅斯或是越南, 他都能隨心所欲地運用各種資訊、工具和軟體, 因此我確信下一個Napster將出自非主流國家。 由於生物科技越來越不需要在實驗室完成, 各種染色體方面的資料都可以在網上獲取, 因此你甚至可以在電腦上發明疫苗。 ”

互聯網確實加速了資訊的流通速度, 極大的提升了資訊獲取的便捷性、管道的豐富性。 在很多媒體人及互聯網創業者眼中, 互聯網的世界簡直就是一個烏托邦的大同世界, 在這裡, 不分地域、年齡、性別、種族、階層、膚色、教育、財富多少等, 大家可以在這自由的獲取各種自己想要的資訊或者資源。

但是, 這只是互聯網對世界有利改變的一個方面, 與此同時, 互聯網也正在加劇這個世界的分化。 從主動獲取資訊、協同的角度來看, 世界是扁平的, 然而扁平並非平等。 即便資訊流通是扁平化的一個要素, 能讓獲得資訊的人有機會參與世界, 可對於那些無法分辨和提取資訊的人來說, 平等或許根本無從談起。

早在中國西周時期, 還沒有發明紙張, 主要是用刀筆在竹簡、木牘刻寫製作成冊, 一般人的財力和人力根本無法企及。 相關的書籍也是由政府管理, 讀書人要想學習, 必須向官府申請。 而口口相傳, 變成歌曲等形式後, 演奏所需的的器物只有官府才有。 同時在宗法制條件下, 代代相傳, 世襲罔替, 學習和資訊的獲取成了一種壟斷。 雖然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 開辦“私學”, 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 但是覆蓋的人數還是很有限, 主流教育依然受貴族把控。

即使在幾百年後歐洲的中世紀, 也是宗教壟斷著歐洲的教育。

只有教士和貴族才具有受教育的權利。 教師幾乎是由神職人員壟斷著, 他們按照自己的利益和需求, 來傳播和解釋著一切資訊, 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知識文化資訊的壟斷和解釋權。 中世紀的歐洲, 除少數進過教會學校的教士能閱讀、書寫拉丁文外, 普通老百姓幾乎全是文盲, 就是世俗貴族能讀書識字的也不多。 所以中世紀被後人稱為“黑暗的時代”。

待發展到了近現代, 資訊的壟斷依然釋放出巨大的商機和紅利。 在國內飽受爭議的書籍《貨幣戰爭》裡, 就特別提到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巨富家族。 書中提到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英法等多個大型戰爭前, 就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 收集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的各種商業、政治和其他情報。 “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間諜們遍佈(歐洲的)城市街道,他們最新的獨家消息在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中被迅速地傳播著。” 據說這個情報系統説明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滑鐵盧戰役中優先獲得情報,並借此掌控了整個英國的經濟。當然後面也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和闢謠。

時至今日,資訊的傳播和獲取已經開放了很多,但整體依然是壟斷局面。就算媒體開放的美國也不例外,美國主流三大電視網路巨頭ABC、CBS和NBC,和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三大報紙《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這些媒體控制著美國的社會、財經和政治輿論導向,影響著其他媒體。它們是資訊的原始來源,而這些核心媒體,都控制在猶太人族群(含猶太高管)手中。他們幾乎控制了全球90%的媒體。

互聯網正在加劇資訊的不平等

移動互聯網克服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障礙,讓資訊的採集、傳播和規模超過了以前數千年的水準,實現了真正的資訊共用,將世界更進一步地聯結為一體。各種社交媒體層出不窮,機器演算法下的APP打破了原有報紙等中心化媒體的格局,人人都是資訊的發源地,人人都是自媒體。從這個角度來說,資訊的豐富性和使用者的參與度空前繁榮。

但是,這種科技帶來的便捷,負面效果也異常明顯。有報告統計,近30年來,人類生產的資訊已超過過去5000年資訊生產的總和。資訊爆炸導致的各種真假資訊氾濫,讓絕大多數人無所適從。如何從繁雜混亂的資訊海洋中,高效準確地獲取自己最需要的資訊,變得非常困難。

大量虛假資訊、無用資訊應運而生,資訊污染和資訊垃圾已經成為常態。某種意義上,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全球範圍的資訊製造者。資訊大爆炸,從而降低了人們利用資訊的有效性。資訊生產者出於不同目的,對同一事物做出不同的資訊描述,令資訊受眾無所適從,從而無法分辨出事情的本質與真相。

互聯網的資訊化,某種程度上正在加劇資訊的不平等。隨著物質生活等方面的發展,原來食物等生活上顯性的不平等開始縮小和消失,卻開始產生新的、趨於隱形的不平等。對資訊的綜合性分析和提取的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認知能力,這方面的差異所造成的不平等,在移動互聯網的資訊時代,顯得越發嚴重。

支付寶旗下的招財寶,曾經推出一款萬能險的理財產品。這種產品以10天左右為一個週期迴圈運轉,反復買賣,最後的收益率完爆整個理財界,而且風險比股票等低很多,雪球上有人曬出自己的成績,半年至少賺了600萬。作者只是一個互聯網的普通職員,但是因為得到了這樣的資訊,經過分析提取,把所有的資產全部投入,結果賺了普通人十幾年薪水才能積累到的財產。

資訊的提取成為商業風口

處在資訊大爆炸時代,人們的核心能力,就是對資訊的收集、整理、提純、分析和總結。但這種能力,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於是就形成一種馬太效應,會處理資訊和內容的人,在這個資訊爆炸和混雜年代,能獲取和佔用的資源會越來越多。

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的那樣,絕對的光明,等於絕對的黑暗。普通人處於資訊大爆炸時代,當自身不具備資訊分析的能力時,就會陷入巨大的恐慌中,淹沒在魚龍混雜的資訊大包圍裡。

人們永遠沒有辦法具備相同的資訊提純和分析能力,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不具備這種能力,或者也沒有時間去做這樣的事情。這時就產生了對資訊提取分析的需求,而有這種分析能力的人自然就成了一種資源優勢。這個族群的人,會幫助大多數人去獲得並提取關鍵資訊,知識付費也就應運而生了。

這兩年,知識付費風生水起,資本市場也紛紛進入。知識付費的互聯網專案也成為投資人追逐的焦點。十點讀書獲得A輪超6000萬元融資,羅振宇的得到正在為IPO做準備,為知識大中小V提供技術平臺服務的小鵝通9月完成了3000萬的A輪。很多人說知識值錢了,其實知識並沒有變化,是提取知識或者資訊的能力值錢了。而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其身價和平臺,自然水漲船高。

在小鵝通聯合創始人樊曉星看來,內容付費從大背景上來看,是資訊大爆炸時代,人們重新步入需要對知識進行篩選的階段,知識由共用經濟轉為按需經濟成為一種剛性需求。一大部分認知盈餘的個體加入知識付費市場是大勢所趨。

基於她的觀察,在這個產業鏈上,生產者和消費者均被重新定義,用戶既是消費者,又是傳播者,同時也是知識資訊的二次消費者。知識和內容被消費、分享和傳播成為常態。讓有價值的內容實現價值,也讓被資訊洪流淹沒的大多數使用者,獲得優質且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服務。

席勒曾說,謬誤越大,真理取得的勝利就越大。而這條法則,在互聯網資訊時代已經失真,資訊泡沫侵佔了使用者頭腦,蔓延湮滅了真相,資訊不對稱加速了社會的分化,而整個過程的修復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間諜們遍佈(歐洲的)城市街道,他們最新的獨家消息在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中被迅速地傳播著。” 據說這個情報系統説明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滑鐵盧戰役中優先獲得情報,並借此掌控了整個英國的經濟。當然後面也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和闢謠。

時至今日,資訊的傳播和獲取已經開放了很多,但整體依然是壟斷局面。就算媒體開放的美國也不例外,美國主流三大電視網路巨頭ABC、CBS和NBC,和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三大報紙《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這些媒體控制著美國的社會、財經和政治輿論導向,影響著其他媒體。它們是資訊的原始來源,而這些核心媒體,都控制在猶太人族群(含猶太高管)手中。他們幾乎控制了全球90%的媒體。

互聯網正在加劇資訊的不平等

移動互聯網克服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障礙,讓資訊的採集、傳播和規模超過了以前數千年的水準,實現了真正的資訊共用,將世界更進一步地聯結為一體。各種社交媒體層出不窮,機器演算法下的APP打破了原有報紙等中心化媒體的格局,人人都是資訊的發源地,人人都是自媒體。從這個角度來說,資訊的豐富性和使用者的參與度空前繁榮。

但是,這種科技帶來的便捷,負面效果也異常明顯。有報告統計,近30年來,人類生產的資訊已超過過去5000年資訊生產的總和。資訊爆炸導致的各種真假資訊氾濫,讓絕大多數人無所適從。如何從繁雜混亂的資訊海洋中,高效準確地獲取自己最需要的資訊,變得非常困難。

大量虛假資訊、無用資訊應運而生,資訊污染和資訊垃圾已經成為常態。某種意義上,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全球範圍的資訊製造者。資訊大爆炸,從而降低了人們利用資訊的有效性。資訊生產者出於不同目的,對同一事物做出不同的資訊描述,令資訊受眾無所適從,從而無法分辨出事情的本質與真相。

互聯網的資訊化,某種程度上正在加劇資訊的不平等。隨著物質生活等方面的發展,原來食物等生活上顯性的不平等開始縮小和消失,卻開始產生新的、趨於隱形的不平等。對資訊的綜合性分析和提取的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認知能力,這方面的差異所造成的不平等,在移動互聯網的資訊時代,顯得越發嚴重。

支付寶旗下的招財寶,曾經推出一款萬能險的理財產品。這種產品以10天左右為一個週期迴圈運轉,反復買賣,最後的收益率完爆整個理財界,而且風險比股票等低很多,雪球上有人曬出自己的成績,半年至少賺了600萬。作者只是一個互聯網的普通職員,但是因為得到了這樣的資訊,經過分析提取,把所有的資產全部投入,結果賺了普通人十幾年薪水才能積累到的財產。

資訊的提取成為商業風口

處在資訊大爆炸時代,人們的核心能力,就是對資訊的收集、整理、提純、分析和總結。但這種能力,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於是就形成一種馬太效應,會處理資訊和內容的人,在這個資訊爆炸和混雜年代,能獲取和佔用的資源會越來越多。

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的那樣,絕對的光明,等於絕對的黑暗。普通人處於資訊大爆炸時代,當自身不具備資訊分析的能力時,就會陷入巨大的恐慌中,淹沒在魚龍混雜的資訊大包圍裡。

人們永遠沒有辦法具備相同的資訊提純和分析能力,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不具備這種能力,或者也沒有時間去做這樣的事情。這時就產生了對資訊提取分析的需求,而有這種分析能力的人自然就成了一種資源優勢。這個族群的人,會幫助大多數人去獲得並提取關鍵資訊,知識付費也就應運而生了。

這兩年,知識付費風生水起,資本市場也紛紛進入。知識付費的互聯網專案也成為投資人追逐的焦點。十點讀書獲得A輪超6000萬元融資,羅振宇的得到正在為IPO做準備,為知識大中小V提供技術平臺服務的小鵝通9月完成了3000萬的A輪。很多人說知識值錢了,其實知識並沒有變化,是提取知識或者資訊的能力值錢了。而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其身價和平臺,自然水漲船高。

在小鵝通聯合創始人樊曉星看來,內容付費從大背景上來看,是資訊大爆炸時代,人們重新步入需要對知識進行篩選的階段,知識由共用經濟轉為按需經濟成為一種剛性需求。一大部分認知盈餘的個體加入知識付費市場是大勢所趨。

基於她的觀察,在這個產業鏈上,生產者和消費者均被重新定義,用戶既是消費者,又是傳播者,同時也是知識資訊的二次消費者。知識和內容被消費、分享和傳播成為常態。讓有價值的內容實現價值,也讓被資訊洪流淹沒的大多數使用者,獲得優質且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服務。

席勒曾說,謬誤越大,真理取得的勝利就越大。而這條法則,在互聯網資訊時代已經失真,資訊泡沫侵佔了使用者頭腦,蔓延湮滅了真相,資訊不對稱加速了社會的分化,而整個過程的修復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