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國奧打中甲?這是足球改革的嚴重倒退

一件中國的事情, 老外和中國人看待起來, 判斷和眼光總是不同。

關於足球在中國, 我上兩周去英國時, 碰到和足球相關不同職業的人,

得到的回饋, 基本都是交口稱讚。 一位從業超三十年的資深媒體人, 開口閉口就是中國NB:“你們要發展足球, 肯定是中國速度⋯⋯你們領導今天晚上開會, 明天早上就能把工作分配到位了!”

比較而言, 他們反倒對自己各種社會狀況充滿憂慮。 Betfred的高管曾和我說:“脫歐這事, 會是英國社會未來十年的痛苦。 哪怕將脫歐的法律法規理順, 我們的文官體系至少得幹三年。 在中國, 肯定不需要這麼費勁。 ”

聽上去都是對中國的稱讚, 我卻有些不知道該如何繼續交流。 效率確實有, 所謂民主社會的各種扯皮推搪和公議公決, 我們沒那麼“費勁”。

可我們多得是朝令夕改、隨處可見的各種計畫調整。 一切都納入在改革的旗幟下, 各自都說得過去。 管是都能管到了, 事情能辦得如何呢?

中國足球據說已經管辦分離了。 而進入2017年以來, 有的更是“脫鉤不脫離”。 中超新政之後, 又傳出國奧將征戰中甲聯賽, 國奧的選帥計畫, 又有了新意思。

中國足球唯一不變的, 就是永遠都在變。

國奧參加中甲聯賽,

倘若流言成真, 讓人感覺荒誕之余, 是周文淵老師所言的“恍若隔世”。 國字型大小系列隊參加聯賽, 資深點的球迷應該還能想起九十年代初徐根寶的國奧隊參加甲級聯賽的鬧劇。 那支球隊有郝海東、範志毅, 確實是中國足球人才最為鼎盛的一支球隊, 然而在1991年的甲級聯賽裡, 以為了爭取更好的奧運成績為目的, 卻被各路豪強整得死去活來, 最終和天津隊一道降級。

那支國奧隊最終在“橫下一條心、一定要出線”的誓言下, 最終折戟。 聯賽也因為行政干預而賽制混亂。 一定程度上, 1992年紅山口會議涉及的職業化改革, 就和這段國奧隊打聯賽的怪事相關。

誰能想到, 這一幕竟然有可能重現。 而做出這種行政干預決定的背景, 當然是為了“爭取最好的奧運成績”, 目標瞄準2020東京奧運會。

從足球行業管理的基本原則上, 讓一支國字型大小球隊去參加職業聯賽, 是完全不合適的——這是對職業聯賽的粗暴干預、是對市場化運營的職業俱樂部利益侵害, 實際效果, 也未必能對國奧隊的實力有多少提升。 到了國奧隊甚至國青隊這樣的年齡組別, 球員能力的鍛煉, 更應該是在俱樂部參與的職業聯賽中。 犧牲掉聯賽, 破壞市場環境來圖謀國字型大小球隊的競技成績, 仍然是奧運金牌思維的延續, 更是為官一任、政績優先的短期考慮。

如果一切成真,將會是足球改革的又一次嚴重倒退。其危害,比中超硬性規定的U23上場名額更加嚴重。

這也是一種“中國特色”的體現,朝令夕改的原因,還是在於領導們帶著使命和任務而來,“必須幹點什麼”。殊不知,在土壤極度貧瘠、營養又根本不足的中國足球,干預越多,破壞必定更多。

看似火爆的中國足球行業,虛不受補的本質根本沒有改變,不會因為這三五年由於資本市場和投機性質投資的瘋狂湧入,就能形成移風易俗的新局面。中小學足球操足球考試似乎都在增加,然而讓孩子們舒心踢球、不帶多少功利目標去縱情享受足球的環境,有沒有優化?我不知道全域,我只知道這種環境的改變,絕不是三五年就能見效的。

這種改變,更不是讓一支擇優而出的球隊,去參加職業聯賽,最終哪怕僥倖實現出線,就能帶來的。

僥倖一次出線,能帶來政績,卻帶不來中國足球土壤、氣候和整體環境的進步。

現在的中國足球,需要的是領導少管,甚至別管,盡可能杜絕各種行政干涉。然而足球體制改革的事情,恰恰背離了讓足球自由發展、將足球交還給社會的方向選擇。政府和社會力量不是不能去推動足球發展,但需要做的工作,是盡可能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寬鬆踢球、享受足球和體育運動快樂的環境。否則欲速則不達。

孫繼海和邵佳一進入國奧籌備組的傳聞,未必就是中國足協的決定,內裡各種行政架構的複雜和掣肘,哪怕業內人也看不清晰。理論上,這和姚明當選中國籃協主席的軌跡接近,所謂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但真實情況,可能沒有那麼簡單明瞭。

老外不太明白的中國國情,或許就是很多事情,少管甚至不去管,在中國反倒能獲得更多發展空間。足球或許就是如此。

如果一切成真,將會是足球改革的又一次嚴重倒退。其危害,比中超硬性規定的U23上場名額更加嚴重。

這也是一種“中國特色”的體現,朝令夕改的原因,還是在於領導們帶著使命和任務而來,“必須幹點什麼”。殊不知,在土壤極度貧瘠、營養又根本不足的中國足球,干預越多,破壞必定更多。

看似火爆的中國足球行業,虛不受補的本質根本沒有改變,不會因為這三五年由於資本市場和投機性質投資的瘋狂湧入,就能形成移風易俗的新局面。中小學足球操足球考試似乎都在增加,然而讓孩子們舒心踢球、不帶多少功利目標去縱情享受足球的環境,有沒有優化?我不知道全域,我只知道這種環境的改變,絕不是三五年就能見效的。

這種改變,更不是讓一支擇優而出的球隊,去參加職業聯賽,最終哪怕僥倖實現出線,就能帶來的。

僥倖一次出線,能帶來政績,卻帶不來中國足球土壤、氣候和整體環境的進步。

現在的中國足球,需要的是領導少管,甚至別管,盡可能杜絕各種行政干涉。然而足球體制改革的事情,恰恰背離了讓足球自由發展、將足球交還給社會的方向選擇。政府和社會力量不是不能去推動足球發展,但需要做的工作,是盡可能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寬鬆踢球、享受足球和體育運動快樂的環境。否則欲速則不達。

孫繼海和邵佳一進入國奧籌備組的傳聞,未必就是中國足協的決定,內裡各種行政架構的複雜和掣肘,哪怕業內人也看不清晰。理論上,這和姚明當選中國籃協主席的軌跡接近,所謂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但真實情況,可能沒有那麼簡單明瞭。

老外不太明白的中國國情,或許就是很多事情,少管甚至不去管,在中國反倒能獲得更多發展空間。足球或許就是如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