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胡鬱:自然宇宙 VS 數字宇宙,AI 消滅超級馬太效應|新智元AI年度人物

新智元原創

在3月27日中國的“AI春節”——新智元開源·生態AI技術峰會上, “新智元 2016 中國人工智慧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舉行。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消費者事業群總裁胡郁作為企業界別的得主, 上臺領獎並發表了演講。

新智元人工智慧年度人物評選是新智元每年都會舉辦的活動。 2016年度的評選於2016 年 12 月底面向新智元智庫專家進行。 我們在提名階段向專家徵集 10 名候選人及提名理由, 分學術和企業兩個界別,

選出代表 2016 的中國人工智慧人物各一名。 正式投票於 2016 年 12 月 29 日晚 22 時啟動, 投票截止日期為 2016 年 12 月 31 日。 本次評選活動全程公正公開, 所有 114 名專家都是實名投票。

最終,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消費者事業群總裁胡郁獲得 28 票(得票率為 24.56%), 當選新智元人工智慧 2016 年度人物產業界代表。 學術界代表則是南京大學的周志華教授, 獲得 55 票(得票率48%)。

新智元人工智慧年度人物頒獎典禮,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消費者事業群總裁胡郁(中)作為企業界代表上臺領獎。 (從左到右)新智元創始人、CEO楊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 胡鬱,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代替南京大學教授周志華領獎), 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王飛躍。

接下來, 胡鬱發表了演講《人工智慧新紀元, 共創商業新生態》。

胡鬱在演講中指出, 新的技術體系會帶來商業生態的變化, 而人工智慧生態可能迎來新的商業生態格局——Hybrid Orthogonal Business System(混合正交商業系統)。

“我認為人工智慧是一種思維方式,

你要知道在消費者領域人工智慧能夠產生什麼交互, 用戶行為會發生什麼改變。 而在行業裡面, 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人的技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一旦被人工智慧取代, 整個商業遊戲規則就會發生變化。 這種情況下, 我相信每個行業裡面的廠商都需要自己的人工智慧, 但是這些人工智慧的方向不一樣——它們會形成正交混合的戰略生態系統。 ”

而在這種混合正交和相應的利益分配機制的環境下, 企業和機構將迎來哪些機會, 又該怎樣抓住這些機會?

胡鬱在下面的演講中提供了答案。

胡鬱:今天非常高興, 2015年3月23號, 楊靜搞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 那次活動很重要, 從那時我們一些人聚在一起, 開始探討很多人工智慧的關鍵概念。 今天新智元這個會議可以說是2015年3月23號會議的延續。 去年, 2016年3月27號新智元舉辦了超智慧時代大會, 我因為有事情沒有來參加, 實在是很遺憾。 今天, 借此機會與大家交流一下關於人工智慧的最新認識和想法。

自然宇宙 VS 數位宇宙:人工智慧的誕生

楊靜起的“新智元”這個名字非常好,我們非常贊同和支援。

回想一下,人類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階段,不同階段產生了很多成功的公司、英雄,留下非常多的記憶。從科技文明進化的歷史來看,在能源時代、電子時代、互聯網時代都有其客觀規律,這之間有因果性。如果沒有能源的突破,我們很難能夠進入電子時代,如果沒有電子時代,後面的互聯網和人工智慧則不能逐步走向高峰。就像恐龍的滅絕對於人類來講非常重要——這兩年大家知道人類的認知革命,恐龍的大腦雖然沒有達到人類大腦的水準,但它是基礎,對於每一個後來者都非常重要。

開場的宣傳片裡面提到了地球上的智慧環境。140億年宇宙的歷史,45億年的地球歷史,才孕育出到300~400萬年的猿人歷史和7萬年人類的認知革命,自然宇宙裡誕生了人類的智慧。人工智慧不在自然宇宙裡產生,而是產生在數字宇宙裡,而這個數字宇宙的起點是1946年 ENIAC 被發明。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當時的四個人,哥德爾數學證明了可計算性,還有馮·諾伊曼,圖靈,畢格羅。在數字宇宙被提出10年以後,人工智慧的概念才出現。而圖靈和馮·諾伊曼是真正開始考慮在數位宇宙裡是否能夠產生生命,是否能夠產生智慧的人。不過很可惜,他們還沒有深入探索,就早早去世。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不再贅述。

下一步,結合感知智慧和運動智慧;再下一步,智慧與意識能夠分開嗎?

我們現在做的是弱人工智慧。機器每實現一點智慧,都有別於人類的實現方法。正是這種差異使機器在模仿人的智慧上有先有後,有難有易。

在運算方面,智慧型機器逐步做得比人類好,1993年在象棋上戰勝人類,2006年在國際象棋戰勝人類。

過去幾年我們一直討論感知智慧。現在很多機械手很靈活,KUKA的機械手可以和波爾打乒乓球,並且可以打贏他。但是,為什麼家裡面打掃衛生的機器人現在還沒有被開發出來?根本原因是我們的感知智慧綜合與感知智慧、運動功能的交聯做得不夠好,一系列感測器達不到動物和人類控制動作的程度。

如果期望機器在這個層面上有進一步的突破,必須將我們現在熟知的弱人工智慧的成功要素,包括深度神經網路、大資料以及反覆運算優化應用於運動控制中,相信這會是下一代突破的地方。

基於認知智慧這一點,尤瓦爾·赫拉利寫的一本書《人類簡史》,語言對人類非常重要,認知革命非常重要,要攻克認知智慧,必須在語言理解、語言表達取得突破,這樣才能在很多方面進一步提升。

人類的每個職業中對應的每個技能會逐步被智慧的組合所取代,但這將是一步步的,而不是職業全部消亡。現在腦科學人工智慧研究有可能幫我們找到大腦中的動力學,將來我們可以製作出在家裡打掃衛生的機器人,而不用擔心機器人會鬧情緒,或者要不要增加機器人權。

在自然宇宙裡,我們看到智慧和自我意識捆綁到一起,自我意識越強,智慧越高。但是,在數字宇宙裡面這兩個有可能分開。

赫拉利的新書《未來簡史》裡面的觀點也非常類似。特別是書中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有沒有可能在最後把智慧和意識分開?我覺得這是一個有挑戰性的事情,腦科學將來如果在研究中能取得這個進步,會對我們人類的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

人工智慧三次浪潮:中美在 AI 領域已經擁有絕對領導權

人工智慧三次浪潮非常重要,大家慢慢意識到中國和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兩個在人工智慧領域起絕對領導權的國家,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國和美國的基礎研究或者高科技研究非常厲害,中國主要得益於863計畫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2014年8月,科大訊飛的發佈會提出做訊飛超腦計畫,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也取得一系列成績。在2017年這次兩會期間,我們的劉慶峰董事長跟克強總理彙報過,在語音合成識別、知識圖譜建立和邏輯推理方面,我們都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績,這些成績得益於剛才講的能力儲備,也得益於包括國內有一批像周志華老師一樣做世界最頂級研究的科學家。

借此機會,向大家彙報一下我現在領導的863高考機器人重點項目,今年在中期檢查以後能夠看到一些初步的結果。這些初步結果包括我們在數學和語文裡面分別考到110分、90分(總分150分);在歷史、地理考到40、50分(總分100分)。因此,我們看到這個題目是可以被攻克的,但是難度非常大。

第二,中國和美國都有世界上最先進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體系,而這個體系直接促成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並且對人工智慧的產業化應用起到決定性作用。正是因為擁有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學習內容和在互聯網得到的大資料和漣漪效應的反覆運算,我們現在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至於商業,離不開商業模式創新,但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創新也保證了這一點,在人工智慧領域所需要的商業創新可以從很多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新當中得到。

人工智慧+:AI 不止是技術,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人工智慧+”用在什麼方面?

產業應用上有兩個明確的方向,一是改變我們和機器交互的方式,不管視覺、語音還是觸覺;二是人工智慧將在教育、醫療等很多行業的知識工程體系裡面逐漸代替很多人類的技能。

這兩種方式的應用,各自的產品、模式,推廣方式特別是商業模式會相當不一樣。前面一種商業模式與 to C 有非常強的關係,但是後面一種可能需要與政府打交道,可能需要與大客戶打交道,需要與每一個需要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公司打交道。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有可能已經變成一種思維方式,而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每一個行業,各行各業它們都會找到自己需要的人工智慧的地方。

人工智慧時代的新交互——視覺呈現下的語音交互將逐漸成為主流

從交互的方式來講,大家已經討論過很多次,從鍵盤輸入到圖形介面到後來的觸控式螢幕,機器越來越聰明,人需要做的操作越來越簡單。如果機器聰明到跟專家一樣,這個介面可以非常簡單,你跟它講一句話,它就可以把後面的所有事情都做完。

現在問題是機器沒聰明到這種程度,只能像助理一樣,在交互以後你還要做決策、做選擇。2011年Siri推出引起一波做語音交互的熱潮,從2011年到2015年有非常多類似Siri的產品出現,但是並不好用。為什麼?在Siri使用模式下,也就是在使用手機的模式下,語音的效率沒那麼高。當然,這幾年亞馬遜推出Echo、Alexa,穀歌推出Google Home,效果就比當初的Siri要好。

科大訊飛也做了這方面的嘗試,根據我們的經驗,在遠場、移動和無屏情況下,語音確實能夠成為主要的交互手段。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不是圖像而是語音?我們經常說,人類獲取資訊的80%來自於眼睛。但是,對機器而言不是這樣,機器可以顯示圖形,因為它可以用數位化的方法把圖形展示出來,而人不行。人可以非常好地理解圖形裡面的語義含義,但現在的機器還不行。機器現在要想理解一張圖片或者一個場景裡面的語義其實是很難的。

但是,機器已經發展到可以理解人講話中間的這些文字中間的語義,這有可能接近突破點。這種可能會產生一種新的方式,叫做在視覺呈現下的語音交互。我們的手機實際是在強視覺呈現下的觸摸交互,這使得觸摸交互變得非常有意義。而原來的電視機圖像是強視覺呈現的滑鼠交互、點擊交互。這個過程之所以出現,正是因為人可以快速理解機器顯示的圖像的含義,而人的回饋不能夠用圖像的方式表達。隨著電視、車載、機器人、玩具、VR、智慧家居一系列產品出現,視覺呈現下的語音交互會逐步成為主流。

在很多環境中,圖像不是起到主要作用,靠語音就能完成一些簡單的事情。但是,借助圖像的展示,這個交互閉環可以完成很多複雜的事情,而這些複雜的事情將會幫助我們改變我們的使用習慣。過去幾年裡,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理念,科大訊飛提出 AIUI。目前,連接的設備數達到十億,服務的次數達到35億次/天,連接的協力廠商創業團隊達到30萬+的申請號,這些都表明行業呈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產品,包括語音輸入、翻譯等,在智慧家居、車載裡已經大規模進行使用。這些方面的改變與 toC 有緊密關係。

人工智慧改變行業,智慧+因材施教

另外,有一大類人工智慧還將改變我們的行業和政府行為。利用大資料、雲計算、反覆運算優化的方式,不是改變交互,而是替代人的職業中的某一技能。我們都知道優秀的老師是較為稀缺的資源。老師有很多的技能,其中一項是批改學生的作業,優秀的老師在改完作業之後,心裡就大概知道這個學生能力如何,並會有針對性地給這個學生佈置單獨的作業,從而使學生快速提高。試想,如果每個學生都有一個這樣的老師,得到專家級的培訓和輔導,學生的成績一定提高很快。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個行業裡最具專家知識的老師就是最稀缺的資源。隨著人工智慧的出現,這種情況將發生顛覆性的改變。目前,人工智慧的本質是通過學習,達到或接近一般專家的水準,超越一般人,而且人工智慧複製、使用邊際擴張成本極低。

問題在於,不是所有職業裡的所有技能都能因為運算、感知、運動、認知智慧的突破而被追平乃至替代,這需要技術經歷逐步成熟。所以,我們需要看某個行業、某個職業、某一個技能在什麼時候逐漸被人工智慧替代,合適地使用它,再用這些資料來改變整個行業。

現在,在教育行業已經做到了。在黃岡中學廣州分校裡,學校給每個學生請一個機器人老師,作業是機器人改的,缺點是機器人分析的,作業是機器人佈置的,一個學期之後,兩個班的同學使用了個性化學習推薦系統,變成16個班級裡面的前30名。

在醫療等領域,可以做同樣的事情。2013年IBM最早推認知計算的時候,講的都是類似的概念,Watson就是典型的知識系統,其實思路和趨勢是一樣的。

人工智慧服務三大形態

總而言之,機器不能幹所有的事情!

如今人機關係有三大類型:第一,若所有的資訊都是透明的,比如說下棋是非常典型的完全資訊公開的博弈系統,機器肯定能夠戰勝人類。

第二,Information—Incomplete,人機協同。打仗時,需要預測、猜測,甚至在商戰中還會提供很多虛假的資訊,人要做出判斷。機器可以幫你分析,對於缺失的部分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我認為這是人機輔助。

第三,Information—Free,人類主導。從0到1,藝術的源泉,還有突發奇想,這些是否與意識有關?人類主導,機器作為輔導,人類與機器是共生的關係。

未來的商業形態是混合正交生態系統,其中每個行業、每個領域、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人工智慧

新的技術體系都會帶來整個商業生態的變化,將來的商業形態是什麼樣的情況?

也許在人工智慧生態迎來新的商業生態格局,這種格局叫做 Hybrid Orthogonal Business System(混合正交商業系統)。

今年年初羅振宇有一個演講《時間的朋友》,其中提到一點,每個人的商業時間是固定的,現在連你在坐馬桶的時間都變成商用時間。

這個時間不能再被擴展,但是會被轉移。

剛才講到交互的方式,原來都是看手機,將來可能轉移到你跟機器人的交互,你跟智慧家居的交互,時間會從手機上挪開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生態與原來的互聯網完全不一樣。在原來的互聯網裡面,BAT和門戶網站占到絕對的主導,形成了馬太效應,形成了超級利潤的來源。

但是,從互聯網進入到移動互聯網,原來的資訊和時間的佔用被碎片化。我們在手機上可以看到手機廠商的應用,手機廠商的決定權在提升,還有移動運營商的運營權也有提升。我們會發現,從單純PC交互到手機交互,到各種各樣的交互,智慧家居、智慧硬體、機器人、玩具……會分散整個商用可用時間。而分散的過程中有一個特點,擁有控制權的廠商或者單位越來越多,已經不能夠再用原來超級馬太效應燒錢。不是用錢把所有的用戶都燒到這邊來就一定能夠在你的圈定範圍之內築起壁壘,你還會受到其它力量的阻礙,當你停止投入之後,用戶覺得沒有價值就會散去。

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效應是什麼?它會是一個交互平臺,同時也會改變行業運行的方式。將來人工智慧是掌握在少數廠商手裡面,還是會是一個多樣化的、分散化的使用體系和商業生態系統?

對此,我的看法是——每個行業、每個領域乃至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人工智慧。

我認為人工智慧是一種思維方式,你要知道在消費者領域人工智慧能夠產生什麼交互,用戶行為會發生什麼改變。而在行業裡面,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人的技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一旦被人工智慧取代,整個商業遊戲規則發生變化。這種情況下,我相信每個行業裡面的廠商都需要自己的人工智慧,但是這些人工智慧的方向不一樣——它們會形成正交混合的戰略生態系統。

在混合正交和相應的利益分配機制的環境下,公司和新智元這樣的中間團體,才能夠在將來的商業生態中佔據更有利、更核心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同類型的公司,一種是登山型的公司,一種是衝浪型的,抓住風口,實現在這個行業裡的壟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創新性思維,需要全新的思路。

這個過程歷經坎坷,但是人工智慧是非常有意思的方向。人工智慧的生態會使大家有更多公平的機會去競爭努力,而不像原來超級馬太效應,贏者通吃,很多小創業者沒有太多機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每個人可以用更好的心態去享受創業的過程。如果,我們把創業看成是玩耍,你就不會僅僅看中它的結果,還會看中它的過程。你在玩耍的時候會嘗試你喜歡的東西,會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玩。你的心態是放鬆的,是全力以赴的,反而更容易成功——放鬆能夠最終決定你的心理。

在這個過程中,我非常期待和新智元一起努力。雖然新智元成立只有幾年,但是已經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借此機會,預祝新智元能夠在將來人工智慧的不斷變化中,引領行業中專家、企業家、媒體、一般大眾,一起塑造整個生態。

預祝楊靜能夠把新智元辦得越來越好。

謝謝大家!

3月27日,新智元開源·生態AI技術峰會暨新智元2017創業大賽頒獎盛典隆重召開,包括“BAT”在內的中國主流 AI 公司、600多名行業精英齊聚,共同為2017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字實錄:

自然宇宙 VS 數位宇宙:人工智慧的誕生

楊靜起的“新智元”這個名字非常好,我們非常贊同和支援。

回想一下,人類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階段,不同階段產生了很多成功的公司、英雄,留下非常多的記憶。從科技文明進化的歷史來看,在能源時代、電子時代、互聯網時代都有其客觀規律,這之間有因果性。如果沒有能源的突破,我們很難能夠進入電子時代,如果沒有電子時代,後面的互聯網和人工智慧則不能逐步走向高峰。就像恐龍的滅絕對於人類來講非常重要——這兩年大家知道人類的認知革命,恐龍的大腦雖然沒有達到人類大腦的水準,但它是基礎,對於每一個後來者都非常重要。

開場的宣傳片裡面提到了地球上的智慧環境。140億年宇宙的歷史,45億年的地球歷史,才孕育出到300~400萬年的猿人歷史和7萬年人類的認知革命,自然宇宙裡誕生了人類的智慧。人工智慧不在自然宇宙裡產生,而是產生在數字宇宙裡,而這個數字宇宙的起點是1946年 ENIAC 被發明。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當時的四個人,哥德爾數學證明了可計算性,還有馮·諾伊曼,圖靈,畢格羅。在數字宇宙被提出10年以後,人工智慧的概念才出現。而圖靈和馮·諾伊曼是真正開始考慮在數位宇宙裡是否能夠產生生命,是否能夠產生智慧的人。不過很可惜,他們還沒有深入探索,就早早去世。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不再贅述。

下一步,結合感知智慧和運動智慧;再下一步,智慧與意識能夠分開嗎?

我們現在做的是弱人工智慧。機器每實現一點智慧,都有別於人類的實現方法。正是這種差異使機器在模仿人的智慧上有先有後,有難有易。

在運算方面,智慧型機器逐步做得比人類好,1993年在象棋上戰勝人類,2006年在國際象棋戰勝人類。

過去幾年我們一直討論感知智慧。現在很多機械手很靈活,KUKA的機械手可以和波爾打乒乓球,並且可以打贏他。但是,為什麼家裡面打掃衛生的機器人現在還沒有被開發出來?根本原因是我們的感知智慧綜合與感知智慧、運動功能的交聯做得不夠好,一系列感測器達不到動物和人類控制動作的程度。

如果期望機器在這個層面上有進一步的突破,必須將我們現在熟知的弱人工智慧的成功要素,包括深度神經網路、大資料以及反覆運算優化應用於運動控制中,相信這會是下一代突破的地方。

基於認知智慧這一點,尤瓦爾·赫拉利寫的一本書《人類簡史》,語言對人類非常重要,認知革命非常重要,要攻克認知智慧,必須在語言理解、語言表達取得突破,這樣才能在很多方面進一步提升。

人類的每個職業中對應的每個技能會逐步被智慧的組合所取代,但這將是一步步的,而不是職業全部消亡。現在腦科學人工智慧研究有可能幫我們找到大腦中的動力學,將來我們可以製作出在家裡打掃衛生的機器人,而不用擔心機器人會鬧情緒,或者要不要增加機器人權。

在自然宇宙裡,我們看到智慧和自我意識捆綁到一起,自我意識越強,智慧越高。但是,在數字宇宙裡面這兩個有可能分開。

赫拉利的新書《未來簡史》裡面的觀點也非常類似。特別是書中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有沒有可能在最後把智慧和意識分開?我覺得這是一個有挑戰性的事情,腦科學將來如果在研究中能取得這個進步,會對我們人類的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

人工智慧三次浪潮:中美在 AI 領域已經擁有絕對領導權

人工智慧三次浪潮非常重要,大家慢慢意識到中國和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兩個在人工智慧領域起絕對領導權的國家,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國和美國的基礎研究或者高科技研究非常厲害,中國主要得益於863計畫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2014年8月,科大訊飛的發佈會提出做訊飛超腦計畫,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也取得一系列成績。在2017年這次兩會期間,我們的劉慶峰董事長跟克強總理彙報過,在語音合成識別、知識圖譜建立和邏輯推理方面,我們都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績,這些成績得益於剛才講的能力儲備,也得益於包括國內有一批像周志華老師一樣做世界最頂級研究的科學家。

借此機會,向大家彙報一下我現在領導的863高考機器人重點項目,今年在中期檢查以後能夠看到一些初步的結果。這些初步結果包括我們在數學和語文裡面分別考到110分、90分(總分150分);在歷史、地理考到40、50分(總分100分)。因此,我們看到這個題目是可以被攻克的,但是難度非常大。

第二,中國和美國都有世界上最先進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體系,而這個體系直接促成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並且對人工智慧的產業化應用起到決定性作用。正是因為擁有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學習內容和在互聯網得到的大資料和漣漪效應的反覆運算,我們現在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至於商業,離不開商業模式創新,但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創新也保證了這一點,在人工智慧領域所需要的商業創新可以從很多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新當中得到。

人工智慧+:AI 不止是技術,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人工智慧+”用在什麼方面?

產業應用上有兩個明確的方向,一是改變我們和機器交互的方式,不管視覺、語音還是觸覺;二是人工智慧將在教育、醫療等很多行業的知識工程體系裡面逐漸代替很多人類的技能。

這兩種方式的應用,各自的產品、模式,推廣方式特別是商業模式會相當不一樣。前面一種商業模式與 to C 有非常強的關係,但是後面一種可能需要與政府打交道,可能需要與大客戶打交道,需要與每一個需要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公司打交道。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有可能已經變成一種思維方式,而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每一個行業,各行各業它們都會找到自己需要的人工智慧的地方。

人工智慧時代的新交互——視覺呈現下的語音交互將逐漸成為主流

從交互的方式來講,大家已經討論過很多次,從鍵盤輸入到圖形介面到後來的觸控式螢幕,機器越來越聰明,人需要做的操作越來越簡單。如果機器聰明到跟專家一樣,這個介面可以非常簡單,你跟它講一句話,它就可以把後面的所有事情都做完。

現在問題是機器沒聰明到這種程度,只能像助理一樣,在交互以後你還要做決策、做選擇。2011年Siri推出引起一波做語音交互的熱潮,從2011年到2015年有非常多類似Siri的產品出現,但是並不好用。為什麼?在Siri使用模式下,也就是在使用手機的模式下,語音的效率沒那麼高。當然,這幾年亞馬遜推出Echo、Alexa,穀歌推出Google Home,效果就比當初的Siri要好。

科大訊飛也做了這方面的嘗試,根據我們的經驗,在遠場、移動和無屏情況下,語音確實能夠成為主要的交互手段。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不是圖像而是語音?我們經常說,人類獲取資訊的80%來自於眼睛。但是,對機器而言不是這樣,機器可以顯示圖形,因為它可以用數位化的方法把圖形展示出來,而人不行。人可以非常好地理解圖形裡面的語義含義,但現在的機器還不行。機器現在要想理解一張圖片或者一個場景裡面的語義其實是很難的。

但是,機器已經發展到可以理解人講話中間的這些文字中間的語義,這有可能接近突破點。這種可能會產生一種新的方式,叫做在視覺呈現下的語音交互。我們的手機實際是在強視覺呈現下的觸摸交互,這使得觸摸交互變得非常有意義。而原來的電視機圖像是強視覺呈現的滑鼠交互、點擊交互。這個過程之所以出現,正是因為人可以快速理解機器顯示的圖像的含義,而人的回饋不能夠用圖像的方式表達。隨著電視、車載、機器人、玩具、VR、智慧家居一系列產品出現,視覺呈現下的語音交互會逐步成為主流。

在很多環境中,圖像不是起到主要作用,靠語音就能完成一些簡單的事情。但是,借助圖像的展示,這個交互閉環可以完成很多複雜的事情,而這些複雜的事情將會幫助我們改變我們的使用習慣。過去幾年裡,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理念,科大訊飛提出 AIUI。目前,連接的設備數達到十億,服務的次數達到35億次/天,連接的協力廠商創業團隊達到30萬+的申請號,這些都表明行業呈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產品,包括語音輸入、翻譯等,在智慧家居、車載裡已經大規模進行使用。這些方面的改變與 toC 有緊密關係。

人工智慧改變行業,智慧+因材施教

另外,有一大類人工智慧還將改變我們的行業和政府行為。利用大資料、雲計算、反覆運算優化的方式,不是改變交互,而是替代人的職業中的某一技能。我們都知道優秀的老師是較為稀缺的資源。老師有很多的技能,其中一項是批改學生的作業,優秀的老師在改完作業之後,心裡就大概知道這個學生能力如何,並會有針對性地給這個學生佈置單獨的作業,從而使學生快速提高。試想,如果每個學生都有一個這樣的老師,得到專家級的培訓和輔導,學生的成績一定提高很快。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個行業裡最具專家知識的老師就是最稀缺的資源。隨著人工智慧的出現,這種情況將發生顛覆性的改變。目前,人工智慧的本質是通過學習,達到或接近一般專家的水準,超越一般人,而且人工智慧複製、使用邊際擴張成本極低。

問題在於,不是所有職業裡的所有技能都能因為運算、感知、運動、認知智慧的突破而被追平乃至替代,這需要技術經歷逐步成熟。所以,我們需要看某個行業、某個職業、某一個技能在什麼時候逐漸被人工智慧替代,合適地使用它,再用這些資料來改變整個行業。

現在,在教育行業已經做到了。在黃岡中學廣州分校裡,學校給每個學生請一個機器人老師,作業是機器人改的,缺點是機器人分析的,作業是機器人佈置的,一個學期之後,兩個班的同學使用了個性化學習推薦系統,變成16個班級裡面的前30名。

在醫療等領域,可以做同樣的事情。2013年IBM最早推認知計算的時候,講的都是類似的概念,Watson就是典型的知識系統,其實思路和趨勢是一樣的。

人工智慧服務三大形態

總而言之,機器不能幹所有的事情!

如今人機關係有三大類型:第一,若所有的資訊都是透明的,比如說下棋是非常典型的完全資訊公開的博弈系統,機器肯定能夠戰勝人類。

第二,Information—Incomplete,人機協同。打仗時,需要預測、猜測,甚至在商戰中還會提供很多虛假的資訊,人要做出判斷。機器可以幫你分析,對於缺失的部分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我認為這是人機輔助。

第三,Information—Free,人類主導。從0到1,藝術的源泉,還有突發奇想,這些是否與意識有關?人類主導,機器作為輔導,人類與機器是共生的關係。

未來的商業形態是混合正交生態系統,其中每個行業、每個領域、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人工智慧

新的技術體系都會帶來整個商業生態的變化,將來的商業形態是什麼樣的情況?

也許在人工智慧生態迎來新的商業生態格局,這種格局叫做 Hybrid Orthogonal Business System(混合正交商業系統)。

今年年初羅振宇有一個演講《時間的朋友》,其中提到一點,每個人的商業時間是固定的,現在連你在坐馬桶的時間都變成商用時間。

這個時間不能再被擴展,但是會被轉移。

剛才講到交互的方式,原來都是看手機,將來可能轉移到你跟機器人的交互,你跟智慧家居的交互,時間會從手機上挪開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生態與原來的互聯網完全不一樣。在原來的互聯網裡面,BAT和門戶網站占到絕對的主導,形成了馬太效應,形成了超級利潤的來源。

但是,從互聯網進入到移動互聯網,原來的資訊和時間的佔用被碎片化。我們在手機上可以看到手機廠商的應用,手機廠商的決定權在提升,還有移動運營商的運營權也有提升。我們會發現,從單純PC交互到手機交互,到各種各樣的交互,智慧家居、智慧硬體、機器人、玩具……會分散整個商用可用時間。而分散的過程中有一個特點,擁有控制權的廠商或者單位越來越多,已經不能夠再用原來超級馬太效應燒錢。不是用錢把所有的用戶都燒到這邊來就一定能夠在你的圈定範圍之內築起壁壘,你還會受到其它力量的阻礙,當你停止投入之後,用戶覺得沒有價值就會散去。

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效應是什麼?它會是一個交互平臺,同時也會改變行業運行的方式。將來人工智慧是掌握在少數廠商手裡面,還是會是一個多樣化的、分散化的使用體系和商業生態系統?

對此,我的看法是——每個行業、每個領域乃至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人工智慧。

我認為人工智慧是一種思維方式,你要知道在消費者領域人工智慧能夠產生什麼交互,用戶行為會發生什麼改變。而在行業裡面,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人的技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一旦被人工智慧取代,整個商業遊戲規則發生變化。這種情況下,我相信每個行業裡面的廠商都需要自己的人工智慧,但是這些人工智慧的方向不一樣——它們會形成正交混合的戰略生態系統。

在混合正交和相應的利益分配機制的環境下,公司和新智元這樣的中間團體,才能夠在將來的商業生態中佔據更有利、更核心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同類型的公司,一種是登山型的公司,一種是衝浪型的,抓住風口,實現在這個行業裡的壟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創新性思維,需要全新的思路。

這個過程歷經坎坷,但是人工智慧是非常有意思的方向。人工智慧的生態會使大家有更多公平的機會去競爭努力,而不像原來超級馬太效應,贏者通吃,很多小創業者沒有太多機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每個人可以用更好的心態去享受創業的過程。如果,我們把創業看成是玩耍,你就不會僅僅看中它的結果,還會看中它的過程。你在玩耍的時候會嘗試你喜歡的東西,會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玩。你的心態是放鬆的,是全力以赴的,反而更容易成功——放鬆能夠最終決定你的心理。

在這個過程中,我非常期待和新智元一起努力。雖然新智元成立只有幾年,但是已經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借此機會,預祝新智元能夠在將來人工智慧的不斷變化中,引領行業中專家、企業家、媒體、一般大眾,一起塑造整個生態。

預祝楊靜能夠把新智元辦得越來越好。

謝謝大家!

3月27日,新智元開源·生態AI技術峰會暨新智元2017創業大賽頒獎盛典隆重召開,包括“BAT”在內的中國主流 AI 公司、600多名行業精英齊聚,共同為2017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字實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