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淚目!國之重器背後的那些人

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裡, “小家”同“大國”從來密不可分, 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始終禍福相依。

昨天, 公道君(ID:bjrbplb)給大家介紹了被逼出來的“新世界七大奇跡”——港珠澳大橋建造背後的故事。

今天, 接著這個話題, 我們再來講一講這些國之重器背後的那些人, 感受他們“勤奮報國”的赤子之心。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兩彈一星”研製期間, 鄧稼先等一大批知識精英放下一切, 隱姓埋名到大漠戈壁工作,

幾年、十幾年、二十幾年過著“饑餐砂礫飯, 渴飲苦水漿”、“沒有科研成果, 不能家庭團聚, 不許親友通信”的生活。

趕赴戈壁灘前, 鄧稼先對妻子說:“以後家裡的事我就不能管了, 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 做好了這件事, 我這一生過得就很有意義, 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從這天起, 作為優秀青年物理學家的鄧稼先便在國內外的關注目光中銷聲匿跡了。

可是, 鄧稼先的研究剛展開, 蘇聯核專家就全部撤走了。 在國外嚴密封鎖的情況下, 鄧稼先苦讀各種書籍, 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 走在路上還想著原子彈, 有一次竟連人帶車掉到了溝裡。 就這樣, 十餘載春秋, 鄧稼先一刻不停, 最終成就了“兩彈一星”的功績。

一生嘔心瀝血的他, 直到1986年去世時, 仍在鼓勵後輩繼續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 他叮嚀道:“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也許我告別, 將不再回來”

如鄧稼先一樣, 拋家捨命、為國爭先的科學家還有很多,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也是其中一個。

半個世紀前, 毛主席說:“核潛艇, 一萬年也要造出來!”彼時, 聽到這句話, 年輕的黃旭華心潮澎湃。

一萬年太久, 只爭朝夕。 那時, 中國人都沒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樣, 完全要從零開始。 一窮二白的歲月裡, 黃旭華等科研工作者抱著“前進”牌算盤演算資料, 一步一步摸索著往前走。

從1957年到1986年, 這一干就是三十年。 30年間, 隱姓埋名的黃旭華未能與父母見上一面, 父親去世, 他也沒能回去。

彼時,為了國家的大事業,黃旭華等人不僅無悔地付出著汗水與青春,也時刻準備著揮灑自己的熱血。1988年,中國首次進行核潛艇深潛試驗。所有參試人員都明白,這次試驗非常重要,也十分危險。要知道,美國的“長尾鯊號”就是在深潛試驗中沉沒,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

試驗開始前,參試人員宿舍氣氛凝重。他們有的給家人寫遺書,有的唱起《血染的風采》:“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

為了鼓勵大家,64歲的黃旭華決定和同事們一起下水。實驗成功後,他即興寫下這樣一句話:“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如今,每天早上,93歲的黃旭華還會到辦公室,工作一上午。他期盼著,國家能早日建成科技強國,從“跟跑者”變成“領跑者”。

我這一輩子,4個字就概括了

像黃旭華一樣,仍在筆耕不輟的老前輩也不在少數。

“我正在補充近年來鋼鐵領域的新進展,準備後年再版這本書。”92歲的“鋼鐵院士”崔崑說的是其81歲時動筆、耗時六年寫就的《鋼的成分、組織與性能》。

這本我國首部全面系統介紹特殊鋼的百科全書,1754頁,200多萬字,含圖828個、表646個,全由80多歲的他獨自完成。

這本書,是他“鋼鐵人生”的縮影。

1960年,崔崑從莫斯科鋼鐵學院學成歸國。那時,我國工業生產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鋼,卻無力自主生產,進口價格是普通鋼的10倍以上。“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鋼種!”

多少個數不清的夜晚,崔崑和研究人員守在1200多攝氏度的熔爐旁,一盯就是一個通宵。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研發出了低鉻模具鋼,含鉻率降低到4%,使用壽命延長一倍,打破了國外壟斷。

此後,崔崑先後研製出10種新型自主智慧財產權新型模具鋼,在數十家工廠得到應用,按當時的標準,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億多元。

而就是這樣一個院士,一件襯衣卻穿了30年。對自己“摳門”的老人,對他人卻無比大方。2013年,他們夫婦兩人把積攢下的420萬元積蓄全捐了,在華中科技大學設立了“勤奮勵志助學金”,每年資助45名本科生,每人8000元。

“我這一輩子,不謙虛地說4個字就概括了——勤奮、報國!”談及自己的人生感悟,崔崑如此說。

就這麼數下去,黃大年、南仁東、柯俊、鐘揚……公道君(ID:bjrbplb)還能說出很長一串名字。他們用一生的時間鑽研,只為中國不落於人後;他們用一生的熱血拼搏,只為人民生活得安寧;他們用一生的熱忱守候,只為國家興盛發達。

今天,我們讚歎大師們的“功勳章”,也更應致敬他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情懷。

“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什麼是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

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裡,“小家”同“大國”從來密不可分,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始終禍福相依。

作為新興大國,我們不再如昔日一樣窘迫,有人認為,對今日之中國,生死存亡不再是主要矛盾,重集體、重奉獻的家國情懷應是歷史名詞。其實,國際競爭形勢更加嚴峻,“落後就要挨打”的邏輯從未改變。

常思興國之道、常念復興之志,依然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使命自覺。只有沉澱在民族基因裡的家國情懷長在,中華民族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彼時,為了國家的大事業,黃旭華等人不僅無悔地付出著汗水與青春,也時刻準備著揮灑自己的熱血。1988年,中國首次進行核潛艇深潛試驗。所有參試人員都明白,這次試驗非常重要,也十分危險。要知道,美國的“長尾鯊號”就是在深潛試驗中沉沒,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

試驗開始前,參試人員宿舍氣氛凝重。他們有的給家人寫遺書,有的唱起《血染的風采》:“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

為了鼓勵大家,64歲的黃旭華決定和同事們一起下水。實驗成功後,他即興寫下這樣一句話:“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如今,每天早上,93歲的黃旭華還會到辦公室,工作一上午。他期盼著,國家能早日建成科技強國,從“跟跑者”變成“領跑者”。

我這一輩子,4個字就概括了

像黃旭華一樣,仍在筆耕不輟的老前輩也不在少數。

“我正在補充近年來鋼鐵領域的新進展,準備後年再版這本書。”92歲的“鋼鐵院士”崔崑說的是其81歲時動筆、耗時六年寫就的《鋼的成分、組織與性能》。

這本我國首部全面系統介紹特殊鋼的百科全書,1754頁,200多萬字,含圖828個、表646個,全由80多歲的他獨自完成。

這本書,是他“鋼鐵人生”的縮影。

1960年,崔崑從莫斯科鋼鐵學院學成歸國。那時,我國工業生產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鋼,卻無力自主生產,進口價格是普通鋼的10倍以上。“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鋼種!”

多少個數不清的夜晚,崔崑和研究人員守在1200多攝氏度的熔爐旁,一盯就是一個通宵。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研發出了低鉻模具鋼,含鉻率降低到4%,使用壽命延長一倍,打破了國外壟斷。

此後,崔崑先後研製出10種新型自主智慧財產權新型模具鋼,在數十家工廠得到應用,按當時的標準,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億多元。

而就是這樣一個院士,一件襯衣卻穿了30年。對自己“摳門”的老人,對他人卻無比大方。2013年,他們夫婦兩人把積攢下的420萬元積蓄全捐了,在華中科技大學設立了“勤奮勵志助學金”,每年資助45名本科生,每人8000元。

“我這一輩子,不謙虛地說4個字就概括了——勤奮、報國!”談及自己的人生感悟,崔崑如此說。

就這麼數下去,黃大年、南仁東、柯俊、鐘揚……公道君(ID:bjrbplb)還能說出很長一串名字。他們用一生的時間鑽研,只為中國不落於人後;他們用一生的熱血拼搏,只為人民生活得安寧;他們用一生的熱忱守候,只為國家興盛發達。

今天,我們讚歎大師們的“功勳章”,也更應致敬他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情懷。

“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什麼是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

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裡,“小家”同“大國”從來密不可分,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始終禍福相依。

作為新興大國,我們不再如昔日一樣窘迫,有人認為,對今日之中國,生死存亡不再是主要矛盾,重集體、重奉獻的家國情懷應是歷史名詞。其實,國際競爭形勢更加嚴峻,“落後就要挨打”的邏輯從未改變。

常思興國之道、常念復興之志,依然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使命自覺。只有沉澱在民族基因裡的家國情懷長在,中華民族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