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壯大首位產業 振興一方經濟——定西市安定區馬鈴薯產業發展綜述

壯大首位產業 振興一方經濟 ——定西市安定區馬鈴薯產業發展綜述

香泉鎮馬鈴薯示範基地利用無人機為馬鈴薯噴灑藥物。

馬鈴薯喜獲豐收。

馬鈴薯交易熱火朝天。

安定區種子公司技術人員查看馬鈴薯生長情況。

甘肅巨鵬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馬鈴薯主食化產品受到市場歡迎。 圖為參觀者品嘗該公司的馬鈴薯主食化產品。

甘肅省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員工在加工馬鈴薯產品。

近年來, 定西市安定區圍繞打造“中國薯都核心區”, 將馬鈴薯產業作為助農增收、治窮致富的區域性首位產業和戰略性主導產業, 不斷做大做強, 探索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安定樣本”。 2016年, 安定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達100.97萬畝, 總產量達97萬噸, 馬鈴薯產業總產值達27.67億元, 占全區生產總值的36%。

1

注重良種推廣 打造馬鈴薯品種選育和種薯擴繁基地

安定區根據市場需求抓品種規劃,

加強國內外優質馬鈴薯品種的引進篩選培育推廣工作。 按照“立足當地、面向全國”的要求, 加快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生產步伐, 全區馬鈴薯種薯企業達17家, 年產脫毒微型薯5億粒, 占全市8億粒的62.5%、全省10億粒的50%、全國15億粒的33%。

安定區生產的微型薯不僅滿足了本地需求, 還遠銷新疆、內蒙古、寧夏、四川、雲南、山東等地及國際市場, 成為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供應縣區。 2017年, 全區計畫生產微型薯5.5億粒, 其中外銷4.3億粒。

今年, 安定區穩步擴大原種生產, 通過採取種薯企業流轉土地建基地和種薯企業與種植大戶對接建基地的辦法, 支援企業在香泉和魯家溝建立高標準原種生產基地1萬畝, 在高峰、內官、團結、石泉等二陰區鄉鎮建立高山隔離原種擴繁基地1萬畝, 重點擴繁新大坪、隴薯7號、隴薯10號、青薯9號和冀張8號等品種。同時,全區建立一級種生產基地15.5萬畝,重點依託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按照“公司+種植大戶或合作社”的模式,建立一級種核心示範區5萬畝,確保全區馬鈴薯一級種全覆蓋供應。

與此同時,安定區通過採取補貼的辦法加大良種調運投放力度,從8家供種企業招標採購微型薯2035.2萬粒、原種6669.8噸,實現了貧困戶戶均種植10畝馬鈴薯的目標,推動了馬鈴薯產品從種薯種植、加工到銷售產業鏈的有效銜接。

2

突出標準化種植 打造馬鈴薯主食專用品種種植基地

安定區圍繞“穩面積、增產量、提效益、增收入”的目標,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推動種植標準化,打造馬鈴薯主食專用品種種植基地。按照“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土地流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戶”的模式,加快發展馬鈴薯適度規模種植,大力推廣“黑色地膜+脫毒種薯+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機械化耕作”的馬鈴薯標準化種植技術,積極開展機耕、機播、機收等機械化作業和膜下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應用示範,推動馬鈴薯種植規模化、品種專用化、耕作機械化、銷售訂單化。今年全區種植馬鈴薯101萬畝,其中黑色全膜覆蓋86.88萬畝。

在基地建設上,安定區重點以李家堡鎮為主建立南川萬畝馬鈴薯一級種標準化生產基地,香泉鎮萬畝馬鈴薯高標準生產基地和魯家溝鎮5000畝馬鈴薯原種基地。依託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和種薯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成馬鈴薯核心示範區36個19.24萬畝。

增產增收,技術是關鍵。安定區有步驟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模式的引進試驗和示範工作,加強技術貯備與技術創新。在標準化基地建設中,重視普及輪作倒茬、適期早播、拌種包衣等三項基本技術,大力推廣地膜覆蓋、良種應用、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開展機械化耕作、病蟲害統防統治兩項技術服務。

3

重視加工轉化 打造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基地

馬鈴薯主食化發展目標提出後,安定區相繼謀劃或投建了一批馬鈴薯主食化項目,各加工企業開發馬鈴薯主食化產品四大類30多種,相繼研發生產大眾主食產品、地域特色主食產品、休閒主食產品、功能性主食產品等並推向市場,馬鈴薯全粉、薯條、薯片、薯饢、馬鈴薯饅頭等受到客戶青睞。

安定區現有9家馬鈴薯製品加工企業(集團公司),設計年生產能力達56.25萬噸,形成了以精澱粉、全粉、變性澱粉、主食化及休閒食品為主的加工體系。2016年,各加工企業收購鮮薯35萬噸,加工生產馬鈴薯製品7.5萬噸。

通過政府扶持、宣傳引導、市場開拓,使當地生產的馬鈴薯主食產品進入市場,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4

強化主體參與 打造馬鈴薯主食原料生產社會服務新基地

安定區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積極扶持農業企業、馬鈴薯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按照“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機服務隊+農戶”的模式,引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農戶建立更為鞏固的幫帶關係,發揮好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在組織生產、推廣技術、提供資訊以及開拓市場方面的作用,努力推動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進程。

安定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通過配套農田水利設施、良種供應、機械化作業、技術服務、品質檢測體系和運銷服務等建設專案,建設一批佈局合理、專用、優質、穩定的優質馬鈴薯原料生產基地,為加工企業的發展提供原料保障,進而實現從產、加、銷向“消費—市場—加工—種植”的轉變,實現企業和農戶“雙贏”的目標。馬鈴薯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達到1166個,種植馬鈴薯16.3萬畝,組建農機專業服務隊82個,擁有農機具1282台(套),服務面積28萬畝。

5

加強貯藏行銷 打造馬鈴薯產業鏈綜合商品交易集散中心

安定區大力推進儲藏設施建設,依託國家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和全省千噸級馬鈴薯種薯貯藏庫專案,按照種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級、分類貯藏的要求,改進和提高貯藏技術,組織廣大農戶新建貯藏能力10噸以上的馬鈴薯標準化貯藏窖。今年建設種薯貯藏窖250座,新增貯藏能力3萬噸,全區馬鈴薯總貯藏能力達到83萬噸。形成了“恒溫庫+貯藏庫+窯窖群+千家萬戶”的貯藏體系,提高了馬鈴薯種薯安全及鮮薯貯藏水準,發揮了淡貯旺銷、均衡供應、穩定價格、促農增收的作用。

以“設施完善、功能完備、管理先進、運營規範”為目標,安定區依託定西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採取現代化物流、資訊化技術、標準化控制和專業化管理,加強軟硬體建設,高起點、高規格建設定西國家級馬鈴薯批發市場,使其成為馬鈴薯鮮薯及其加工產品、休閒食品的交易、配送、倉儲、品質檢測、電子結算、資訊發佈、展覽展示為一體的現代物流批發市場,有效增強定西馬鈴薯主食產品市場影響力。

定西國家級馬鈴薯市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進展迅速,已完成投資7980萬元,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的馬鈴薯資訊大樓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面積3200平方米的水果交易區已經完成,1.1萬平方米蔬菜交易區、1.2萬平方米馬鈴薯及薯製品交易區、2萬平方米臨街鋪面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聯繫入駐的馬鈴薯購銷客戶達到350家,蔬菜購銷客戶120家,水果購銷客戶120家。

安定區積極推行現代行銷模式,以定西物流園及定西電子商務創業園為平臺,重點推動區電商中心規範運作及提升、鄉鎮電商服務站、村級服務點建設、電商人員培訓等工作。區政府與阿裡巴巴集團簽訂的“農村淘寶”項目正式啟動運營,“農村淘寶”安定區運營中心和“菜鳥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完工,52個村級服務點正式開業運營。

安定區高度重視宣傳推介工作,在連續舉辦15屆馬鈴薯大會的基礎上,今年10月將繼續舉辦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本屆馬鈴薯大會以“馬鈴薯產業扶貧與縣域經濟發展”為主題,突出高端論壇和展覽展示,重點邀請國家馬鈴薯產業體系專家、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專家就馬鈴薯種薯、主食化加工、馬鈴薯產業與縣域經濟融合發展進行專題講座。同時,還將開展產品體驗和文化活動等。

站在新的起點上,安定區正在按照“抓種薯繁育促外銷,抓機械耕作促效益,抓品牌建設促銷售,抓市場建設強服務,抓精深加工促轉化”的總體思路,穩定種植面積,擴大良種繁育,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改擴建貯藏設施,壯大龍頭企業,完善培育市場體系,全力實現馬鈴薯種植品種向專用化轉型、加工產品向主食化轉型、消費理念向大眾化轉型,助推全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重點擴繁新大坪、隴薯7號、隴薯10號、青薯9號和冀張8號等品種。同時,全區建立一級種生產基地15.5萬畝,重點依託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按照“公司+種植大戶或合作社”的模式,建立一級種核心示範區5萬畝,確保全區馬鈴薯一級種全覆蓋供應。

與此同時,安定區通過採取補貼的辦法加大良種調運投放力度,從8家供種企業招標採購微型薯2035.2萬粒、原種6669.8噸,實現了貧困戶戶均種植10畝馬鈴薯的目標,推動了馬鈴薯產品從種薯種植、加工到銷售產業鏈的有效銜接。

2

突出標準化種植 打造馬鈴薯主食專用品種種植基地

安定區圍繞“穩面積、增產量、提效益、增收入”的目標,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推動種植標準化,打造馬鈴薯主食專用品種種植基地。按照“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土地流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戶”的模式,加快發展馬鈴薯適度規模種植,大力推廣“黑色地膜+脫毒種薯+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機械化耕作”的馬鈴薯標準化種植技術,積極開展機耕、機播、機收等機械化作業和膜下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應用示範,推動馬鈴薯種植規模化、品種專用化、耕作機械化、銷售訂單化。今年全區種植馬鈴薯101萬畝,其中黑色全膜覆蓋86.88萬畝。

在基地建設上,安定區重點以李家堡鎮為主建立南川萬畝馬鈴薯一級種標準化生產基地,香泉鎮萬畝馬鈴薯高標準生產基地和魯家溝鎮5000畝馬鈴薯原種基地。依託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和種薯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成馬鈴薯核心示範區36個19.24萬畝。

增產增收,技術是關鍵。安定區有步驟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模式的引進試驗和示範工作,加強技術貯備與技術創新。在標準化基地建設中,重視普及輪作倒茬、適期早播、拌種包衣等三項基本技術,大力推廣地膜覆蓋、良種應用、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開展機械化耕作、病蟲害統防統治兩項技術服務。

3

重視加工轉化 打造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基地

馬鈴薯主食化發展目標提出後,安定區相繼謀劃或投建了一批馬鈴薯主食化項目,各加工企業開發馬鈴薯主食化產品四大類30多種,相繼研發生產大眾主食產品、地域特色主食產品、休閒主食產品、功能性主食產品等並推向市場,馬鈴薯全粉、薯條、薯片、薯饢、馬鈴薯饅頭等受到客戶青睞。

安定區現有9家馬鈴薯製品加工企業(集團公司),設計年生產能力達56.25萬噸,形成了以精澱粉、全粉、變性澱粉、主食化及休閒食品為主的加工體系。2016年,各加工企業收購鮮薯35萬噸,加工生產馬鈴薯製品7.5萬噸。

通過政府扶持、宣傳引導、市場開拓,使當地生產的馬鈴薯主食產品進入市場,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4

強化主體參與 打造馬鈴薯主食原料生產社會服務新基地

安定區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積極扶持農業企業、馬鈴薯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按照“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機服務隊+農戶”的模式,引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農戶建立更為鞏固的幫帶關係,發揮好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在組織生產、推廣技術、提供資訊以及開拓市場方面的作用,努力推動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進程。

安定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通過配套農田水利設施、良種供應、機械化作業、技術服務、品質檢測體系和運銷服務等建設專案,建設一批佈局合理、專用、優質、穩定的優質馬鈴薯原料生產基地,為加工企業的發展提供原料保障,進而實現從產、加、銷向“消費—市場—加工—種植”的轉變,實現企業和農戶“雙贏”的目標。馬鈴薯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達到1166個,種植馬鈴薯16.3萬畝,組建農機專業服務隊82個,擁有農機具1282台(套),服務面積28萬畝。

5

加強貯藏行銷 打造馬鈴薯產業鏈綜合商品交易集散中心

安定區大力推進儲藏設施建設,依託國家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和全省千噸級馬鈴薯種薯貯藏庫專案,按照種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級、分類貯藏的要求,改進和提高貯藏技術,組織廣大農戶新建貯藏能力10噸以上的馬鈴薯標準化貯藏窖。今年建設種薯貯藏窖250座,新增貯藏能力3萬噸,全區馬鈴薯總貯藏能力達到83萬噸。形成了“恒溫庫+貯藏庫+窯窖群+千家萬戶”的貯藏體系,提高了馬鈴薯種薯安全及鮮薯貯藏水準,發揮了淡貯旺銷、均衡供應、穩定價格、促農增收的作用。

以“設施完善、功能完備、管理先進、運營規範”為目標,安定區依託定西馬鈴薯綜合交易中心,採取現代化物流、資訊化技術、標準化控制和專業化管理,加強軟硬體建設,高起點、高規格建設定西國家級馬鈴薯批發市場,使其成為馬鈴薯鮮薯及其加工產品、休閒食品的交易、配送、倉儲、品質檢測、電子結算、資訊發佈、展覽展示為一體的現代物流批發市場,有效增強定西馬鈴薯主食產品市場影響力。

定西國家級馬鈴薯市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進展迅速,已完成投資7980萬元,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的馬鈴薯資訊大樓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面積3200平方米的水果交易區已經完成,1.1萬平方米蔬菜交易區、1.2萬平方米馬鈴薯及薯製品交易區、2萬平方米臨街鋪面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聯繫入駐的馬鈴薯購銷客戶達到350家,蔬菜購銷客戶120家,水果購銷客戶120家。

安定區積極推行現代行銷模式,以定西物流園及定西電子商務創業園為平臺,重點推動區電商中心規範運作及提升、鄉鎮電商服務站、村級服務點建設、電商人員培訓等工作。區政府與阿裡巴巴集團簽訂的“農村淘寶”項目正式啟動運營,“農村淘寶”安定區運營中心和“菜鳥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完工,52個村級服務點正式開業運營。

安定區高度重視宣傳推介工作,在連續舉辦15屆馬鈴薯大會的基礎上,今年10月將繼續舉辦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本屆馬鈴薯大會以“馬鈴薯產業扶貧與縣域經濟發展”為主題,突出高端論壇和展覽展示,重點邀請國家馬鈴薯產業體系專家、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專家就馬鈴薯種薯、主食化加工、馬鈴薯產業與縣域經濟融合發展進行專題講座。同時,還將開展產品體驗和文化活動等。

站在新的起點上,安定區正在按照“抓種薯繁育促外銷,抓機械耕作促效益,抓品牌建設促銷售,抓市場建設強服務,抓精深加工促轉化”的總體思路,穩定種植面積,擴大良種繁育,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改擴建貯藏設施,壯大龍頭企業,完善培育市場體系,全力實現馬鈴薯種植品種向專用化轉型、加工產品向主食化轉型、消費理念向大眾化轉型,助推全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