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蘇霍伊十年礪劍造艦載機 海側衛性能不俗卻無人問津

蘇-27“側衛”堪稱蘇霍伊設計局的巔峰之作, 完美的飛行性能和操縱特性使得該機躋身20世紀最優秀作戰飛機之列。 在蘇-27的基礎上, 蘇霍伊不斷壯大側衛家族的規模, 其衍生型號多到令人眼花繚亂。 蘇-27K則是眾多改型中最獨特的那一個, 也是最命途多舛的那一個。

蘇-27K是由蘇-27基本型發展而來的海軍艦載機, 被命名為“海側衛”, 生產型號則是蘇-33。 從蘇-27K的設計到正式命名為蘇-33經歷了整整十年時間, 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 其實早在1978年, 還未完成原型機製造的蘇霍伊就提出彈射起飛方式的蘇-27KI艦載機設計方案,

但由於彈射器研製問題計畫被取消。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的蘇-27K和米格-29K

1980年蘇聯開始銀針計畫, 目的是解決常規固定翼飛機在航母起降問題。 1984年蘇-27K計畫重新開始, 25號原型機被改裝為蘇-27K驗證機。 同年11月, 這架飛機墜毀。 1986年蘇霍伊設計局在軍方支援下提供了加裝全動式前翼的24號機(蘇-27M的前期研究型號飛機)與T10U2雙座機,

1987年24號機墜毀。

到12月, 兩架新的T10K-1, T10K-2分別到位。 它們是第一批模組化製造批量型戰鬥機, 2號機可以折疊機翼。 1988年T10K-1墜毀。 直到1990年前, 只有1架蘇-27K在進行試驗。 1989年11月1日, T10K-2成功降落在庫茲涅佐夫航母上, 飛機正式被命名為蘇-33。 1990年開始批量生產蘇-33, 到1994年為止, 共生產了24架蘇-33裝備航母。

蘇-33 T-10K-4原型機

作為俄羅斯第一種傳統起落艦載戰鬥機, 蘇-33各方面均為現役艦載機中最優秀的。 美國主力艦載機F-14, F/A-18C/D在總體性能上與蘇-33完全不是同級別戰鬥。 即使裝備AIM-120的F/A-18E/F, 在機動性能與加速性能上也遠遠不是蘇-33對手。

外觀上, 蘇-33與其他蘇-27系列飛機的差別集中於以下幾點:裝備了前機翼;前起落架為加強的雙輪結構;尾垂略高於陸基型蘇-27;尾梁較短且安裝了尾鉤;飛機機翼可以折疊。 最後這兩點也是判別蘇-33與蘇-35差別最明顯地方。

蘇-33的機翼可折疊

生產型號蘇-33換裝AL-31K發動機, 它比AL-31F推力增加了15%。 彈射座椅是K-36K型號, 安裝角度向後傾斜30度, 這可以讓飛行員抗超載能力提高1G。 蘇-33使用超載為9G, 採用了裝在扶手上的側置操縱杆和用於空中加油裝置。 此外, 該機還裝備ZHUK-27雷達, 此雷達的改型分別裝配了蘇-27SKM, 蘇-30系列。 尾錐上裝備有警告雷達, 目標RCS3時, 監視距離為30-50KM, 方位角仰俯角均為+-60度。

蘇-33裝備了光電設備, 頭盔瞄準器是第二代產品。

這套光電設備可以在關閉雷達情況下控制最新的R-73M空對空導彈, 並且可以引導對地攻擊。 與蘇-27基礎型號比較, 蘇-33座艙較為現代化, 陰極多功能顯示器取代了原來的儀錶。 由於裝備了先進大功率發動機, 蘇-33可以攜帶6噸掛載滑跳起飛。 當然, 如果能裝備彈射器起飛的話, 蘇-33的載重將可以達8噸以上。

烏克蘭的T-10K-7原型機

可惜它的未來卻非常黯淡。由於俄羅斯只裝備1艘航空母艦,作為專業艦載戰鬥機的前景並不樂觀。蘇霍伊公司曾試圖用並列雙座佈局且安裝了法佐特隆“甲蟲”雷達的蘇-27KUB教練型吸引中印兩大客戶的青睞。2004年,印度最終選擇了米格-29K,而中國決定以2004年從烏克蘭買到的蘇-33 T-10K-7預生產型為藍本自行研製殲-15艦載戰鬥機,導致蘇-33的出口成績至今為0。

烏克蘭的T-10K-7原型機

可惜它的未來卻非常黯淡。由於俄羅斯只裝備1艘航空母艦,作為專業艦載戰鬥機的前景並不樂觀。蘇霍伊公司曾試圖用並列雙座佈局且安裝了法佐特隆“甲蟲”雷達的蘇-27KUB教練型吸引中印兩大客戶的青睞。2004年,印度最終選擇了米格-29K,而中國決定以2004年從烏克蘭買到的蘇-33 T-10K-7預生產型為藍本自行研製殲-15艦載戰鬥機,導致蘇-33的出口成績至今為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