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棚螞蚱拓寬劉辛莊村致富路

螞蚱, 也叫“蝗蟲”, 喜歡啃食禾本科植物的葉片, 是一種農業害蟲。 但在阜城縣碼頭鎮劉辛莊村村民劉愛國、張小陸的眼裡, 那一隻只活蹦亂跳的螞蚱,

可是他們的“寶貝”、他們的“致富蟲”。

莊稼地裡“種”螞蚱

每天早晨, 劉愛國都要到遠離農田的路邊、溝邊砍回蘆葦和青草, 飼喂螞蚱。 進入大棚後, 要趕緊把入口封嚴實, 不然螞蚱會“蜂擁而逃”。 把草料均勻鋪在地上, 再把吃剩的草棍清理出來,

看著地上、棚壁上散落的黑壓壓的螞蚱, 劉愛國心裡樂開了花, “別看這小東西不起眼, 它不僅可以油炸、燒烤、做醬, 還能從中提取昆蟲蛋白質和甲殼素, 製成藥品和保健品, 前景廣闊!”

去年夏天, 劉愛國在電視節目中看到, 滄州有養殖螞蚱的基地, 就去考察了一番。 這種螞蚱叫做“東亞飛蝗”, 體內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游離氨基酸、維生素、甲殼素, 高蛋白、低脂肪, 是一種營養結構合理的健康食品。 除了食用, 螞蚱還能入藥, 具有止咳平喘、解毒透疹等功效, 可用於治療百日咳、心腦血管等疾病, 對降“三高”、降低膽固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劉愛國發現養螞蚱投入小、用地少、見效快, 再加上阜城當地基本沒有養殖螞蚱的, 於是從去年7月開始,

建起了三座大棚, 每座100平方米, 嘗試著養殖。 螞蚱卵孵化後, 一周左右可生長成幼蟲, 而後7天蛻一次皮, 蛻5次皮後成為成蟲, 一般50天左右就能出一茬, “養螞蚱, 氣溫需要在15℃到30℃之間, 一年能養三茬。 第一年由於沒有經驗, 只能一邊養, 一邊向專家請教。 結果兩茬一共收了500斤螞蚱, 批發價一斤在12元左右, 收入6000多元。 每座棚連棚帶螞蚱卵成本約2000元, 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比打工、種地強多了”。

今年, 劉愛國又新建了三座大棚, 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剛開始養的時候, 有些人不理解, 說螞蚱不是害蟲嘛, 咋還養這東西?”不過, 隨著劉愛國試養成功, 村民的態度也有了轉變。 在他的帶動下, 村民張小陸也養起了螞蚱。

一次投入 多年獲益

張小陸是村裡的貧困戶, 有脫貧願望, 只是苦於沒有好項目。 “養豬、養雞投入太大, 需要的地方也大, 萬一養不好怕賠本。 養螞蚱投入小、見效快, 是個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今年春天, 他東拼西湊了1萬餘元, 建起5個養殖棚。

為了讓螞蚱吃飽、吃好, 張小陸專門種了兩畝玉米苗。

每天, 他都揮舞著鐮刀, 將一捆捆綠油油的嫩玉米秸送到棚裡。 眨眼間, 棚裡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唰唰”聲, 一棵棵玉米秸變成了螞蚱的美餐, 不一會兒就剩下了光溜溜的秸杆。 夏天又悶又熱, 還要忍受蚊蟲叮咬, 養螞蚱實在是個辛苦活兒。

“螞蚱很能吃, 平均一座棚一天需要200斤草, 一天喂三回。 尤其是蛻最後一次皮的時候, 一定不能讓它們挨餓, 一般是一頓麥麩、兩頓青草。 螞蚱還‘嬌氣’, 對農藥特別敏感, 食料裡只要沾上一點兒農藥也會致死。 不過, 螞蚱的抗病能力還是挺強的, 不用防疫, 也不用藥, 絕對是純天然綠色食品。 ”不僅餵養麻煩, 抓螞蚱也不容易。 白天, 只要有人進入大棚, 螞蚱立即就蹦得遠遠的, 只能深夜“圍捕”, 然後趕緊分裝進透氣的網袋……趕上螞蚱出棚時,光是抓捕、包裝,就要忙活大半夜。

張小陸今年養了三茬螞蚱,已基本收回了成本,“螞蚱卵可以在地裡過冬,到明年春天,自己就能孵化出來。所以說,養螞蚱是一次投入、多年獲益”。

雖然養螞蚱收益高、見效快,可在養殖過程中也要講究技巧和方法。今年夏天雨水多、連陰天多,有時雷雨來了連遮蓋都來不及,劉愛國和張小陸的第二茬螞蚱都死了不少。張小陸說:“後來才知道,螞蚱怕潮濕。夏天下過雨後一出太陽,底下蒸,上面曬,螞蚱就一片一片地死,明年再養的時候要注意了。”

由於劉辛莊村目前只有兩戶養螞蚱,形不成規模,達不到客商上門收購的條件。而螞蚱長成後,要趕在產卵前幾天售出,否則產卵後很快就會死掉。死螞蚱只剩空殼,不適宜食用,根本沒人要。螞蚱養成如何賣出,成了擺在養殖戶面前的一大難題。

“養螞蚱是一個致富的好項目,雖然有風險,可還得闖一闖!”劉愛國看好養螞蚱的廣闊前景,計畫明年建一個冷庫,螞蚱出棚後可以先冷凍起來,抵禦銷售風險,“我要是能在螞蚱養殖上闖出條路子,也能帶動更多的鄉親加入。大家抱團取暖,一同靠養螞蚱致富!”

衡水晚報記者 崔玉玲/文 牛軍凱/圖

然後趕緊分裝進透氣的網袋……趕上螞蚱出棚時,光是抓捕、包裝,就要忙活大半夜。

張小陸今年養了三茬螞蚱,已基本收回了成本,“螞蚱卵可以在地裡過冬,到明年春天,自己就能孵化出來。所以說,養螞蚱是一次投入、多年獲益”。

雖然養螞蚱收益高、見效快,可在養殖過程中也要講究技巧和方法。今年夏天雨水多、連陰天多,有時雷雨來了連遮蓋都來不及,劉愛國和張小陸的第二茬螞蚱都死了不少。張小陸說:“後來才知道,螞蚱怕潮濕。夏天下過雨後一出太陽,底下蒸,上面曬,螞蚱就一片一片地死,明年再養的時候要注意了。”

由於劉辛莊村目前只有兩戶養螞蚱,形不成規模,達不到客商上門收購的條件。而螞蚱長成後,要趕在產卵前幾天售出,否則產卵後很快就會死掉。死螞蚱只剩空殼,不適宜食用,根本沒人要。螞蚱養成如何賣出,成了擺在養殖戶面前的一大難題。

“養螞蚱是一個致富的好項目,雖然有風險,可還得闖一闖!”劉愛國看好養螞蚱的廣闊前景,計畫明年建一個冷庫,螞蚱出棚後可以先冷凍起來,抵禦銷售風險,“我要是能在螞蚱養殖上闖出條路子,也能帶動更多的鄉親加入。大家抱團取暖,一同靠養螞蚱致富!”

衡水晚報記者 崔玉玲/文 牛軍凱/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