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陪孩子一起聽音樂》|用一年時間 帶孩子完成西方古典音樂啟蒙

劉雪楓·陪孩子一起聽音樂

跟隨古典音樂理論學者、著名音樂評論家

劉雪楓老師

聆聽世界最美聲音

完成人生之初的音樂啟蒙

1年200餘講

115位殿堂級作曲家

200余首震撼心靈的世界經典作品

全年199元

10月10日正式上線

每週二三五六更新

掃碼立即訂閱

孩子為什麼離不開音樂

文 | 劉雪楓

小朋友們, 所有愛孩子的大人們, 你們好!我是劉雪楓, 從今天開始, 我將陪你們一起聽音樂, 一起享受人類文明最精彩的部分。

我也是孩子的父親, 同時也是從小就熱愛音樂的人。 可能和你們很多人不一樣, 我的父親曾經是一位音樂家, 在我小的時候, 我父親的音樂生涯正處於最好的年代, 後來因為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 他的音樂事業被迫放棄了。 但是他還是遺傳給了我音樂的基因, 使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機會受到音樂的洗禮。

洗禮是什麼?洗禮就是音樂給你從小打上印記了, 告訴你, 你這輩子離不開音樂了, 它將伴隨你一起長大, 在你最需要它的時候, 它會陪伴你、安慰你, 還可以激勵你、昇華你。

孩子, 我想讓你享受音樂的樂趣

現在說說我的女兒, 她和千萬個中國孩子一樣, 曾經也是一位琴童, 她也許真的像她的小提琴老師所說的那樣,

是一位小提琴家的“好材料”, 因為她的“樂感”很好, 視譜能力很強, 又天生一雙大手。

這最後一點很重要, 因為我要是有一雙和她一樣的“大手”, 就可能隨父親一直把琴學下去, 即便成不了小提琴家, 恐怕日後也要以此謀生, 做一個室內樂演奏家或者樂隊裡的樂手, 很有可能要去音樂學院學專業, 而不是進北大去讀那麼多的書。 但是, 我欣賞音樂的樂趣還會那麼大嗎?現在想起來覺得如果小提琴拉得足夠好, 對音樂的理解和熱愛肯定會不一樣, 但真要是如此了, 恐怕結局也會是不一樣的。

我沒有走音樂之路, 我女兒最終沒有走小提琴家的路。 其實我在她還沒上中學的時候就想通了一個道理,

不從事音樂專業同樣可以很好地享受音樂的樂趣。 不僅如此, 我更願意看到的是女兒幸福童年的完整。 她喜歡唱歐美流行歌曲, 喜歡讀書, 喜歡胡寫亂寫, 好幾部關於考古探案方面的小說都開了很複雜的頭兒……當然她也狂迷芭比娃娃和泰迪熊, 一個人在那裡玩得有滋有味, 把玩具都擺成了故事、情節, 還給它們都配上了對白。

從五歲就伴隨她的小提琴, 對她來說只是眾多比較喜歡的玩具之一, 令我特別高興的是, 這件玩具後來竟然“終於”成為她的最愛, 假如連續幾天不拿起來“玩玩”, 她就會憋得難受。

我記得她在緊張的中學期末考試結束後, 總會說“可以痛快地拉拉琴了”, 每當我聽到這樣的話, 我的心裡總是倍感欣慰。

確實, 每個寒暑假期都是她練琴最多的時光, 那可是心甘情願地去練啊!想想女兒從第一次接觸小提琴到她中學畢業已經十餘年, 要是當年她對小提琴便有這樣的鍾愛, 我真會認為我們家裡終於誕生了一位元音樂天才, 因為在我的認識中, 所謂天才就是天生的緣分, 一點都勉強不來。

比如說巴赫、莫札特、舒伯特、孟德爾松等, 他們都是這樣的天才, 因為他們都是天生地熱愛音樂。 可惜我女兒不是天才, 她也曾經為了少練會兒琴而窮盡了她所有的智慧, 甚至整天悶悶不樂。 她後來對音樂的興趣是靠家庭的日常薰陶並通過潛移默化的聆聽、欣賞慢慢培養起來的。

莫札特和他的爸爸、姐姐

在我們中國,像我女兒這樣雖然身為琴童但並不指望走專業道路的孩子何止千萬?這些孩子學琴的目的是什麼呢?當然不出是為了提升修養、豐富生活情趣、開發智力甚至考試升學加分等等理由。

不過,在我接觸到的很多琴童中,他們絕大多數並沒有因為學了樂器而變得喜歡上音樂,這當中並沒有產生必然的反應,相反,有些孩子還因此憎惡音樂,抗拒音樂。

我覺得這才是最大的浪費,也是最大的悲哀。還有一種現象是父母不斷地督促孩子練琴,卻不給孩子欣賞音樂留出時間,孩子想聽會兒音樂,父母就說:“你哪有時間聽音樂,趕緊練琴!”

孩子,與音樂相伴,你的靈魂會被喚醒

我在這裡暫時不多講音樂到底可以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益處,我只希望那些督促甚至逼迫孩子學琴練琴的父母和已經坐到琴凳上或者拿起樂器的孩子們,千萬不要辜負了音樂的美意。

音樂與一個人的緣分,不是隨便可以遇到並且感受到的。人的一生一旦有音樂相伴,便會獲得最大的精神滿足,心靈滿足,音樂的天籟之聲響起,猶如春風吹過,沉睡的靈魂被喚醒,心靈的崇高感被激發,身體的齒輪被澆注了機油,思維和情感都像插上了翅膀,天地和諧,溫馨如夢。

音樂啊,它是可以給人帶來伊甸園般幸福體驗的魔法。

下面請小朋友聆聽我推薦給你們的第一首曲子,它不是什麼所謂的經典名曲,也並非出自我們通常熟悉的著名音樂家之手,但是它非常好聽,能夠帶給我們愉悅的好心情,能夠很輕易地就讓我們感到生活的美好。

它的作曲者叫弗朗索瓦·博伊迪厄,法國浪漫主義作曲家,因為才華橫溢而被譽為“法蘭西的莫札特”。我們將要聽到的是他的代表作品,《C 大調豎琴協奏曲》的第三樂章。

音訊選自《劉雪楓·陪孩子一起聽音樂》

劉雪楓

古典音樂理論學者,音樂評論家,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曾任三聯《愛樂》雜誌、《留聲機》中文版、《交響世界》主編,為幾十個雜誌及報紙撰寫過古典音樂專欄,著有二十餘本古典音樂圖書,聆賞音樂會、歌劇近千場,私藏古典音樂唱片十萬余張,視古典音樂研究和普及教育為畢生事業。

小的時候就是“以文會友”“以樂會友”的“孩子王”。最驕傲的事情是女兒的幸福童年始終有音樂伴隨,並且快樂地成為北京金帆樂團和美國著名大學的樂隊首席。

著名音樂評論家、音樂學者、古典音樂推廣者劉雪楓老師特別為孩子的審美培育量身打造的音訊欄目《陪孩子一起聽音樂》重裝上線播呀APP,請搜相應專輯收聽。

《陪孩子一起聽音樂》課程簡介

點擊原文,立即訂閱

莫札特和他的爸爸、姐姐

在我們中國,像我女兒這樣雖然身為琴童但並不指望走專業道路的孩子何止千萬?這些孩子學琴的目的是什麼呢?當然不出是為了提升修養、豐富生活情趣、開發智力甚至考試升學加分等等理由。

不過,在我接觸到的很多琴童中,他們絕大多數並沒有因為學了樂器而變得喜歡上音樂,這當中並沒有產生必然的反應,相反,有些孩子還因此憎惡音樂,抗拒音樂。

我覺得這才是最大的浪費,也是最大的悲哀。還有一種現象是父母不斷地督促孩子練琴,卻不給孩子欣賞音樂留出時間,孩子想聽會兒音樂,父母就說:“你哪有時間聽音樂,趕緊練琴!”

孩子,與音樂相伴,你的靈魂會被喚醒

我在這裡暫時不多講音樂到底可以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益處,我只希望那些督促甚至逼迫孩子學琴練琴的父母和已經坐到琴凳上或者拿起樂器的孩子們,千萬不要辜負了音樂的美意。

音樂與一個人的緣分,不是隨便可以遇到並且感受到的。人的一生一旦有音樂相伴,便會獲得最大的精神滿足,心靈滿足,音樂的天籟之聲響起,猶如春風吹過,沉睡的靈魂被喚醒,心靈的崇高感被激發,身體的齒輪被澆注了機油,思維和情感都像插上了翅膀,天地和諧,溫馨如夢。

音樂啊,它是可以給人帶來伊甸園般幸福體驗的魔法。

下面請小朋友聆聽我推薦給你們的第一首曲子,它不是什麼所謂的經典名曲,也並非出自我們通常熟悉的著名音樂家之手,但是它非常好聽,能夠帶給我們愉悅的好心情,能夠很輕易地就讓我們感到生活的美好。

它的作曲者叫弗朗索瓦·博伊迪厄,法國浪漫主義作曲家,因為才華橫溢而被譽為“法蘭西的莫札特”。我們將要聽到的是他的代表作品,《C 大調豎琴協奏曲》的第三樂章。

音訊選自《劉雪楓·陪孩子一起聽音樂》

劉雪楓

古典音樂理論學者,音樂評論家,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曾任三聯《愛樂》雜誌、《留聲機》中文版、《交響世界》主編,為幾十個雜誌及報紙撰寫過古典音樂專欄,著有二十餘本古典音樂圖書,聆賞音樂會、歌劇近千場,私藏古典音樂唱片十萬余張,視古典音樂研究和普及教育為畢生事業。

小的時候就是“以文會友”“以樂會友”的“孩子王”。最驕傲的事情是女兒的幸福童年始終有音樂伴隨,並且快樂地成為北京金帆樂團和美國著名大學的樂隊首席。

著名音樂評論家、音樂學者、古典音樂推廣者劉雪楓老師特別為孩子的審美培育量身打造的音訊欄目《陪孩子一起聽音樂》重裝上線播呀APP,請搜相應專輯收聽。

《陪孩子一起聽音樂》課程簡介

點擊原文,立即訂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