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知乎在愚人節上線了“明日頭條”,今日頭條怎麼看?

“明日頭條”來了, 你還看今日頭條麼?

3 月 31 日晚間, 知乎在 app 上悄無聲息地宣佈“知乎發佈明日頭條”。 鑒於第二天 4 月 1 日的特殊性, 很多人都意識到“明日頭條”是知乎在愚人節到來之際所開的一個玩笑。

不過, 雖然“明日頭條”是玩笑, 但它背後隱藏的知乎“資訊”功能“卻並非是玩笑。

知乎“資訊”功能上線

大概就在知乎發佈“明日頭條”的時候, 一部分知乎使用者已經能夠在資訊流中看見“XX 話題相關的資訊”一欄。

沒錯, 這就是知乎的“資訊”功能。

知乎“資訊”, 其實並非是新聞或資訊的整合和搬運, 而是將知乎站內用戶分享最為活躍的資訊展示在使用者的資訊流中。 這種展示只摘取關鍵資訊, 而非全文抓取或原文轉碼;使用者可以通過點擊“打開連結”查看原文, 也可以查看知乎社區內與資訊相關的問答討論和事件解讀。

(點擊“打開連結”回到協力廠商資訊頁面)

當然, 使用者也可以針對“資訊”點贊和評論。

換句話說, 知乎是以協力廠商熱點資訊為話題入口;一方面可以為協力廠商資訊平臺倒流, 另一方面也可以將話題相關的問答聚合起來, 方便用戶沿著資訊去深度認知。

“資訊”主要出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使用者的“首頁”介面, 主要是根據使用者關注的興趣標籤來展示相關的資訊, 與其他內容一起構成使用者資訊流;另外一個是“發現”介面, “資訊”將擁有一個獨立的“熱門資訊”模組, 會集中展示當下的熱門資訊列表, 用戶也可以自行流覽。

(熱門資訊)

知乎方面表示, “資訊”功能首先會出現在 Android 版用戶端和網頁版上, iOS 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另外, “資訊”不會是曇花一現的, 知乎未來會對它進行持續的反覆運算和優化。

知乎為什麼要推出“資訊”功能?

根據知乎相關產品負責人的說法, 知乎的“資訊”功能起源於 2017 年 2 月的第四屆知乎 Hackathon,

當時有人提出了“有熱門大事, 來知乎看看專業人士怎麼說”這樣一種現象, 並舉了一個例子:

在 AlphaGo 人機大戰期間, 使用者在瞭解相關資訊後, 圍繞這一事件從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對戰對圍棋的影響等領域進行討論和交流, 僅在比賽當周就湧現了 1 萬多個回答, 相關討論超過 400 多萬字。

於是, 這句話就成為知乎“資訊”的緣起。

(AlphaGo 和李世乭對戰)

但從產品邏輯的角度,知乎方面更願意把“資訊”看做是“分享”功能的一次定向升級。正是因為用戶的大量分享行為,知乎才得以將使用者分享的內容和話題進行匹配,從而展示在該話題的時間線上。

另外一方面,知乎也希望借助“資訊”功能,對相對孤立的“資訊”進行廣度和深度的增益和延伸,從而幫助用戶更為快速、全面和深度地瞭解熱門事件。

對於知乎來說,“資訊”還能夠讓整個知乎的內容更加結構化和組織化,也整個知乎內容資訊的流動和分發更加趨向完美。

知乎“資訊”來了,那頭條問答怎麼辦?

但這個功能,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今日頭條上的“頭條問答”。

(頭條問答)

“頭條問答”上線於 2016 年 4 月,從內容形態的角度來看,與知乎的問答模式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於是有人稱之為“知乎的最強敵手”。

那麼問題來了:

有了知乎“資訊”,你以後還看今日頭條嗎?

(AlphaGo 和李世乭對戰)

但從產品邏輯的角度,知乎方面更願意把“資訊”看做是“分享”功能的一次定向升級。正是因為用戶的大量分享行為,知乎才得以將使用者分享的內容和話題進行匹配,從而展示在該話題的時間線上。

另外一方面,知乎也希望借助“資訊”功能,對相對孤立的“資訊”進行廣度和深度的增益和延伸,從而幫助用戶更為快速、全面和深度地瞭解熱門事件。

對於知乎來說,“資訊”還能夠讓整個知乎的內容更加結構化和組織化,也整個知乎內容資訊的流動和分發更加趨向完美。

知乎“資訊”來了,那頭條問答怎麼辦?

但這個功能,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今日頭條上的“頭條問答”。

(頭條問答)

“頭條問答”上線於 2016 年 4 月,從內容形態的角度來看,與知乎的問答模式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於是有人稱之為“知乎的最強敵手”。

那麼問題來了:

有了知乎“資訊”,你以後還看今日頭條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