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為什麼孩子不理你

身邊的母親朋友總會向我訴苦“為什麼他就不能理解我呢?”他是指她們的孩子。

每次聽到這樣的抱怨時, 我笑笑不言語了, 其實這個速食的時代裡,

想要得到理解, 已經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了。 戀愛裡, 男女會因為相互的不理解而冷戰、熱吵、甚至分手。 婚姻裡, 男人總是抱怨, 你不懂我們男人的面子、婆媳夾縫裡的為難、掙錢的屈辱與艱辛;女人會委屈, 你不懂我們女人懷孕、生子的痛楚, 你不懂我們需要你的陪伴, 你不懂為了這個家, 我做出的犧牲。 家庭裡, 父母會說“我是為了你好, 為了你我起早貪黑, 放棄了一切, 你怎麼狼心狗肺, 不理解我”;孩子會說“我已經殫精竭慮, 聽老師的話, 聽父母的話, 我也想聽聽自己的話, 好嗎?為什麼你們不理解我?”。

這個紛繁繁雜的人群裡, 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但是無論哪個角色, 都是滿腹的委屈和隨時隨地的尋求理解。

其實這是人之常情。 只是尋求別人的理解, 真的那麼重要嗎?

一位女學生在夜自習的時候找了我, 當坐到一起, 她尷尬的笑了笑, 說了點題外話, 看著書, 漫不經心的翻著。

我知道她是因為和媽媽的關係一直不和諧, 從她的作文、隨筆裡看出了問題, 給她寫了四五百字的批改與疏導。

她找了我, 約我談談。

“你和媽媽還好嗎?”我試探著。

“老師, 你說為什麼我媽總是三個字, 讓我啞口無言呢?”

“為了你”我猜測著, 順嘴說道。

“是的, 無論幹什麼, 他都會說, 我為了你, 如何如何, ”他激動起來, 眼裡憋著淚花, 咬著嘴。

“為了你之後, 就該是你應該如何如何了, 是嗎?”

“對, 對, 對, 是的 接下來, 就說我應該考多好多好”她站起來, 手不自覺的擺動著。

我知道她只是想找個傾聽者, 沒接話。 微笑看著她, 示意她繼續。

“她總是逼著我學習學習, 偷看我監視我, 利用送水果的機會一次次的監督我。 她不信任我, 每次和同學出去, 她都會一直打電話, 同學都不敢繼續叫我了“她已經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 眼淚像衝破了堤岸的洪水, 兩隻手邊說邊擦。 抽噎著。

“她總是告訴我, 學習是唯一的路, 只有成績可以救你, 她一直刺激我, 誰 誰 誰又聽話, 又學習好, 而我一無是處。 “

“她為什麼不理解我啊。 我也是人, 我高中了, 我也有七情六欲, 我也想歇一會兒, 我也想和別人一樣, 我也想考好啊, 但是我就是喜歡寫詩歌, 我覺得不耽誤我的學習啊, 為什麼她要強加於我, 為什麼她要我去完成他的理想,

為什麼她要一次次的不信任我, 為什麼……”

她幾乎是咆哮了, 幾乎已經忘記了, 她現在是在幹什麼, 一連串的為什麼, 其實還是那個不理解造成的。 她放聲大哭起來, 一會兒等她情緒平復一點, 我拉著她的手, 看到了一雙細嫩光滑的小手和一張沒臉淚痕的臉。

“好的, 我問你幾個問題吧。 你真的設身處地的理解過一個人嗎?當事情發生, 你就是她, 完全的成為她。 ”

“目前為止, 沒有, 不過我會換位思考。 ”她沉吟了一下。

“好的, 你為誰換位思考過?”

“我同學啊, 她是我閨蜜, 她和我無話不談, 我就可以理解她的一切。 ”她驕傲地說著。

“好, 那麼你們有過矛盾嗎?”

“有啊, 但是我們一會兒就沒事了”

“其實要想完全理解一個人, 你得先完全瞭解一個人, 你覺得你會完完全全的瞭解他嗎?或者說, 你和你的閨蜜很好, 你會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訴她嗎?首先, 你能參與她所有的事情嗎?她所有的情緒活動, 你都完全感知嗎?“

“那不可能啊, 晚上我們不在一起, 再說了我也有一些太私密的東西, 誰都不會告訴“她自言自語。

“那麼,其實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兩個事物,完全一樣。而人更是如此,既然這樣,就不會有設身處地的真實存在。那麼你怎麼會完全瞭解,以至理解呢?每個人,最瞭解自己的莫過於自己了,那麼你理解自己了嗎?是不是有時候發現,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嘛,會幹嘛,能幹嘛?“

“哦,是的“她調整了坐姿,看著我,思考著。

“還有啊,你想過媽媽為什麼不理解你的心思嗎?“

“她就是強勢,啥都管!”她嘟起嘴,嘟囔著。

“其實媽媽還是比較瞭解你的,或者說更瞭解小時候的你,想必你們平時也不溝通吧,所以你在長大,而媽媽不瞭解你已經長大。再者,你未必做出了讓她放心的事,比如你的學習習慣,如果你是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每一次的事情都會很好解決、處理,那麼她也不會如此干涉。還有,這個時期的你,正是你由孩子到大人的時候,你的逆反心理會讓你更加反感管束,而你越反感 她越害怕你的長大,她將無法再管你,他還更加害怕她頭腦裡你犯更大的錯誤。”

“是的,也許平時我答應的事,沒有很好完成。但是我就是故意氣他”

“那麼你已經長大了,你要用行為告訴他們,你們放心,你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本分的事情,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愛好,比如寫詩歌,但是前提是你不耽誤學習,其次不要告訴他們,等以後有了成果,再說。其次,你要多溝通,讓她瞭解你的內心,有助於進一步理解;

“我無法和他交流,我不想和她說話!’

“交流要注意方式,說話不一定是交流啊。你看,你說她不理解你,你理解她嗎?你知道她這樣的原因嗎?你知道你的媽媽到底多辛苦嗎?你知道你媽媽一天都在幹嘛?你知道她和爸爸、姥姥、奶奶等人的關係嗎?你知道她的過去嗎?你知道她的工作、朋友是什麼情況呢?你知道她也要更年期嗎?你知道關於她的所有嗎?“

她不說話了,眼淚流出來了,沒有憤怒,還有譴責,只是譴責裡也有一部分出於她對媽媽的。

理解這東西,幾乎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完全。如果連最起碼的瞭解都沒有,談何理解。

“那老師,難道沒人可以理解我嗎?“

“其實人難道非得要別人理解嗎?沒有理解就不能活嗎?和你經歷相似的人,可以限度大一點的理解你,既然我們自己都不理解自己,為什麼要讓別人理解你?反過來說,你真實理解過一個人嗎?既然我們也不會完全理解別人,我們為什麼要求得別人的理解?“

“是啊,就像一隻小鳥,怎麼去理解一隻老鷹的志向啊?“

“對呀,經歷不同,處境不同、平臺不同,談何理解?即使別人說理解你,也是一種敷衍罷了。“

她的情緒穩定下來了。

“其實我也知道媽媽是為了我好,可是她的方式真的讓我欲哭無淚。“

聽到她把稱呼改了,一直說話中,她提到母親都用的生硬的“她“,而這次她說的是”媽媽“。

“對呀,如果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無限的理解你的話,你就得活成三頭六臂了。你得迎合所有年齡、性別、工作性格、價值觀不同的人。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尋求所有人的理解,永遠知道自己在幹嗎,不越規矩的同時理解自己就好,儘量把自己做到最好,超越自己,無需別人的理解敷衍與評論證實,至於方式方法,那得聰明巧妙了。同時要知道我們也不會完全的理解別人的,所以少去苛責別人,因為你不是她,你就不會完全體會事情中的她的方方面面的真實。’

“也許是吧,老師,那我就去安心學習吧,我把學習弄好了,也去偷偷寫詩歌,我得和媽媽談談,心平氣和的,其實誰也不容易。’

看著她“老氣橫秋’的表情,我笑了,孩子就是孩子,只要她認可了,她就回去改變。

其實生活裡何嘗不是如此,任何一種角色裡,無需他人的理解;面對別人的生活,多去理解,因為我不是他,他不是我。

作者:王芳,呼和浩特第二十九中學 教師

“那麼,其實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兩個事物,完全一樣。而人更是如此,既然這樣,就不會有設身處地的真實存在。那麼你怎麼會完全瞭解,以至理解呢?每個人,最瞭解自己的莫過於自己了,那麼你理解自己了嗎?是不是有時候發現,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嘛,會幹嘛,能幹嘛?“

“哦,是的“她調整了坐姿,看著我,思考著。

“還有啊,你想過媽媽為什麼不理解你的心思嗎?“

“她就是強勢,啥都管!”她嘟起嘴,嘟囔著。

“其實媽媽還是比較瞭解你的,或者說更瞭解小時候的你,想必你們平時也不溝通吧,所以你在長大,而媽媽不瞭解你已經長大。再者,你未必做出了讓她放心的事,比如你的學習習慣,如果你是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每一次的事情都會很好解決、處理,那麼她也不會如此干涉。還有,這個時期的你,正是你由孩子到大人的時候,你的逆反心理會讓你更加反感管束,而你越反感 她越害怕你的長大,她將無法再管你,他還更加害怕她頭腦裡你犯更大的錯誤。”

“是的,也許平時我答應的事,沒有很好完成。但是我就是故意氣他”

“那麼你已經長大了,你要用行為告訴他們,你們放心,你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本分的事情,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愛好,比如寫詩歌,但是前提是你不耽誤學習,其次不要告訴他們,等以後有了成果,再說。其次,你要多溝通,讓她瞭解你的內心,有助於進一步理解;

“我無法和他交流,我不想和她說話!’

“交流要注意方式,說話不一定是交流啊。你看,你說她不理解你,你理解她嗎?你知道她這樣的原因嗎?你知道你的媽媽到底多辛苦嗎?你知道你媽媽一天都在幹嘛?你知道她和爸爸、姥姥、奶奶等人的關係嗎?你知道她的過去嗎?你知道她的工作、朋友是什麼情況呢?你知道她也要更年期嗎?你知道關於她的所有嗎?“

她不說話了,眼淚流出來了,沒有憤怒,還有譴責,只是譴責裡也有一部分出於她對媽媽的。

理解這東西,幾乎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完全。如果連最起碼的瞭解都沒有,談何理解。

“那老師,難道沒人可以理解我嗎?“

“其實人難道非得要別人理解嗎?沒有理解就不能活嗎?和你經歷相似的人,可以限度大一點的理解你,既然我們自己都不理解自己,為什麼要讓別人理解你?反過來說,你真實理解過一個人嗎?既然我們也不會完全理解別人,我們為什麼要求得別人的理解?“

“是啊,就像一隻小鳥,怎麼去理解一隻老鷹的志向啊?“

“對呀,經歷不同,處境不同、平臺不同,談何理解?即使別人說理解你,也是一種敷衍罷了。“

她的情緒穩定下來了。

“其實我也知道媽媽是為了我好,可是她的方式真的讓我欲哭無淚。“

聽到她把稱呼改了,一直說話中,她提到母親都用的生硬的“她“,而這次她說的是”媽媽“。

“對呀,如果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無限的理解你的話,你就得活成三頭六臂了。你得迎合所有年齡、性別、工作性格、價值觀不同的人。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尋求所有人的理解,永遠知道自己在幹嗎,不越規矩的同時理解自己就好,儘量把自己做到最好,超越自己,無需別人的理解敷衍與評論證實,至於方式方法,那得聰明巧妙了。同時要知道我們也不會完全的理解別人的,所以少去苛責別人,因為你不是她,你就不會完全體會事情中的她的方方面面的真實。’

“也許是吧,老師,那我就去安心學習吧,我把學習弄好了,也去偷偷寫詩歌,我得和媽媽談談,心平氣和的,其實誰也不容易。’

看著她“老氣橫秋’的表情,我笑了,孩子就是孩子,只要她認可了,她就回去改變。

其實生活裡何嘗不是如此,任何一種角色裡,無需他人的理解;面對別人的生活,多去理解,因為我不是他,他不是我。

作者:王芳,呼和浩特第二十九中學 教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