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連城林坊:探索黨建新模式 打造特色新城鎮

林坊鎮是連城縣“北進西拓、適度東移”城市發展戰略中西城新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區位優勢的凸顯和交通條件的改善, 林坊鎮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 如何把握好發展機遇?林坊鎮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路子, 探索“生態党建當先鋒、項目党建促發展”模式, 創建“生態黨建”品牌。

棄高薪, 大學生回鄉辦起合作社

在林坊鎮眾多脫貧模式中, 黨員辦起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脫貧是主要模式之一, 其中, 林坊鎮的黨員大學生林海鑫的回鄉創業經歷有點特別。

林海鑫是土生土長的林坊鎮人,

父母辛苦將他培養成一名大學生。 畢業後, 他留在福州一家知名金融機構工作, 收入可觀, 前途可期。

因父親在家鄉種植鮮切花, 工作閒暇之余, 林海鑫時常奔波于福州周邊各個花卉市場為父親的鮮切花跑銷售, 他發現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 人們也越來越注重生活的品質, 做金融投資的他敏銳地嗅到鮮切花產業的發展前景。

考慮到家鄉仍然較窮較落後, 大量的田地荒蕪, 當地農民沒有增收路子, 林海鑫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 “父親有經驗和技術, 我有銷售管道和行銷策略, 花卉產業又被列為連城現代特色農業產業之一, 政策和資金上都有支援。 ”林海鑫決定, 帶著鄉親們一起, 將荒田變成花海。

2015年底,

林海鑫毅然辭去待遇豐厚的工作, 返回林坊鎮潛心學習鮮切花和苗木種植技術。 去年3月, 連城縣大業花卉苗木專業合作社成立, 除了接管父親原有的110畝鮮切花基地外, 林海鑫又流轉了附近幾個村荒廢的耕地90餘畝, 搭建鋼架大棚種植非洲菊、玫瑰、芍藥、百合等鮮切花, 正式開啟了他的返鄉創業之路。

經過1年多的努力, 如今, 大業花卉苗木合作社出品的鮮切花已經遠銷海內外, 年產值450多萬元, 淨利潤可達200多萬元。 創業第一年, 合作社便成為連城縣大學生創業創新示範基地、黨員大學生創業創新示範基地。

創業中的林海鑫不忘初心, 為更好地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他依託自身產業優勢, 以用工幫扶開展精准扶貧工作, 先後為林坊鎮20多名貧困戶、4名殘疾人解決就業問題。

2016年, 林海鑫的鮮切花基地吸納了附近村莊的40餘人就業, 在基地務工的貧困戶、殘疾人年均增收3600元以上。

有特色, 黨建帶動花果鄉鎮建設

林坊鎮是個四季分明、地勢平坦的低丘陵盆地, 距離國家4A級景區冠豸山風景區僅7公里, 這裡自然和氣候環境優越, 十分適合發展花卉與水果種植業。 為此, 林坊鎮明確自身定位, 緊緊抓住自身生態優勢, 繼續打造“花果鄉鎮”, 以帶動群眾致富。 林坊鎮的花果種植主要包括四季花卉和四季水果, 如非洲菊、玫瑰、柑橘、藍莓、火龍果、紫薯等等。 花果種植成為鎮裡數十戶農戶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

除了林海鑫, 鎮裡還湧現出一批黨員致富能手帶動貧困戶脫貧。

如林坊鎮陂橋村黨支部書記林先英, 推廣生薑種植及紫薯種植, 帶動10多戶貧困戶增收;支部委員林聲明帶領村民林壽輝種植鮮切花約7畝, 每年為貧困戶增加5.6萬元, 今年將實現脫貧。 未來, 林坊鎮將進一步優化經濟作物種植結構, 大力扶持規模種植無公害葡萄、鮮切花、藍莓、火龍果、百香果和珍稀苗木, 發展休閒民宿村、自助採摘“四季果園”等生態觀光農業和農家樂項目, 形成集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城郊型特色農業。

未來林坊鎮的發展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探索 “生態党建當先鋒、項目党建促發展”模式, 創建“生態黨建”品牌, 著力打造富有特色的西城新鎮以境內的204省道為中軸建設一條生態經濟特色產業帶,

林坊鎮大力引進生態高效的產業專案建設生態特色產業示範園區, 破解生態保護與發展經濟難題;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做大做強工業項目, 建設工業強鎮, 走產業富民工業強鎮之路為此, 林坊鎮認真抓好專案建設, 目前策劃4個專案均投資過億元, 其中包括投資20億元的五寨上寨漢唐風情生態旅遊項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