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人均GDP只相當於40年前的美國?中國還有沒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

十一長假過去了, 貓哥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看朋友圈, 各個景區都是人人人人, 好多人都是出境遊, 那邊也全都是中國人!

有人說經濟不景氣,

各行各業賺錢都難, 可貓哥怎麼覺得大家都很有錢呢!都跑到國外遊玩去了。

突然感覺, 中國人闊氣了呢。 10年前, 出境遊還是新鮮事, 現在是中國人“佔領”了世界各大景點。

一直以來, 大家對中國經濟的前景都挺憂慮, 但每年十一黃金周卻實實在在的打了“中國經濟崩潰論”的臉。 每年, 我, 我們都聽說“今天是中國經濟最艱難的一年”, 可每年的艱難熬過去之後, 中國的GDP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二了。

01

中國人還很窮, 但只要不發生戰爭, 就會富

貓哥找到華泰證券宏觀團隊的報告, 發現——“中國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接近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

據測算, 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123美元, 接近於70年代末的美國、德國、法國、日本, 80年代初的英國, 90年代初的韓國。

201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5060美元, 同期美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2400美元;2015年, 中國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準相當於同期美國水準的12%、日本水準的26%、韓國水準的35%、英國水準的17%, 大約等同於美國上世紀70年代初的水準。

大家可能覺得2017年的中國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才相當於人家40年前的水準, 是不是很憋屈?

這麼想的人, 一定是太年輕, 沒經歷過苦日子。 貓哥小時候, 全國人均月工資才幾十塊錢。

1980年時候, 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才477元。 那時候美國是8794美元。 算一下是怎麼一個天上地下。 那時候, 中國人是真窮, 多少人擠破頭想出國、去香港“撈金”, 隨便一個香港人來內地, 就是土豪, 就是大老闆。

到了201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5060美元, 而同期美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2400美元, 2015年, 中國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準相當於同期美國水準的12%、日本水準的26%、韓國水準的35%、英國水準的17%, 大約等同於美國上世紀70年代初的水準。

注意, 中國是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發展不均衡的國家。

城鄉差距巨大, 城市與城市之間差距也巨大。

看看,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幾乎是農村的3倍, 並且增速也高於農村地區:

城市之間也是差距巨大。 北京上海一騎絕塵。 其中北京、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雙雙超過52000元, 換算成美元, 約合7700美元。

這就意味著, 即使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才剛剛到中等收入國家的及格水準, 離發達國家還相距甚遠。

那麼問題來了, 中國有可能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晉級為所有中國人都夢寐以求的發達國家呢?

貓哥先立個賭注。 貓哥認為——只要不發生大戰, 中國大概率會成為發達國家。

貓哥真是從小看著中國經濟增長,看著大家的收入不斷增多,雖然中國經濟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正如每年都說是“最艱難的一年”,結果還是不斷增長。

並且,中國經濟的增長還遠遠沒到頭。

02

貓哥還是拿華泰的報告來分析下,貓哥覺得中國經濟還有以下兩個重要的動力源:

▌1.城市化進程還在加快加速

目前,我國當前城市化率只接近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50年代的日本,空間巨大。

曾經,我們常說“中國十二億人口,9億是農民”。

那時候,中國真是鄉土中國,村裡有台電視機都是件了不得的事情,看電視劇裡頭美國的高樓大廈,都驚歎不已,心想,什麼時候中國也能有這樣的高樓。

現在中國的城市遍地是高樓了,大家紛紛洗腳上田,還進城了,2016年中國城市化率達到57.35%,大致可以這麼看,中國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了。

但這也僅僅相當於於1851年的英國、1930年的美國、1955年的日本和1980年的韓國。對照各國城市化發展歷史,未來五年中國城市化進程依然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諾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說過,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發展的有兩件大事,一是美國的高科技發展,一是中國的城市化。

從世界範圍來看,一個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城市化速度會加快;反過來,人口集中於城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發展。兩者相輔相成。

我們可以從鄰國日本的經驗來看,日本的城鎮化比例迅速從30%升至70%,那段時間是日本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青年勞動力湧入城市,提高了日本經濟的活力,也使得原本生而為農民的青年在城市裡找到工作,轉化為“市民”,收入提高,消費也增加,擴大了內需。

日本地鐵行業1955-1970年間複合年均增長19%、保障房年均增長14%、航空年均增長25%、廢棄物處理年均增長30%、國有林業年均增長14%、工業用水管道年均增長35%,這些子板塊的投資增速均顯著高於行業平均10%的複合年均增長水準。

我國在1996年城鎮化率達到30%,經過15年的發展,現在城市化率已達到57.35%,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城市化的後半程,即50%向70%上升的過程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中國的城市化有個更國外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戶口”,由於戶口的存在,很多城市的新常住人口還不是當地戶籍,還沒有“同權”,等到他們都拿到當地的“戶口”,或者說“戶口”改革到位,他們真正成為“市民”時,中國的城市化才算是告一段落。

而這過程還有多久呢?從人口流入來看,各國城市化的歷史表明,當城市化率達到70%-75%左右時,城市化的進程將放緩。李超團隊認為,中國城市化進程或在達到65%-70%的水準後增速放緩,也就是說,距離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邊際拐點還有10年左右。

貓哥補充認為,按照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地經驗來看,城市化率低於68%,房地產地經濟支柱地位都不會改變。

注意,正如上文所說,這僅僅是人口流入和基建的“城市化”,要在“同權”上的城市化,中國還有很多一段路要走。

這次過程中,一二線熱點城市、高鐵沿線城市、沿海製造業發達城市的人口流入數量還會增加,房子還會需求旺盛。

▌ 2.我國當前重化工業發展階段相當於發達國家70年代末,但趕超速度加快。

與城市化一樣重要的指標是工業化。

有人說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的比重會增加,第二產業比重會減少。從國外經驗來看,經濟發展到了發達水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去工業化”的情況。比如美國,工業占GDP的比重逐年降低,製造業的產業占比從1997年的16%下降到2015年的12%。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經濟也要走著重發展第三產業的道路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恰恰相反,工業化是我國經濟迅速崛起的根本動力之一,輕工業、重工業、高新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國經濟越來越“硬”,越來越有競爭力。

曾經,日本工業是中國的老師,尤其是鋼鐵、汽車、電子等行業,日本一直都是中國學習的榜樣,當年的寶鋼還是日本的技術。但就是前幾天,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爆發了醜聞,該公司承認篡改部分銅、鋁產品的檢驗資料,將產品以次充好供應給客戶,產品波及約200家企業。據報導,篡改資料並非個別人所為,而是獲得管理層默許,是公司整體性問題。

這並非是第一家出現問題的日本企業。曾經中國人無比羡慕的夏普,如今已經賣給了富士康;日本東芝公司出現巨額虧損,準備賣掉儲存晶片業務,該公司股票在哦股市上狂跌;日本光伏的前兩名,夏普太陽能,在2016年3月結束的財政年度,虧損184億日元,虧損超過10億人民幣。這些都曾經是日本赫赫有名的公司,是日本經濟的“國之重器”,現在咋就不行了呢?

想當年,擁有一台東芝畫中畫電視機是多麼神氣的一件事情啊!

即使我們處於敬畏和學習的心態,高看這些企業,但也不得不承認,它們已經過了最好的時候,正面臨著來自中國的挑戰。

中國的工業和企業,已經不再是過去大家認為的“傻大黑粗”,它正在沿著價值鏈上游慢慢而去。

說到底,高薪的工作,只有一個國家有高品質、高水準的公司,才能提供高收入的工作崗位。如果整個國家都是“洗腳城”、飯店、諮詢公司、投資公司等“第三產業”,肯定不是強國也不是高收入國家。

什麼是高收入高科技國家呢?

就像美國一樣。美國的工業只占GDP的12%,但那12%絕對是經濟中的精華的精華。

美國的那12%,是什麼呢?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戰鬥機,是波音大客機,是英特爾的晶片,是各種特效藥品、各種高端醫療設備,是世界第一的航太工業。

這些都是世界獨此一份,要買只能找他們美國人。所以,只要你想買,無論美元是匯率是多少,也無論別人出多少價,你都得服。人家波音一架波音737客機目錄價格是9000萬美元;全世界的電腦裝的都是英特爾的晶片和微軟的作業系統。

中國需要生產多少件襯衫才能買回這架飛機?需要生產多少條牛仔褲才能比得過人家的晶片和系統?

所以,高科技產業越強大越獨家,一個國家的貨幣匯率就越堅挺。

原來,中國是只能造襯衫和牛仔褲,但現在,中國的工業實力,已經越來越強了,總產值而言,中國2015年工業產值已經是美國加日本之和了,2016年中國工業產值增長在6%左右,只要未來繼續保持6%左右的增速。到2025年,中國工業產值將超過所有發達國家之和,中國人均工業產值將達到西方平均水準。

在總量趕超的同時,中國的公司和產品也越來越有競爭力。

● 在高端製造業方面:中國國產大型客機C919已經首飛,打破了西方在客機方面的壟斷;中國高鐵已經是“國家名片”;以振華港機、三一重工等裝備製造業已經在世界市場上立足;

● 在通訊技術方面:中國的5G通訊技術標準領先業界;中國的移動終端在第三世界國家市場中佔有優勢,日本手機廠商份額急劇降低;

● 在晶片方面:根據IC insight發佈的2015年全球十大晶片設計公司,前十名美國六家,中國2家,臺灣和新加坡各一家,日本德國均未上榜。且海思和展訊營收增速排在前三位;中國的晶元工廠投產的規模位元列世界前列;

● 在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方面:中國憑藉著阿裡,華為、騰訊、百度等同樣緊追美國,甩開了德國、日本。根據德意志銀行2016年5月公佈的報告,世界三強是美國亞馬遜,微軟和中國阿裡巴巴。中國除了阿裡雲,還有騰訊雲,百度雲,華為雲等等。

● 並且,越來越多的工業母機和設備國產化也在上升,以括液晶面板的核心材料和生產設備來說,例如玻璃基板,偏光片等,已經逐步實現國產化;中國已經能製造出5軸乃至7軸的數控機床。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中國在“搶完”東南亞國家服裝工人、制鞋工人的飯碗後,開始搶發達國家生產飛機、晶片、數控機床的飯碗了。並且這個速度還很快。2015年中國人均工業產值是日本的40%,只要保持6%的增速,2025年中國人均工業產值可以大致追平日本。

就在人家去工業化的時候,中國補上了工業化這一課,並且創造出了很多高薪崗位,培養出了足夠數量的工程師、產業工人,全世界最齊全的工業門類和整個產業鏈,並且,這是在一個國家內實現的。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們有衛星導航,民航客機,航空發動機,智慧手機晶片設計,通訊設備,無人機,互聯網,大功率農機設備,海洋工程裝備,陸上石油勘測和開採設備,特高壓輸電技術、電動車、空調、電視機、機床等等所有的工業,還在升級之中。

而在10年前,這一切都是不敢想像的。

也正因為如此,貓哥才敢下注中國,中國經濟(我們只說經濟)一定會贏,我們的下一代大概率上是會過得比我們這代更富足。

本文由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提供

中國大概率會成為發達國家。

貓哥真是從小看著中國經濟增長,看著大家的收入不斷增多,雖然中國經濟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正如每年都說是“最艱難的一年”,結果還是不斷增長。

並且,中國經濟的增長還遠遠沒到頭。

02

貓哥還是拿華泰的報告來分析下,貓哥覺得中國經濟還有以下兩個重要的動力源:

▌1.城市化進程還在加快加速

目前,我國當前城市化率只接近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50年代的日本,空間巨大。

曾經,我們常說“中國十二億人口,9億是農民”。

那時候,中國真是鄉土中國,村裡有台電視機都是件了不得的事情,看電視劇裡頭美國的高樓大廈,都驚歎不已,心想,什麼時候中國也能有這樣的高樓。

現在中國的城市遍地是高樓了,大家紛紛洗腳上田,還進城了,2016年中國城市化率達到57.35%,大致可以這麼看,中國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了。

但這也僅僅相當於於1851年的英國、1930年的美國、1955年的日本和1980年的韓國。對照各國城市化發展歷史,未來五年中國城市化進程依然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諾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說過,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發展的有兩件大事,一是美國的高科技發展,一是中國的城市化。

從世界範圍來看,一個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城市化速度會加快;反過來,人口集中於城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發展。兩者相輔相成。

我們可以從鄰國日本的經驗來看,日本的城鎮化比例迅速從30%升至70%,那段時間是日本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青年勞動力湧入城市,提高了日本經濟的活力,也使得原本生而為農民的青年在城市裡找到工作,轉化為“市民”,收入提高,消費也增加,擴大了內需。

日本地鐵行業1955-1970年間複合年均增長19%、保障房年均增長14%、航空年均增長25%、廢棄物處理年均增長30%、國有林業年均增長14%、工業用水管道年均增長35%,這些子板塊的投資增速均顯著高於行業平均10%的複合年均增長水準。

我國在1996年城鎮化率達到30%,經過15年的發展,現在城市化率已達到57.35%,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城市化的後半程,即50%向70%上升的過程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中國的城市化有個更國外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戶口”,由於戶口的存在,很多城市的新常住人口還不是當地戶籍,還沒有“同權”,等到他們都拿到當地的“戶口”,或者說“戶口”改革到位,他們真正成為“市民”時,中國的城市化才算是告一段落。

而這過程還有多久呢?從人口流入來看,各國城市化的歷史表明,當城市化率達到70%-75%左右時,城市化的進程將放緩。李超團隊認為,中國城市化進程或在達到65%-70%的水準後增速放緩,也就是說,距離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邊際拐點還有10年左右。

貓哥補充認為,按照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地經驗來看,城市化率低於68%,房地產地經濟支柱地位都不會改變。

注意,正如上文所說,這僅僅是人口流入和基建的“城市化”,要在“同權”上的城市化,中國還有很多一段路要走。

這次過程中,一二線熱點城市、高鐵沿線城市、沿海製造業發達城市的人口流入數量還會增加,房子還會需求旺盛。

▌ 2.我國當前重化工業發展階段相當於發達國家70年代末,但趕超速度加快。

與城市化一樣重要的指標是工業化。

有人說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的比重會增加,第二產業比重會減少。從國外經驗來看,經濟發展到了發達水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去工業化”的情況。比如美國,工業占GDP的比重逐年降低,製造業的產業占比從1997年的16%下降到2015年的12%。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經濟也要走著重發展第三產業的道路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恰恰相反,工業化是我國經濟迅速崛起的根本動力之一,輕工業、重工業、高新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國經濟越來越“硬”,越來越有競爭力。

曾經,日本工業是中國的老師,尤其是鋼鐵、汽車、電子等行業,日本一直都是中國學習的榜樣,當年的寶鋼還是日本的技術。但就是前幾天,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爆發了醜聞,該公司承認篡改部分銅、鋁產品的檢驗資料,將產品以次充好供應給客戶,產品波及約200家企業。據報導,篡改資料並非個別人所為,而是獲得管理層默許,是公司整體性問題。

這並非是第一家出現問題的日本企業。曾經中國人無比羡慕的夏普,如今已經賣給了富士康;日本東芝公司出現巨額虧損,準備賣掉儲存晶片業務,該公司股票在哦股市上狂跌;日本光伏的前兩名,夏普太陽能,在2016年3月結束的財政年度,虧損184億日元,虧損超過10億人民幣。這些都曾經是日本赫赫有名的公司,是日本經濟的“國之重器”,現在咋就不行了呢?

想當年,擁有一台東芝畫中畫電視機是多麼神氣的一件事情啊!

即使我們處於敬畏和學習的心態,高看這些企業,但也不得不承認,它們已經過了最好的時候,正面臨著來自中國的挑戰。

中國的工業和企業,已經不再是過去大家認為的“傻大黑粗”,它正在沿著價值鏈上游慢慢而去。

說到底,高薪的工作,只有一個國家有高品質、高水準的公司,才能提供高收入的工作崗位。如果整個國家都是“洗腳城”、飯店、諮詢公司、投資公司等“第三產業”,肯定不是強國也不是高收入國家。

什麼是高收入高科技國家呢?

就像美國一樣。美國的工業只占GDP的12%,但那12%絕對是經濟中的精華的精華。

美國的那12%,是什麼呢?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戰鬥機,是波音大客機,是英特爾的晶片,是各種特效藥品、各種高端醫療設備,是世界第一的航太工業。

這些都是世界獨此一份,要買只能找他們美國人。所以,只要你想買,無論美元是匯率是多少,也無論別人出多少價,你都得服。人家波音一架波音737客機目錄價格是9000萬美元;全世界的電腦裝的都是英特爾的晶片和微軟的作業系統。

中國需要生產多少件襯衫才能買回這架飛機?需要生產多少條牛仔褲才能比得過人家的晶片和系統?

所以,高科技產業越強大越獨家,一個國家的貨幣匯率就越堅挺。

原來,中國是只能造襯衫和牛仔褲,但現在,中國的工業實力,已經越來越強了,總產值而言,中國2015年工業產值已經是美國加日本之和了,2016年中國工業產值增長在6%左右,只要未來繼續保持6%左右的增速。到2025年,中國工業產值將超過所有發達國家之和,中國人均工業產值將達到西方平均水準。

在總量趕超的同時,中國的公司和產品也越來越有競爭力。

● 在高端製造業方面:中國國產大型客機C919已經首飛,打破了西方在客機方面的壟斷;中國高鐵已經是“國家名片”;以振華港機、三一重工等裝備製造業已經在世界市場上立足;

● 在通訊技術方面:中國的5G通訊技術標準領先業界;中國的移動終端在第三世界國家市場中佔有優勢,日本手機廠商份額急劇降低;

● 在晶片方面:根據IC insight發佈的2015年全球十大晶片設計公司,前十名美國六家,中國2家,臺灣和新加坡各一家,日本德國均未上榜。且海思和展訊營收增速排在前三位;中國的晶元工廠投產的規模位元列世界前列;

● 在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方面:中國憑藉著阿裡,華為、騰訊、百度等同樣緊追美國,甩開了德國、日本。根據德意志銀行2016年5月公佈的報告,世界三強是美國亞馬遜,微軟和中國阿裡巴巴。中國除了阿裡雲,還有騰訊雲,百度雲,華為雲等等。

● 並且,越來越多的工業母機和設備國產化也在上升,以括液晶面板的核心材料和生產設備來說,例如玻璃基板,偏光片等,已經逐步實現國產化;中國已經能製造出5軸乃至7軸的數控機床。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中國在“搶完”東南亞國家服裝工人、制鞋工人的飯碗後,開始搶發達國家生產飛機、晶片、數控機床的飯碗了。並且這個速度還很快。2015年中國人均工業產值是日本的40%,只要保持6%的增速,2025年中國人均工業產值可以大致追平日本。

就在人家去工業化的時候,中國補上了工業化這一課,並且創造出了很多高薪崗位,培養出了足夠數量的工程師、產業工人,全世界最齊全的工業門類和整個產業鏈,並且,這是在一個國家內實現的。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們有衛星導航,民航客機,航空發動機,智慧手機晶片設計,通訊設備,無人機,互聯網,大功率農機設備,海洋工程裝備,陸上石油勘測和開採設備,特高壓輸電技術、電動車、空調、電視機、機床等等所有的工業,還在升級之中。

而在10年前,這一切都是不敢想像的。

也正因為如此,貓哥才敢下注中國,中國經濟(我們只說經濟)一定會贏,我們的下一代大概率上是會過得比我們這代更富足。

本文由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