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看這些比現代非洲象還大的陸地哺乳動物,可惜它們都滅絕

美洲大地懶是生活在南美洲大陸的最大型哺乳動物之一, 見於更新世中美洲和南美洲。 它的體型巨大, 身高可達6米, 體重約5噸,

和現代非洲象體型相當。

古菱齒像是生活在距今1萬—20萬年的晚期更新世的大型哺乳動物, 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大象, 成年古菱齒象體重可達10-14噸。 其主要活動區域是在華北、華東等地區。 由於這類象的臼齒磨蝕到一定程度後, 齒板的中央就會擴大呈菱形,

因此而得名。

劍齒象, 在1200萬—100萬年前生活于亞洲和非洲, 體重12噸左右。 由它產生了現已滅絕的猛獁象。 1973年11月, 在甘肅省合水縣板橋公社境內的馬蓮河畔, 發掘出一具劍齒象化石, 高4米, 長8米, 門齒長3.03米, 是世界上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 命名為黃河劍齒象,

簡稱“黃河象”。

猛獁象, 又名毛象(長毛象), 是一種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 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 在陸地上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 其中草原猛獁象體重可達12噸。 距今約1萬1千年前猛獁象陸續滅絕。

恐像是象形長鼻目中已經絕種的一類, 生存於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 雄性恐象一般肩高接近5m, 估計體重超過15.6噸。 上顎沒有獠牙, 下顎有一對很大向下彎的獠牙。 白齒的特徵是有2-3道簡單的橫向脊骨(齒脊), 這是用來切割杆物的, 而與這相對應的咬碎動作則是其它大多數更原始的長鼻目所共有的。

恐象分佈于亞洲、非洲及歐洲等地區。

雷獸, 是奇蹄目下一科已滅絕的哺乳動物。 雖然雷獸有可能是馬的近親, 但外表卻很像犀牛。 它們生存于5千6百萬至3千4百萬年前的始新世早期至晚期。 最大的雷獸體重可達10噸。

板齒犀,是一類已滅絕的巨大犀牛,肩高最高3.5米左右,體長最長可超過8米,體重最重超過8噸。平均體重5噸多。前額上有長達2米的角。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有角犀牛,也是最大的犀科動物,和披毛犀同為更新世古犀代表。

披毛犀,又名長毛犀牛,是一種已滅絕的犀牛,屬於腔齒犀屬,歸於奇蹄目犀科雙角犀亞科。平均體長3.5米,肩高約3.2米左右,體重平均4.1噸,但最大的個體重量可達7噸。超過了亞洲象的體型,與非洲草原象相當。

巨犀是已知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巨犀是犀牛的近親,在大約3400萬年到2300萬年以前分佈在中亞的森林裡。因巨犀身材高大,脖頸很長,所以它們以樹冠上的樹葉為食。科學家認為,從森林遷徙到草原最終導致了巨犀的滅絕。其中最大的巨犀是天山副巨犀(天山準噶爾巨犀)。肩高4米多,頭高5米半,身長約9米,體重16噸重,約是現代非洲大象體重的3倍。

板齒犀,是一類已滅絕的巨大犀牛,肩高最高3.5米左右,體長最長可超過8米,體重最重超過8噸。平均體重5噸多。前額上有長達2米的角。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有角犀牛,也是最大的犀科動物,和披毛犀同為更新世古犀代表。

披毛犀,又名長毛犀牛,是一種已滅絕的犀牛,屬於腔齒犀屬,歸於奇蹄目犀科雙角犀亞科。平均體長3.5米,肩高約3.2米左右,體重平均4.1噸,但最大的個體重量可達7噸。超過了亞洲象的體型,與非洲草原象相當。

巨犀是已知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巨犀是犀牛的近親,在大約3400萬年到2300萬年以前分佈在中亞的森林裡。因巨犀身材高大,脖頸很長,所以它們以樹冠上的樹葉為食。科學家認為,從森林遷徙到草原最終導致了巨犀的滅絕。其中最大的巨犀是天山副巨犀(天山準噶爾巨犀)。肩高4米多,頭高5米半,身長約9米,體重16噸重,約是現代非洲大象體重的3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