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老吉、百事可樂、肯德基、雪佛蘭為啥要集體自黑?你不知道的色彩心理學!……

你聽說過吧, 今年的流行色是草木綠。

嗯, 難怪今年“原諒套餐”會那麼火呢。

色彩研究機構Pantone每年都會評選出年度流行色, 據說今年草木綠獲勝的原因其實是與川普有關——草木綠能在嘈雜動盪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給我們帶來安寧的感覺。

政治還能和流行顏色扯上關係呢, 更不用說行銷了。

不過, 草木綠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行其道, 反而是很多品牌正在忙著“開黑”。

王老吉出了一款“黑涼茶”, 百事可樂出了一款黑色款無糖限量罐, 肯德基推出了名為“憤怒”的黑漢堡, 雪佛蘭為其新品車型探界者RS打造了一支名為《暗黑簡史》的創意H5……

“黑”, 能再一次掀起色彩行銷的熱潮嗎?

▌色彩流行趨勢

兩周前, 隨著紐約時裝周的啟動, 色彩權威Pantone公佈了2018流行色彩預測。

放眼望去, 全是一片吸引眼球的五彩斑斕的迷人色調, 包括了今年很受歡迎的亮黃色和橙紅色。

近幾年, 馬卡龍色空前受到喜愛。 也許是驟然遇冷的資本市場需要一點暖意吧。

而顛覆視覺系的豔麗色彩廣告也開始流行。

玩得最出彩的莫過於Hunter Original的成衣系列廣告短片《Mat Maitland合集》。 大量色彩的運用與誇張的人物造型相結合, 超現實的表現手法, 吸睛, 但雜亂。

但這種顏色的堆砌早就不流行了。 平衡美學和顏色梯度才是王道。

小編最喜歡的美學大師+強迫症導演韋斯·安德森, 它的色彩運用可以當成設計師的調色板去學習, 他是平衡美學的集大成者。

這種理念非常受歡迎, 即用一種主色調主宰畫面, 輔以同類色、鄰近色或互補色到平衡感,

以調整視覺偏差。

(韋斯·安德森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美國女攝影師Brittany Wright就是“顏色梯度”色彩運用的佼佼者。 這種色彩創意也是選定一種主色調, 按照顏色深淺進行排列, 形成序列感。

(BrittanyWright的“食物梯度”作品)

據說以上這兩種色彩流行趨勢都會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治癒感。

而國內也有品牌已經玩得很溜了。

比如今年5月ofo進行的品牌升級, 黃色主基調成為其品牌色, 不僅更換了具有漸變設計效果的logo, 還拍了一部黃得不能再黃的品牌宣傳片, 重新塑造了年輕活潑的形象。

還有電商品牌網易嚴選, 在9月初推出品牌活動“四舍五不入”, 用“強迫症美學”進行活動頁面設計, 把同色系深淺不一的商品按視覺進行分類, 名為治好強迫症, 實為一次品牌美學的創新追求。

▌那,品牌為什麼要選黑色?

必須要強調的是,因為選擇好主色調很重要。

比如綠色的“鱷魚”,金黃色的“柯達”,紅黃色的“麥當勞”,色調即是基調。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不能繞過的蘋果公司。

當iPhone新配色“玫瑰金”出現時,BuzzFeed的頭條評論說道,互聯網上對新款的粉色iPhone已經失去了該死的理性。

而當我們提到玫瑰金時,第一反應也是蘋果手機,因為是蘋果帶領我們認識了這種流行色。

主色調能潛意識地塑造一個品牌的色彩形象。

當你想運用上文提到的兩種色彩流行趨勢玩創意行銷時,定好主色調是必須的。

其次,反差感也很重要。

我們都知道王老吉是經典的紅罐包裝,百事可樂是經典的藍罐包裝,紅和藍的鮮明度太高了。

而黑色是一種很極致的顏色,這種極冷色調會形成強大的反差感,並給消費者帶來驚訝感。

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在MP3播放機市場色彩混雜之際,蘋果的第一代Ipod橫空出世,拋開技術創新不講,純白色的極簡設計立刻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也成就了一代經典。

還有更重要的,是具有突破感。

五顏六色的廣告太讓人審美疲勞了。審美疲勞過後,人們去追求治癒感,追求能打破這種疲勞的新事物。

你要弄明白顏色背後的含義,你才能用它做文章。

黑色:高雅、冷酷、神秘、莊重、靜寂、與眾不同……

在上一年麥當勞已提前開黑了,曾推出黑色圓筒新品,還賦予了“自黑”、“高級黑”、“拉黑”等寓意,還將“麻麻黑”芝麻味圓筒的名字與電影《五十度灰》結合。

百事可樂將產品理念傳遞為“每個年輕人的身體裡,都住著黑色的基因。我怕做複刻版,我就是原創。做你想做的,就現在。”

這是在強調黑色的與眾不同。

王老吉用黑色作為主色調的同時,採用了大量圖示,包括箭頭、愛心、飛機等元素,用電玩風格去展現出二次元調性,更加針對年輕用戶。這是強調黑色的炫酷。

(王老吉黑罐包裝元素)

不過,黑色未必就能引領全面的行銷潮流或消費趨勢,它更多的是品牌在某個時段為了突出自我個性、與消費者互動溝通而進行的階段性行銷策略;或者是跟隨風潮,適時地刷新自我存在感。

況且,也並不是每個品牌都能利用大熱的色彩,只有當品牌看到某種顏色背後能突出自我特質的東西,能拿來與自身品牌定位相捆綁,並賦予更鮮活的寓意,這樣的“色彩行銷”才有意義。

國外色彩研究的權威人士法伯•比蘭曾精闢地指出:往往不在於使用了多少色彩,而在於色彩運用得是否恰當。

品牌盲目自黑,或許並不能算是個好方法。

需要切記的是,要為自己選擇一個保護色,防止審美疲勞。

▌品牌需要懂色彩背後的消費者心理學

即對一種商品或事物的認識,可以在七秒鐘之內以色彩的形狀留在人們的印象裡。

前後的決定時間應該不會超過7秒鐘。

小米把“饑餓行銷”的概念在國內進行了科普化。饑餓行銷主要反映的是消費者 “求同”和“求新”心理,越是搶不到就越想要買到手,最後到達一種“求名”心理,追求名牌商品或者是粉絲仰慕某種名望的心理狀態。

(小米饑餓行銷)

與小米不同的是,YSL僅靠自來水軍就打贏了一場漂亮的口紅行銷戰。YSL絕對想不到,其金圓管系列12號色在被賦予了“斬男色”的美稱後,在中國成為了斷貨王,在它最火的時期,竟到了有錢也買不到的地步。

類似的情況還有尹恩惠的“想你色”和全智賢的“人魚色”。

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魯道夫·阿恩海姆有過一段誇讚色彩的話,“那落日的余暉以及碧藍色彩所傳達的感情,恐怕是任何確定的形狀都望塵莫及的。”

曾經刷爆朋友圈的《秘密花園》是個有力證明。沒有任何顏色的形狀等待著消費者展現自我創造力。當一張張新穎、奇特又時尚的繪畫作品誕生時,好玩又有趣的體驗,藝術的追求,審美好壞的展現,朋友圈獲贊的喜悅,這些心理統統都得到了滿足。

色彩的聯想和象徵更加豐富了我們的情感體驗,維繫我們的社會紐帶。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紅色的偏好,是許多外國品牌展開對華市場產品銷售計畫的依據。

耐克為中國市場推出過好幾款中國紅配色球鞋,iPhone7中國紅版推出後引來了“中國紅”的借勢行銷熱潮。

一眾奢侈品牌卻不幸地踩了坑。Dior、Armani、CK、MCM等大牌,每到春節時期就會利用生肖+中國紅推出限量版的“賀歲”新品,卻莫名的鄉村風和辣眼睛,被網友無限次吐槽。

(辣眼睛的中國紅行銷)

消費者對中國節慶日歡樂喜慶的偏好不能一味地用中國紅去定義。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故宮淘寶更懂得這一點,如果你看過它那篇《假如故宮進軍彩妝界》的文章,就知道它對中國傳統元素中色彩的運用之妙了。

因此,色彩經濟固然值得品牌去投資,但好好研究背後消費者的心理才不至於吃力不討好。

在每一年的“The Color Run”(彩色跑)中,陽光下五顏六色的金粉在空中飛舞,在五彩斑斕的粉塵中沖出來的一張張笑臉,光與色交織映照出時代的流行元素與潮流變化。

我們對色彩的把控,是想扼住這種變化的咽喉。

所以,品牌負責人們,不要再掙扎了,用好的色彩和意義,讓消費者買買買吧!

——END——

▌那,品牌為什麼要選黑色?

必須要強調的是,因為選擇好主色調很重要。

比如綠色的“鱷魚”,金黃色的“柯達”,紅黃色的“麥當勞”,色調即是基調。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不能繞過的蘋果公司。

當iPhone新配色“玫瑰金”出現時,BuzzFeed的頭條評論說道,互聯網上對新款的粉色iPhone已經失去了該死的理性。

而當我們提到玫瑰金時,第一反應也是蘋果手機,因為是蘋果帶領我們認識了這種流行色。

主色調能潛意識地塑造一個品牌的色彩形象。

當你想運用上文提到的兩種色彩流行趨勢玩創意行銷時,定好主色調是必須的。

其次,反差感也很重要。

我們都知道王老吉是經典的紅罐包裝,百事可樂是經典的藍罐包裝,紅和藍的鮮明度太高了。

而黑色是一種很極致的顏色,這種極冷色調會形成強大的反差感,並給消費者帶來驚訝感。

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在MP3播放機市場色彩混雜之際,蘋果的第一代Ipod橫空出世,拋開技術創新不講,純白色的極簡設計立刻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也成就了一代經典。

還有更重要的,是具有突破感。

五顏六色的廣告太讓人審美疲勞了。審美疲勞過後,人們去追求治癒感,追求能打破這種疲勞的新事物。

你要弄明白顏色背後的含義,你才能用它做文章。

黑色:高雅、冷酷、神秘、莊重、靜寂、與眾不同……

在上一年麥當勞已提前開黑了,曾推出黑色圓筒新品,還賦予了“自黑”、“高級黑”、“拉黑”等寓意,還將“麻麻黑”芝麻味圓筒的名字與電影《五十度灰》結合。

百事可樂將產品理念傳遞為“每個年輕人的身體裡,都住著黑色的基因。我怕做複刻版,我就是原創。做你想做的,就現在。”

這是在強調黑色的與眾不同。

王老吉用黑色作為主色調的同時,採用了大量圖示,包括箭頭、愛心、飛機等元素,用電玩風格去展現出二次元調性,更加針對年輕用戶。這是強調黑色的炫酷。

(王老吉黑罐包裝元素)

不過,黑色未必就能引領全面的行銷潮流或消費趨勢,它更多的是品牌在某個時段為了突出自我個性、與消費者互動溝通而進行的階段性行銷策略;或者是跟隨風潮,適時地刷新自我存在感。

況且,也並不是每個品牌都能利用大熱的色彩,只有當品牌看到某種顏色背後能突出自我特質的東西,能拿來與自身品牌定位相捆綁,並賦予更鮮活的寓意,這樣的“色彩行銷”才有意義。

國外色彩研究的權威人士法伯•比蘭曾精闢地指出:往往不在於使用了多少色彩,而在於色彩運用得是否恰當。

品牌盲目自黑,或許並不能算是個好方法。

需要切記的是,要為自己選擇一個保護色,防止審美疲勞。

▌品牌需要懂色彩背後的消費者心理學

即對一種商品或事物的認識,可以在七秒鐘之內以色彩的形狀留在人們的印象裡。

前後的決定時間應該不會超過7秒鐘。

小米把“饑餓行銷”的概念在國內進行了科普化。饑餓行銷主要反映的是消費者 “求同”和“求新”心理,越是搶不到就越想要買到手,最後到達一種“求名”心理,追求名牌商品或者是粉絲仰慕某種名望的心理狀態。

(小米饑餓行銷)

與小米不同的是,YSL僅靠自來水軍就打贏了一場漂亮的口紅行銷戰。YSL絕對想不到,其金圓管系列12號色在被賦予了“斬男色”的美稱後,在中國成為了斷貨王,在它最火的時期,竟到了有錢也買不到的地步。

類似的情況還有尹恩惠的“想你色”和全智賢的“人魚色”。

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魯道夫·阿恩海姆有過一段誇讚色彩的話,“那落日的余暉以及碧藍色彩所傳達的感情,恐怕是任何確定的形狀都望塵莫及的。”

曾經刷爆朋友圈的《秘密花園》是個有力證明。沒有任何顏色的形狀等待著消費者展現自我創造力。當一張張新穎、奇特又時尚的繪畫作品誕生時,好玩又有趣的體驗,藝術的追求,審美好壞的展現,朋友圈獲贊的喜悅,這些心理統統都得到了滿足。

色彩的聯想和象徵更加豐富了我們的情感體驗,維繫我們的社會紐帶。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紅色的偏好,是許多外國品牌展開對華市場產品銷售計畫的依據。

耐克為中國市場推出過好幾款中國紅配色球鞋,iPhone7中國紅版推出後引來了“中國紅”的借勢行銷熱潮。

一眾奢侈品牌卻不幸地踩了坑。Dior、Armani、CK、MCM等大牌,每到春節時期就會利用生肖+中國紅推出限量版的“賀歲”新品,卻莫名的鄉村風和辣眼睛,被網友無限次吐槽。

(辣眼睛的中國紅行銷)

消費者對中國節慶日歡樂喜慶的偏好不能一味地用中國紅去定義。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故宮淘寶更懂得這一點,如果你看過它那篇《假如故宮進軍彩妝界》的文章,就知道它對中國傳統元素中色彩的運用之妙了。

因此,色彩經濟固然值得品牌去投資,但好好研究背後消費者的心理才不至於吃力不討好。

在每一年的“The Color Run”(彩色跑)中,陽光下五顏六色的金粉在空中飛舞,在五彩斑斕的粉塵中沖出來的一張張笑臉,光與色交織映照出時代的流行元素與潮流變化。

我們對色彩的把控,是想扼住這種變化的咽喉。

所以,品牌負責人們,不要再掙扎了,用好的色彩和意義,讓消費者買買買吧!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