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為什麼成功的電子商務公司屈指可數,而物流公司卻蓬勃發展?……

互聯網類高科技公司的繁榮, 令人們思考其背後的商業邏輯, 近年來湧現了“互聯網思維”“入口理論”“風口理論”“平臺戰略”“生態系統理論”等管理方法和理論。

一時間, 似乎互聯網公司可以超脫傳統的公司管理模式, 不需要重視傳統的財務管理。 似乎只要有天馬行空的創意, 依靠風險投資快速搶佔市場, 擴大規模, 積累用戶, 爭當入口, 就可以創造奇跡。

然而, 很多高估值的初創公司, 輝煌之後遭遇速朽, 普遍的原因是因資金鏈斷裂造成公司無力經營。

那麼, 互聯網類高科技初創公司應如何管理財務, 公司價值應如何理解, 又該如何平衡商業模式與盈利模式的關係?

公司價值的上下限

我們評估公司的價值, 要遵守兩個基本規則, 一是現代貨幣制度, 二是有限責任公司制度。 在這個基本的規則下, 從投資角度看, 一個公司的價值上限取決於它的願景,

下限則取決於它的現金流是否充裕。

從投資的角度看, 公司價值的上限取決於, 創始人是不是具有宏大願景的企業家。 企業家的價值, 在於他是否有一個創造不同未來的想像或者信心, 這種信心具象的表達就是公司的願景。 很多風口上的公司能獲得非常高的估值, 和它們有宏大的願景有關。

但是有些看似偉大的公司, 為什麼會突然失敗?這就涉及到公司價值的下限。 在現代的貨幣制度和公司制度下, 公司現金流一旦斷裂就要破產。

但很多時候, 人們只關注到公司價值的上限, 被企業家的願景所打動, 對現金流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尤其是近幾年風險投資規模擴大, 很多創始人把公司做成了To VC的模式。 但VC有自己的投資邏輯,

最終要實現退出和回報, 不可能無限地投資下去, 如果公司沒有辦法創造足夠的內部現金流, 就會面臨經營失敗的風險。

如果用現金流的視角描述公司價值, 一家公司的價值是它創造的資金流動, 而不是資產的規模。 如果我們看到某公司的資產很高, 現金流卻很低, 可以初步判斷, 這個公司的價值並不高。 因為資產是不斷折舊的, 如果不能讓資產有效地資本化, 讓它流動起來, 公司價值會不斷地減值。

反之, 如果一個公司有非常健康的現金流, 即便資產低一點, 也具有投資價值。 因為它的現金流除了可以滿足自身運營所需要的投入外, 還可以產生沉澱, 用來擴大業務規模, 也可以用作其他的投資用途。

這種公司具有源源不斷產生價值的能力, 是具有增長空間的好公司。

商業模式是創造不同的現金流

科技類初創公司偏愛強調商業模式的獨特性。 盤點商業模式的關鍵字, 前幾年無疑是O2O, 現在可能是共用經濟、平臺經濟。 評估一個商業模式是否具有獨特性, 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考量:

第一, 這個商業模式, 是不是將過去世界上一些不成立的事情做成了?

第二, 這個商業模式, 是不是用一種創新的方法, 把做一件事情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滿足二者之一, 這個商業模式就是有效的。

如果從更本質的貨幣角度去看, 就是看在這個商業模式下, 是否以一個更加高效的現金流, 去替代現有的現金流?如果能做到, 這個商業模式就是有價值的;反之就是經不起推敲的。

我們看物流和電子商務的例子。

從常規的評估視角看, 電子商務似乎是代表著未來的商業模式——足不出戶, 喜愛的商品就會送到用戶面前。 與之相比, 運送這些商品的物流公司, 在商業模式上似乎就是落後的代表。 但現在的市場情況是, 做電子商務成功的公司屈指可數, 物流公司卻蓬勃發展。 目前除順豐之外, 申通、圓通、中通等物流公司也都相繼上市。

這一看似矛盾的結果, 從現金流的角度分析, 就很容易理解。 一個有效的商業模式必然會創造現金的流動。 電子商務公司要解決商品運輸問題, 只有兩個選擇, 一是自建物流, 二是與物流公司合作。

自建物流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援, 對於電子商務公司,尤其是初創期的電子商務公司而言,自建物流是非常不經濟的行為。所以與物流公司合作,是電子商務公司既理性又無奈的一種選擇。這種合作將現金流從電子商務公司流向了物流公司,使物流公司處於相對優勢的競爭地位。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物流公司生存的概率反而大於電子商務公司。所以,從現金流的角度看,物流公司是個好的商業模式。只有更好的商業模式,才能夠吸引更多的資金,並且把資金變得更高效,公司才能擁有定價權,進而獲得足夠高的毛利。

更進一步,如何判斷一個商業模式是否具有顛覆性?如果現有現金流的流向是從甲到乙再到丙,這個時候,如果創業公司代替了其中的乙,這種代替不能稱之為顛覆。因為資金的流向沒有變,產業鏈的組成也沒有改變,最終還是會按照既有的模式運轉下去,創業公司也不太可能獲得超額回報。前一段時間比較火的O2O就類似這種情況。

真正顛覆性的商業模式,至少是創業公司能夠在局部上實現甲、乙的合併,甚至讓產業鏈中的參與者甲乙丙消失,變成ABC的邏輯。這個才是真正的高科技的顛覆性,會產生一個全新的產業鏈,全新的現金流鏈條。

比如Airbnb就屬於這種類型,將傳統的“消費者→酒店”的現金流,替換成“產銷者→平臺→產銷者”的模式。酒店被排除在新的現金流之外,很難回擊。這就是顛覆性商業模式的威力。

現金流的管理路徑

從現金流和投資規模的關係,我們可以將公司劃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現金流非常高效但投資規模有限的公司,是一種小而美的公司,大部分科技類的初創公司都屬於這個範疇;

第二類是現金流高效、可供投資的規模也非常大的公司。這類公司可以成長為世界級的公司;

第三類是現金流的效率不高,但可供投資的規模很大,這類公司一般屬於傳統公司。

傳統公司的意義包括兩方面:一是公司的價值依賴資產;二是公司的生態比較成熟,處於產業鏈的中游,對上游要支付採購等資金,產品或服務增值的部分則歸下游所有。與高科技公司不同,傳統公司的現金流比較穩定,與上下游議價的空間不大,所以不論是成熟公司還是初創公司,傳統公司在創造現金流方面的想像空間都不大。

高科技公司能夠創造全新的現金流,但是在創業初期,高科技公司對現金流的需求也大大高於傳統公司,因此融資是創業期高科技公司普遍的需求。支援初創期高科技公司的現金流,主要包括公司自主運營的現金流、股權融資的現金流、債權融資的現金流、融資租賃的現金流、供應鏈融資的現金流等。如果一個高科技公司,創業初期就想把運營現金流做好,很可能會限制公司研發投入,進而影響核心業務的發展。

所以,高科技公司在初創期,應該從融資現金流做起,用資金把產品和服務做好,建立研發優勢。然後逐步地建立起健康的運營現金流。

美國科技公司就是這樣的路徑。公司在前期普遍運用了包括股權融資在內的各種融資手段,但商業模式、運營機制成熟之後,都走向了巨量的運營現金流收入模式,保持著高額的利潤,並且擁有很多資金的沉澱,這是一種健康的現金流轉變模式。如果一個公司不斷地通過投資去創造新的業務,那是因為投資人對它有好的期待,期待它在未來能夠獲得超額盈利,才會不斷延續這個模式。

亞馬遜就是這種典型的經營邏輯。

亞馬遜公司主要財務績效指標,儘管亞馬遜早期連續虧損,但公司一直通過投資各項業務,為投資者樹立未來可以獲得高額回報的預期,持續獲得投資者的資金支持。體現在公司財務績效上,就是其資產規模和主營業務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用以支持業務擴張。

亞馬遜雖然並不強調利潤,但其財務報告顯示,公司自2002年之後就開始逐漸盈利,到2016年,已經取得不錯的盈利水準。

亞馬遜的案例告訴我們,無論一個創業者如何去講他的商業故事,最終都要回到創造利潤、創造現金流這個基本點上。

商業的本質就是貨幣的流動。公司創業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資金使用的過程。

對於創業初期的公司而言,當務之急是使用外部資金,建立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而進入成長期的公司,需要重視經營現金流的構建工作,外部融資應根據融資的用途,採取債權、租賃等多種形式的融資方式,以匹配公司的發展。

歸結起來,資金的流向和效率,是企業成敗的關鍵。

——END——

對於電子商務公司,尤其是初創期的電子商務公司而言,自建物流是非常不經濟的行為。所以與物流公司合作,是電子商務公司既理性又無奈的一種選擇。這種合作將現金流從電子商務公司流向了物流公司,使物流公司處於相對優勢的競爭地位。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物流公司生存的概率反而大於電子商務公司。所以,從現金流的角度看,物流公司是個好的商業模式。只有更好的商業模式,才能夠吸引更多的資金,並且把資金變得更高效,公司才能擁有定價權,進而獲得足夠高的毛利。

更進一步,如何判斷一個商業模式是否具有顛覆性?如果現有現金流的流向是從甲到乙再到丙,這個時候,如果創業公司代替了其中的乙,這種代替不能稱之為顛覆。因為資金的流向沒有變,產業鏈的組成也沒有改變,最終還是會按照既有的模式運轉下去,創業公司也不太可能獲得超額回報。前一段時間比較火的O2O就類似這種情況。

真正顛覆性的商業模式,至少是創業公司能夠在局部上實現甲、乙的合併,甚至讓產業鏈中的參與者甲乙丙消失,變成ABC的邏輯。這個才是真正的高科技的顛覆性,會產生一個全新的產業鏈,全新的現金流鏈條。

比如Airbnb就屬於這種類型,將傳統的“消費者→酒店”的現金流,替換成“產銷者→平臺→產銷者”的模式。酒店被排除在新的現金流之外,很難回擊。這就是顛覆性商業模式的威力。

現金流的管理路徑

從現金流和投資規模的關係,我們可以將公司劃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現金流非常高效但投資規模有限的公司,是一種小而美的公司,大部分科技類的初創公司都屬於這個範疇;

第二類是現金流高效、可供投資的規模也非常大的公司。這類公司可以成長為世界級的公司;

第三類是現金流的效率不高,但可供投資的規模很大,這類公司一般屬於傳統公司。

傳統公司的意義包括兩方面:一是公司的價值依賴資產;二是公司的生態比較成熟,處於產業鏈的中游,對上游要支付採購等資金,產品或服務增值的部分則歸下游所有。與高科技公司不同,傳統公司的現金流比較穩定,與上下游議價的空間不大,所以不論是成熟公司還是初創公司,傳統公司在創造現金流方面的想像空間都不大。

高科技公司能夠創造全新的現金流,但是在創業初期,高科技公司對現金流的需求也大大高於傳統公司,因此融資是創業期高科技公司普遍的需求。支援初創期高科技公司的現金流,主要包括公司自主運營的現金流、股權融資的現金流、債權融資的現金流、融資租賃的現金流、供應鏈融資的現金流等。如果一個高科技公司,創業初期就想把運營現金流做好,很可能會限制公司研發投入,進而影響核心業務的發展。

所以,高科技公司在初創期,應該從融資現金流做起,用資金把產品和服務做好,建立研發優勢。然後逐步地建立起健康的運營現金流。

美國科技公司就是這樣的路徑。公司在前期普遍運用了包括股權融資在內的各種融資手段,但商業模式、運營機制成熟之後,都走向了巨量的運營現金流收入模式,保持著高額的利潤,並且擁有很多資金的沉澱,這是一種健康的現金流轉變模式。如果一個公司不斷地通過投資去創造新的業務,那是因為投資人對它有好的期待,期待它在未來能夠獲得超額盈利,才會不斷延續這個模式。

亞馬遜就是這種典型的經營邏輯。

亞馬遜公司主要財務績效指標,儘管亞馬遜早期連續虧損,但公司一直通過投資各項業務,為投資者樹立未來可以獲得高額回報的預期,持續獲得投資者的資金支持。體現在公司財務績效上,就是其資產規模和主營業務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用以支持業務擴張。

亞馬遜雖然並不強調利潤,但其財務報告顯示,公司自2002年之後就開始逐漸盈利,到2016年,已經取得不錯的盈利水準。

亞馬遜的案例告訴我們,無論一個創業者如何去講他的商業故事,最終都要回到創造利潤、創造現金流這個基本點上。

商業的本質就是貨幣的流動。公司創業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資金使用的過程。

對於創業初期的公司而言,當務之急是使用外部資金,建立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而進入成長期的公司,需要重視經營現金流的構建工作,外部融資應根據融資的用途,採取債權、租賃等多種形式的融資方式,以匹配公司的發展。

歸結起來,資金的流向和效率,是企業成敗的關鍵。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