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東南亞將成為下一個工業自動化市場?

資訊化技術正在給傳統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人力勞動生產模式已經過時, 新一代工廠採用先進的機器人自動化技術。 如今, 只考慮提升生產效率是遠遠不夠的, 市場需求變化多端, 如何快速回應市場, 精准找到需求才是現代製造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工業4.0模式就是搭建一套資訊物理系統, 通過物聯網技術將生產設備、產品、使用者和管理人員連接起來, 從生產過程採集海量資料, 利用大資料技術洞察市場需求, 給管理者最佳的決策, 分析和提升機器運行效率, 引導產品從設計、生產到使用得到最合理的支配。

在萬物互聯的趨勢下, 所有機器都要連接網路, 這意味著要啟動工業乙太網交換機市場。 一直以來工業自動化產品以國外品牌為主, 經歷了多年發發展, 國內工業乙太網交換機也形成了一些有實力的企業, 如三旺、東土等。 國內品牌主要優勢在於性價比, 目前三旺已經推出了萬兆級的工業乙太網交換機, 並針對電力、軌道交通設計了專用的產品, 還為廣大物聯網產品廠商開發了工業乙太網模式。

據三旺內部人員透露, 中國自動化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公司正在積極拓展海外, 尤其是東南亞市場。 據悉, 目前三旺在東南亞銷量約占總銷量的17%, 未來幾年有望持續增長。 近年來, 東南製造業快速崛起,

隨著大批工廠的轉移, 東南亞是否會成為中國自動化廠商的下一站?

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

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稱全球製造業佈局逐漸調整, 正在加快向東南亞、南亞、非洲等成本更為低廉的地區轉移。

東南亞工廠

社會在進步, 人類無法阻止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趨勢。 美國似乎意識到去工業化的嚴重後果, 希望通過政策吸引製造業回流, 並大力投資自動化生產技術, 企圖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贏得新競爭力。 中國同樣面臨人力成本上漲的趨勢, 全球製造向東南亞地區轉移是形勢所逼?

在成本壓力下, 一些跨國製造業呈現向發達國家回流的趨勢, 另一方面, 全球製造業向東南亞、非洲等地區轉移。 去年, 上汽還與通用聯手在印尼斥資7億美元建設工廠,

吉利收購馬來西亞第二大汽車品牌寶騰。 製造業的轉移意味著市場的轉變, 一些為製造服務廠商開始注意到這些市場的變化。

機器換人是必然趨勢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 在未來的二十年中東南亞國家半數以上工人將要面臨失業危機, 服裝業將首當其衝。 此前, 有媒體報導運動服飾巨頭耐克裝飾要裁掉1400名員工, 關閉25%生產線。 據悉, 東南亞有900萬人從事紡織品、服裝和造鞋業的工作, 機器換人短期會對造業造成巨大影響。

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使用機器人, 3D列印技術來生產產品。 顧客越來越重視個性化服務, 未來製造業必需有快速回應市場需求的能力。 工廠生產要更快速、更訂制化,

才能有效滿足客戶需求。

3D列印、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 現在製造業變得越來越先進。 此外, 機器人自動化產品的效率越來越高, 成本也越來越便宜。 無論是美國, 中國還是東南亞地區, 機器人換人都是必然趨勢。

物聯網帶來新的改變

物聯網在東南亞已經成為一個十分熱門的話題, 當地政府和企業都在致力研究物聯網技術, 據研調機構Frost and Sullivan預測, 東南亞國家2015年在物聯網的投資16.8億美元, 到2020年時將達到75.3億美元, 複合年增率約35%。

例如, 新加坡把物聯網視為邁向智慧國家的重要基礎, 目前已經建設了多間創新科技培育中心, 針對物聯網領域相關技術進行研究, 物聯網產業有望成馬來西亞的一個巨型產業。

物聯網是實現智慧製造的基礎, 物聯網建設有助於實現工業4.0商業模式。 在東南亞地區, 自動化廠商將不只是提供自動化生產設施, 同時要利用資訊技術和現在控制系統為客戶建設完全的供應鏈網路, 自動化在東南亞地區將大有可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