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坪醫院完成重慶首例導航技術下面部巨大骨纖維異常增殖症手術

大坪醫院完成重慶首例導航技術下面部巨大骨纖維異常增殖症手術。 大坪醫院供圖

重慶日報訊 10月10日, 重慶日報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獲悉,

該院頜面頭頸外科聯合眼科利用手術導航系統, 成功為一名左側面部巨大骨纖維異常增殖症患者實施手術, 這在重慶尚屬首例。

10年前, 馬希(化名)的左臉莫名腫脹起來, 並且病情逐漸加重, 他多年來一直多方求治, 但絲毫沒有效果。

最後馬希來到大坪醫院, 經檢查, 醫生判斷其患的是面部骨纖維異常增殖症。 “通俗理解就是你的面部有骨腫瘤。 ”頜面頭頸外科何海濤主任介紹, 馬希這個腫瘤最長處超過10釐米, 不規則分佈在左眼眶、顴部、鼻部、上頜骨和顱底乃至顱內區域, 特別是左側眼眶外側壁和眶底處的腫瘤, 幾乎填滿了左眼眶尖和視神經孔, “如果任由其發展, 腫瘤不斷對視神經產生擠壓,

必然會損傷視神經, 導致失明。 ”

但通過手術將眼眶外壁和眶底的病變骨頭去除充滿著巨大風險:眼眶呈錐型, 位置越深可供手術的空間就越狹窄, 最窄處不足1釐米, 加之術中出血等因素的影響, 手術的視野會極不清晰。 在這種狀況下實施手術, 稍有不慎便會損傷患者的視神經或腦組織, 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另一個難題是, 單憑醫生個人的經驗判斷和技術, 要想實現馬希雙側面部的基本對稱, 達到矯治“怪臉”的目的, 採用傳統的手術方式幾乎不可能。

何海濤決定採用最新的頜面部電腦輔助技術, 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實體模型, 隨後在實體模型上設計手術方案, 最大限度避免損傷術區毗鄰的視神經、腦組織等重要結構,

從而有效降低手術風險。

一切準備好後, 手術於10月9日下午開始, 醫生們按照預先設計:在髮際處、瞼緣下和口內等面部隱蔽處作切口, 充分暴露鼻、眶、顴、上頜骨等區骨病變, 然後在頜面外科專用導航儀的引導下切除頜面部骨病變和眼眶內骨病變。 手術歷時近10個小時, 不僅保證視神經、眶下神經無損傷, 還最大限度實現了馬希雙側面部的基本對稱。 目前, 馬希正在恢復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