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末兒聊天:十幾歲的孩子,我的小青春,我該怎麼和你相處?

文:黑豆老末兒

圖:金堰居士

前幾天讀到龍應台的《我的安德列》一書, 感觸很深, 我想起了自己曾經歷過的青春, 現在自己孩子也正步入青春期——這段異常不平靜的時期。

升入初中的孩子, 忽然間強烈地向父母證明自己長大了, 不讓接送, 想獨自做事, 總喜歡和父母反著幹, 似乎一下子和父母之間無話可說!

願意獨處, 願意和同學聊天, 願意一個人刷手機, 就是不願意和爸媽多說幾句話, 甚至你走向正看手機的他, 他下意識地會遮擋你的視線。

媽媽失落了自己那個可愛貼心的小孩, 那個給媽媽無限歡樂的孩子哪去了?這還是我的那個對我無比信賴的小孩嗎?

很多家長尤其是媽媽很難適應孩子的驟變。

“曾經我自己也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還愛他, 我好像不認識他了!我甚至相信他根本不愛我, 我, 我也可能不愛他了!我感覺這不是我的孩子!”一個媽媽曾經如此描述自己對初二兒子的不適應。

升入初中, 十二三、十三四歲, 半生不熟, 這就是我們的小青春!

我該如何和你相處, 我的小青春?

她前行, 我怔怔地看著她的背影, 發著呆, 忽然下意識地掐了自己一把, 醒了:我必須跟上去, 我要走出這個噩夢,

那個可愛的貼心的小孩已經長大, 我要重新認識這個讓我忽然感到很陌生的小孩, 我不能失去她, 就如她不能失去我一樣!雖然現在她還意識不到, 不過我還是必須要跟上她, 跟上她的想法!

這是我曾經不止一次的心理所想。

為了更清楚地認清自己和眼前這個小孩,

欲擒故縱, 這是我能採取的最好的方法。 於是我從心理和行動上拉開和她的距離:看她獨自上學、獨自回家, 披星戴月, 我在心中忍受對她的擔心, 冷暖、安全、身體、和同學的相處等等, 我在忍耐中焦慮著, 安慰著自己:她遲早要獨立, 晚不如早, 鍛煉鍛煉是好事, 我不可能護衛她一輩子!

對我來說, 單純的等待和忍耐只是一種消極的反應, 焦慮也只能讓我心理更加疲憊無助, 在這種等待中我強烈地感受到我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在快速地加大。

我要主動縮小這種距離, 我必須有所作為!

我在深夜冥思苦想, 我在獨處時絞盡腦汁, 我甚至從宗教的書中尋找平靜······最後的結論就是:我要學習, 我只有學習, 才能變被動為主動!

怎麼學習?

於是我不讓自己苦苦忍受那份焦慮, 就找來一本又一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籍, 一頁又一頁、一本又一本地讀、做筆記, 一次又一次地思考:

我怎麼才能追上我的小青春的步子和她同行, 或者盡可能不讓我們之間的距離變得更遠?

努力總歸是有成效的,我讀書、思考、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想法、反思自己的行為,再讀書、再思考、再記錄,用自己學到的東西指導自己的行動。當然,這種改變很不容易,個中煎熬也只有經歷過才能感知!

如此一年多的時間,我加快了自己學習的步子,不僅如此,我找機會和一些過來人探討和一些同道中人聊天,不知不覺中這個小叛逆在我的眼中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青春:放學後能主動和我說起學校裡的事情,說起她在學校惹的笑話和英雄事蹟,說起學習的情況,說起同學的喜好,說起同學之間的笑話,說起她讀的書······漸漸地還能和我開玩笑了,有時還能自嘲:哎,我傻了!這麼低級的錯誤我都能犯!

這回是我傻了!

歡樂找回來了!我真的好高興!我和我的小青春儘管還是有很多不同意見,可我們又能經常有說有笑了!這,在一年前我連想都不敢想的!

在一次公共聚會上,談到孩子的成長問題,我說了幾句自己的真心話,一個陌生的媽媽和我說:“你那麼懂教育,你的孩子一定很優秀吧?”

聽此話,我真的很汗顏:我哪裡是懂教育,我只是為了和孩子更好地相處比一般的媽媽多讀了一些書、多了些思考、強制自己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觀念和方式方法,我只是踏踏實實地讓自己成長了而已。

至於我的孩子,我認同她的成長,在我們的陪伴下,她按照她自己的成長規律在一天天地成長為她自己,儘管很多時候我們互不贊同,可我們能互相包容,同時還有很多的相通,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一個人到中年的媽媽怎麼可能和一個初入青春期的女孩想法和行為完全相同呢?

理論和實際永遠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具體體現就是我們用理論指導行動的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現在我依然還經常會有疑問:

我的小青春,這個事兒,我該怎麼和你聊起?

黑豆老末兒,原名謝旭民,兒童青少年教育的長久關注者,自媒體創作者,自由撰稿人,快樂庭院院主。

圖片來自快樂庭院詩書畫藝術交流論壇

努力總歸是有成效的,我讀書、思考、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想法、反思自己的行為,再讀書、再思考、再記錄,用自己學到的東西指導自己的行動。當然,這種改變很不容易,個中煎熬也只有經歷過才能感知!

如此一年多的時間,我加快了自己學習的步子,不僅如此,我找機會和一些過來人探討和一些同道中人聊天,不知不覺中這個小叛逆在我的眼中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青春:放學後能主動和我說起學校裡的事情,說起她在學校惹的笑話和英雄事蹟,說起學習的情況,說起同學的喜好,說起同學之間的笑話,說起她讀的書······漸漸地還能和我開玩笑了,有時還能自嘲:哎,我傻了!這麼低級的錯誤我都能犯!

這回是我傻了!

歡樂找回來了!我真的好高興!我和我的小青春儘管還是有很多不同意見,可我們又能經常有說有笑了!這,在一年前我連想都不敢想的!

在一次公共聚會上,談到孩子的成長問題,我說了幾句自己的真心話,一個陌生的媽媽和我說:“你那麼懂教育,你的孩子一定很優秀吧?”

聽此話,我真的很汗顏:我哪裡是懂教育,我只是為了和孩子更好地相處比一般的媽媽多讀了一些書、多了些思考、強制自己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觀念和方式方法,我只是踏踏實實地讓自己成長了而已。

至於我的孩子,我認同她的成長,在我們的陪伴下,她按照她自己的成長規律在一天天地成長為她自己,儘管很多時候我們互不贊同,可我們能互相包容,同時還有很多的相通,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一個人到中年的媽媽怎麼可能和一個初入青春期的女孩想法和行為完全相同呢?

理論和實際永遠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具體體現就是我們用理論指導行動的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現在我依然還經常會有疑問:

我的小青春,這個事兒,我該怎麼和你聊起?

黑豆老末兒,原名謝旭民,兒童青少年教育的長久關注者,自媒體創作者,自由撰稿人,快樂庭院院主。

圖片來自快樂庭院詩書畫藝術交流論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