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174克肝臟,12個小時聯合手術,浙大兒院參與攻克親子移植難關!

10月10日上午, 浙大兒院SICU葉璟副主任醫師剛剛跟隨浙大一院院長王偉林查房結束, 趕快給浙大兒院的專家們打了個電話。 葉醫生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接受了“換”肝的洋洋生命體征平穩, 人也很清醒。 這意味著, 洋洋成為浙大一院與浙大兒院成立兒童肝臟移植聯合中心以來首例活體親子肝移植手術的受益者。 洋洋的體內正生長著媽媽送給他的174克肝臟, 這份母愛的厚禮會讓洋洋得以生存。

躺在監護室裡的洋洋只有15個月大, 當他扭動著小臉到處找媽媽的時候, 浙大兒院盛美君護士長和葉亞飛護士相視一笑。 洋洋恢復得非常好, 不僅迴圈、呼吸系統正常, 肝腎功能平穩, 人也很清醒, 除了身體有一點兒虛弱, 根本看不出他剛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

那一邊, 割“肝”救子的洋洋媽媽葛女士也恢復得非常好, 並轉入了普通病房。 看到妻子恢復得這麼快, 聽說兒子正在“找媽媽”, 葛女士的丈夫難掩喜悅, 經歷了15個月的煎熬, 兒子終於得救了, 他心中“大石頭”終於平穩“落地”了。

“二胎”寶貝身患先天性膽道閉鎖,

誰能給他一個健康的肝臟?

2016年5月28日, 洋洋出生了, 這是葛女士和謝先生的第二個兒子。 一家人沉浸在“添丁”的喜悅中沒有多久,

就陷入了愁雲慘霧中。 原來, 洋洋出生的第二天, 就出現嚴重的黃疸並送往浙大兒院接受治療, 不久後被診斷為先天性膽道閉鎖。

浙大兒院普外腔鏡中心副主任高志剛說, 先天性膽道閉鎖是一種因肝內外膽道出現阻塞而導致淤膽性肝硬化。 在中國, 每年大約有近3000名兒童由於各種先天性疾病導致嬰幼兒終末期肝硬化, 死亡率超過90%, 浙大兒院每年收治100名左右的先天性膽道閉鎖患兒, 除了前期姑息手術外, 肝臟移植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在浙大兒院, 高主任為洋洋做了“葛西手術”, 術後洋洋雖然黃疸徹底緩解, 但是術後不定期出現膽管炎, 術後1年左右膽管炎發作頻繁並出現了肝內膽管部分擴張,

高主任再次為孩子做了擴張膽管的膽腸內引流, 但洋洋膽道感染仍然沒能緩解, 並且孩子的肝硬化逐漸進展, 高主任告訴葛女士和謝先生, 肝移植是挽救孩子生命的最後辦法, 而親體肝臟移植是最可行的辦法。

沒想到, 高主任的建議讓夫妻倆起了爭執。 一聽到能救兒子的命, 爸爸媽媽都想為兒子“割”肝。 最終, 患有高血壓的謝先生拗不過妻子葛女士, 商議由母親“割”肝送給兒子。

為救治小生命, 浙大兒院聯手浙大一院

共同攻克親子移植難關!

9月30日上午, 浙大一院與浙大兒院共同成立兒童肝移植聯合中心, 希望通過兩院優勢學科強強聯合, 攻克一系列兒童肝移植領域的技術難題。 兒童肝移植聯合中心成立後,

洋洋終於等到了救治機會。 幾天前, 洋洋順利轉院至浙大一院, 等待活體肝移植手術。

為了給洋洋“重塑”生命, 浙大一院和浙大兒院都選派了最優秀的專家團隊。 浙大一院作為國內最大的肝移植中心之一, 在肝臟移植技術上有絕對優勢, 以院長王偉林教授牽頭組成了專業的移植團隊;浙大兒院的兒科學國家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單位, 總體服務規模、服務能力、技術水準位居國內第三,院長舒強教授選派了醫院最優秀的普外科、麻醉、重症監護、護理團隊參與此次手術。

手術前,浙大一院移植專家,浙大兒院普外、麻醉、護理、專家等相關科室進行多次論證與研判,以確保手術期間萬無一失。最終,兩院醫療團隊決定利用微創腹腔鏡輔助肝臟切除,對植入肝臟流出道狹窄問題做足功課,並決定通過顯微鏡技術提高孩子血管縫合的精確度。

10月8日7時30分,葛女士抱著兒子洋洋,由醫護人員護送入浙大一院的手術室。葛女士目光堅定,心裡充滿信心。她知道,為了這次手術,兩院的專家都已做了充足的準備;她知道,只有手術才會重燃兒子的生命。

174克肝臟,12個小時聯合手術,

數十人的專家團隊,共同延續愛與生命

手術室內,兩家醫院院長王偉林、舒強共同帶隊到場。浙大兒院麻醉科主任胡智勇帶著金自瑛、黃文芳為洋洋進行麻醉;手術室外,浙大兒院醫務科、新生兒外科、重症醫學、護理團隊也隨時能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援。

肝臟移植手術由浙大一院王偉林教授主刀,浙大兒院普外科陳青江副主任醫師參與了親體肝的切取,在腹腔鏡輔助下,醫生成功摘取了葛女士肝臟左外葉的1/4,共174克。同時,另一間手術室內浙大兒院高志剛副主任參與著洋洋病肝的切除,4個多小時後,洋洋的病肝成功分離出體外。8個小時後,整形後的供肝被送到洋洋的手術室,王偉林教授團隊隨即將供肝種植進洋洋體內,在顯微技術的支撐下,供肝的膽道、門靜脈、肝靜脈、肝動脈與洋洋體內血管精密穩合、順利縫合。

晚上7時30分,洋洋被推出手術室。浙大兒院SICU主任談林華及護士葉飛亞共同守護洋洋,為他提供最專業的術後監護。讓人欣喜的是,在眾多專家的護佑之下,洋洋恢復得特別快。

手術成功了,洋洋得救了,這不僅是感人至深的母愛的成功,也代表國內一流的移植及兒科醫療技術。浙大兒院院長舒強教授介紹,在浙大兒院,每年有肝移植需求的患兒數量多達100餘人。而浙大一院、浙大兒院兒童肝臟移植聯合中心的成立,能夠發揮不同醫院的優勢資源,共同拓展兒童肝移植的各個領域。相信通過兩院專家共同努力,兒童肝移植臨床診療水準、手術技術、圍手術期管理和學術研究等多方面都會有所創新,為這些孩子及其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總體服務規模、服務能力、技術水準位居國內第三,院長舒強教授選派了醫院最優秀的普外科、麻醉、重症監護、護理團隊參與此次手術。

手術前,浙大一院移植專家,浙大兒院普外、麻醉、護理、專家等相關科室進行多次論證與研判,以確保手術期間萬無一失。最終,兩院醫療團隊決定利用微創腹腔鏡輔助肝臟切除,對植入肝臟流出道狹窄問題做足功課,並決定通過顯微鏡技術提高孩子血管縫合的精確度。

10月8日7時30分,葛女士抱著兒子洋洋,由醫護人員護送入浙大一院的手術室。葛女士目光堅定,心裡充滿信心。她知道,為了這次手術,兩院的專家都已做了充足的準備;她知道,只有手術才會重燃兒子的生命。

174克肝臟,12個小時聯合手術,

數十人的專家團隊,共同延續愛與生命

手術室內,兩家醫院院長王偉林、舒強共同帶隊到場。浙大兒院麻醉科主任胡智勇帶著金自瑛、黃文芳為洋洋進行麻醉;手術室外,浙大兒院醫務科、新生兒外科、重症醫學、護理團隊也隨時能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援。

肝臟移植手術由浙大一院王偉林教授主刀,浙大兒院普外科陳青江副主任醫師參與了親體肝的切取,在腹腔鏡輔助下,醫生成功摘取了葛女士肝臟左外葉的1/4,共174克。同時,另一間手術室內浙大兒院高志剛副主任參與著洋洋病肝的切除,4個多小時後,洋洋的病肝成功分離出體外。8個小時後,整形後的供肝被送到洋洋的手術室,王偉林教授團隊隨即將供肝種植進洋洋體內,在顯微技術的支撐下,供肝的膽道、門靜脈、肝靜脈、肝動脈與洋洋體內血管精密穩合、順利縫合。

晚上7時30分,洋洋被推出手術室。浙大兒院SICU主任談林華及護士葉飛亞共同守護洋洋,為他提供最專業的術後監護。讓人欣喜的是,在眾多專家的護佑之下,洋洋恢復得特別快。

手術成功了,洋洋得救了,這不僅是感人至深的母愛的成功,也代表國內一流的移植及兒科醫療技術。浙大兒院院長舒強教授介紹,在浙大兒院,每年有肝移植需求的患兒數量多達100餘人。而浙大一院、浙大兒院兒童肝臟移植聯合中心的成立,能夠發揮不同醫院的優勢資源,共同拓展兒童肝移植的各個領域。相信通過兩院專家共同努力,兒童肝移植臨床診療水準、手術技術、圍手術期管理和學術研究等多方面都會有所創新,為這些孩子及其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