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探秘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推薦名錄

3月16日, 工信部軍民結合推進司正式發佈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推薦名錄。 持續半年之久的評選推薦活動, 就此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然而, 推薦名錄引出的思考並沒有停止:怎樣看待協力廠商服務的信用與信譽?如何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請看《解放軍報》軍民融合版獨家報導:

協力廠商服務信譽度從何而來

——全國首批51家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推薦名錄誕生記

■中國國防報實習記者 魏巨集濤

名錄之喜 反響超出預期

一場遲到的答辯

2017年2月22日下午, 一場遲到的答辯在北京朝陽區科薈路55號院1號樓會議室舉行。 評審物件是一家軍民融合類科技服務機構。 此刻, 距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評審最後答辯時間, 已經過去整整22個小時。

“為了參加這次評選, 我們在機場整整等了一天一夜。 ”這家科技服務機構連絡人張隆旭回憶, 他們提前一天預訂飛北京的機票,

誰知新疆當地突降暴雪, 航班一再延誤, 直到第二天下午6點才趕到北京, 已錯過最後的答辯時間。 參與答辯組織的中船重工軍民融合與國防動員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主管王海濤介紹, 瞭解這一情況後, 他們迅速請示相關領導, 特意為這家機構安排了一場遲到的答辯。

令人欣慰的是, 這家來自新疆的科技服務機構順利進入推薦名錄。

這段小插曲, 從一個側面表現了仲介機構參評的熱情。 “參評通知發佈後短短40天時間, 就收到160家企業的申請材料。 ”王海濤坦言。

名錄公佈, 反響超出預期。 在現場答辯負責人、中船重工軍民融合與國防動員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張嘉國看來, 現場“打擂”之所以叫好, 是因為市場“紛紛擾擾”,

各界盼望能有一個規範名錄, 現場“打擂”不僅選出了“千里馬”, 還能讓“李鬼”們原形畢露。

名分之憂 從混沌到有序

“四證”的進與退

“‘軍選民用’產品根本不需要‘四證’, 我們自己卻讓‘四證’攔了路!”名錄推薦發佈後, 一位民企代表感歎。

按照國家和軍隊有關規定, 承擔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任務的單位一般應取得“武器裝備品質管制體系證書”“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保密資格證書”“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書”和“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書”, 合稱“四證”。 據中船重工軍民融合與國防動員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林介紹, 企業只有承擔《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目錄》內的軍品任務, 才需要拿“四證”, 承擔許可目錄之外的專用裝備和一般配套產品通常不再進行許可審查,

對於參與“軍選民用”軍品產品招標競爭的企業而言, 國家和軍隊不設特別資格限制, 沒有特殊門檻。 “凡涉軍品就要辦‘四證’, 其實是個天大的誤解。 誤解源於資訊不對稱, 也有個別試圖‘撈金’的仲介機構作怪。 ”

早在2013年, 劉海林就提出武器裝備生產“四證合一”的政策建議, 國家和軍隊主管部門採納這一建議後, 2015年底正式發佈聯合審查工作細則。 宏福孵化器總經理鄭寶林認為, “四證”名分的進與退見證了“民參軍”道路逐漸暢通, 良莠不齊的仲介機構目前正在規範治理, 這次推薦名錄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名家之選 替政府找市場

“放管服”的蹺蹺板

即便進入推薦名錄的機構也鮮有人知曉,

20位評審專家的遴選, 前後竟然經歷了4個回合。

去年10月21日工信部下發《關於徵集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的通知》。 張嘉國回憶, 最初的表述是“認定”一批仲介機構, 後來大家一致感覺不妥, 政府通過協力廠商評估機構來推薦, “認定”等於包攬, 不符合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要求。

據悉, 正是基於這一考慮, 關於評審專家的選擇, 各方會商, 確定了3個條件:一是參加評審的專家不能身兼領導職務;二是必須是各個領域工作一線的專家;三是不能是已退休人員。 從一定程度上講, “三個不能”也是為了平衡好“放管服”的蹺蹺板:簡政放權的“放”, 不是“放任”, 而是充分依靠市場力量; 公正監管的“管”不是“代管”, 而是促進公平競爭; 高效服務的“服”不是“制服”, 而是營造便利環境。

參評專家們有一個強烈感受,選擇優質高效的仲介機構,實際上是在替政府找市場——所謂“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一個不可或缺的大前提就是“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

“放管服”的探索實踐,還體現在對推薦名錄的動態管理上。“實施有進有出,實現動態管理,對落選者是個機會,對入選者是種壓力。壓力與機會同在,名錄對軍民融合的現實意義才能凸顯出來。”劉海林如是說。

名義之辯 後續工作期盼多

信譽與信用“牽手”

此次名錄推薦並非沒有遺憾。

譬如,儘管評審指標比較科學,但一些環節尚有欠缺,答辯結果沒有及時告知,就讓參評機構感到不滿意,因為知情權沒有得到應有尊重。

再譬如,部分參評機構還沒有真正轉過彎來,參評目的僅僅是為了能夠得到政府名義上的認可,贏得一個“金”字招牌。

創新離不開初心。信用體系網總編輯孫藝豪認為,推薦名錄不是為推薦而推薦,名錄公佈不是為公佈而公佈,確保創新舉措開花結果,理應不忘初心——推薦名錄的初衷是什麼?

對此,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協同創新孵化中心主任海鷗深有同感,他表示,期盼政府後續服務跟進,不能評完了就結束了。海鷗建議,進入推薦名錄的機構可以成立一個聯盟,互通有無,資源分享,分類推進5個類別的行業發展。

“我們也在思考後期如何利用這些科技服務機構,怎樣更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張嘉國表示,他所在研究中心將與工信部積極溝通,加強與信用體系網合作,爭取把這些優質資源真正啟動。

如何建立一個資料庫,實現全程網上申報?怎樣建立回饋機制,避免資訊不對稱?這也是張嘉國與孫藝豪們正在思考的問題。信譽與信用“牽手”,讓大資料說話,今後名錄的推薦將少一些遺憾,名錄的功能將多一些實效。

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推薦名錄

(首批51家)

供需對接類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

中國技術交易所有限公司

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

中國航太工業科學技術諮詢有限公司

上海得民頌資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新技術推廣研究所

北方技術交易市場

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

中關村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孵化中心

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

創業孵化類

湖南麒麟資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北方發展投資有限公司

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中壹發展八五零電子有限公司

四川中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

河南省863軟體孵化器有限公司

江蘇軟體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科技評估類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信研究院

中關村蘭德科教項目評價研究院

湖南思龍科技評估有限公司

中評信(北京)應用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航空工業資訊中心

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

北京遠望智庫科技諮詢有限公司

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

管理諮詢類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

中勍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工業資訊中心

中計信投資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中國航太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中國兵器工業新技術推廣研究所

西安航太神舟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

鋼鐵研究總院

中國技術交易所有限公司

湖南福松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科技投融資類

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國鼎科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中兵北斗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北京中軍融合資訊技術研究院

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

銀河資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蒲雲龍覆核名單,更多詳情參見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科技服務機構”專欄(jmjh.miit.gov.cn)。

製圖:魏宏濤

從七個判斷看國防軍工融合重任

■中船重工軍民融合與國防動員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 張嘉國

愛因斯坦說過:“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對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現狀,茲作七個判斷供大家參考。這對作為研究人員的我來說,也算“平生鐵面心,忘家思報國”吧。

第一個判斷:軍民融合發展本質上是為了強國強軍。“多領域”當然包括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

第二個判斷:國防科技工業是國民經濟和國家大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獨立於這兩大體系之外的產業。國防科技工業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實質上是軍品科研生產的軍民深度融合,這個要害與核心務必認清。

第三個判斷:軍民融合發展是和平時期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大戰略,也是建設先進國防科技工業的大戰略。精心選擇和培育民用科技、民用工業,佈局好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平時把參加武器裝備研製生產的隊伍搞得壯壯的,基礎打得牢牢的,一旦戰時軍工企業遭敵破壞,可迅速轉產擴產,為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武器支援。

第四個判斷:國防科技工業已是軍民結合型產業。我們整個國防科技工業,民品產值已占工業總產值的80%左右。伴隨一大批新技術湧現,軍工技術轉民用大有可為,可發展成若干個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產業,如以北斗導航為核心的資訊產業,以海軍海水淡化裝置為基礎的海水淡化產業等,利國利民,前景廣闊。

第五個判斷:軍品科研生產有兩個融合。一是軍隊需求與國防科技工業的融合,一是軍品科研生產中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工業的融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組織軍內外力量開展技術基礎、預先研究、概念設計等各方面工作,有利於搞出我們自己的殺手鐧,增強我軍威懾力。

第六個判斷:要以解決軍品科研生產“五大瓶頸問題”為突破口,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軍工動力、核心元器件、先進材料、先進製造工藝與設備、軍用軟體大部分靠進口,平時受控於人,戰時受制於人,是我們不能不解決、不得不抓緊解決的瓶頸問題,必須作為一個戰略問題來抓。

第七個判斷:圍繞建設先進國防科技工業,承擔起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脊樑的神聖使命,是國防科技工業實行軍民融合發展的唯一目標。國防科技工業務必放下身段,主動作為,把優勢民營企業納入國防科技工業力量統籌考慮,真正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能力提升,當好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脊樑。

“箱”見軍民融合高速路

■中國軍網記者 李愛明

“帶盤”或“託盤箱化”運輸是現代物流的典型特徵之一。目前全國託盤數量超過9億隻,標準託盤占比僅23%,迴圈共用率低至2%,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準。我國物流總費用在GDP中所占比例幾乎是發達國家的兩倍,突出原因之一是供應鏈各個環節未採用標準的託盤和託盤箱化運輸。

按照軍民一體化的創新理念和標準化原則,由軍地雙方共同參加的軍民融合運輸集裝化建設聯盟研發出的標準託盤箱,既可6面拆解,又能迴圈重複使用,已經為進藏物資運輸集裝化提供了有效裝載單元。

而是營造便利環境。

參評專家們有一個強烈感受,選擇優質高效的仲介機構,實際上是在替政府找市場——所謂“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一個不可或缺的大前提就是“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

“放管服”的探索實踐,還體現在對推薦名錄的動態管理上。“實施有進有出,實現動態管理,對落選者是個機會,對入選者是種壓力。壓力與機會同在,名錄對軍民融合的現實意義才能凸顯出來。”劉海林如是說。

名義之辯 後續工作期盼多

信譽與信用“牽手”

此次名錄推薦並非沒有遺憾。

譬如,儘管評審指標比較科學,但一些環節尚有欠缺,答辯結果沒有及時告知,就讓參評機構感到不滿意,因為知情權沒有得到應有尊重。

再譬如,部分參評機構還沒有真正轉過彎來,參評目的僅僅是為了能夠得到政府名義上的認可,贏得一個“金”字招牌。

創新離不開初心。信用體系網總編輯孫藝豪認為,推薦名錄不是為推薦而推薦,名錄公佈不是為公佈而公佈,確保創新舉措開花結果,理應不忘初心——推薦名錄的初衷是什麼?

對此,中關村軍民融合科技協同創新孵化中心主任海鷗深有同感,他表示,期盼政府後續服務跟進,不能評完了就結束了。海鷗建議,進入推薦名錄的機構可以成立一個聯盟,互通有無,資源分享,分類推進5個類別的行業發展。

“我們也在思考後期如何利用這些科技服務機構,怎樣更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張嘉國表示,他所在研究中心將與工信部積極溝通,加強與信用體系網合作,爭取把這些優質資源真正啟動。

如何建立一個資料庫,實現全程網上申報?怎樣建立回饋機制,避免資訊不對稱?這也是張嘉國與孫藝豪們正在思考的問題。信譽與信用“牽手”,讓大資料說話,今後名錄的推薦將少一些遺憾,名錄的功能將多一些實效。

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機構推薦名錄

(首批51家)

供需對接類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

中國技術交易所有限公司

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

中國航太工業科學技術諮詢有限公司

上海得民頌資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新技術推廣研究所

北方技術交易市場

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

中關村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孵化中心

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

創業孵化類

湖南麒麟資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北方發展投資有限公司

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中壹發展八五零電子有限公司

四川中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

河南省863軟體孵化器有限公司

江蘇軟體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科技評估類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信研究院

中關村蘭德科教項目評價研究院

湖南思龍科技評估有限公司

中評信(北京)應用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航空工業資訊中心

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

北京遠望智庫科技諮詢有限公司

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

管理諮詢類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

中勍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工業資訊中心

中計信投資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中國航太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中國兵器工業新技術推廣研究所

西安航太神舟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

鋼鐵研究總院

中國技術交易所有限公司

湖南福松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科技投融資類

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國鼎科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中兵北斗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北京中軍融合資訊技術研究院

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

銀河資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蒲雲龍覆核名單,更多詳情參見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科技服務機構”專欄(jmjh.miit.gov.cn)。

製圖:魏宏濤

從七個判斷看國防軍工融合重任

■中船重工軍民融合與國防動員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 張嘉國

愛因斯坦說過:“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對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現狀,茲作七個判斷供大家參考。這對作為研究人員的我來說,也算“平生鐵面心,忘家思報國”吧。

第一個判斷:軍民融合發展本質上是為了強國強軍。“多領域”當然包括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

第二個判斷:國防科技工業是國民經濟和國家大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獨立於這兩大體系之外的產業。國防科技工業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實質上是軍品科研生產的軍民深度融合,這個要害與核心務必認清。

第三個判斷:軍民融合發展是和平時期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大戰略,也是建設先進國防科技工業的大戰略。精心選擇和培育民用科技、民用工業,佈局好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平時把參加武器裝備研製生產的隊伍搞得壯壯的,基礎打得牢牢的,一旦戰時軍工企業遭敵破壞,可迅速轉產擴產,為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武器支援。

第四個判斷:國防科技工業已是軍民結合型產業。我們整個國防科技工業,民品產值已占工業總產值的80%左右。伴隨一大批新技術湧現,軍工技術轉民用大有可為,可發展成若干個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產業,如以北斗導航為核心的資訊產業,以海軍海水淡化裝置為基礎的海水淡化產業等,利國利民,前景廣闊。

第五個判斷:軍品科研生產有兩個融合。一是軍隊需求與國防科技工業的融合,一是軍品科研生產中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工業的融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組織軍內外力量開展技術基礎、預先研究、概念設計等各方面工作,有利於搞出我們自己的殺手鐧,增強我軍威懾力。

第六個判斷:要以解決軍品科研生產“五大瓶頸問題”為突破口,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軍工動力、核心元器件、先進材料、先進製造工藝與設備、軍用軟體大部分靠進口,平時受控於人,戰時受制於人,是我們不能不解決、不得不抓緊解決的瓶頸問題,必須作為一個戰略問題來抓。

第七個判斷:圍繞建設先進國防科技工業,承擔起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脊樑的神聖使命,是國防科技工業實行軍民融合發展的唯一目標。國防科技工業務必放下身段,主動作為,把優勢民營企業納入國防科技工業力量統籌考慮,真正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能力提升,當好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脊樑。

“箱”見軍民融合高速路

■中國軍網記者 李愛明

“帶盤”或“託盤箱化”運輸是現代物流的典型特徵之一。目前全國託盤數量超過9億隻,標準託盤占比僅23%,迴圈共用率低至2%,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準。我國物流總費用在GDP中所占比例幾乎是發達國家的兩倍,突出原因之一是供應鏈各個環節未採用標準的託盤和託盤箱化運輸。

按照軍民一體化的創新理念和標準化原則,由軍地雙方共同參加的軍民融合運輸集裝化建設聯盟研發出的標準託盤箱,既可6面拆解,又能迴圈重複使用,已經為進藏物資運輸集裝化提供了有效裝載單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