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教研和技術構築壁壘,海風教育能否彎道超車?

調研 | 凱文 東起

撰寫 | 東起

線上直播教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 原因主要在於三點:1.用戶年輕化, 2.直播軟體盛行, 3.語培(語言培訓)公司對市場的培育。

相對於語培市場的發展, K12有些“不溫不火”, 一方面由於是市場空間足夠大, 另一方面也在於還沒有被驗證成功的商業模式, 但無論如何, 高增速還是讓行業看到了K12課外輔導也能快速規模化的希望。

海風教育是K12領域向線上轉型較早的機構。 2010年從針對自主招生的線下班課輔導入場, 到2014年成功轉型為主打中小學學生學科培養和升學輔導的線上1對1輔導機構。

創始人鄭文丞認為, 相對於規模擴張, 教研能力才是機構的核心壁壘, 也是更需要時間積累的。 因此, 海風教育2014年從教研和教學系統研發入手, 目前, 已完成覆蓋全國範圍內十二個年級, 包括小學700+, 初中1500+, 高中3000+在內的全學科、全考綱和多級難度的知識切片,

並配套近800萬道精選習題和詳解。

“切片式”的知識結構化, 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品質;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備課效率, 從而增加教師對平臺的依賴;同時, 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輔導。

教學系統的自主研發, 是為了契合K12課外輔導的特點, 使學生有更好的上課體驗;但更重要的還在於教學資料的積累。

鄭文丞畢業於復旦大學, 大三開始創業成立海風教育, 對如何在市場及其分散的K12賽道走出差異化, 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近日, 他與愛分析交流了公司轉型的原因、現在的打法、以及對行業的判斷, 現節選部分內容和大家分享。

愛分析:2014年業務轉型出於哪些考慮?

鄭文丞:2010年, 我們開始辦線下班課, 做自主招生的筆試面試輔導, 在上海發展了三個教學點, 覆蓋江浙滬用戶, 每年有1000多萬流水, 400多萬淨利潤, 從小的規規模經濟角度看盈利能力還可以。

但有兩個問題:一是發展空間有限, 細分領域天花板較低;二是線下模式發展效率太低, 再結合第一個問題,

發展起來就更難了。

2011-2012年, 我們就在思考線下課外輔導如何互聯網結合, 發現一個核心問題是“相容性”不好, 原因我們歸納為“死亡三角”:第一, 中小學生是缺乏自驅力的學習人群;第二, 中高考內容複雜且枯燥, 難以勾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第三, 互聯網本身充滿誘惑, 學生能否通過線上模式實現好的學習效果, 要打個問號。

所以, 在沒有好的教學模式和商業模式支撐的情況下, 這件事很難做。 很早就有機構嘗試, 但不太成功, 比如十年前就有網校, 形式是一對多的大班課, 他們都避不開一個問題就是完課率不夠, 完課做不好就無從談效果, 沒有效果就沒有口碑等一系列東西。

愛分析:直接嘗試了線上1對1?

鄭文丞:線上1對1在2013-2014年就已經表現出要火的趨勢,

最早是從語培(語言培訓)開始, 像VIPABC、51Talk和小站教育等。

我們第一時間關注到並在系統評估後, 確定這種模式能在中小學課外輔導領域, 解決剛剛提到的“相容性”問題。

核心在於線上1對1的強交互, 既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也使監督變得有效。

另外, 家長可以監督, 老師可以複盤, 機構也可以更直接評估老師的教學情況。

愛分析:具體有哪些調整?

鄭文丞: 2014年第三季度我們開始嘗試線上模式, 線上線下平行推, 線下使用我們原來的場地, 線上價格便宜, 重點推。 第三季度結束時, 線上業務營收占比比預期要好。

於是, 我們做了兩個調整:一是關停所有線下教學點;二是開始開發線上學習系統。

之所以自主開發學習系統, 是基於開始嘗試前,我們通過調研發現的行業特徵。對比語培,K12課外輔導的區別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學交互模式不同,K12理科教學更複雜,有座標、公式和畫圖等,單純通過視頻和滑鼠等無法解決;二是教學內容更複雜,不同地區、學校和年級差異較大,需求破碎度非常高。

因此,如果不自主開發學習系統,就不能説明老師更好的完成個性化內容匹配,那就跟傳統線下培訓機構沒差別,只是把教學從線下搬到線上,解決時空問題。

愛分析:教研怎麼做的?

鄭文丞:我們從2014年第二季度開始做線上業務的教學研發,從高中入手,用類似“拍美劇”的方式推進,比如春季和暑假的教研做完,暑假班開始招生,暑假的時候做秋季和寒假的教研,以此類推;覆蓋年級從高中到初中,再到小學。2016年第二季度底,高中和初中全部做完,第三季度開始做的小學教研。

同時,教研有個明確思路方向,就是做“知識切片管理”。我們投入大量精力,做出包含數百萬習題的五千多個知識切片,每一份就類似一個樂高積木塊,包含講義、題目、答案詳解、相關知識點等等。

做完以後,保證了兩件事情:

第一,保證教學品質。從整個培訓行業來看,老師的教學水準至關重要。海風的系統,將知識點切片化之後,使每個具體的切片都具備了標準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從而保證了我們的教學品質穩定且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

第二,能夠幫助老師匹配不同的學生需求,做針對性教學,特別是跨區域匹配。

愛分析:師資情況怎麼樣?

鄭文丞:目前有接近2000多名教師,分為全職和兼職,其中兼職教師代課量占業務比重的40%左右。

90%以上的全職教師來自線下輔導機構和公立學校,我們吸引他們的點也比較明確:一是單位小時報酬相對更高;二是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提供備課效率,減少通勤成本,從而可用時間變長;三是保證生源,匹配全國的學生。

兼職教師主要是本科生和研究生,來自985、211以及師範類學校,帶課量通常是行業平均水準的4-5倍。在給他們帶來更多收入的情況下,逐漸形成規模效應。同時我們可以提出更多要求,從而保證師資和教學品質的穩定。

我們需要通過教研和技術,使教師和學生對平臺形成依賴。

愛分析:積累的資料怎麼使用?

鄭文丞:這是教研的第二步,也是更重要的一步。

首先,把教學過程的全部資料記錄下來,可以説明教研和系統進一步優化。

第二,在資料積累的過程中,可以回饋給學生更多有效的內容,從而為他們提供更適合的知識點推薦。

第三,目前人工智慧的概念在教育培訓行業也比較火,雖然在教培領域人工智慧一定會有很大發展,但它仍然需要資料,然後逐步漸進。所以我們現在把教學資料記錄下來,其實就是我們在為技術發展積累資料土壤的過程,未來一定是有用的。

愛分析:海風在獲客方面有哪些做法?

鄭文丞:2-3年前做線上1對1很累,因為用戶的接受度比較差。但隨著老師、家長的平均年齡降低,明星代言等市場推廣,用戶對於1對1線上教育的接受度在不停提升,現在,業務在逐步變的好做。

首先,我們的核心在於體驗,接近98%的業務量來自有過試聽體驗的用戶。

第二,降低所有環節的退費門檻。三節課之前是無條件全額退款,三節課之後退還未上的課時費。

第三,教育雖然是後驗品,但是體驗週期可以縮短,通過技術使使用者看到各種資料分析,讓他們感知到這個1對1學習平臺更專業,哪怕暫時還沒看到對學習效果的提升,但至少已經看到更好的方法論。

目前,從續費率、退費率和轉介紹率等核心資料來看,我們普遍高於同行業的線上和線下機構。

愛分析:怎麼看行業內不同機構的發展路徑,海風怎麼做的?

鄭文丞:我們的觀感是這樣:

第一,對於業務規模的差距,彌補沒有那麼難。因為我們從開始放量到現在,一方面是穩定性比較好,另一方面相比於早期放量機構,增速也不慢。

第二,市場和銷售管理等工作透明度比較高,當規模相差無幾的時候,也可以做大體量的行銷預算。

第三,教研和技術相對週期比較長。2014年以來,我們一直在不停磨合,在我們現在還不太大的業務規模體量下,每個月積累的資料量已經非常多,所以在資料積累、功能反覆運算和各種細節優化上,我們始終會有一些領先。

愛分析:怎麼看未來市場格局?

鄭文丞:互聯網行業集中度很高,但教育培訓集中度很低,所以在K12線上一對一領域,不會只有一家,但也不會超過5-6家,隨著規模增大,會形成2-4家主要“玩家”的穩定格局。

如果其中一家機構想相對做大,不僅需要通過運用市場化手段或提高運營效率來實現,更需要有差異服務這種核心內容。所以這也是我們的提前佈局和準備。

是基於開始嘗試前,我們通過調研發現的行業特徵。對比語培,K12課外輔導的區別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學交互模式不同,K12理科教學更複雜,有座標、公式和畫圖等,單純通過視頻和滑鼠等無法解決;二是教學內容更複雜,不同地區、學校和年級差異較大,需求破碎度非常高。

因此,如果不自主開發學習系統,就不能説明老師更好的完成個性化內容匹配,那就跟傳統線下培訓機構沒差別,只是把教學從線下搬到線上,解決時空問題。

愛分析:教研怎麼做的?

鄭文丞:我們從2014年第二季度開始做線上業務的教學研發,從高中入手,用類似“拍美劇”的方式推進,比如春季和暑假的教研做完,暑假班開始招生,暑假的時候做秋季和寒假的教研,以此類推;覆蓋年級從高中到初中,再到小學。2016年第二季度底,高中和初中全部做完,第三季度開始做的小學教研。

同時,教研有個明確思路方向,就是做“知識切片管理”。我們投入大量精力,做出包含數百萬習題的五千多個知識切片,每一份就類似一個樂高積木塊,包含講義、題目、答案詳解、相關知識點等等。

做完以後,保證了兩件事情:

第一,保證教學品質。從整個培訓行業來看,老師的教學水準至關重要。海風的系統,將知識點切片化之後,使每個具體的切片都具備了標準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從而保證了我們的教學品質穩定且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

第二,能夠幫助老師匹配不同的學生需求,做針對性教學,特別是跨區域匹配。

愛分析:師資情況怎麼樣?

鄭文丞:目前有接近2000多名教師,分為全職和兼職,其中兼職教師代課量占業務比重的40%左右。

90%以上的全職教師來自線下輔導機構和公立學校,我們吸引他們的點也比較明確:一是單位小時報酬相對更高;二是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提供備課效率,減少通勤成本,從而可用時間變長;三是保證生源,匹配全國的學生。

兼職教師主要是本科生和研究生,來自985、211以及師範類學校,帶課量通常是行業平均水準的4-5倍。在給他們帶來更多收入的情況下,逐漸形成規模效應。同時我們可以提出更多要求,從而保證師資和教學品質的穩定。

我們需要通過教研和技術,使教師和學生對平臺形成依賴。

愛分析:積累的資料怎麼使用?

鄭文丞:這是教研的第二步,也是更重要的一步。

首先,把教學過程的全部資料記錄下來,可以説明教研和系統進一步優化。

第二,在資料積累的過程中,可以回饋給學生更多有效的內容,從而為他們提供更適合的知識點推薦。

第三,目前人工智慧的概念在教育培訓行業也比較火,雖然在教培領域人工智慧一定會有很大發展,但它仍然需要資料,然後逐步漸進。所以我們現在把教學資料記錄下來,其實就是我們在為技術發展積累資料土壤的過程,未來一定是有用的。

愛分析:海風在獲客方面有哪些做法?

鄭文丞:2-3年前做線上1對1很累,因為用戶的接受度比較差。但隨著老師、家長的平均年齡降低,明星代言等市場推廣,用戶對於1對1線上教育的接受度在不停提升,現在,業務在逐步變的好做。

首先,我們的核心在於體驗,接近98%的業務量來自有過試聽體驗的用戶。

第二,降低所有環節的退費門檻。三節課之前是無條件全額退款,三節課之後退還未上的課時費。

第三,教育雖然是後驗品,但是體驗週期可以縮短,通過技術使使用者看到各種資料分析,讓他們感知到這個1對1學習平臺更專業,哪怕暫時還沒看到對學習效果的提升,但至少已經看到更好的方法論。

目前,從續費率、退費率和轉介紹率等核心資料來看,我們普遍高於同行業的線上和線下機構。

愛分析:怎麼看行業內不同機構的發展路徑,海風怎麼做的?

鄭文丞:我們的觀感是這樣:

第一,對於業務規模的差距,彌補沒有那麼難。因為我們從開始放量到現在,一方面是穩定性比較好,另一方面相比於早期放量機構,增速也不慢。

第二,市場和銷售管理等工作透明度比較高,當規模相差無幾的時候,也可以做大體量的行銷預算。

第三,教研和技術相對週期比較長。2014年以來,我們一直在不停磨合,在我們現在還不太大的業務規模體量下,每個月積累的資料量已經非常多,所以在資料積累、功能反覆運算和各種細節優化上,我們始終會有一些領先。

愛分析:怎麼看未來市場格局?

鄭文丞:互聯網行業集中度很高,但教育培訓集中度很低,所以在K12線上一對一領域,不會只有一家,但也不會超過5-6家,隨著規模增大,會形成2-4家主要“玩家”的穩定格局。

如果其中一家機構想相對做大,不僅需要通過運用市場化手段或提高運營效率來實現,更需要有差異服務這種核心內容。所以這也是我們的提前佈局和準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