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醫生“1+1+1”簽約制度年內覆蓋申城所有社區

網路配圖

【新民晚報·新民網】龍柏四村居民李鋒今年71歲, 身患冠心病、脂肪肝、高血壓等疾病, 2015年12月在閔行區龍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了家庭醫生。

“現在可以開延伸處方和長處方, 而且自付藥費還比以前便宜!”

一次簽約, 改變了居民大半輩子的就醫習慣。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 本市家庭醫生簽約居民已達1027萬人。 以家庭醫生為基礎的分級診療制度, 讓老百姓小病不出社區, 大病直通專家門診。 下一步, 上海市力爭將“1+1+1”試點推廣至全市所有社區, 並改善家庭醫生激勵制度, 讓患者和醫生都能享受到更多改革紅利。

省心免去奔波延伸處方

要說簽約家庭醫生的好, 李鋒深有感觸。 “我用的藥以前社區配不到, 每次去大醫院, 都要重新跟門診醫生說一遍病情。 而且大醫院開藥有限制, 比方說我吃的47.5毫克倍他樂克、泰嘉和可定這三種藥, 每個月要去開兩次。

”自從簽約了龍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後, 李鋒仔細算了一筆賬, 以前每個月藥費511.2元, 自己承擔30%;現在社區藥價更便宜, 三種藥每月只要416.7元, 自己承擔10%, 也就是41.7元。

2016年, 閔行區完成居民“1+1+1”組合簽約6900餘人次, 開具延伸處方2307人次。 根據政策規定, 慢性病簽約居民可一次性在社區配足1-2個月的藥量;經家庭醫生轉診至上級醫院的簽約居民, 回社區就診時, 可延用上級醫院處方藥品, 如果是社區沒有的藥品, 可通過協力廠商物流實現配送。 像這樣的長處方、延伸處方, 深受社區居民歡迎, 免去了反復跑大醫院的麻煩。

預約專家可提前半個月

上海市衛計委主任鄔驚雷介紹, 2015年12月起, 上海在家庭醫生制度的基礎上推行“1+1+1”簽約模式,

也被稱為家庭醫生制度的2.0版, 居民可以在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的基礎上, 再選擇一家區級醫療機構、一家市級醫療機構進行簽約, 形成自由簽約醫療機構組合, 這一模式優先滿足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簽約需求。 目前, 上海89%的社區都已經啟動“1+1+1”簽約試點。

簽約“1+1+1”, 有什麼實在的好處?這是不少居民的疑惑。 據悉, 簽約“1+1+1”患者可享受簽約就診各項優惠傾斜政策, 包括健康評估與針對性健康管理、簽約醫療機構內預約優先就診、預約有限轉診至上級醫院, 上級醫院拿出50%的專科和專家門診預約號源, 提前50%時間優先向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開放。

閔行區龍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楊建玲解釋說,

全市38家三級醫院、156家二級醫院的專科門診號源, 如今都可以在微醫等平臺看到, 一般可提前一周進行預約, 但對於她來說, 提前2周就可以幫簽約居民預約到。

改善全科醫生激勵機制

上月剛發佈的《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