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三大模組34個知識點整理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小編溫馨提示:有教師資格證的同學可以參加教師招聘考試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總是給考生們的備考帶來了巨大困擾, 今天小編幫助大家總結了教育心理學三大模組34個知識點整理, 希望對大家備考有一定的幫助。

教育心理學三大模組34個知識點整理

01. 教育心理學概念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學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應用心理學的一種(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學習與教學之間的相互作用)。

02.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03. 美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美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

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

成熟時期(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

完善時期(20世紀80年代後。 )

04. 美國教育心理學理論的發展新趨勢?

(1)研究領域已從行為主義轉向認知心理學,

即由s-R範式轉向認知範式;

(2)在學習觀上, 由強調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強調學生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

(3)從著重對學習問題的轉化向對教學問題的研究

(4)從注重實驗室純理論研究轉化為重視教育實踐的實際應用研究

(5)從理論的狹隘、零散轉化為理論的完善、整合。

05. 初創時期

1903年, 美國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 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標誌著教育心理學的正式誕生。

06. 前蘇聯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1)產生階段(十月革命前);

(2)發展階段;(十月革命後);

(3)完善並逐漸形成自己特點的時期(20世紀50年代末至90年代)。

07. 俄國的烏申斯基

俄國的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

“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教育心理學》

08. 發展階段

發展階段:維果斯基《教育心理學》

09. 前蘇聯的教育心理學發展特點

(1)注重與發展心理學的結合, 開展了許多針對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教學研究。 彼得羅夫斯基的《年齡與教育心理學》。 和加梅佐的《年齡和教育心理學》;

(2)在學習理論方面, 形成了最有代表的兩個派別:“聯想-反射”理論、“學習的活動”理論;

(3)前蘇聯教育心理學比較重視人際關係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10. 中國古代心理學的起源

中國心理學的起源:孔孟荀墨等

11. 中國近代的心理學起源

中國的心理學是在清末隨著師範教育的興起而產生的。 中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著作是1908年房東嶽翻譯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實用心理學》

12. 廖世承

廖世承1924年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

13. 陸志

1926年, 陸志韋翻譯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概論》

14. 學生心理發展具有的基本特徵

學生心理發展具有的基本特徵:

1連續性和階段性;

2定向性和順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異性。

15. 心理發展階段的八個階段

乳兒期:0-1歲;

嬰兒期:1-3歲;

幼兒期:3-6、7歲;

童年期:6、7-11、12歲;

少年期:11、12-14、15歲;

青年期:14、15-25歲;

成年期:25-65歲;

老年期:65歲以後。

16.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特徵

(1)中學生的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特點;

(2)中學生認知發展的基本特點。

中學生認知結構體系基本形成。 (認知的核心成分---思維能力)

中學生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

認知與情感、意志、個性得到協調發展。

17. 中學生觀察力發展的特點

中學生觀察力發展的特點:

目的更明確;

持久性明顯發展;

精確性提高;

概括性更強。

18. 中學生記憶發展

中學生記憶發展。

(1)有意識記憶占主導地位;

(2)理解記憶成為主要的識記方法;

(3)抽象記憶佔優勢。

19. 初高中生情感發展特點

初中生情感發展特點。

(1)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 產生了社會評價和自我評價相關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

(3)少年的熱情和衝動;

(4)選擇性友誼的建立;

(5)情感的社會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個性化的情感;浪漫主義的熱情;

20.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

皮亞傑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 “發生認識論”, 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認知發展觀。

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發展觀?

(1)皮亞傑認為, 發展是一種建構過程, 是個體在與環境的不斷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

(2)適應和建構也是認知發展的兩種機能;

(3)適應包括同化和順應兩種作用和過程。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叫做同化;內部圖式的改變,以適應現實,叫做順應;

(4)個體的心理發展就是通過同化和順應日益複雜的環境而達到平衡的過程。

21.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2)前運算階段。2-7歲單向思維;思維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反映靜止的知覺狀態;不具守恆性。運算:借助邏輯推理將事物的一種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狀態。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4)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22. 皮亞傑:影響發展的因素

(1)成熟;

(2)練習和經驗;

(3)社會性經驗;

(4)具有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過程。

皮亞傑把經驗分為物理經驗和邏輯數理經驗兩種。

物理經驗指個體通過與物體打交道而獲得的有關物體特性的經驗,是從物體特性中直接引出來的資訊。

邏輯數理經驗不是基於物體的物理特性,而是基於施加在物體上的動作,是從動作及相互關係中抽象出來的經驗。

皮亞傑說,知識來源於動作,而非來源於物體。這裡的知識,是邏輯數理知識。

23.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教育價值?

(1)豐富認識兒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2)遵循兒童的思維發展規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

24. 維果斯基的發展觀與教育。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提出了“文化歷史發展”。十分強調人類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

25. 維果斯基的發展觀的基本內容

(1)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2)心理發展觀;

(3)內化學說;

(4)教育和發展的關係----“最近發展區”

26. 維果斯基區分了兩種心理機能

維果斯基區分了兩種心理機能:一是作為動物進化結果的低級心理機能;另一則是作為歷史發展結果的高級心理機能。高級心理機能的實質是以心理工具為仲介的,受到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制約。

心理發展是個體的心理從出生到成年,在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機能轉化的過程。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有四個方面的表現:

(1)隨意機能的不斷發展;

(2)抽象—概括機能的提高;

(3)各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關係不斷變化、重組、形成間接的,以符號為仲介的心理結構;

(4)心理活動的個性化。

兒童心理發展的原因,維果斯基強調了三點:

(1)心理機能的發展起源於社會歷史的發展,受社會規律的制約;

(2)從個體發展來看,兒童在與成人交往過程中通過掌握高級心理機能的工具---語言、符號系統,從而在低級的心理機能的基礎上形成了各種新質的心理機能;

(3)高級心理機能是外部活動不斷內化的結果。

兒童發展的兩種水準。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準;另一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的説明可以達到的較高水準。

兒童的現有水準與經過他人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準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

27.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的主要觀點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它必須經歷一系列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每一個危機都涉及一個積極的選擇與一個潛在的消極選擇之間的衝突。

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貫穿於個體的一生。整個發展過程分為八個階段。

(1)學習信任的階段(從出生到18個月左右);

(2)成為自主者的階段(18個月到24個月);

(3)發展主動性的階段(4-6歲);

(4)變得勤奮的階段(6-12歲);

(5)建立個人同一性的階段(12-20歲);

(6)承擔社會義務的階段(20-24歲);

(7)顯示充實感的階段(24-50歲);

(8)達到完善的階段(50歲以後)。

28. 個別差異

個別差異是指個體之間在穩定的心理特點上的差異,包括性格、能力或興趣等方面的差異。

29. 智力

智力是指處理抽象觀念、處理新情境和進行學習以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我國心理學家認為,智力是指認識方面的各種能力,即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的綜合。其中,其核心成份是思維能力。

30. 俄國的烏申斯基

(1)比內-西孟表;

(2)斯坦福-比內量表;

(3)韋克斯勒

斯坦福比內量表的公式:

IQ=(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

韋克斯勒

IQ=100+15*((個體測驗分數-同年齡組的平均分)/同年齡組的標準差。)

31. 智力的構成

(瑟斯頓)提出了七種主要的知力因素:空間知覺、言語理解、語詞流暢、記憶、數字能力、歸納和知覺速度。

吉爾福德從操作、內容和產品三個維度分析智力的結構。

32. 三元智力理論

三元智力理論(斯騰伯格1985年發表了《超越智商》一書。(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識習得成分)。

33. 多元智力理論

(美。加德納)。七種不同的智力;

言語智力;數理智力;空間智力;音樂智力;體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專注教師資格證、教師考編、園長證、心理諮詢師、學歷提升考試輔導!

是個體在與環境的不斷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

(2)適應和建構也是認知發展的兩種機能;

(3)適應包括同化和順應兩種作用和過程。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叫做同化;內部圖式的改變,以適應現實,叫做順應;

(4)個體的心理發展就是通過同化和順應日益複雜的環境而達到平衡的過程。

21.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2)前運算階段。2-7歲單向思維;思維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反映靜止的知覺狀態;不具守恆性。運算:借助邏輯推理將事物的一種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狀態。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4)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22. 皮亞傑:影響發展的因素

(1)成熟;

(2)練習和經驗;

(3)社會性經驗;

(4)具有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過程。

皮亞傑把經驗分為物理經驗和邏輯數理經驗兩種。

物理經驗指個體通過與物體打交道而獲得的有關物體特性的經驗,是從物體特性中直接引出來的資訊。

邏輯數理經驗不是基於物體的物理特性,而是基於施加在物體上的動作,是從動作及相互關係中抽象出來的經驗。

皮亞傑說,知識來源於動作,而非來源於物體。這裡的知識,是邏輯數理知識。

23.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教育價值?

(1)豐富認識兒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2)遵循兒童的思維發展規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

24. 維果斯基的發展觀與教育。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提出了“文化歷史發展”。十分強調人類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

25. 維果斯基的發展觀的基本內容

(1)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2)心理發展觀;

(3)內化學說;

(4)教育和發展的關係----“最近發展區”

26. 維果斯基區分了兩種心理機能

維果斯基區分了兩種心理機能:一是作為動物進化結果的低級心理機能;另一則是作為歷史發展結果的高級心理機能。高級心理機能的實質是以心理工具為仲介的,受到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制約。

心理發展是個體的心理從出生到成年,在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機能轉化的過程。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有四個方面的表現:

(1)隨意機能的不斷發展;

(2)抽象—概括機能的提高;

(3)各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關係不斷變化、重組、形成間接的,以符號為仲介的心理結構;

(4)心理活動的個性化。

兒童心理發展的原因,維果斯基強調了三點:

(1)心理機能的發展起源於社會歷史的發展,受社會規律的制約;

(2)從個體發展來看,兒童在與成人交往過程中通過掌握高級心理機能的工具---語言、符號系統,從而在低級的心理機能的基礎上形成了各種新質的心理機能;

(3)高級心理機能是外部活動不斷內化的結果。

兒童發展的兩種水準。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準;另一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的説明可以達到的較高水準。

兒童的現有水準與經過他人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準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

27.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的主要觀點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它必須經歷一系列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每一個危機都涉及一個積極的選擇與一個潛在的消極選擇之間的衝突。

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貫穿於個體的一生。整個發展過程分為八個階段。

(1)學習信任的階段(從出生到18個月左右);

(2)成為自主者的階段(18個月到24個月);

(3)發展主動性的階段(4-6歲);

(4)變得勤奮的階段(6-12歲);

(5)建立個人同一性的階段(12-20歲);

(6)承擔社會義務的階段(20-24歲);

(7)顯示充實感的階段(24-50歲);

(8)達到完善的階段(50歲以後)。

28. 個別差異

個別差異是指個體之間在穩定的心理特點上的差異,包括性格、能力或興趣等方面的差異。

29. 智力

智力是指處理抽象觀念、處理新情境和進行學習以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我國心理學家認為,智力是指認識方面的各種能力,即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的綜合。其中,其核心成份是思維能力。

30. 俄國的烏申斯基

(1)比內-西孟表;

(2)斯坦福-比內量表;

(3)韋克斯勒

斯坦福比內量表的公式:

IQ=(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

韋克斯勒

IQ=100+15*((個體測驗分數-同年齡組的平均分)/同年齡組的標準差。)

31. 智力的構成

(瑟斯頓)提出了七種主要的知力因素:空間知覺、言語理解、語詞流暢、記憶、數字能力、歸納和知覺速度。

吉爾福德從操作、內容和產品三個維度分析智力的結構。

32. 三元智力理論

三元智力理論(斯騰伯格1985年發表了《超越智商》一書。(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識習得成分)。

33. 多元智力理論

(美。加德納)。七種不同的智力;

言語智力;數理智力;空間智力;音樂智力;體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專注教師資格證、教師考編、園長證、心理諮詢師、學歷提升考試輔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