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資格證教師觀材料分析題目匯總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小編溫馨提示: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觀方面的材料分析題, 很多同學在不懂得時候可以多看看試題, 多總結考題規律, 更高效率的備考!在備考方面有疑問可以私信小編!

北師大教師資格證

1.材料一

趙峰是班裡的數學科代表, 不僅數學成績好, 其他各科成績也都名列前茅。 可是, 他上課時發言積極, 課餘時間卻不願意與同學主動交流, 也不喜歡參加班集體活動, 顯得有些冷漠。 每當有同學向他請教問題時, 他總是先強調一下:“連這樣的題你都不會做?……那好吧, 就由我來教教你吧……”

久而久之, 同學們漸漸疏遠了他, 他的成就感只能從老師的表揚和肯定中獲得。 雖然老師明知同學們都不喜歡趙峰, 卻視而不見。 在學期評語中, 班主任老師對他的學習成績讚賞有加, 對其他方面的表現卻隻字不提。 數學老師也認為他是班上最優秀的學生。

問題:請從職業理念的角度評析材料中兩位教師的教育行為。 如果你是趙峰的老師, 你會如何做? (14分)

【參考答案】

(1)中小學教師職業理念包含四個方面:學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

(2)對材料中兩位老師行為的分析:這位兩位教師的行為都歪曲了對於學習為本的理解。 雖然對學生來說, 學習是最重要的, 對於優秀學生的評判標準, 學習成績好壞的因素固然非常重要, 但不是絕對的, 人格的健全也是很重要的比部分。 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3)考生作為趙峰的老師應該怎麼做:如果我是趙峰的老師, 不光關注他的的學習, 更要幫助他建立良好的同學關係。 通過和趙峰深入的談話,

給予他中肯的建議, 例如要尊重友愛同學, 不要給同學太多的壓迫感等。 鼓勵他參加到班級活動中來, 培養他良好的集體榮譽感。

2.材料二

一天, 一位老師給學生上科學課, 主題是“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老師安排學生去校園裡甚至校外的大自然裡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並做記錄。

走出課堂的孩子們顯得很興奮。 不久一位同學跑過來說:“老師, 我捉到一隻螞蚱。 ”其他同學也圍過來看, 突然, 一個同學說:“這是只公的。 ”圍觀的同學哄堂大笑。 老師問道:“你怎麼知道的?”“我觀察的, 公螞蚱有勁, 跳的高。 ”他自信地說。 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 確實難能可貴的!老師及時表揚道:“你真是一個小生物學家, 科學就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希望你能認真研究一番。 ”孩子認真地點點頭。 就在這時, 一位同學跑過來告狀:“一個同學把螞蚱踩死了。 ”老師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教育機會。 他走過去, 幾個同學正在氣呼呼地責備那個同學。 這位老師說:“一個螞蚱也是一個有生命的物體。 我們應該愛護每一個有生命的物體。 我相信, 這位同學一定是無意踩死的。 這樣吧, 老師提一個建議:不如挖一個坑, 把他安葬了吧!”於是, 在學校的草地上, 舉行了一個特殊的“葬禮”。

可以說在這潛移默化中, 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惜, 會比多少遍說教都來得有效!

問題:試從教師職業理念的角度, 評析這位老師的教學行為。 (14分)

【參考答案】

這位老師的做法是值得學習的, 踐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首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師觀要求教師對學生要尊重和讚賞。 材料中教師在一個同學發現螞蚱並通過自己判斷是公螞蚱的時候, 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對他一笑置之, 而是表示讚賞, 踐行了要尊重和讚賞學生的理念。

其次, 素質教育觀的內涵要求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材料中教師在上科學課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積極關注學生品德的培養, 在一個同學踩死螞蚱大家都在聲討他的時候沒有過分嚴格批評學生, 而是和大家一起安葬螞蚱。 通過實際行為來教育學生,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再次,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教育。 材料中教師通過戶外實踐的形式給大家上科學課,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踐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做法。

3.材料三

高二下學期,班上陸續有學生年滿18周歲。有些“小壽星”想隆重慶祝自己成人禮,邀請我參加生日聚會。

面對學生的邀請,我思考了很久,“學生邀請我,說明他們把我當朋友,是對我的信任,去參加,他們肯定很高興,可是,這樣會不會引發學生們的攀比、浪費?拒絕學生,會不會讓他們傷心?”

反復思考之後,我覺得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學生換一種方式慶祝生日。我發動班幹部,組織了“18歲,我們成人啦”主題班會課。在班會上,全體同學給“小壽星”們進行了簡樸的慶祝,而後我引導學生們構想十年之後自己的生活。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要做科學家,有的說要做企業家,有的說要和家人一起過幸福的生活,我跟學生們分享了自己讀大學、工作以來的經歷,啟發學生認識到要想實現夢想,不僅要好好學習,還要積極鍛煉身體,提高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

這次活動之後,學生們的學習勁頭更足了,師生關係更融洽了。“小壽星”們把原本計畫請客的錢湊起來,買了一台飲水機放到教室裡,給大家帶來了方便。本來有些同事覺得我組織這個主題班會是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但是他們看到效果後,也紛紛效仿開展了類似的主題班會。

問題:請從職業理念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為。(14分)

【參考答案】

材料中“我”的行為符合職業理念中素質教育觀、教師觀和學生觀的要求,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值得提倡的。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材料中,班主任利用合適的機會,展開了相關主題班會,引導全班學生樹立了正確的理想與信念,既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又使學生在學習動力、身體素質、人際關係等多方面都得到發展,既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踐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2)材料中“我”堅持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材料中,老師面對學生的邀請,充分考慮了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召開了“18歲,我們成人了”主題班會,使學生在主題班會中暢所欲言,表達了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最終使學生各方面認識都得到了提高。

(3)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材料中,老師利用開主題班會的形式,給學生過生日,不僅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有助於學生的未來長遠發展。

作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真學習並踐行素質教育的要求,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4.材料四

大學畢業後,曲老師到一所農村中學當歷史老師,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間,有的同事調到條件更好的學校去了,有的則步入了職業倦怠期,有幾所條件更好的城區學校想引進他,但他總是拒絕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明白農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這裡的孩子離不開我。”

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老師,曲老師經常翻閱各種期刊雜誌,以及時瞭解歷史學科的新資訊,他還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曲老師不斷學習科學研究方法,並運用這些方法解決了一些教學問題。

曲老師說:“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當教師僅靠大學時代所學的知識遠遠不夠。”他堅持每天至少進行一個小時的閱讀,多年來從未間斷過,他的閱讀範圍很廣,除了研讀歷史領域的經典著作之外,他還廣泛學習法學、地理學、社會學、美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

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觀的角度,評析曲老師的行為。(14分)

【參考答案】

該老師的教育行為符合新課程背景下對教師的相關要求,是值得我們讚賞和學習的。

首先,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強調,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一個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出現的教學問題進行研究。材料中,曲老師通過閱讀各種期刊雜誌,瞭解歷史學科資訊,提升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學習科研方法,解決教學問題。

其次,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強調,教師在對待自我上不斷反思。材料中,曲教師自知大學所學的知識遠遠不夠,每天堅持閱讀一小時,也體現了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

再次,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強調,教師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強調要合作,材料中,曲教師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合作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新課程理念看待教師職業,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才能做好教書育人。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專注教師資格證、教師考編、園長證、心理諮詢師、學歷提升考試輔導!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踐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做法。

3.材料三

高二下學期,班上陸續有學生年滿18周歲。有些“小壽星”想隆重慶祝自己成人禮,邀請我參加生日聚會。

面對學生的邀請,我思考了很久,“學生邀請我,說明他們把我當朋友,是對我的信任,去參加,他們肯定很高興,可是,這樣會不會引發學生們的攀比、浪費?拒絕學生,會不會讓他們傷心?”

反復思考之後,我覺得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學生換一種方式慶祝生日。我發動班幹部,組織了“18歲,我們成人啦”主題班會課。在班會上,全體同學給“小壽星”們進行了簡樸的慶祝,而後我引導學生們構想十年之後自己的生活。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要做科學家,有的說要做企業家,有的說要和家人一起過幸福的生活,我跟學生們分享了自己讀大學、工作以來的經歷,啟發學生認識到要想實現夢想,不僅要好好學習,還要積極鍛煉身體,提高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

這次活動之後,學生們的學習勁頭更足了,師生關係更融洽了。“小壽星”們把原本計畫請客的錢湊起來,買了一台飲水機放到教室裡,給大家帶來了方便。本來有些同事覺得我組織這個主題班會是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但是他們看到效果後,也紛紛效仿開展了類似的主題班會。

問題:請從職業理念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為。(14分)

【參考答案】

材料中“我”的行為符合職業理念中素質教育觀、教師觀和學生觀的要求,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值得提倡的。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材料中,班主任利用合適的機會,展開了相關主題班會,引導全班學生樹立了正確的理想與信念,既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又使學生在學習動力、身體素質、人際關係等多方面都得到發展,既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踐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2)材料中“我”堅持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材料中,老師面對學生的邀請,充分考慮了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召開了“18歲,我們成人了”主題班會,使學生在主題班會中暢所欲言,表達了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最終使學生各方面認識都得到了提高。

(3)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材料中,老師利用開主題班會的形式,給學生過生日,不僅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有助於學生的未來長遠發展。

作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真學習並踐行素質教育的要求,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4.材料四

大學畢業後,曲老師到一所農村中學當歷史老師,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間,有的同事調到條件更好的學校去了,有的則步入了職業倦怠期,有幾所條件更好的城區學校想引進他,但他總是拒絕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明白農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這裡的孩子離不開我。”

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老師,曲老師經常翻閱各種期刊雜誌,以及時瞭解歷史學科的新資訊,他還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曲老師不斷學習科學研究方法,並運用這些方法解決了一些教學問題。

曲老師說:“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當教師僅靠大學時代所學的知識遠遠不夠。”他堅持每天至少進行一個小時的閱讀,多年來從未間斷過,他的閱讀範圍很廣,除了研讀歷史領域的經典著作之外,他還廣泛學習法學、地理學、社會學、美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

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觀的角度,評析曲老師的行為。(14分)

【參考答案】

該老師的教育行為符合新課程背景下對教師的相關要求,是值得我們讚賞和學習的。

首先,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強調,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一個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出現的教學問題進行研究。材料中,曲老師通過閱讀各種期刊雜誌,瞭解歷史學科資訊,提升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學習科研方法,解決教學問題。

其次,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強調,教師在對待自我上不斷反思。材料中,曲教師自知大學所學的知識遠遠不夠,每天堅持閱讀一小時,也體現了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

再次,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強調,教師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強調要合作,材料中,曲教師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合作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新課程理念看待教師職業,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才能做好教書育人。

北京師大教科文中心專注教師資格證、教師考編、園長證、心理諮詢師、學歷提升考試輔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