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外面月薪一萬,在家裡月薪六千,你會選擇哪個?

有人問這個問題, 看到的瞬間就覺得紮心了。

因為, 太有共鳴了。 作為大城市的外來人口, 我們一無資本, 二無背景, 三無盛世美顏,

想要留下來除了自己把握機遇拼命努力之外, 還有一條路就是通過婚姻改變命運。 但是這都是極少數的人能夠實現的, 他們必然有較高的智商、情商和人脈。

剩下的大多數人, 在大城市奮鬥幾年之後, 80%-90%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買房結婚, 安穩半生。

那麼, 到底, 你會選擇哪個?

職場上, 錢能說明很多問題, 比如一個人的價值, 比如一個人的能力。 金錢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但確實非常客觀和殘酷的評價標準。

大城市的一萬+, 和小城市的6000, 你會選擇哪一個?這個問題, 我想過很多次, 也和朋友討論過許多次。 都沒有得到一個標準的答案。

因為就如我前面所說, 很多時候要做出一個權衡全面的選擇, 不僅僅只考慮錢的問題, 還有需要其他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東西,

也在影響著我們的決定。

我們根據畢業年限和所處的職場階段, 來區別看待這個問題吧。

不同的年齡階段, 面臨的重點問題和思考的維度, 必然是不同的。

20歲時結婚, 只要你愛我我愛你, 剩下所有都不重要——愛情大過天。

30歲時結婚, 會要考慮未來定居的城市, 雙方家庭的背景, 兩個人願意為彼此犧牲和妥協的底線, 相處的愉悅度等——合適最重要。

而如果到了40歲考慮結婚, 大概又會是另一番光景和思量了, 會考慮到底還要不要結婚吧(原諒我還沒到40歲, 這個問題考慮不出來(⊙o⊙)…)。

結婚如此, 城市和職業發展的選擇亦如此。

第一, 剛畢業的時候, 一個人, 無牽無掛——當然選擇大城市

去年有一篇大火的網文《20多歲, 住在哪裡有多重要》, 文章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自己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不同生活狀態, 從而說明:一個人居住的環境對個人的心智、眼界、格局和工作學習等多個方面產生的影響有多大 。

所以, 20幾歲的時候, 沒有太多的生活壓力, 對未來對生活充滿了激情和夢想。

還想要去見見更多的世界, 想知道那些日新月異的新技術從哪裡產生?想知道職場白骨精是如何修煉的?想體驗一把早高峰的地鐵是如何讓人絕望的?想明白大城市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那麼, 請你選擇1萬+的外面, 不要過早回到家鄉。

一旦回去了, 可能再也不會出來了。 相信我。

第二, 畢業三五年, 需要結婚買房, 穩定生活的時候——大城市還是家裡, 取決於你遇到的另一半。

第二個需要我們做出選擇的重大時刻, 一般發生在畢業5年的時候。

這時候大多數人都到了而立之年, 無論是家裡的催促, 個人戀情的發展還是基於社會的壓力, 都到了該要成家的時候。 那麼, 把家安在哪裡?又是一次重大的決定命運和未來的選擇。

此刻, 1萬+的收入在大城市可能依舊買不起房, 如果只靠一個人的能力, 結了婚仍舊要租房子住, 未來孩子上學只能上菜場小學。

所以, 這時候的選擇就不僅僅在於你一個人的能力和收入水準了。 要考慮另一半的因素。

如果你的另一半背景不錯,工作能力也可以,兩個人一起努力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還很大,那麼就拼一拼留下來吧。如果你們是同一個地方的,兩個人都想回去老家,一起雙雙把家還也是可以的。

婚姻,改變命運。大概說的就是這時候的選擇吧。

第三,人到中年,孩子上學,老人贍養——回家,不失為一種階段性的妥協

如果到了不惑之年,你在外面拿著1萬+的工資,要負責一大家人的日常開銷,人情往來,社交學習,還要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可能繼續堅持夢想,對於現實是一種奢望。

此刻,選擇回家,回到一個自己熟悉的城市,借用一線城市的工作經驗,獲得一份在當地中等偏上的收入,解決房子和孩子教育問題,離家近,方便照顧父母,開始穩穩定定的生活,也不失為一種歷盡繁華之後的回歸。

不要為了面子、榮譽、所謂的其他東西,勉強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生活。適合自己的,對自己和家庭收益最大的選擇,才是最理智最正確的選擇。

我身邊的朋友,有20多歲就背著1萬多的房貸在魔都生活的90後精英

有為了孩子上學,三次搬家,在北京奮鬥的異鄉人

也有到了結婚的年紀選擇回到家鄉的省會城市,安定生活的普通人

還有一些退而求其次,選擇到一個宜居的濱海城市或二線城市,開始新的生活的年輕人。

每一種選擇,無關對錯。都是基於自己當下的能力和條件,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最後,無論在哪裡,生活是自己的。外面也好,家裡也罷,按照自己的心意,努力去奮鬥,即使短時間內生活艱苦一點,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珍惜擁有,所有為了生活努力著的人兒,都是值得敬佩和稱讚的。為了生活,加油~

如果你的另一半背景不錯,工作能力也可以,兩個人一起努力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還很大,那麼就拼一拼留下來吧。如果你們是同一個地方的,兩個人都想回去老家,一起雙雙把家還也是可以的。

婚姻,改變命運。大概說的就是這時候的選擇吧。

第三,人到中年,孩子上學,老人贍養——回家,不失為一種階段性的妥協

如果到了不惑之年,你在外面拿著1萬+的工資,要負責一大家人的日常開銷,人情往來,社交學習,還要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可能繼續堅持夢想,對於現實是一種奢望。

此刻,選擇回家,回到一個自己熟悉的城市,借用一線城市的工作經驗,獲得一份在當地中等偏上的收入,解決房子和孩子教育問題,離家近,方便照顧父母,開始穩穩定定的生活,也不失為一種歷盡繁華之後的回歸。

不要為了面子、榮譽、所謂的其他東西,勉強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生活。適合自己的,對自己和家庭收益最大的選擇,才是最理智最正確的選擇。

我身邊的朋友,有20多歲就背著1萬多的房貸在魔都生活的90後精英

有為了孩子上學,三次搬家,在北京奮鬥的異鄉人

也有到了結婚的年紀選擇回到家鄉的省會城市,安定生活的普通人

還有一些退而求其次,選擇到一個宜居的濱海城市或二線城市,開始新的生活的年輕人。

每一種選擇,無關對錯。都是基於自己當下的能力和條件,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最後,無論在哪裡,生活是自己的。外面也好,家裡也罷,按照自己的心意,努力去奮鬥,即使短時間內生活艱苦一點,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珍惜擁有,所有為了生活努力著的人兒,都是值得敬佩和稱讚的。為了生活,加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