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媒比較“蘇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在其網站發表題為《空戰設想:當俄羅斯的“蘇-35”與美國的F-15遭遇,誰更致命?》,作者塞巴斯蒂安·羅布林在文章中對“蘇-35”和F-15兩款戰鬥機的優缺點進行了分解,並分析了這些特點對戰機執行各種任務的影響。

▲“蘇-35”配備了強大的“雪豹-E”無源電掃相控陣雷達, 探測距離可達400千米, 且對地面目標同樣有效

感測器和隱身性

“蘇-35”配備了強大的“雪豹-E”無源電掃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可達400千米,且對地面目標同樣有效。 但F-15戰機的AN/APG-63V3主動電掃相控陣雷達(AESA)的性能更加優越,具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解析度和反跟蹤能力。

“蘇-35”安裝的紅外搜索與光電跟蹤系統(IRST),可確定50千米內的飛機大概位置,非常有利於探測距離較近的隱身飛機。 F-15並未配備類似系統。 但美空軍即將為其添加Talon HATE吊艙,除可為F-15提供IRST能力外,還將提供與其他空中及地面感測器進行資料融合的能力,甚至可以與使用非標準資料連結的F-22聯網。

有了該系統,F-22可以在前方飛行並識別敵對目標,將目標資料發送到後方的F-15,使其能夠在更加安全的距離發射導彈。

美空軍一直未為F-15添加隱身能力,它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為5平方米。 “蘇-35”採用了一定的隱身設計,據稱其RCS已降低至1~3平方米,因此難以被普通雷達發現,但仍然可以被先進的現代雷達所捕捉,無法確保戰機免遭遠端導彈鎖定。

▲“蘇-35”採用配備向量推力噴口的渦扇發動機, 配合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 使飛機可維持較大攻角時的良好機頭指向性

超視距空戰

目前最新開發的空對空導彈可以從100千米以外的距離發射。 雖然美空軍相信超視距(BVR)空戰和遠端導彈將主宰21世紀的空戰,但俄羅斯航空機構對此持懷疑態度。 俄方認為,電子對抗措施和大超載規避機動可將導彈擊中戰鬥機的概率降低到50%~70%甚至更低。 俄羅斯戰機對超視距空戰進行了針對性設計,同時也有能力滿足近距格鬥的需求。

在武器載荷方面,“蘇-35”至少設計了12個外掛點,而F-15C戰機只有8個。

對“蘇-35”來說這是一個明顯的優勢,它可以一次發射多枚導彈,提高命中目標的概率。 但這個優勢可能只是暫時的。 波音公司正在利用四聯複合掛架對F-15進行升級,使其外掛點增加到16個。 升級完成後,後方部署的F-15可充當前鋒F-22的“武庫機”,靜默攻擊其所瞄準的目標。 但就目前來說,F-15在導彈攜載量上仍然落後于“蘇-35”。

F-15和“蘇-35”都可攜帶主動雷達制導的遠端空對空導彈,前者攜帶的是AIM-120D導彈(射程160千米),後者攜帶的是R-77M導彈(射程200千米)。 這些導彈基本上屬於同一類型,在用來對付戰鬥機等目標時,都能在最大射程上發射,從而提高命中率。

此外,“蘇-35”戰機還能發射超遠端的R-37M導彈(射程300~400千米),專門用於打擊敵方的加油機和預警機。

“蘇-35”的另一個優勢是其L175M“希比內”雷達干擾系統。 雖然美軍的AESA雷達具有抗電磁干擾能力,但AIM-120導彈的彈載雷達並不具備同樣的能力,因此在攻擊受到“希比內”系統保護的飛機時很可能失去目標。 相比之下,F-15戰鬥機的戰術電子戰套件(Tactical Electronic Warfare Set)對抗系統的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很可能成為“鷹2040”項目升級包的一部分。

▲“鷹2040C”升級包還包括利用Talon HATE 吊艙實現IRST能力和與F-22進行資料轉換轉發的能力,以及更多的有效載荷

視距內空戰

在機動性方面,F-15表現優秀,這是第一款已經證明能夠實現小半徑轉彎並在爬升時加速的重型戰鬥機設計,這歸功於飛機的低翼載荷和高推重比。

但“蘇-35”在機動性上的表現更加出色。該機採用配備向量推力噴口的渦扇發動機,配合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使飛機可維持較大攻角時的良好機頭指向性。“蘇-35”可以在與F-15的低速格鬥中完成多種高難度機動動作。

在武器方面,F-15和“蘇-35”旗鼓相當,分別裝備了紅外制導的AIM-9X和R-73導彈。兩種導彈都可以配合頭盔瞄準具實現大離軸角發射。據稱,這兩型導彈的命中率為70%~80%。

實際上,在未來的空中格鬥中,這些近距空對空導彈的致命殺傷力可能會對戰機的機動性產生一定的制約和影響。

對地攻擊

“蘇-35”能夠掛載約7.8噸的彈藥攻擊地面目標,可用的外掛點最多達14個。F-15C是一款純粹的空中優勢戰鬥機,無法使用任何對地攻擊武器,但其雙座多工型F-15E“攻擊鷹”可攜帶約10噸彈藥。F-15E的大部分性能諸元與F-15C相近,並可搭載相同的空空武器,但由於機身較重,在近距格鬥中的機動性和敏捷性稍差。

在其他方面,與美軍相比,俄軍較少使用精確制導彈藥,且導彈種類較少。但“蘇-35”使用“雪豹-E”雷達的對地攻擊模式可對導彈進行有效利用。

可維護性

一般來說,美國更傾向于生產成本昂貴但壽命期較長的飛機。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則傾向於製造經濟可承受的飛機,壽命期較短,維修需求較高。一些俄羅斯戰鬥機,如早期的“蘇-30”,在可靠性上也出現了嚴重問題。

“蘇-35”似乎縮小了這方面的差距,該機的機體壽命為6000小時。F-15C和F-15E戰機的預期壽命分別為8000和16000小時,且前者可能實施延壽計畫。另一方面,“蘇-35”的壽命期剛剛開始,而F-15機隊大部分飛機的製造時間要追溯到20世紀70、80年代。

F-15戰機升級計畫

波音公司多年前已經在市場推出F-15的先進隱身型F-15SE“沉默鷹”,最近該公司也開始推出F-15C戰機的升級包“鷹2040C”,旨在將這款戰機的壽命延長到2040年。

這兩種型號會彌補現役F-15戰機的缺陷嗎?

首先,“蘇-35”在機動性方面具有無可匹敵的優勢。F-15SE的前向RCS可能會低至0.1平方米,為“蘇-35”的1/10,但後半球和機身側面仍然具有明顯的雷達反射特徵。

“鷹2040C”升級包還包括利用Talon HATE 吊艙實現IRST能力和與F-22進行資料轉換轉發的能力,以及更多的有效載荷。

結 論

未來的空戰能力最終可能逐漸被導彈和電子對抗措施的有效性而不是作為載體的飛機所主宰,特別是非隱身飛機。

儘管如此,“蘇-35”仍然是空中格鬥的佼佼者,儘管缺少最先進的AESA雷達,但該機仍然是打擊空中和地面目標的強大的多功能戰術平臺。

然而,F-15C目前仍然是配備先進雷達的空中優勢戰鬥機,而F-15E能夠搭載更多的有效載荷展開對地攻擊。升級後的F-15戰機將擁有驚人的空空武器攜載能力,以及與艦船、衛星和飛機進行資料融合的能力。俄羅斯計畫為本國、中國、馬來西亞和阿爾及利亞提供超過100架“蘇-35”戰機,而且未來可能接到更多訂單。美國當前有200多架F-15E戰機和少量的C型和D型戰機繼續服役,在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韓國、新加坡和日本服役的F-15戰機各種型號數量總計超過400架。

▲“鷹2040C”升級包還包括利用Talon HATE 吊艙實現IRST能力和與F-22進行資料轉換轉發的能力,以及更多的有效載荷

視距內空戰

在機動性方面,F-15表現優秀,這是第一款已經證明能夠實現小半徑轉彎並在爬升時加速的重型戰鬥機設計,這歸功於飛機的低翼載荷和高推重比。

但“蘇-35”在機動性上的表現更加出色。該機採用配備向量推力噴口的渦扇發動機,配合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使飛機可維持較大攻角時的良好機頭指向性。“蘇-35”可以在與F-15的低速格鬥中完成多種高難度機動動作。

在武器方面,F-15和“蘇-35”旗鼓相當,分別裝備了紅外制導的AIM-9X和R-73導彈。兩種導彈都可以配合頭盔瞄準具實現大離軸角發射。據稱,這兩型導彈的命中率為70%~80%。

實際上,在未來的空中格鬥中,這些近距空對空導彈的致命殺傷力可能會對戰機的機動性產生一定的制約和影響。

對地攻擊

“蘇-35”能夠掛載約7.8噸的彈藥攻擊地面目標,可用的外掛點最多達14個。F-15C是一款純粹的空中優勢戰鬥機,無法使用任何對地攻擊武器,但其雙座多工型F-15E“攻擊鷹”可攜帶約10噸彈藥。F-15E的大部分性能諸元與F-15C相近,並可搭載相同的空空武器,但由於機身較重,在近距格鬥中的機動性和敏捷性稍差。

在其他方面,與美軍相比,俄軍較少使用精確制導彈藥,且導彈種類較少。但“蘇-35”使用“雪豹-E”雷達的對地攻擊模式可對導彈進行有效利用。

可維護性

一般來說,美國更傾向于生產成本昂貴但壽命期較長的飛機。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則傾向於製造經濟可承受的飛機,壽命期較短,維修需求較高。一些俄羅斯戰鬥機,如早期的“蘇-30”,在可靠性上也出現了嚴重問題。

“蘇-35”似乎縮小了這方面的差距,該機的機體壽命為6000小時。F-15C和F-15E戰機的預期壽命分別為8000和16000小時,且前者可能實施延壽計畫。另一方面,“蘇-35”的壽命期剛剛開始,而F-15機隊大部分飛機的製造時間要追溯到20世紀70、80年代。

F-15戰機升級計畫

波音公司多年前已經在市場推出F-15的先進隱身型F-15SE“沉默鷹”,最近該公司也開始推出F-15C戰機的升級包“鷹2040C”,旨在將這款戰機的壽命延長到2040年。

這兩種型號會彌補現役F-15戰機的缺陷嗎?

首先,“蘇-35”在機動性方面具有無可匹敵的優勢。F-15SE的前向RCS可能會低至0.1平方米,為“蘇-35”的1/10,但後半球和機身側面仍然具有明顯的雷達反射特徵。

“鷹2040C”升級包還包括利用Talon HATE 吊艙實現IRST能力和與F-22進行資料轉換轉發的能力,以及更多的有效載荷。

結 論

未來的空戰能力最終可能逐漸被導彈和電子對抗措施的有效性而不是作為載體的飛機所主宰,特別是非隱身飛機。

儘管如此,“蘇-35”仍然是空中格鬥的佼佼者,儘管缺少最先進的AESA雷達,但該機仍然是打擊空中和地面目標的強大的多功能戰術平臺。

然而,F-15C目前仍然是配備先進雷達的空中優勢戰鬥機,而F-15E能夠搭載更多的有效載荷展開對地攻擊。升級後的F-15戰機將擁有驚人的空空武器攜載能力,以及與艦船、衛星和飛機進行資料融合的能力。俄羅斯計畫為本國、中國、馬來西亞和阿爾及利亞提供超過100架“蘇-35”戰機,而且未來可能接到更多訂單。美國當前有200多架F-15E戰機和少量的C型和D型戰機繼續服役,在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韓國、新加坡和日本服役的F-15戰機各種型號數量總計超過400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