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馬克龍上任後的法國外交

馬克龍上任後的法國外交——鞏固歐盟根基 關注熱點地區

今年5月, 馬克龍在法國總統選舉中大獲全勝。 然而, 上任4個月以來, 馬克龍的支持率一路下滑。 8月的民意調查報告顯示, 馬克龍的支援率已經下降到了不足40%;而前總統薩科齊在2007年上任三個月時的支持率是67%。 9月以來, 在極左翼領導人梅朗松的組織下, 20多萬法國人舉行遊行示威, 並發生了示威群眾與員警之間的暴力衝突。 儘管支持率下降主要是不滿馬克龍的國內政策, 但是, 低支持率將對馬克龍的對外政策產生掣肘, 對其競選時的外交承諾也增加了一些變數。

馬克龍政府外交重點在歐洲

8月29日, 馬克龍首次說明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是打擊恐怖主義, 保護法國人民的安全, 重新賦予法國在全球的獨立地位。 可見, 馬克龍政府的外交政策首選是維護和擴展法國的國際地位。 法國要繼續充當歐盟核心國家的角色, 所以馬克龍政府的外交重點在歐洲。 在英國脫歐, 法國、荷蘭等國極右翼政黨打出脫離歐盟旗幟的形勢下, 馬克龍力挺歐盟, 與德國聯手推進歐盟一體化, 加強歐元區的合作, 提出一系列歐盟改革倡議, 包括設立共同預算, 改革勞工法案, 對難民及尊重規則的外國貿易者持開放態度等, 力圖與德國一起帶領歐盟走出困境。

近年來, 恐怖主義的陰影籠罩法國等西歐國家。

今年8月, 馬克龍在會見200多名駐法使節時表示, “保衛我們公民的安全, 意味著打擊恐怖主義是外交的第一優先選項”。 9月8日, 法國內政部長科隆表示, 法國今年已經挫敗11起恐怖襲擊圖謀。 馬克龍主張在法國及歐盟成員國加強合作, 嚴厲打擊恐怖組織, 增加警力, 嚴防恐怖襲擊。

歐盟東擴以後, 中歐和東歐的廉價勞工不斷進入西歐的勞動力市場, 迄今為止有數百萬之多。 根據歐盟現有法案, 中東歐工人即便進入西歐國家工作, 他們仍然無法被納入所在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一些法國公司通過招募中東歐的廉價工人, 逃避法國國民健康和社會福利系統的規定, 這一做法導致許多法國國民的工作機會被搶走,

引發了高失業率。 高失業率使法國國民對該項法案頗為不滿, 馬克龍在保護本國國民的工作機會方面面臨著政治對手和民意的壓力。 在國內支持率下降的背景下, 馬克龍對涉及國民就業的問題做出了回應。 8月, 馬克龍表示, 現有的歐盟勞工法案導致各國競相降低社會福利標準, 有悖於歐盟提倡的價值觀, 該法案引發了民粹主義和“疑歐主義”的抬頭, 呼籲對歐盟勞工法案進行改革。

但是, 馬克龍的呼籲在歐盟內部應者寥寥, 甚至面臨來自中東歐國家的反對。 波蘭總統表示, 波蘭絕不會改變其立場, 因為現有法案符合波蘭勞工的利益;羅馬尼亞領導人表示, 必須保衛那些想去西歐工作的中東歐勞工的利益;捷克和斯洛伐克對馬克龍的提議僅表示謹慎支持。

唯一的好消息是, 修改歐盟勞工法案僅需在歐洲議會獲得通過, 而非歐盟各成員國取得一致。

此外, 非法移民的問題也一直在困擾著法國。 法國的移民問題絕無可能僅憑一國之力得以解決。 馬克龍認為, 移民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歐洲與非洲的合作, 歐洲應與非洲一道從源頭上解決移民問題。 今年8月底, 馬克龍在會見非洲和歐洲國家領導人後宣佈了限制地中海移民的計畫, 該計畫的主要內容包括打擊蛇頭、加強利比亞的穩定以及對中轉國提供援助。 法國持續向歐盟施壓, 要求在查德和尼日爾建立新的審查中心處理庇護申請, 以防止有需要的人被蛇頭利用。

馬克龍認為, 貧窮是非洲向歐洲移民的主要原因, 要解決移民問題, 必須説明這一地區發展。 他呼籲對薩赫勒地區進行援助, 加強利比亞的穩定, 也呼籲向義大利這樣的移民中轉國提供必要的幫助。

未來將更加重視中東地區

法國境內的恐怖襲擊與中東地區的恐怖組織有著組織上、技術上、資金上和思想上的聯繫。 目前, 法國約有10%的人口為穆斯林, 他們中許多人有親戚朋友在中東地區。 在此背景下, 法國不可能完全消除本國人員與中東地區極端主義者的聯繫。 因而, 只要中東地區的極端勢力不被消除, 法國境內面臨恐怖襲擊的危險就不可能消除。 在恐怖襲擊的陰影之下, 作為中東利益相關者和地中海聯盟宣導者的法國更加重視中東地區。 馬克龍傾向於法國對中東的外交政策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既相對獨立于歐盟,也相對獨立於美國等其他大國。也就是說,法國在中東外交中以相對獨立的姿態與美、俄協調立場、進行合作,尋求共同解決中東問題的方案。面對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經常性的衝突以及兩國在中東擁有軍事基地,法國力求與中東問題利益相關國進行對話,並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

在對華關係方面,馬克龍在競選總統時就表示積極推進法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他認為,中國現在是一個經貿、外交和軍事強國,在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法國與中國應在各個領域保持戰略夥伴關係,在國際反恐、防止氣候變暖、促進多極化和地區與全球和平方面,中國是法國非常重要的盟友。在整個競選期間,馬克龍是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加強法中關係表現出最強烈意願的候選人。當選總統後,馬克龍主張法國與中國在經貿領域應當積極開展協力廠商合作,由中英法三方達成的欣克利角核電專案是中法協力廠商合作協定落地的一個實例。馬克龍還將力推法中在中東歐地區、在非洲地區的協力廠商合作。

在對美關係方面,馬克龍剛剛上任就遇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他對此表示遺憾,並指出特朗普在涉及美國人民利益和未來的問題上犯下了一個“錯誤”。針對特朗普提出重新談判《巴黎協定》的意見,馬克龍表示,雙方可以討論,但協定的內容不容談判。在今年的G20峰會上,馬克龍不點名地批評特朗普的權威主義和“美國優先”政策,並對法美貿易問題提出了意見。在目前歐洲形勢和歐美關係狀態下,馬克龍政府的對美政策將會與前任總統薩科齊和奧朗德的“親美政策”有所不同。在氣候問題、推進歐盟一體化和世界多極化等方面,法國與美國有不同的看法。在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危機、打擊恐怖主義等方面,法美有基本一致的立場。

總之,馬克龍雖然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中以較大優勢擊敗了勒龐,但是由勒龐領導的極右翼政黨所代表的法國反建制主義的社會基礎並沒有消失。在經濟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失落的低端勞動者,受恐怖襲擊和社會動盪衝擊的中產階級及各個族群的呼聲對馬克龍的外交政策均有一定的制約力。馬克龍的外交政策還時刻受到國內資本集團的左右和各種利益集團的壓力。所以,今後法國外交政策在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其具體措施和做法會有許多變數,需要密切注視和仔細觀察。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

馬克龍傾向於法國對中東的外交政策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既相對獨立于歐盟,也相對獨立於美國等其他大國。也就是說,法國在中東外交中以相對獨立的姿態與美、俄協調立場、進行合作,尋求共同解決中東問題的方案。面對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經常性的衝突以及兩國在中東擁有軍事基地,法國力求與中東問題利益相關國進行對話,並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

在對華關係方面,馬克龍在競選總統時就表示積極推進法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他認為,中國現在是一個經貿、外交和軍事強國,在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法國與中國應在各個領域保持戰略夥伴關係,在國際反恐、防止氣候變暖、促進多極化和地區與全球和平方面,中國是法國非常重要的盟友。在整個競選期間,馬克龍是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加強法中關係表現出最強烈意願的候選人。當選總統後,馬克龍主張法國與中國在經貿領域應當積極開展協力廠商合作,由中英法三方達成的欣克利角核電專案是中法協力廠商合作協定落地的一個實例。馬克龍還將力推法中在中東歐地區、在非洲地區的協力廠商合作。

在對美關係方面,馬克龍剛剛上任就遇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他對此表示遺憾,並指出特朗普在涉及美國人民利益和未來的問題上犯下了一個“錯誤”。針對特朗普提出重新談判《巴黎協定》的意見,馬克龍表示,雙方可以討論,但協定的內容不容談判。在今年的G20峰會上,馬克龍不點名地批評特朗普的權威主義和“美國優先”政策,並對法美貿易問題提出了意見。在目前歐洲形勢和歐美關係狀態下,馬克龍政府的對美政策將會與前任總統薩科齊和奧朗德的“親美政策”有所不同。在氣候問題、推進歐盟一體化和世界多極化等方面,法國與美國有不同的看法。在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危機、打擊恐怖主義等方面,法美有基本一致的立場。

總之,馬克龍雖然在第二輪總統選舉中以較大優勢擊敗了勒龐,但是由勒龐領導的極右翼政黨所代表的法國反建制主義的社會基礎並沒有消失。在經濟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失落的低端勞動者,受恐怖襲擊和社會動盪衝擊的中產階級及各個族群的呼聲對馬克龍的外交政策均有一定的制約力。馬克龍的外交政策還時刻受到國內資本集團的左右和各種利益集團的壓力。所以,今後法國外交政策在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其具體措施和做法會有許多變數,需要密切注視和仔細觀察。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