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社會保障是民心的保障

民生關乎民心, 社會保障更是重中之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國社會保障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總要求, 改制度、擴範圍、提待遇、強服務, 建立起世界上覆蓋人群最多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夯實民生基礎。 保障好則民心穩、百業興, 一步步深化改革的扎實推進、一份份老百姓心中沉甸甸的“獲得感”, 成為這五年最暖心的民生成就之一。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有重大突破。 遵循頂層設計改革邏輯, 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打通了職工和居民兩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通道;同時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維護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權益。 全面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並軌。 為維護流動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權益, 完善了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制度。 推進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 進一步增強醫保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基礎性作用。

社會保障水準逐年穩步提高。 “退休收入高、看病自己花錢少”是人們普遍期待的兩大社會保障關鍵問題。 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均基本養老金從2012年至2016年平均增長8.8%。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也在不斷上調。 綜合施策破解“看病貴”難題,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提高。 職工醫療保險和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為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和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

經辦服務水準明顯提升。 初步建成從中央到地方的五級社會保障管理組織體系和服務網路, 社會保險轉移接續更加順暢。 目前已實現90%以上的地市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平臺, 直接結算帶來巨大便利。 深入推進“多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 推動社保經辦業務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 優化服務圈就近辦理, 人民群眾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服務。

更加注重社會保障的可持續性。 社會保障是以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為目標的長期性制度安排, 必須保證能夠持續健康運行。

國家制定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推進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 努力實現基金保值增值;又先後降低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率, 減輕企業負擔, 增加企業主動繳保的積極性。 社會保險基金規模不斷擴大, 安全性進一步提高, 為社會保障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看到這些成績的同時,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 當前的社會保障工作仍然面臨著艱巨繁重的任務, 還需要深入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水準, 這些都是在未來全面深化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民心所盼就是努力的方向。 今後更應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 不斷築牢社會保障底線,

奮力鑄就大國民生新篇章。 (許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