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土衛十八的怪異真容

凱西尼號探測器傳回的土衛十八特寫。

供圖: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UTE

撰文:Nadia Drake

土星環中間有一個繞土星飛行的“小飛碟”。 近日,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近距離地捕捉到了它的真容。

這個小飛碟其實是土星的一顆衛星, 名為土衛十八(潘, Pan)。 3月7日, 美國宇航局的凱西尼號探測器拍攝到了它獨特的形狀構造, 圖像細節令人震驚。

第一次看到土衛十八的一系列新照時, 凱西尼號團隊的科學家Carolyn Porco還以為是看到了哪位元藝術家的作品。

“這些拍到的特點都是貨真價實存在的!科學要比科幻更讓人激動!”她之後說道。

土衛十八, 寬約33.7千米, 英文名為Pan(潘), 以希臘神話中一位吹排簫的牧神命名。 由於它的軌道位於土星最外側的A環之內, 因此又被稱作“牧羊人之月(shepherd moon)”。 當它圍繞土星公轉時, 會吸附或撞走一些微粒, 借此將星環之間的間隙清理乾淨, 就像是自帶力場的掃地機器人一樣。

凱西尼號傳回的這張原始圖像上,

可以看出土衛十八的赤道脊。

供圖: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UTE

事實上, 20世紀80年代中期, 科學家們就因發現星環之間沒有塵埃, 而推測有一顆小衛星存在。 但是直到1990年, 科學家們才正式發現它。 當時, Mark Showalter和同事們仔細觀察了旅行者2號探測器發回的圖像, 發現正是土衛十八讓星環之間產生了間隙。

如今, 科學家們借助凱西尼號探測器, 終於可以近距離觀察土星系統, 一睹土衛十八的真容。 早期圖像顯示, 土衛十八的外形與核桃頗為相似, Carolyn Porco和同事認為是星環中的碎屑造成了它的這種形狀。

最近一批圖像清晰地顯示, 土衛十八周身被“赤道吸積盤”包裹著。 星環微粒在土衛十八微小引力的作用下, 形成一條又細又滑的條狀物, 纏繞在土衛十八腰線上,

這就是所謂的赤道吸積盤。

“這就是我在90年代旅行者2號發回的照片中看到的那個‘圓點’!當時它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而今天竟然能看到它的近距離特寫, 真是太令人振奮了!”Mark Showalter這樣說道。

2007年, Porco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論文, 文中寫道, 土衛十八上的赤道吸積盤在很久之前就形成了, 甚至在土衛十八完全吸掉星環之間物質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Mark Showalter解釋說:“正如其他人所認為的那樣, 土衛十八之所以會有如此怪異的外形, 很可能是因為它經常從星環中吸納細小塵埃。 與土衛十八相比, 這些星環非常細, 因此, 塵埃會在土衛十八的赤道上彙聚。 ”

然而, 土衛十八並非是“外形怪異”家族中唯一的成員, 土衛十五也有著相似的形狀。

(譯者:Mikegao)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