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綠水青山鑄忠誠——追記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副廳長岳平

“守海人”, 是他的微信名, 但領導和同事們再也等不到他發出的消息。

為了這片熱土, 為了一生熱愛的環保事業, 他耗盡最後一份心力, 身體拼到了極限, 把一腔熱血撒在了青山綠水之間。

岳平, 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海南省規劃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2017年9月2日淩晨1時許, 在那次深入五指山區的調研中, 他突發心臟病, 因公犧牲, 年僅52歲。

他離去的那天, 五指山下了一場大雨, 岳平一如既往地忙碌。 頭天晚上忙到淩晨1點多才睡, 當天下午又進山調研, 到了晚上還在為第二天的會議準備材料。 他生命中的每一天, 都如那一天。

雖然他離開了, 但人們無法忘記, 他在滂沱大雨中望向遠方, 深情的目光中飽含著對青山綠水的期盼。

10月10日, 海南省政府追授岳平同志“海南省模範公務員”榮譽稱號。

忠誠

牢記使命, 他用畢生所學守護海南青山綠水

“他, 真的是太拼, 太累了!”熟悉岳平的同事多是這樣感慨, 他的性格裡有股子闖勁, 想幹的事一定要幹成。

生命最後48小時, 原本有著高血壓的岳平顧不得自己身體發出的預警, 依舊馬不停蹄, 毫不鬆懈。

時鐘撥回到8月31日, 當天他在外省出差, 晚上到家已是深夜12點多;9月1日一大早, 沒休息幾小時的岳平又驅車趕往五指山。 蜿蜒曲折的山路令人暈眩, 顧不上連日來的辛苦與疲憊, 岳平在車上又與大家討論起了生態扶貧、移民搬遷的事情, 接著又是一整天的調研與開會。

幾天的連軸轉, 終於讓這位硬漢有些吃不消了, 晚上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的同事仍然記得, 2014年7月18日, 超強颱風“威馬遜”正面襲來, 省內環境監測系統遭到大規模破壞。

大災之後總是容易出現大疫, 環境監測尤其是水質監測至關重要。 颱風剛過, 岳平組織全省環境監測系統開展水源地水質應急監測。

沒有電、沒有網路, 更沒有通訊。 岳平來到文昌災區, 一連工作7天, 每天工作15個小時, 順利完成了全省全部29個在用、備用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190個在用村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應急監測, 硬是在艱難險阻、重重考驗之下, 完成了7期應急監測快報。

“我現在都覺得不可思議, 他工作很拼、勁頭很足, 我直到現在都沒法相信他走了。 ”海南省環境科學院總工程師陳表娟拭去淚水, “他留給我們的是一種敬業精神, 現在他的很多工作思路和做法我們仍然在使用。 ”

翻閱岳平的手機,

除了手機自帶的幾款軟體, 再就是諸如“空氣品質發佈”“海南空氣品質”等工作軟體了。 打開電話記錄可以看到, 岳平幾乎每天都要接打電話三四十個, 微信內容也體現了他馬上就辦、毫不拖遝的工作習慣及態度。 微信群中有工作請示的內容, 岳平多數時候都能在10分鐘內給予回復, 有時候深夜12點以後還在佈置工作。

環境保護部華南環保督查中心主任岳建華在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任上時曾與岳平共事多年, 在他心目中, “可以工作, 可以奉獻, 可以展現才華, 就是岳平最大的樂趣”。

生於四川劍閣的岳平, 1988年大學畢業後隻身來到海南。 那些年上島的人曾有一個形象的稱呼——“闖海人”, 岳平懷著青春夢想“闖”入了同樣年輕的省份,

從那時起, 他將對生態環保事業的熱愛牢牢嵌在心裡。

大部分時間撲在工作上, 導致岳平很少有時間陪家人, 就連早上一家三口去茶樓喝早茶的願望, 都不曾實現。 “因為他覺得, 這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 ”妻子林瑩最初有過抱怨, 但到後來也就慢慢理解了。

岳平經常出差。 “有時候十天半個月不回來, 回來就拿個換洗衣服, 我以為這次也一樣。 ”林瑩說起丈夫生前的點滴, 淚流滿面。

作為家中唯一的兒子, 2013年母親去世後, 岳平下定決心, 要把父親接到海南盡孝。 可是僅僅住了兩個多月, 父親怕影響兒子工作, 就回了四川老家。 事後岳平曾在林瑩面前流下眼淚, 說“忠孝難兩全。 ”

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廳長鄧小剛深情地說:“他畢生致力於所摯愛的生態環保事業, 自稱‘守海人’,並身體力行,用盡自己的一生,守護著海南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守護著他所深愛的這片熱土。”

而對於“守海人”這個微信名,妻子林瑩曾經調侃他“太老土”,但岳平卻總是一笑置之。

“明年就迎來他生態環保事業工作30周年,沒想到這個名字其實是他對海南環保事業的鄭重承諾。”林瑩早已泣不成聲,她終於明白這是岳平的畢生矢志追求,正如這個名字一樣,他用畢生所學守護著海南的綠水青山。

“為了我熱愛的事業,我終於奮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岳平離開後的當天上午,妻子用他的手機發出了最後一條微信,只為讓無處迸發的感情,找到一個出口,其實這也是岳平的心聲和一生真實寫照。

他走了,但他的感人事蹟卻在瓊州大地傳揚。9月27日,海南省委決定追授岳平同志“海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號召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向他學習。

擔當

鞠躬盡瘁,每遇急難險重任務他總說“這事交給我”

他多次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為海南生態環保和規劃工作作出傑出貢獻。2008年汶川地震後帶隊緊急奔赴四川,成功支援雅安地區飲用水水源地應急監測;2009年受命開展東方市八所鎮十所村環境狀況調查工作,利用“十一”長假連續奮戰,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環境監測調查評價。

海南省規劃委員會成立後,他作為兼任領導,常常白天在省生態環保廳辦公,晚上接著加班加點研究規劃工作,為省規劃委員會正常運作、發揮作用作出突出貢獻。

“甘為”方能不辱使命,“敢為”才會勇挑重擔。在鄧小剛眼裡,岳平是一個敢於擔當的人。時間回到幾年前,海南在全省域內開展“多規合一”,這在全國來說是首例,在國家層面根本沒有經驗借鑒。

怎麼劃?誰牽頭?時間緊、任務重,對於當時剛剛組建的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更是一場巨大考驗。

“這事交給我。”岳平義不容辭地接過了這副擔子。

他充分吸收紅線劃定技術小組成員們的建議,結合海南的特點,開始改進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模型,利用高精度的空間資訊資料,組織隊伍夜以繼日地通過文獻調研、模型計算、實地勘察等方式開展工作,有效整合環保、海洋、林業、水務、國土資源等各部門的紅線,劃定了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

紅線劃定必定會觸碰一些敏感區域。在紅線劃定工作中,岳平同志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們必須本著對海南的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把海南的好山好水劃進來,應該劃的必須劃,並且要為此承擔壓力。”

在劃定的過程中,技術組經常遇見說情、講情的情況發生,希望“不要把某專案劃在紅線區內”,對此岳平強調“一律不與具體專案的開發商有任何接觸,只與市縣政府對接。”當與地市縣意見相左時,他親自去調研、瞭解、協調,在他細緻入微地努力下,海南將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到了田間地頭。

“海南是全國第一個劃定這麼精細的省份,且是全國第一個將生態保護紅線資訊公開、讓公眾參與監督的省份。”參與海南生態紅線具體劃定工作、現任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土壤環境管理處處長伍曉紅說。

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長達8個月的時間裡,岳平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海南的生態環境保護,一定是保護為主、預防為先。一定是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保護居於優先地位。”

他以一種“對海南環保事業負責任的態度”,堅持將生態紅線精細劃到了每一段。

“他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紅線劃定組成員王晨野說,“除了技術指導,在環保理念上,岳副廳長也給我們上了一課。他常對我們說,身為環保人,一定要有環保人的擔當,要為海南人保護好這片青山綠水,絕不能為了某些小利益犧牲海南的生態環境。”

奮戰8個月,通宵達旦,週末加班加點,岳平帶領的團隊圓滿完成了任務。最終劃定11535平方公里的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占全省陸域面積的33.5%;8316.6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占近岸海域總面積的35.1%。

《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成為全國首個人大立法層級的生態保護紅線法律法規,通過立法進一步梳理和規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體系和管控程式,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

明確劃定紅線固化邊界,守好海南省這片土地,為人民群眾帶來美好生活,是岳平堅持不懈、矢志不渝的追求。岳平深知自己肩頭的那副擔子有多沉,那份責任有多重。

岳平之所以勇於擔當、甘於奉獻,是有著一份濃濃的為民情懷。

在海南島中部腹地的五指山、白沙、瓊中、保亭等市縣,到處林木蔥郁、青山披黛、綠水長流。這裡素有海南“綠色之肺”的美譽,被稱為海南生態保護的核心區和水源涵養地,同時也是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區。

但長久以來,海南中部生態腹地為涵養水源、保護生態核心區等重大責任的落實,限制了發展機會,做出了重大犧牲。實踐證明,貧困守不住綠色,但又不能以犧牲和破壞生態來發展致富。如何解決保護與發展的難題?

岳平多次對時任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刑巧說,中部山區是海南省的生態核心區,這裡的生態系統有一絲一毫的變化,都會影響全省。為確保中部山區生態不受破壞,岳平記著這裡的山山水水,也記住為了保護生態而犧牲發展的山區農民。

多次深入五指山區,岳平帶領團隊,與加拿大環保組織進行國際合作,最終提出了“生態直補”的補償方式。它減少了中間環節,最大程度調動山區農民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並且盡最大可能維護了農民的利益。

築夢

不忘初心,他用情留人只為有更多“守海人”

“歡迎大家關注環保,不止是關注好的方面,我們更希望媒體關注海南一些不好的、負面的新聞事件。”幾乎每一位元報導過海南環保工作的記者,都聽岳平說過這句話。

作為新聞發言人的岳平,深受海南媒體界人士的尊敬與喜愛,他業務精能力強,對記者提問不設防。

誰都知道負面監督報導,給環保部門帶來的影響和壓力有多大。“多報導出一個負面聲音,我們就能多解決一個問題。”在今年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岳平這樣直白的話語讓記者們感到親切而驚訝。

沒有對優美生態的深情,沒有對良好環境的眷戀,說不出這樣的話。而這份深情背後,是對海南環保事業一點一滴的奉獻。

“闖海”近30年,岳平被稱為海南環保技術隊伍的領軍人物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他曾長期供職于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並多年擔任總工程師、院長等職務。

曾幾何時,海南省面臨環保人才總量不足、高層次人才匱乏、人才創新創造能力不強等突出問題。留不住人,成為海南環保事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

作為省環科院“一把手”,抓班子帶隊伍是職責所在。為了讓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岳平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上大膽創新。對於新引進的外省博士,岳平擔心食宿生活安排不便,便由院裡出錢首先將住宿問題解決,給大家的感覺是一個“從來沒有架子,特別親和的領導”。

如今,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海南的環境一天天在變化,水更清了,山更綠了,空氣更清新了。曾經留不住人的環科院,也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海南省環科院王晨野,正是留下來的一員。初到海南,王晨野並不適應,她想回家。岳平的電話一次又一次響起:“希望你不要走,海南的生態不能沒有你們。就當是為了這座美麗的島嶼,奉獻一次吧!”

“用情留人。”鄧小剛說,當時的環科院薪資不突出、條件不突出,唯有岳平的真情顯得突出。

“工作人員從50人增加到180人,實驗樓從3000平方米增加到6800平方米,檢測儀器從106套增加到800多套,科研資金從230萬元增加到8000萬元。”海南省環境科學院總工程師陳表娟,提起岳平在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任上的變化,如數家珍。可一旦提起岳平,她淚如雨下。

在不少人眼中,岳平不止是一位善於選賢用能的好領導,更是一位好老師,尤其在指導年輕人方面,傾囊傳授自己的所學所能,毫無保留。據岳平同事回憶,岳平改材料時,不少下屬跑到他身後,學習他如何一字一句斟酌修改。

不忘初心築夢想,砥礪奮進寫華章。

岳平先後組織完成300余項國家和省下達的科研和應用專案。多年來,他獲得原國家環保總局二等獎1次、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各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榮獲“全國環保系統先進工作者”“國家環境監測‘尖端人才’”“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海南省支援四川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等諸多榮譽稱號。

在省環科院任職及後來分管環科院期間,改進選才用人機制,大膽選賢用能。至今,海南省環科院已擁有博士9人、碩士53人,技術人員比例高達84%。

在他的帶領下,海南省環科院已成為海南環境管理、污染控制和環境決策的重要力量,先後獲得環境保護部授予的國家環境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環境保護系統先進集體等稱號。

岳平用一生守護著海南的青山綠水,用真誠的奉獻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他的感人事蹟激勵著每一個海南環保人沿著他的足跡,接下“接力棒”,當好“守海人”!

自稱‘守海人’,並身體力行,用盡自己的一生,守護著海南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守護著他所深愛的這片熱土。”

而對於“守海人”這個微信名,妻子林瑩曾經調侃他“太老土”,但岳平卻總是一笑置之。

“明年就迎來他生態環保事業工作30周年,沒想到這個名字其實是他對海南環保事業的鄭重承諾。”林瑩早已泣不成聲,她終於明白這是岳平的畢生矢志追求,正如這個名字一樣,他用畢生所學守護著海南的綠水青山。

“為了我熱愛的事業,我終於奮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岳平離開後的當天上午,妻子用他的手機發出了最後一條微信,只為讓無處迸發的感情,找到一個出口,其實這也是岳平的心聲和一生真實寫照。

他走了,但他的感人事蹟卻在瓊州大地傳揚。9月27日,海南省委決定追授岳平同志“海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號召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向他學習。

擔當

鞠躬盡瘁,每遇急難險重任務他總說“這事交給我”

他多次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為海南生態環保和規劃工作作出傑出貢獻。2008年汶川地震後帶隊緊急奔赴四川,成功支援雅安地區飲用水水源地應急監測;2009年受命開展東方市八所鎮十所村環境狀況調查工作,利用“十一”長假連續奮戰,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環境監測調查評價。

海南省規劃委員會成立後,他作為兼任領導,常常白天在省生態環保廳辦公,晚上接著加班加點研究規劃工作,為省規劃委員會正常運作、發揮作用作出突出貢獻。

“甘為”方能不辱使命,“敢為”才會勇挑重擔。在鄧小剛眼裡,岳平是一個敢於擔當的人。時間回到幾年前,海南在全省域內開展“多規合一”,這在全國來說是首例,在國家層面根本沒有經驗借鑒。

怎麼劃?誰牽頭?時間緊、任務重,對於當時剛剛組建的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更是一場巨大考驗。

“這事交給我。”岳平義不容辭地接過了這副擔子。

他充分吸收紅線劃定技術小組成員們的建議,結合海南的特點,開始改進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模型,利用高精度的空間資訊資料,組織隊伍夜以繼日地通過文獻調研、模型計算、實地勘察等方式開展工作,有效整合環保、海洋、林業、水務、國土資源等各部門的紅線,劃定了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域。

紅線劃定必定會觸碰一些敏感區域。在紅線劃定工作中,岳平同志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們必須本著對海南的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把海南的好山好水劃進來,應該劃的必須劃,並且要為此承擔壓力。”

在劃定的過程中,技術組經常遇見說情、講情的情況發生,希望“不要把某專案劃在紅線區內”,對此岳平強調“一律不與具體專案的開發商有任何接觸,只與市縣政府對接。”當與地市縣意見相左時,他親自去調研、瞭解、協調,在他細緻入微地努力下,海南將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到了田間地頭。

“海南是全國第一個劃定這麼精細的省份,且是全國第一個將生態保護紅線資訊公開、讓公眾參與監督的省份。”參與海南生態紅線具體劃定工作、現任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土壤環境管理處處長伍曉紅說。

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長達8個月的時間裡,岳平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海南的生態環境保護,一定是保護為主、預防為先。一定是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保護居於優先地位。”

他以一種“對海南環保事業負責任的態度”,堅持將生態紅線精細劃到了每一段。

“他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紅線劃定組成員王晨野說,“除了技術指導,在環保理念上,岳副廳長也給我們上了一課。他常對我們說,身為環保人,一定要有環保人的擔當,要為海南人保護好這片青山綠水,絕不能為了某些小利益犧牲海南的生態環境。”

奮戰8個月,通宵達旦,週末加班加點,岳平帶領的團隊圓滿完成了任務。最終劃定11535平方公里的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占全省陸域面積的33.5%;8316.6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占近岸海域總面積的35.1%。

《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成為全國首個人大立法層級的生態保護紅線法律法規,通過立法進一步梳理和規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體系和管控程式,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

明確劃定紅線固化邊界,守好海南省這片土地,為人民群眾帶來美好生活,是岳平堅持不懈、矢志不渝的追求。岳平深知自己肩頭的那副擔子有多沉,那份責任有多重。

岳平之所以勇於擔當、甘於奉獻,是有著一份濃濃的為民情懷。

在海南島中部腹地的五指山、白沙、瓊中、保亭等市縣,到處林木蔥郁、青山披黛、綠水長流。這裡素有海南“綠色之肺”的美譽,被稱為海南生態保護的核心區和水源涵養地,同時也是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區。

但長久以來,海南中部生態腹地為涵養水源、保護生態核心區等重大責任的落實,限制了發展機會,做出了重大犧牲。實踐證明,貧困守不住綠色,但又不能以犧牲和破壞生態來發展致富。如何解決保護與發展的難題?

岳平多次對時任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刑巧說,中部山區是海南省的生態核心區,這裡的生態系統有一絲一毫的變化,都會影響全省。為確保中部山區生態不受破壞,岳平記著這裡的山山水水,也記住為了保護生態而犧牲發展的山區農民。

多次深入五指山區,岳平帶領團隊,與加拿大環保組織進行國際合作,最終提出了“生態直補”的補償方式。它減少了中間環節,最大程度調動山區農民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並且盡最大可能維護了農民的利益。

築夢

不忘初心,他用情留人只為有更多“守海人”

“歡迎大家關注環保,不止是關注好的方面,我們更希望媒體關注海南一些不好的、負面的新聞事件。”幾乎每一位元報導過海南環保工作的記者,都聽岳平說過這句話。

作為新聞發言人的岳平,深受海南媒體界人士的尊敬與喜愛,他業務精能力強,對記者提問不設防。

誰都知道負面監督報導,給環保部門帶來的影響和壓力有多大。“多報導出一個負面聲音,我們就能多解決一個問題。”在今年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岳平這樣直白的話語讓記者們感到親切而驚訝。

沒有對優美生態的深情,沒有對良好環境的眷戀,說不出這樣的話。而這份深情背後,是對海南環保事業一點一滴的奉獻。

“闖海”近30年,岳平被稱為海南環保技術隊伍的領軍人物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他曾長期供職于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並多年擔任總工程師、院長等職務。

曾幾何時,海南省面臨環保人才總量不足、高層次人才匱乏、人才創新創造能力不強等突出問題。留不住人,成為海南環保事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

作為省環科院“一把手”,抓班子帶隊伍是職責所在。為了讓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岳平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上大膽創新。對於新引進的外省博士,岳平擔心食宿生活安排不便,便由院裡出錢首先將住宿問題解決,給大家的感覺是一個“從來沒有架子,特別親和的領導”。

如今,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海南的環境一天天在變化,水更清了,山更綠了,空氣更清新了。曾經留不住人的環科院,也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海南省環科院王晨野,正是留下來的一員。初到海南,王晨野並不適應,她想回家。岳平的電話一次又一次響起:“希望你不要走,海南的生態不能沒有你們。就當是為了這座美麗的島嶼,奉獻一次吧!”

“用情留人。”鄧小剛說,當時的環科院薪資不突出、條件不突出,唯有岳平的真情顯得突出。

“工作人員從50人增加到180人,實驗樓從3000平方米增加到6800平方米,檢測儀器從106套增加到800多套,科研資金從230萬元增加到8000萬元。”海南省環境科學院總工程師陳表娟,提起岳平在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任上的變化,如數家珍。可一旦提起岳平,她淚如雨下。

在不少人眼中,岳平不止是一位善於選賢用能的好領導,更是一位好老師,尤其在指導年輕人方面,傾囊傳授自己的所學所能,毫無保留。據岳平同事回憶,岳平改材料時,不少下屬跑到他身後,學習他如何一字一句斟酌修改。

不忘初心築夢想,砥礪奮進寫華章。

岳平先後組織完成300余項國家和省下達的科研和應用專案。多年來,他獲得原國家環保總局二等獎1次、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各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榮獲“全國環保系統先進工作者”“國家環境監測‘尖端人才’”“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海南省支援四川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等諸多榮譽稱號。

在省環科院任職及後來分管環科院期間,改進選才用人機制,大膽選賢用能。至今,海南省環科院已擁有博士9人、碩士53人,技術人員比例高達84%。

在他的帶領下,海南省環科院已成為海南環境管理、污染控制和環境決策的重要力量,先後獲得環境保護部授予的國家環境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環境保護系統先進集體等稱號。

岳平用一生守護著海南的青山綠水,用真誠的奉獻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他的感人事蹟激勵著每一個海南環保人沿著他的足跡,接下“接力棒”,當好“守海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